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目录01.考点回顾02.提升演练01考点回顾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10年2考)七上P20—24课标要求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建立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夏朝建立国家变革禹死后,启[1]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2]代替禅让制[2016安徽13(1)]概念解读

世袭制:把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政权建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续表朝代夏朝[3]商朝[4]西周[5]夏商周的更替存续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公元前1046—前771年建立者禹[6]汤[7]周武王[8]都城阳城亳(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镐京亡国之君桀纣周幽王续表朝代夏朝[3]商朝[4]西周[5]夏商周的更替重大事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武王伐纣[1](典型战役:牧野之战)①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续表2.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西周的分封制[3]内容①“授民授疆土[2]”: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2016安徽1]②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诸侯权力: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享有世袭特权;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续表西周的分封制[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影响西周分封制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为春秋时期的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续表西周的分封制[3]影响文化影响①地名:今天许多省份的简称与分封制有关,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陕西简称“秦”。②姓氏:后世许多姓氏源于西周封国名称,如宋、鲁、郑、陈等续表考点2

青铜器、甲骨文(10年2考)七上P25—28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和典型器物。青铜器概况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用途和功能①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②功能:由食器[4]等发展到礼器[5],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青铜器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青铜器铭文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1],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续表青铜器典型代表续表青铜器文化意义青铜铸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甲骨文概念甲骨文[6]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020安徽1]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续表甲骨文地位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023安徽19]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续表考点3

动荡的春秋时期(10年1考)七上P29—31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2014安徽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7]和牛耕[8]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续表王室衰微表现(周王室地位发生变化)①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③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续表诸侯争霸原因①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包括分封制在内的西周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②矛盾突出: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概况①齐桓公[1]、晋文公[2]、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②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续表诸侯争霸主要霸主齐桓公①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②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春秋争霸形势图续表诸侯争霸主要霸主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解读①主要战役:晋楚城濮之战。②成语故事:退避三舍、唇亡齿寒、卧薪尝胆、问鼎中原等。续表诸侯争霸影响①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②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续表考点4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0年4考)七上P33—36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战国七雄战国七雄①三家分晋[3]与田氏代齐[4]: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②战国七雄: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5]”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目的拓展疆域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桂陵之战[1]、马陵之战[2]、长平之战[3]结果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战国形势图续表2.商鞅变法商鞅变法[4]背景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②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5]任用商鞅[6]主持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内容影响商鞅变法[4]内容及影响政治确立县制[7],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2017安徽1]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续表内容影响商鞅变法[4]内容及影响经济废除井田制[8]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9]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续表内容影响商鞅变法[4]内容及影响军事奖励军功[10],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秦国军事力量性质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历史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续表内容影响商鞅变法[4]取得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改革态度坚决[2023安徽1]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强大动力续表3.都江堰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概况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1]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2017安徽11(2)]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功能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影响①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3]”。②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2023安徽19]续表考点5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10年3考)七上P38—42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老子[4]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5]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①“道法自然[6]”: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7]: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4]思想主张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8]”,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④民生思想:主张“以民为本[9]”,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2021安徽1]相关著作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10](又称《道德经》[11])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续表孔子[12]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13]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14]一书续表孔子[12]思想主张①核心思想:“仁[15]”。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礼[16]”: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2019安徽1]③政治主张: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17],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2021安徽1]续表孔子教育、文化成就①创办私学[1],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2]”,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②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③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续表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背景①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③思想文化: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学术下移。④社会条件:各诸侯国为了争霸和赢得兼并战争,竞相招揽人才,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续表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含义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3]”续表派别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代表墨家[4]墨子[5](创始人)、《墨子》①主张“兼爱”“非攻”[6],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②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续表派别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代表儒家[7]孟子[8]、《孟子》①主张实行“仁政[9]”,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0]”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11]、《荀子》主张实行“礼治[12]”,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续表派别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代表道家[13]庄子[14]、《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1]韩非[2](集大成者)、《韩非子》①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②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3],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续表派别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代表兵家[5]孙武[6]、《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7]、《孙膑兵法》提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续表百家争鸣[2016安徽15(1)]历史影响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②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体系,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续表命题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领域表现影响经济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进一步推广①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②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③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领域表现影响经济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发展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社会产品丰富起来商业: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商业活动逐渐活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续表领域表现影响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出现诸侯争霸局面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各国竞相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等),新兴地主阶级壮大分封制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得到确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续表领域表现影响思想文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军事春秋时期,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适应了春秋时期的山地作战的需要;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续表中考设问角度生产力的发展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社会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命题点2

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及主要治国政策的变化02提升演练命题点1

甲骨文1.[2020安徽,1]

下图所示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B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解析]

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汉字的相关内容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据此可知”。二审关键信息:“甲骨文”“周代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三步解法析选项由图片内容可知,“鱼”字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并不是我国唯一的文字,排除A;从图片内容可知,汉字的演变呈现由繁到简的过程,C错误;汉字并非都来源于象形字,D说法错误。故选B查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续表命题点2

商鞅变法2.[2023安徽,1]

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B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解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尊卑有序是儒家思想,材料未体现,排除A、C、D。故选B。命题点3

都江堰3.[2023安徽,

1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截至2019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遗产名称入选理由A.____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以及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供了宝贵证据B.都江堰遗产名称入选理由C.____隋朝开通的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从北方的北京延伸到南方的浙江省,贯通了中国最重要的五大水系,成为古代运送粮食和战略物资的内陆交通支柱,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稳定。直到今天,它仍发挥着航运的重要作用D.北京故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处的世界遗产名称。(2分)[答案]

A:殷墟。(2分)续表命题点4

老子和孔子4.[2021安徽,1]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D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命题点5

百家争鸣5.[2019安徽,1]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2023云南]

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

(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B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2023合肥38中模拟]

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在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的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D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导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D.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的开发3.新素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2023扬州]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下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4.新视角·甲骨文的字形

[2023合肥包河区三模]

下图展示了“国”字的来源,“国”来自“或”,古字形像武器“戈”在守卫“城邑”,上下两横表示守卫区域的疆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A.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5.新考法·通过甲骨文考查贝的功能

[2023河南]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6.[2023北京]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7.[2023合肥瑶海区一模]

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A.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法治意识在不断增强

D.贵族特权受到限制8.新课标·时空观念

[原创新题]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之后来居上,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最终吞并了关东六国。“变法”发生在(

)

CA.公元前3世纪中期

B.3世纪50年代C.公元前4世纪中期

D.4世纪50年代9.[原创新题]“昔商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