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长松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长松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长松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长松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长松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长松中学高三数学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执行右边框图,,则输出的数S与输入的N的关系是(

)A.

B.C.

D.参考答案:A2.已知向量a=(2,1),b=(-1,k),a·(2a-b)=0,则k=(

)A.

-12

B.

-6

C.

6

D.

12参考答案:D因为,即,所以,即,选D.3.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参考答案:A4.已知向量=(1,2),=(1,-3),则向量与的夹角等于(

)A.45°

B.60°

C.120°

D.135°参考答案:D因为,所以向量与的夹角等于135°。故选择D。5.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则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非等边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参考答案:B略6.若函数在实数集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对任意实数存在常数使得恒成立,则称是一个“关于函数”.现有下列“关于函数”的结论:①常数函数是“关于函数”;②“关于2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③是一个“关于函数”.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0参考答案:B

【知识点】抽象函数及其应用.B10解析:①对任一常数函数,存在,有

所以有,所以常数函数是“关于函数”②“关于2函数”为,当函数不恒为0时有与同号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图象与轴无交点,即无零点。③对于设存在使得,即存在使得,也就是存在使得,也就是存在使得,此方程有解,所以③正确。故正确是①③,故选:B【思路点拨】根据抽象函数的定义结合“关于t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7.双曲线的一个焦点是,则的值是(***)

A.

B.

C.-1

D.1参考答案:C8.(06年全国卷Ⅱ理)(

)

(A)(B)(C)(D)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

故选A9.定义2×2矩阵,若,则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A.

B.

C.

D.参考答案:D10.如图,F1,F2是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过F2的直线与双曲线C交于A,B两点.若|AB|:|BF1|:|AF1|=3:4:5。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C.3

B.2

D.参考答案:A因为|AB|:|BF1|:|AF1|=3:4:5,所以设, 所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因为,所以,所以。又,即,解得。又,即,所以,即,所以,即,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集合P={x|≤x≤3},函数f(x)=log2(ax2-2x+2)的定义域为Q.(1)若P∩Q=[,),P∪Q=(-2,3],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__;(2)若P∩Q=?,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a≤-412.(文)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则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或13.过原点作曲线的切线,则此切线方程为________

参考答案:【知识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B11【答案解析】y=ex.

解析:y′=ex设切点的坐标为(x0,ex0),切线的斜率为k,则k=ex0,故切线方程为y﹣ex0=ex0(x﹣x0)又切线过原点,∴﹣ex0=ex0(﹣x0),∴x0=1,y0=e,k=e.则切线方程为y=ex.

故答案为y=ex.【思路点拨】欲求切点的坐标,先设切点的坐标为(x0,ex0),再求出在点切点(x0,ex0)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x0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最后利用切线过原点即可解决问题.14.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则实数k的值为________。参考答案:15.函数f(x)=x3﹣3x2+1的单调减区间为.参考答案:(0,2)略16.已知函数满足,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参考答案:【分析】先求得f(x)及f(1),再求导求得即为切线的斜率,最后利用点斜式写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详解】令,则,所以,即.且,又,∴.所以切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解析式的求法,考查了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导数几何意义,属于中档题.17.若A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则当a从﹣2连续变化到1时,动直线x+y=a扫过A中的那部分区域的面积为

.参考答案:【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分析】先由不等式组画出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再确定动直线x+y=a的变化范围,最后由三角形面积公式解之即可.【解答】解:如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AOB,动直线x+y=a(即y=﹣x+a)在y轴上的截距从﹣2变化到1.知△ADC是斜边为3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OC是直角边为1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区域的面积S阴影=S△ADC﹣S△EOC=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1,在△ABC中,BC=3,AC=6,∠C=90°,且DE∥BC,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D⊥CD,如图2。(I)求证:BC⊥平面A1DC;(II)若CD=2,求BE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Ⅰ)DE,DE//BC,BC

…………2分又,AD

…………4分(Ⅱ)以D为原点,分别以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5分说明:建系方法不唯一,不管左手系、右手系只要合理即可

在直角梯形CDEB中,过E作EFBC,EF=2,BF=1,BC=3…………6分B(3,0,-2)E(2,0,0)C(0,0,-2)A1(0,4,0)

…………8分

…………9分设平面A1BC的法向量为

令y=1,…10分设BE与平面A1BC所成角为,…………12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BC=∠DAB=,AC与BD交于点O,BD⊥PC,AB=2;,BC=2,PA=6.(I)求证:AC⊥BD:(Ⅱ)若Q为PA上一点,且PC∥平面BDQ,求三棱锥P-BDQ的体积.参考答案:20.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PAD是正三角形,平面PAD⊥平面ABCD,E、F、G分别是PA、PB、BC的中点.(I)求证:EF⊥平面PAD;(II)求平面EFG与平面ABCD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参考答案:

解答: 解:(I)证明:∵平面PAD⊥平面ABCD,AB⊥AD,∴AB⊥平面PAD,(4分)∵E、F为PA、PB的中点,∴EF∥AB,∴EF⊥平面PAD;

(6分)(II)解:过P作AD的垂线,垂足为O,∵平面PAD⊥平面ABCD,则PO⊥平面ABCD.取AO中点M,连OG,EO,EM,∵EF∥AB∥OG,∴OG即为面EFG与面ABCD的交线(8分)又EM∥OP,则EM⊥平面ABCD.且OG⊥AO,故OG⊥EO∴∠EOM即为所求

(11分)在RT△EOM中,EM=OM=1∴tan∠EOM=,故∠EOM=60°∴平面EFG与平面ABCD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是60°.(14分)略21.4月23人是“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在此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教育活动,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对其课外阅读时间进行调查,下面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学生日均课外阅读时间(单位:分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将日均课外阅读时间不低于60分钟的学生称为“读书谜”,低于60分钟的学生称为“非读书谜”(1)求x的值并估计全校3000名学生中读书谜大概有多少?(经频率视为频率)

非读书迷读书迷合计男

15

45合计

(2)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面2×2的列联表,并据此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读书谜”与性别有关?附:K2=

n=a+b+c+dP(K2≥k0)0.1000.0500.0250.0100.001k02.7063.8415.0246.63510.828参考答案:【考点】独立性检验.【分析】(1)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直接求出x,然后求解读书迷人数.(2)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写出表格数据,利用个数求出K2,判断即可.【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0.01+0.02+0.03+x+0.015)*10=1,可得x=0.025,…因为(0.025+0.015)*10=0.4,将频率视为概率,由此可以估算出全校3000名学生中读书迷大概有1200人;…(2)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如下

非读书迷读书迷合计男401555女202545合计6040100…≈8.249,…VB8.249>6.635,故有99%的把握认为“读书迷”与性别有关.…22.已知椭圆C:的焦距为,且C过点.(1)求椭圆C的方程;(2)设B1、B2分别是椭圆C的下顶点和上顶点,P是椭圆上异于B1、B2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轴于M,N为线段PM的中点,直线B2N与直线交于点D,E为线段B1D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见解析【分析】(1)由焦距为,得,由椭圆过点,得,再由a2=b2+c2,解得a=2,b=1,由此能求出椭圆C的方程;(2)设P(x0,y0),x0≠0,则M(0,y0),,由此能求出直线B2N的方程,令y=﹣1,得,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