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四)-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四)-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四)-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四)-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选择题标准练(四)-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标准练(四)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1.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统治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解析:结合周武王建立封国的目的、过程等内容可知,周初的分封制吸取了商朝中央政权孤立而亡的教训,因此材料主要强调周朝实行分封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巩固统治。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为C项。答案:C2.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唐代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而劳动力的增加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由此可知D项正确。答案:D3.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了他们的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解析:《西厢记》反映的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而这是官方哲学化的理学(道学)所反对的,因此人们将对这种学说的不满和追求正常欲望的想法投射到文学作品上,从而造成了《西厢记》的流行。由此可知,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项可以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婚姻家庭制度,B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商品经济,C项错误。答案:D4.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古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解析:由于商品经济发达,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如棉花和蚕桑等,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由此可知,A项正确。隋唐以后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不大,B项可以排除;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存在于工商业中,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答案:A5.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说过:“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B.列强入侵与农民运动的冲击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D.儒学受外来思想的冲击解析: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农民起义(内忧)和列强侵略(外患)的双重压力。李鸿章的言论反映了当时清政府面临的困境,B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A项错误;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是在19世纪90年代,C项错误;D项显然不符合“19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史实,可以排除。答案:B6.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流传的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里洋教与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里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解析:当时传教士们在乡村面对的是自然经济下的根深蒂固的封闭的中国传统乡村自治体系。新的力量的进入打破了原有体系的平衡,自然容易导致冲突的产生。城市系统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所以传教士进入城市不会造成如此大的矛盾。由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7.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宣布接受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到了1924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则宣布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列强侵略中国的加深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信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由此可知,C项正确。A项发生在1912年,B项发生在1926年,D项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答案:C8.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结果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做准备解析:因为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科”培养的人才并非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所以办学规模受到很大削弱。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只反映了高等教育,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D9.希波战争时代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A.人文精神的兴起B.工商贸易的繁荣C.民主政治的形成D.历史叙述的科学解析:材料说明,人们对神的认识由认为神至高无上到怀疑神的存在、从人无力决定战争的结果到认为战争的胜败是由人左右的,这实质上反映了人的价值和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和肯定,这是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表现。由此可知,A项正确。答案:A10.1500年,欧洲出现了一千多家印刷厂,出版了大约4万册书。其中一半是宗教类书籍,其他的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经典作品、法律手册、哲学著作以及大众读物等。这一现象说明()A.大众对知识的渴望B.罗马法开始在欧洲复兴C.只有一半欧洲人关心宗教D.意大利文艺复兴走向高潮解析:众多印刷厂的出现和大量书籍的出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望,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法律手册未必就是罗马法,B项错误;当时的欧洲几乎全民信教,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整个欧洲的情况,不能由此推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走向高潮,D项错误。答案:A11.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反抗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的大规模应用对劳动者(工人)提出了一定的知识技能要求,为了应对这一要求,必须普及义务教育。由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12.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表格。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年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1948年68%66%29%33%1952年29%29%15%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