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沪教版•全国)(解析版)_第1页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沪教版•全国)(解析版)_第2页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沪教版•全国)(解析版)_第3页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沪教版•全国)(解析版)_第4页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沪教版•全国)(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1.知道现阶段使用的能源结构和一般分类方法,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了解不同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知道材料的一般分类方法;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能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毛(丝)和合成纤维。3.了解化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了解常见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了解“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考点一化石燃料1.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常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都是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这些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将日趋枯竭,这将迫切需要人们开发新能源,如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2.煤是一种复杂的固态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硫、氧、氮、氢等。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分解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焦炉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这种煤的加工方式称为煤的干馏或炼焦,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pH<5.6的降水)防治酸雨措施:①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②用天然气或者其他清洁能源代替煤。3.石油是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多种C、H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称为烃)。人们一般不直接用石油作燃料,而是将石油放入分馏塔中根据其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经加工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汽油、煤油、航空煤油和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化学式为CH4),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还是坑道气、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2H2O+CO21.(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答案】B【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选B。2.(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我们须时刻牢记安全用气。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灶台下方B.厨房出现天然气泄漏的臭味时,立即开灯检查C.天然气灶改用液化石油气时关小进风口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答案】D【详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上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厨房出现天然气泄漏的臭味时,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于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的成分不同,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量不同,正常情况下天然气燃烧所需的氧气量小于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的氧气量,天然气灶改用液化石油气时须调大进风口,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否则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真题)《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答案】B【详解】A、“洧水”即为石油,石油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洧水”即为石油,石油中主要含有C、H元素,不符合题意;D、石油中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可用于制墨,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3·辽宁大连·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只有含硫的煤燃烧才能产生酸雨C.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 D.天然气是最清洁的能源【答案】A【详解】A、化石燃料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B、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故含硫物质的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硫,都能引起酸雨,故B错误;C、石油开采出来后,要经过加工后才用作燃料,不能直接用作燃料,故C错误;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天然气比煤、石油清洁,但不是最清洁的能源,故D错误。故选A。5.(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与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相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合金属于合成材料D.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答案】C【详解】A、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选项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D、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不易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故选C。6.(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使用脱硫煤,可减少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又可以提高。(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答案】(1)天然气二氧化硫/SO2(2)温室效应石油产量(3)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2)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又可以提高石油产量。(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7.(2023·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可以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分馏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分离出的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判断出石蜡中一定含有和元素。(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利用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可减少、二氧化氮等排放,以减少酸雨的产生。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需将灶具的进风口(填“调大”或“调小”)即可使燃料充分燃烧。【答案】(1)沸点碳(或C)氢(或H)(2)有机物二氧化硫/调大【详解】(1)石油分馏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离出的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判断出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填:沸点;碳(或C);氢(或H)。(2)甲烷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天然气替代煤作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排放,以减少酸雨的产生;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氧气不足,需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故填:有机物;二氧化硫(或);调大。8.(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黑色金子”。煤最大的用途是作为燃料,用于发电。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可以生产出优质硫酸。煤灰和煤渣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还可以提取出半导体材料——锗和镓。“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1)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以外还含有元素;(2)“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3)无烟煤作为一种很好的燃料,原因是(任写一点)。【答案】(1)硫/S(2)褐煤(3)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详解】(1)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以外还含有硫元素,故填:硫或S;(2)根据短文中信息:“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因此“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褐煤,故填:褐煤;(3)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故填:烧起来火力很强或发热量最高或烟尘很少或燃烧后灰渣也不多。9.(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变。下图是不同年份中世界能源占比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2)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写一种)。(4)减少CO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填字母)。A.随手关灯 B.节约用纸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答案】(1)煤炭、石油(2)(3)太阳能或水能或风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等(合理即可)(4)AB【详解】(1)根据图示比较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化石能源占比日益减少的是煤炭和石油;(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合理即可);(4)A、随手关灯,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B、节约用纸,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能增加树木的砍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AB。1.(2023·江苏镇江·模拟预测)下列生产过程中蕴藏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石油分馏 C.矿石粉碎 D.葡萄酿酒【答案】D【详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油分馏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2024上·福建福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天然气是家庭常用燃料,其爆炸极限为5%~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泄漏时应关闭阀门且开窗通风C.75%的天然气点燃会爆炸 D.泄漏报警器适宜安装在炉具上方【答案】C【详解】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泄漏时应关闭阀门且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等,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故75%的天然气点燃不会爆炸,符合题意;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报警器适宜安装在炉具上方,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4·黑龙江哈尔滨·校考模拟预测)有关资源、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是一种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B.人们常用的能源有电能、水能及化石能源C.稀土是一类金属矿物的统称,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D.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得的,减少塑料的使用就是节约石油资源【答案】D【详解】A、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说法错误;B、人们常用的能源有核能、可再生能源及化石能源等,说法错误;C、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一类化学性质相似的金属元素的总称,不是金属矿物的总称,说法错误;D、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减少塑料的使用就是节约石油资源,说法正确;答案:D。4.(2023·云南曲靖·模拟预测)《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ku)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指的是天然气B.“煮盐”得到的是食盐,此方法与搅拌相似C.“引井火以煮盐”发生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刳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燃烧原理是【答案】B【详解】A、汉代出现了天然气井,所以“气”指的是天然气,故A正确;B、“煮盐”是通过加热使水蒸发消失,得到的是食盐,此方法与蒸发相似,故B错误;C、“引井火以煮盐”发生的反应为甲烷燃烧的反应,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刳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发生的反应为甲烷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B。5.(2024上·江西九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的是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酒肉变臭是缓慢氧化的过程C.“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燃烧就会越剧烈D.《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的是,属于氧化物【答案】B【详解】A、石油是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B、酒肉变臭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正确;C、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不会改变,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错误;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a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B。6.(2024上·山西长治·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东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中有关于石油的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下列关于石油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化工产品 B.它属于可再生能源C.其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答案】C【详解】A.石油是从有机物质中形成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残骸。在这些有机物质死亡之后,它们逐渐被埋在深层的沉积岩层中,受到地热和地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化工产品,选项错误;B.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C.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有硫元素等,选项正确;D.石油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水,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是清洁能源,选项错误;故选C。7.(2024上·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为我国“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C.将煤炭进行粉碎处理,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D.氢能是最清洁的燃料【答案】C【详解】A、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由图表可知,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说法正确;C、将煤炭进行粉碎处理,只能使反应更充分,但煤中含有的硫元素燃烧还是会产生二氧化硫,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说法错误;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热值高,是清洁的高能燃料,说法正确。故选C。8.(2024上·湖南怀化·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改变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D.上述家用燃料使用的改变历程能达到“降碳”的目的【答案】A【详解】A.煤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所以煤不属于清洁燃料,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正确;D.天然气中主要成分为甲烷,与前者相比含碳量减少,所以述家用燃料使用的改变历程能达到“降碳”的目的,正确;故选A。9.(2024上·安徽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归纳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下列归纳和分类正确的是:A.能源类别 B.燃烧的条件C.气体分类 D.地壳元素含量【答案】B【详解】A、煤、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该选项不正确;B、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助燃物,三者缺一不可,该选项正确;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但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毒气体,该选项不正确;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10.(2024上·河北保定·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彰显了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请分析CH4的元素组成:。(3)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填序号),依据是。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D.乙醇(4)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扬”以液氢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填一条即可)。【答案】(1)石油(2)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3)BC/CB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质量守恒定律)(4)制取的成本高或运输和存储困难【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则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燃料在O2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则说明该燃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含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氢气中不含有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肼(N2H4)中不含有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乙醇中含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C;(4)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现阶段仍采用电解水的方法生成氢气,耗费大量的电能,生产成本较高,氢气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运输和贮存困难。11.(2024上·江西九江·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工业上通过煤气化和煤液化技术,以粗煤为原料生产甲醇()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甲醇的操作流程:(1)步骤①中将石灰石粉碎的目的是。(2)步骤②中操作的名称是,此处“精炼”的主要目的是“脱硫”,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的意义是。(3)根据流程图相关信息,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4)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的化学式为。【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过滤防止产生酸雨(3)(4)SO3【详解】(1)将煤块粉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步骤②能将混合物分离为脱硫煤和含硫洗液,其中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产生酸雨,对煤进行脱硫处理的意义是防止产生酸雨;(3)根据流程图相关信息,步骤③发生的反应是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氢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分别2、1、4,反应前除了X,氢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分别2、0、1,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一个X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式是SO3,12.(2024上·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科普阅读】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据新闻报道,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可燃冰具有热值高等优点。可燃冰的外形如图1所示,其分子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烷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可燃冰在条件下形成。(2)可燃冰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图2中的可燃冰分子结构中,表示甲烷分子的是(选填“A”或“B”)。(4)从材料可知,现阶段制约可燃冰大量使用的原因是。(5)如果汽车加1升天然气可以行驶3公里,那么1立方米可燃冰产生的天然气理论上可以使汽车行驶公里(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160低温和高压(2)(3)A(4)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5)492【详解】(1)甲烷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由材料可知,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2)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甲烷是CH4,则图2中的可燃冰分子结构中,表示甲烷分子的是A;(4)从材料可知,现阶段制约可燃冰大量使用的原因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5)由材料可知,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如果汽车加1升天然气可以行驶3公里,那么1立方米可燃冰产生的天然气理论上可以使汽车行驶公里数为:。考点二氢能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充分燃烧产物为水,故称为“绿色能源”2.氢能源开发中的问题:(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3.开发氢能源的方向:a.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直接分解水;b.寻找催化剂使水在光照条件下分解;c.利用水中微生物,在阳光照射下使水分解。4.实验室制取H2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发生装置:同实验室制取CO2的固液常温型,收集装置:采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在新能源助力下成功升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天然气 B.氢能 C.石油 D.煤【答案】B【详解】A、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能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属于新能源,故B选项符合题意;C、石油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煤是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目前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困难,原因是A.氢气本身无毒 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答案】B【详解】A、氢气本身无毒,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气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是氢能源在生活生产中不能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故选项符合题意;C、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是氢能源作为燃料的优点,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液氢、煤油(含C、H元素)、液氧可用作神州飞船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箭发射时仅靠空气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B.液氢和煤油完全燃烧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C.液氢是高能燃料且燃烧后的产物无污染D.飞船进入轨道后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答案】B【详解】A、火箭发射时需要燃料大量的充分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仅为21%,不足以使燃料充分燃烧,所以需要液氧作为助燃剂,正确;B、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煤油含有碳、氢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错误;C、液氢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高能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正确;D、飞船进入轨道后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主要利用太阳能维持工作,正确;故选B。4.(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是A.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B.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大量使用D.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答案】C【详解】A、汽油易燃烧,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A正确;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故B正确;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适量使用,但不能大量使用,以防污染环境,故C错误;D、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故选:C。5.(2023·湖南衡阳·校考一模)为了保护空气环境,许多城市的公交车改用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下列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说法错误的是A.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等B.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C.新能源电动汽车工作时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答案】C【详解】A、太阳能、氢能、核能等都属于新能源,说法正确;B、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保护环境,说法正确;C、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说法错误;D、电动汽车推广使用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不但保护环境且节约化石能源,说法正确。故选C。6.(2023·安徽合肥·统考三模)中国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并能实现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电的低碳循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能源储存和运输方便 B.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目前氢气制取成本高 D.氢能源是清洁的高能燃料【答案】A【详解】A、氢气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故氢能源在储存和运输方面很不方便,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氢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永续利用,故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目前氢气制取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其制取成本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同时氢气的热值高,故氢能源是清洁的高能燃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空间站内航天员吸入的氧气可由电解水提供,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中有液氢,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答案】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详解】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大、来源广。8.(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见图1)使用的燃料是丙烷(),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见图2)使用的燃料是氢气。

(1)丙烷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氢气属于(填序号)。a.化石能源

b.清洁能源

c.不可再生能源(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填序号)。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4)“飞扬”火炬使用氢气替代丙烷作为燃料的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有机物(2)b(3)c(4)无污染(答案合理即可)【详解】(1)丙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水对环境无污染,氢气属于清洁能源;氢气可由水电解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不属于化石能源。故填:b。(3)氢气和丙烷都可压缩储存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比较容易被压缩,故填:c。(4)氢气热值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无污染,被称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无污染(答案合理即可)。9.(2023·上海·统考中考真题)氢能的开发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1)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启普发生器作为发生装置,是因为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物为,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2)电解水制氢气需消耗电能。煤炭、风能均可发电,其中属于绿色能源的是。光催化分解水也可制氢气,反应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镁基材料固态储氢具有储量大、安全等优点。储氢时,Mg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镁)固体:放氢时,受热分解放出。已知1m镁基材料储存的在常温常压下体积可达,储氢时发生的变化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请解释镁基材料储氢量大的原因。【答案】(1)块状固体和液体(2)风能(3)化学变化氢气转化为固体,等质量条件下,气体体积缩小1000多倍【详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ZnSO4+H2↑;启普发生器属于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择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反应,其中的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故填块状固体和液体。(2)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不属于绿色能源,风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故填风能;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H2↑+O2↑。(3)储氢时,镁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变化;由题文可知,镁基材料储氢量大的原因是氢气与镁反应生成氢化镁固体,氢气转化为固体,等质量条件下,气体体积缩小1000多倍,故填氢气转化为固体,等质量条件下,气体体积缩小1000多倍。10.(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今年我国已有多款家用型“氢能自行车”投放市场,“氢能进万家”战略进一步落实。氢能自行车配套有“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氢燃料电池、储氢燃料棒。

(1)氢能自行车车架采用镁铝合金,与钢质车架相比较,镁铝合金的优点是(答1条)。(2)氢能自行车轮胎由合成橡胶制成,合成橡胶属于以下哪种材料________(填序号)。A.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3)氢能自行车的车把、轴承、挡泥板等都是钢材制成的,请任选一个部件写出一种合理的防锈方法。(4)在氢燃料电池中,氢气与外界进来的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生成水,同时为自行车提供电力,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5)微型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可以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或家用电源,能将一杯水电解出氢气,并将氢气充入储氢燃料棒中,该制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气在连接电源的极产生。(6)氢能源的优点是(答1条)。【答案】(1)不易生锈(2)B(3)车把镀铬(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负(6)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详解】(1)与钢质车架相比较,镁铝合金的优点是质轻、不易生锈。(2)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B。(3)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则隔绝氧气和水,可防止铁生锈,如车把的防锈方法是车把镀铬等。(4)在氢燃料电池中,氢气与外界进来的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生成水,同时为自行车提供电力,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氢气在连接电源的负极产生。(6)氢能源燃烧只生成水,且热值高。1.(2024·天津·一模)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从环保角度考虑,亚运会赛事车辆最理想的燃料是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答案】A【详解】A、氢气作为燃料,可用水作原料来制取(即来源广),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正确;B、天然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C、酒精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D、汽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故选:A。2.(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一模)2023年,郑州将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规划建设加氢站200座以上,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90辆以上。氢能源正悄然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有关氢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B.可由水制得,来源广泛C.运输、贮存方便 D.目前制氢耗能大,成本高【答案】C【详解】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比较理想的能源,不符合题意;B、电解水可生成氢气,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来源广泛,不符合题意;C、氢气贮存和运输比较困难,是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符合题意;D、目前制取氢气的成本较高,且耗能大,是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3·安徽合肥·统考三模)中国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并能实现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电的低碳循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能源储存和运输方便 B.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目前氢气制取成本高 D.氢能源是清洁的高能燃料【答案】A【详解】A、氢气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故氢能源在储存和运输方面很不方便,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氢能源可以在自然界中不断再生、永续利用,故属于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目前氢气制取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其制取成本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同时氢气的热值高,故氢能源是清洁的高能燃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3·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从不同角度认识下图中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宏观实质: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微观解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日不变C.符号描述:D.实践应用:氢气可用作清洁燃料【答案】B【详解】A、由文字表达式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可知,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则分子的种类、数目均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为清洁燃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5.(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氢气的制取和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科研人员发现金属镁是一种储氢材料,储氢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热值高B.氢气由氢原子构成C.释氢的化学方程式为D.固态纳米镁储氢过程是化学变化【答案】B【详解】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热值高,说法正确;B、氢气由氢分子构成,说法错误;C、由流程图可知释氢反应是MgH2和H2O反应生成Mg(OH)2和H2,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D、由流程图可知固态纳米镁储氢过程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说法正确。故选B。6.(2023·安徽亳州·校联考模拟预测)2023年1月11日上午由中国化学建投公同投建的全球首犯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在上海金山举行开车仪式,液态储氢技术就是在常温常压下将氢气融入一种化合物“储油"中,形成“氢油",便于储存和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B.氢能源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氢油”不稳定D.一体化装置可有效解决氢气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大规模储存问题【答案】C【详解】A.氢能源不需要复杂的过程就能形成,所以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B.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氢能源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正确;C.液态储氢技术就是在常温常压下将氢气融入一种化合物“储油"中,形成“氢油",便于储存和运输,所以“氢油”稳定,错误;D.一体化装置可有效解决氢气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大规模储存问题,正确。故选:C。7.(2023下·安徽黄山·九年级校联考学业考试)2022年国内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3367辆,同比增长112.8%。2023年1月6日,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B.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受成本影响C.化学反应不能实现能量转换 D.使用新能源以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答案】C【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故A正确;B、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受成本影响,涉及氢气的制取、运输、储存等问题,故B正确;C、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转换,故C错误;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使用新能源以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故D正确。故选C。8.(2023·河南南阳·统考三模)汽车燃料的发展与能源发展密不可分,目前正在由石油阶段向燃料电池阶段转化。下图为氢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C.当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D.燃料电池中的能量转化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物为水,来源广,产热量高,无污染,因此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不符合题意;B、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也充分利用燃料;不符合题意;C、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方程式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符合题意;D、氢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以氢气和氧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符合题意;故选:C。9.(2023·广东·模拟预测)科学家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主要能源”,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成氢的两条理想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空气,它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途径一发生了反应:C.途径一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D.途径二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答案】C【详解】A、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它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说法正确;B、途径一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说法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有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说法错误;D、途径二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法正确;答案:C。10.(2024·辽宁抚顺·统考一模)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热值高的清洁能源,是未来主要能源。制氢、储氢和用氢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制氢:可利用太阳能和化石燃料来制备氢气,方法如下图所示。储氢:氢气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金属氢化物储氢是把氢以氢化物的形式储存在金属或合金中,比液化储氢和高压储氢安全,并且有很高的储存容量。下图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用氢:目前,作为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氢气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填一点即可)(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最理想的方式是。(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高压储氢的原理。(5)结合图示,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填序号)A. B. C. D.(6)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7)氢氧燃料电池是将能直接转化为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答案】(1)氢气热值高(或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2)光分解水(3)单质(4)分子之间有间隔,降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5)D(6)300(7)化学/热电【详解】(1)氢能是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清洁能源,故“氢能”具有的优点是氢气热值高(或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上述图中获得最理想的方式是光分解水,只需要进行一步操作,节能;(3)用作碳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是只含有碳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4)分子间有间隔,且降温、加压下分子间间隔减小,故氢气在低温高压下液化变为液态氢气,便于储存;(5)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作为储氢材料时,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都最高,故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故选D。(6)由已知可知,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的体积储氢密度为150kg·m-3则2m3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是2m3×150kg·m-3=300kg;(7)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11.(2023·广东汕头·校联考二模)我国首个生态水—光—氢—生物质近零碳示范工程近期投产使用,该工程含有水(光)电制氢、生物质制沼气、沼气加氧脱碳、储氢等多个系统。(1)水(光)电制氢系统是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气。①氢气在电解装置的极产生,反应方程式是。②能源可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与太阳能不属同类能源的是(填序号)。A.煤

B.风能

C.石油

D.潮汐能(2)生物质制沼气系统中,用于捕获沼气中混有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种类。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储存的大量用于燃料电池、供热、发电等,氢能作为燃料的优点有(任写一点)。【答案】(1)负AC(2)分子(3)生成物质只有水【详解】(1)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②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③煤、石油为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为可再生能源,与太阳能不属同类能源有煤和石油,故选AC;(2)①在化学变化中,从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②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3)氢能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水,无污染;考点三化学能源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稳定供电又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方便.3.废旧电池丢弃对环境的影响: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重金属上,如汞、铅、镉。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1.(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B.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味剂C.氢氧燃料电池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D.商场里标有“补钙”“补铁”的保健品,这里的“钙铁”指的是单质【答案】D【详解】A、氮气在常温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A选项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味剂,B选项正确;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无污染,所以氢氧燃料电池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C选项正确;D、商场里标有“补钙”“补铁”的保健品,这里的“钙铁”指的是元素,D选项错误。故选:D。2.(2023·四川·统考中考真题)劳动结硕果,科学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所对应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解释A工人用铝合金制成门窗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B医生给贫血病人开具补铁药剂铁元素是血红素的重要成分C农民给农作物施用磷酸二氢铵肥料为农作物补充需要的N和P元素D科学家开发新的燃料电池该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铝在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工人用耐腐蚀性强的铝合金制成门窗,说法错误;B、铁元素是血红素的重要成分,因此医生给贫血病人开具补铁药剂,说法正确;C、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磷、钾中氮元素与磷元素,因此农民给农作物施用磷酸二氢铵肥料可补充农作物需要的N和P元素,说法正确;D、新的燃料电池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铝的化学性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肥的作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难度不大。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D.废弃电池深埋,防止土壤污染【答案】D【详解】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做法符合要求;B、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农田肥料,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C、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要求;D、废弃电池应回收处理,防止土壤污染,做法不符合要求;答案:D。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2023年6月8日至1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动力电池的发展备受关注。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含磷酸铁(FePO4)、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短文中出现的一种非金属单质是。(2)FePO4中根的名称为。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3)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原因是。(4)图中表示电池性能最佳的点为(填“A”“B”或“C”)。解释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答案】(1)石墨烯(2)磷酸根1:8/8:1(3)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4)B随着石墨烯的增加,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即LiFePO4粉末电阻增大【详解】(1)石墨烯(单层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短文中出现的一种非金属单质是石墨烯;(2)磷酸铁的化学式为FePO4,其中铁元素显示+3价,故硫酸铁中根的名称为磷酸根;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锂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7:56=1:8;(3)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所以手机常使用锂电池而不使用铅蓄电池;(4)根据文中信息: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所以图示中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时,表示电池性能最佳,即为B点;BC段随着石墨烯的增加,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即LiFePO4粉末电阻增大。考点四新型材料的研制1.材料分类:无机材料、合成材料(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简称)、复合材料。2.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3.合成材料的种类: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1)纤维的种类: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2)塑料的种类: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有机玻璃(PMMA)。(3)橡胶的种类: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橡胶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和耐高温性。4.聚乙烯塑料无毒;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直接用于食品包装。如何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取样,灼烧,有刺激性气味为有毒塑料,反之为无毒塑料。5.常见的复合材料有钢筋混凝土、机动车轮胎、玻璃钢、碳纤维等。6.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玻璃属于合成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7.天然纤维:棉、麻、丝、毛;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8.如何鉴别动物纤维(羊毛,含蛋白质),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取样,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动物纤维,有烧纸气味的为植物纤维,有刺激性气味的为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优点: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合成纤维缺点:吸水性透气性差9.合成材料的利与弊:利:方便生产生活;弊:造成“白色污染”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解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回收废弃塑料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节约资源一、选择题1.(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C.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可施用适量磷肥D.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答案】D【详解】A、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正确;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选项说法正确;C、磷肥能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可施用适量磷肥,选项说法正确;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2.(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含碳物质种类丰富、应用广泛。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B.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可用于高炉炼铁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聚氯乙烯塑料热稳定性差,可用作电线外面的绝缘层【答案】A【详解】A.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溶解的杂质,如除臭去色等,可用于水的净化,故A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高炉炼铁,故B错误;C.碳酸氢钠水溶液显碱性,能与胃酸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C错误;D.聚氯乙烯塑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可用作电线外面的绝缘层,故D错误。故选:A。3.(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下表对部分知识的整理有错误的是A.化学与材料B.化学与健康①硬铝、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②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C.化学与生活D.化学与安全①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②公路上的积雪可用氯化钠消除①图书、精密仪器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②烧碱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①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硬铝、钛合金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②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B、①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正确,②甲醛有毒,不能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错误;C、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填充到食品包装中可用于防腐,正确,②氯化钠溶于水后能减低水的凝固点,可用用氯化钠消除公路上的积雪,正确;D、①扑灭图书、档案着火,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防止残留物对图书、档案造成伤害,正确,②烧碱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利用碱液和硼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正确。故选:B4.(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趣味实验的目的无法达成的是A.用紫甘蓝自制酸碱指示剂 B.用灼烧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C.用铅笔芯做导电实验 D.用蔗糖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答案】D【详解】A、由于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所以紫甘蓝可制酸碱指示剂。A不符合题意;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而棉线没有,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C、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用铅笔芯可以做导电实验。C不符合题意;D、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用蔗糖水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D。5.(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限塑令”后奶茶吸管由聚丙烯(PP)吸管改成纸质吸管,后又改成了环保可降解的聚乳酸(PLA)吸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氯乙烯(PVC)也能做奶茶吸管B.聚乳酸吸管会造成白色污染C.聚丙烯(PP)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纸吸管材料主要成分是淀粉【答案】C【详解】A、聚氯乙烯有毒,不能做奶茶吸管,不符合题意;B、聚乳酸吸管可降解,不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C、聚丙烯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符合题意;D、纸吸管材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产品不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是A.天然中草药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制品【答案】A【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通过加工转化为各种烃及其衍生物,进一步加工为各种合成材料。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它们几乎全部是以石油产品为原料合成的。【详解】A、天然中草药是天然生长形成的,不是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的。符合题意;B、合成纤维是一种合成材料,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不符合题意;C、合成橡胶是一种合成材料,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不符合题意;D、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与合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7.(2023·四川·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了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完美融合:①雾化机器人喷出ClO2对场馆消毒;②用聚乙烯等制作吉祥物“冰墩墩”;③碳纤维制作火炬“飞扬”的外壳;④碲化镉光伏发电用于速滑馆“冰丝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ClO2是非金属氧化物B.②中聚乙烯是有毒有害易降解塑料C.③中碳纤维是天然有机高分子D.④中碲化镉是光电转化的金属材料【答案】A【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氯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因此ClO2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正确;B、聚乙烯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塑料,但很难降解,说法错误;C、碳纤维并不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说法错误;D、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和合金,碲化镉不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故选:A。8.(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广府文化独具特色,如广彩、广绣、扒龙舟、广东剪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是混合物B.制作广绣的蚕丝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龙舟表面所涂的红色颜料是氧化铜D.将彩纸剪成精美的图案是化学变化【答案】A【详解】A、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B、制作广绣的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B说法错误;C、龙舟表面所涂的红色颜料是氧化铁,氧化铁为红色的,而氧化铜为黑色,故C说法错误;D、将彩纸剪成精美的图案,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说法错误;故选A。9.(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太空强国之一。为了探索太空,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宇航服。其中舱外宇航服的最内层由尼龙经编材料制成,尼龙属于A.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合金【答案】C【详解】尼龙是人们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选C。10.(2023·辽宁·统考中考真题)区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正确方法是A.观察颜色 B.加水溶解C.抚摸感觉 D.灼烧闻味【答案】D【详解】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颜色都是相近的,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A错误;B、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都不能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不能鉴别,故B错误;C、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抚摸手感相近,抚摸感觉不能鉴别,故C错误;D、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故D正确;故选D。11.(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某服装标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的是成分面料:棉85%;锦纶15%绣线:聚酯纤维100%里料:涤纶100%A.棉 B.锦纶 C.聚酯纤维 D.涤纶【答案】A【分析】天然纤维是指从自然界生长或形成的或人工培植的植物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中获得的适用于纺织用的纤维;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详解】A、棉花属于自然界生长、人工培植的纤维,为天然纤维,故A符合题意;B、锦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B不符合题意;C、聚酯纤维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C不符合题意;D、涤纶属于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为合成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024·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ABCD区分的物质碳粉和铁粉CO2和N2蚕丝和涤纶苏打和小苏打方法看颜色通入水中点燃闻气味加入足量水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碳粉和铁粉均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B、通入水中,二氧化碳溶于水,氮气难溶于水,均无明显现象,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C、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灼烧无此气味,气味不同,可以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符合题意;D、加入足量水,苏打和小苏打均能溶于水,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24·云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品牌运动服的成分标签,其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棉 B.聚酯纤维 C.氨纶 D.粘纤【答案】A【详解】A、棉是一种天然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B、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错误;C、氨纶是一种合成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错误;D、粘纤是一种合成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错误。故选A。3.(2024·重庆·一模)分类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高效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常见的碱:氨水、纯碱、苛性钠B.合成材料:塑料、尼龙、合成橡胶C.金属材料:黄铜、金刚石、氧化铁D.复合肥料:尿素、草木灰、硝酸钾【答案】B【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B.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尼龙是合成纤维,故B正确;C.金刚石是碳单质,非金属,氧化铁是纯净物,都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D.复合肥料是含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三种元素的任意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故D错误。故选B4.(2024上·吉林通化·九年级统考期末)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材料大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一。下列物品中,属于用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铝合金门把手 B.木制桌椅 C.塑料快餐盒 D.纯羊毛衫【答案】C【分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称为三大合成材料。【详解】A、铝合金门把手,属于金属材料制成;B、木制桌椅,属于木材制成;C、塑料快餐盒,属于合成材料制成;D、纯羊毛衫,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材料;答案:C。5.(2024·广东·一模)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涤纶、羊毛均为天然纤维B.毛发、蛋清、皮肤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铁、锌、铅都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化肥、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大量使用【答案】B【详解】A、涤纶是人工合成纤维,不属于天然纤维,故A不符合题意;B、毛发、蛋清和皮肤的主要成分均是蛋白质,故B符合题意;C、铁和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铅对人体有害,不是必需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4下·九年级课前预习)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类别物质A纯净物蒸馏水、酒精、盐酸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C金属材料生铁、硬铝、玻璃钢D有机化合物甲烷、葡萄糖、碳酸钙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蒸馏水、酒精都属于纯净物,而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B、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是自然界中存在,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项分类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则生铁、硬铝属于金属材料,而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分类不正确;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则甲烷、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而碳酸钙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故选B。7.(2024下·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是A.玻璃水杯 B.玻璃钢罩 C.塑料砧板 D.陶瓷餐具【答案】B【详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故选B。8.(2024·广东·一模)下列物品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用钛合金制造的人造骨B.用大理石制作的天安门华表C.用青铜制作的越王勾践剑D.用可降解塑料制作的手术缝合线【答案】D【详解】A、钛合金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B、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D、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故选D。9.(2024·广东广州·一模)下列关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纯羊毛衫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可进行热修补C.玻璃钢、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D.食品保鲜膜、尼龙丝袜、腈纶衬衫的主要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答案】B【详解】A、纯羊毛织成的衣衫是由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A正确;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可进行热修补。B不正确;C、玻璃钢、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其区别在于所用材料的不同。使用玻璃布或丝制成的产品属于玻璃钢复合材料。使用碳纤维布或丝制成的产品属于碳纤维复合材料。C正确;D、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类。食品保鲜膜属于塑料、尼龙、腈纶属于合成纤维。所以食品保鲜膜、尼龙丝袜、腈纶衬衫的主要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