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_第1页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_第2页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_第3页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_第4页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中药的毒副(Fu)作用药剂科刘代芳

第一页,共八十四页。合理用药的概(Gai)念运用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使用药物,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第二页,共八十四页。

临床上(Shang)不合理用药的表现用药指征不明确。违反禁忌症。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过长或过短。给药途径不适宜。合并用药过多。盲目选用贵重药。第三页,共八十四页。中药不良反应的概(Gai)念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特异质反应、三致作用等。第四页,共八十四页。中药药源(Yuan)性疾病的概念因药物不良反应致使机体某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超量、超时、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第五页,共八十四页。

虽然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但有(You)效成分比较复杂,如生物碱、皂苷、鞣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就会有(You)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轻者出现发热,药物局部刺激,重者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其毒性快者可于用药后立即发生,慢者则于用药后数日或更长时间出现,有(You)些中药还有(You)三致、成瘾和特殊毒性。第六页,共八十四页。中药所致不良反应表(Biao)现类型及构成比表现类型构成比(%)变态反应43发热12过敏性休克12胃肠道反应3中毒反应或死亡3心律失常3心痛2血小板减少2呼吸困难2肝损害2第七页,共八十四页。出现不良反应最多(Duo)的中药及表现

——摘自《实用中药毒理学》药名不良反应表现川乌、附片中毒斑蝥中毒,大泡性表皮药疹制马钱子粉中毒芦荟局部接触性皮炎黄芪猩红热样药疹马勃变态反应苍术阿托品中毒样木通过敏性紫癜鸦胆子仁过敏性休克第八页,共八十四页。川乌、附(Fu)片化学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美沙乌头碱等。具有麻辣味,毒性极强。中毒机制: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还具有箭毒样作用,能阻止神经肌肉传导。对心脏毒性极大,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临床中毒表现:口腔、四肢及全身麻木感,烦躁,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肌肉强直,呼吸困难,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中毒严重者,可死于严重心律紊乱及循环、呼吸衰竭。第九页,共八十四页。川乌(Wu)、附片中毒原因:1、用量过大。川乌常用量3-9克,附片常用量3-15克。2、煎煮不当。乌头类药物宜久煎,因其具有水解性,在水中加热,双酯型乌头碱水解为单酯型乌头次碱,再水解为无酯键的乌头原碱,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0——1/4000,而强心作用增强。3、配伍或制剂不当。如乌头类药物泡酒服用易导致中毒。第十页,共八十四页。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Zhu)要原因1、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2、用药不当。3、药材品种混乱,炮制质量欠佳。4、组方不合理。5、个体差异。6、管理不完善。第十一页,共八十四页。中药(Yao)不良反应的预防

1、提高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2、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3、保证药品的质量。4、合理配伍药物。5、注意药物的合理给药途径及给药加工方法。6、合理慎重应用中药注射剂。7、加强中医药市场管理。第十二页,共八十四页。冬虫(Chong)夏草第十三页,共八十四页。功效:益(Yi)肾补肺,止血化痰。应用:1、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2、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3、用于病后体虚不复或自汗畏寒,可用本品与鸡、鸭、猪肉等炖食,有补虚作用。第十四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5-10克,煎汤服。或与鸡、鸭、猪肉等炖服。也可打粉冲服。使用注意:有表邪者忌服。

主要有效成分:粗蛋白、粗纤维素、脂(Zhi)肪、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等。第十五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具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样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皮(Pi)质功能。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平喘。能扩张支气管,与氨茶碱有协同作用。4、保护肾脏功能。对肾炎、肾衰、药物和缺血造成的肾损害均有防治作用。5、增强造血功能。6、延缓衰老,抗氧自由基。第十六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肺结核。2、肾功能衰竭。3、心(Xin)律失常。4、慢性肝炎。5、肿瘤辅助治疗。第十七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冬虫夏草的毒性极低,但它却可以引起过敏,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其致敏机制可能与冬虫夏草所含的蛋白有关。还可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等,这可能与冬虫夏草的性激素样作用有关。还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头痛、烦躁、四肢(Zhi)红肿加重等。解救方法: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及对症治疗。第十八页,共八十四页。人(Ren)参

第十九页,共八十四页。野山参——野生者。园参——人工栽培者。生晒参——洗净晒干。红参——蒸熟晒干或烘干。糖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晒干。吉林参——产于吉林抚松,道地药材,质量较好,产量最(Zui)大。高丽参——产于韩国或朝鲜者。第二十页,共八十四页。功(Gong)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2、用于脾气不足。3、用于肺气亏虚。4、用于津伤口渴、消渴。5、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6、用于血虚、阳痿。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5-10克。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Qi)他药汤内饮服。或研末吞服,每次1-2克,日服2-3次。如挽救虚脱,可用15-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使用注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均忌同用。服人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等。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内分泌功能,抗应激。2、调节中枢神经功能,益智,抗惊厥。3、强心(Xin),扩张血管,双向调节血压,抗休克,抗心(Xin)肌缺血。4、延缓衰老,抗肿瘤,保肝,抗溃疡,抗炎。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四页。现代(Dai)应用:1、休克。2、冠心病。3、慢性阻塞性肺病。4、高脂血症。5、肿瘤。6、白细胞减少症。7、延缓衰老。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连续使用或超剂量使用也会有很多毒副作用,称为“人(Ren)参滥用综合征”,可出现心情兴奋、烦躁、激动、咽喉刺激感、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欣快感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激动症状。可引起性早熟或雌激素样作用。有些人(Ren)则表现为食欲减退、低血钾、皮疹、瘙痒等类似于皮质类固醇中毒症状。出血是人(Ren)参急性中毒的特征。第二十五页,共八十四页。解救方法:停药,给予甘草水、蔗糖水口服以缓解毒性(Xing),严重者可以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人参恶莱菔子”、“人参恶萝卜”,用生萝卜汁口服亦可对抗人参的毒性(Xing)。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四页。西(Xi)洋参第二十七页,共八十四页。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应用:1、用于阴虚火旺,喘咳痰血。2、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3、用于津液不(Bu)足,口干舌燥。4、用于肠热便血。第二十八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3-6克。另煎和服。或制成西洋参片泡水服。使用注意:西洋参性寒,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反藜芦,畏五(Wu)灵脂,恶莱菔子。主要有效成分:西洋参皂苷、人参皂苷、挥发油、多种氨基酸等。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记忆力,镇静。2、抗心(Xin)律失常,抗心(Xin)肌缺血,增强心(Xin)肌收缩力,降血压。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4、降血糖。第三十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冠心病。2、糖尿病。3、肿瘤。4、慢性疲劳综合征(气阴两虚型)。5、失眠症。6、病毒(Du)性心肌炎。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主要为心情兴奋、烦躁、激动、忧虑、头痛、眩晕、失眠,出现人格丧失或精神错乱等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刺激症状。有些人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Xie)等症状。有的会发生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痒异常等症状。还有的会发生痛经和经期延迟等等。解救方法:停药,给予甘草水、葡萄糖水口服以缓解毒性,并对症治疗。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四页。人参西(Xi)洋参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四页。

人参

西洋参别名山参、园参花旗参、广东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苦、微甘,寒归经脾、肺经心、肺、肾经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应用人参提气助火,西洋参滋阴降火。西洋参补气的药力不及人参,如低血压、休克、病久体虚的治疗,以人参为佳。而高血压、眩晕、咽痛口干、糖尿病发病之初“三多一少”者,则用西洋参为宜。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四页。三(San)七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四页。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应用:1、用于人体内外各(Ge)种出血之证。2、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3-10克。研粉吞服,每次1-1.5克。外(Wai)用适量。使用注意:性温,出血见阴虚口干者忌用

。主要有效成分:三七皂苷、黄酮苷、三七素、三七多糖等。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止血,抗血栓,促进(Jin)造血。2、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3、抗炎,保肝。4、镇静,镇痛,抗肿瘤。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四页。现(Xian)代应用:1、上消化道出血。2、眼前房出血。3、脑血栓。4、高胆固醇血症。5、肝炎。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口服临床治疗量三七粉每次1-1.5克,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少数病人出现胃肠道不适及出血倾向,如痰中带血,齿龈出血,月经增多等。如剂量较大,一次口服生三七粉10克以(Yi)上,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个别患者可引起过敏性药疹。解救方法:停药,可口服葡萄糖,及对症治疗。第四十页,共八十四页。天(Tian)麻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四页。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应用: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证。2、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证。3、用于风湿痹痛及肢体麻木、手足不(Bu)遂等证。第四十二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3-10克。天麻不宜久煎,主要成分为天麻素,遇热极易挥发。可研末吞服,每(Mei)次1-1.5克。使用注意:低血压者忌服

。主要有效成分: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等。第四十三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镇静,抗惊厥,抗眩晕,降压,保护脑神经细胞。2、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改善微循环。3、抗炎(Yan),镇痛。4、抗心肌缺血,改善记忆,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第四十四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神经衰弱。2、眩晕。3、癫痫、惊厥。4、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坐(Zuo)骨神经痛。5、老年痴呆。6、高血压。第四十五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可出现头晕、面热、恶心、呕吐、胸闷、心跳及呼吸加快、皮肤瘙痒、紫癜、腰痛、尿少、尿蛋白等,可引起急性(Xing)肾衰竭。因天麻的某些成分能阻断外周神经-肌肉的接头,减少了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而导致中毒。

解救方法:停药,低蛋白饮食,口服葡萄糖和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并对症治疗。第四十六页,共八十四页。阿(A)胶第四十七页,共八十四页。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应用:1、用于血虚眩晕、心悸。2、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3、用于阴虚心烦,失眠。4、用于虚劳喘(Chuan)咳或阴虚燥咳。第四十八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5-10克。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使用注(Zhu)意: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如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以及呕吐泄泻者均忌服。主要有效成分:骨胶原。水解可得明胶,蛋白质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阿胶还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K、Na、Ca、Mg、Fe、Zn等。第四十九页,共八十四页。药(Yao)理作用:1、抗贫血,升高白细胞,促进和保护骨髓造血功能。2、增强免疫功能。3、抗休克。促进凝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4、延缓衰老,促进钙吸收。第五十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再生障碍性贫血。2、失血性贫血。3、白细胞减(Jian)少症。4、先兆流产。5、支气管扩张。6、肺结核咯血。7、肝硬化。第五十一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可引起过敏,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还可出现口鼻干燥,便秘。少数病人可出现牙龈(Yin)出血,皮肤有出血点,伴四肢乏力,头晕纳差,烦躁不安等症状。解救方法:停药。抗过敏治疗。出现便秘时可口服麻仁丸等。发生出血时,可口服安络血或肌内注射维生素K。第五十二页,共八十四页。甘(Gan)草

第五十三页,共八十四页。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Huan)急止痛,缓(Huan)和药性。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2、用于咳嗽气喘。3、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4、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5、用于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第五十四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2-10克。清火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使用注意:味甘,能助湿壅气,令(Ling)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反大戟、芫花、海藻。

主要有效成分:甘草甜素、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等。第五十五页,共八十四页。药(Yao)理作用:1、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2、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3、抗溃疡,解痉,保肝。4、镇咳,祛痰,解毒。5、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第五十六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阿狄森病。2、胃及十二直肠溃疡。3、食(Shi)物中毒。4、皮肤病。第五十七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连续使用或超剂量使用会有很(Hen)多毒副作用,产生“假醛固酮增多症”,出现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以及头痛、眩晕、心悸等症状。

解救方法:停药,给予安体舒通等利尿剂则症状逐渐消失。第五十八页,共八十四页。山(Shan)楂

第五十九页,共八十四页。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应用:1、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脘腹胀满,腹痛泄泻等证。2、用于产后瘀阻腹痛、恶(E)露不尽,以及疝气偏坠胀痛等证。第六十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使用注意:孕妇禁用,易促进宫缩,诱发流产。主要有效成分:山楂黄酮、柠檬(Meng)酸、熊果酸、山楂酸等。第六十一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助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液浓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脂肪的消化。2、强心,降压,抗(Kang)心肌缺血,抗(Kang)心率失常。3、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第六十二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消化不良。2、冠心病、心绞(Jiao)痛。3、高脂血症。第六十三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山楂富含酒石酸、柠檬酸,在酸性环境中使食团发生凝固,茶和醋使食团更坚硬。如过量服用,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或粪石性肠梗阻,并可诱发肠扭转。解救方法:山楂形成的(De)粪石质脆,可用手法碎石,避免切肠取石。形成的(De)胃石,可给予5%碳酸氢钠液50ml或10%碳酸氢钠液10ml,每日3次口服,以中和山楂所含的有机酸。第六十四页,共八十四页。桔(Jie)梗第六十五页,共八十四页。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或咳痰不爽、胸(Xiong)膈满闷、咽痛音哑等证。2、用于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等证。第六十六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性升散。凡气(Qi)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主要有效成分:桔梗皂苷等。第六十七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镇咳,祛痰,抗(Kang)炎。2、解热,镇静,镇痛。3、降血糖,降血脂。4、扩张血管,减慢心率。第六十八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肺炎。2、急性扁桃体炎。3、声带小(Xiao)结。第六十九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溶血指数为1:10000,故不能注射给药,但口服后无溶血作用。桔梗口服毒副作用较小,偶见恶心、呕吐、四肢出汗(Han)、乏力、心烦,重者可见口腔、舌、咽喉灼痛肿胀、剧烈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同时桔梗也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导致低血压休克。解救方法:停药,口服葡萄糖,及对症治疗。第七十页,共八十四页。大(Da)黄第七十一页,共八十四页。功效:泻下(Xia)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应用:1、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2、用于血热忘行之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3、用于热毒疮疡及烧伤。4、用于妇女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等。5、用于黄疸、淋病等湿热证。第七十二页,共八十四页。用量用法:3-12克。入汤剂应后下,久煎泻下力减弱。生大黄泻下作用较好,酒制大黄活血(Xue)作用较好,大黄炭止血(Xue)作用较好。使用注意: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主要有效成分:蒽醌苷、二蒽酮苷、大黄酸、大黄素等。第七十三页,共八十四页。药理作用:1、泻下,抗病原(Yuan)微生物,抗炎,清除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2、保肝利胆,保护胃黏膜,抗急性胰腺炎。3、利尿,改善肾功能。4、止血,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5、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第七十四页,共八十四页。现代应用:1、便秘及各种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2、急慢性肾(Shen)功能衰竭。3、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各种菌痢肠炎。4、各种出血性疾病。5、胃溃疡、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前列腺炎。第七十五页,共八十四页。毒副作用:大黄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停药后可引起继发性便秘。生大黄尤其是鲜大黄服用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头昏、过敏性紫癜、药疹、皮炎等,长期服用可导致水盐代谢及胃肠功能紊乱,肝、肾损害,静脉瘀血,前列腺上皮肥大或(Huo)增生。解救方法:停药,服用抗过敏药物,保肝药物,对症治疗。第七十六页,共八十四页。麻(Ma)黄

第七十七页,共八十四页。功效:发汗,平喘,利水。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Bi)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闭所致的喘咳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