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目录01.考点回顾02.提升演练01考点回顾考点1

秦统一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10年2考)七上P44—48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过程。1.秦统一中国秦统一中国背景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1]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秦朝形势图秦统一中国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解读①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咸阳:秦朝都城。③长城:秦朝北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2],定都咸阳[3]易错警示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续表秦统一中国影响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②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④南海郡、象郡等表明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⑤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在秦统一岭南地区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⑥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续表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内容皇帝制度[5](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中央政权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6]、太尉[7]、御史大夫[8]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地方行政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1]。[2022安徽1]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续表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地方行政制度易错警示

商鞅变法确立县制。①内容:a.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b.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c.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概念解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指由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共同构成的社会制度。君主专制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续表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地方行政制度②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③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020安徽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续表3.巩固统一的措施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措施作用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及作用统一文字[2](“书同文”)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3],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续表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及作用统一货币[4]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5]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6],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续表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及作用统一车轨[7]、开灵渠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开凿灵渠[8],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续表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及作用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派大将蒙恬[9]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10],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11]”保障了秦朝的边防安全和农业生产影响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续表考点2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楚汉之争(10年未考)七上P50—52课标要求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秦始皇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焚书坑儒[1]秦二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人民生活困苦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军最终失败。陈胜、吴广起义[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续表秦朝灭亡项羽在巨鹿之战[3]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4]”

。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续表考点3

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10年未考)七上P54—56课标要求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西汉的建立刘邦[5]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6],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7]实施原因①西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②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内容①下令“兵皆罢归家[8]”,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②采取轻徭薄赋[9]的政策,

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续表“文景之治”背景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10],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11]。②重视“以德化民[12]”,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③提倡勤俭治国[13],反对奢侈浮华续表“文景之治”繁荣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14]”续表考点4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0年3考)七上P57—62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背景①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②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宾客聚集,经常批评皇帝的政策。③西汉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有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④匈奴不断南下袭扰,西汉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政治措施“推恩令[1]”的实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2]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3]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2021安徽2;2019安徽2]续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政治措施建立刺史制度[4]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确立察举制[5]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意义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续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思想教育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7]的建议,把儒家学说[8]立为正统思想[9]兴办太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10],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2015安徽11(1)]续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思想教育影响①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③使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扩大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④促进了古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续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经济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措施统一铸币[1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12]盐铁专卖[13]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稳定物价[14]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兴修水利开挖水渠,治理黄河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续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军事措施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1]、霍去病[2]北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民族关系措施派张骞[3]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意义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续表考点5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10年未考)七上P63—65课标要求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东汉的建立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4]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不久就农民起义推翻东汉建立西汉宗室刘秀[5]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6]光武中兴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7]”续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续表黄巾起义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184年,张角等领导起义军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黄巾起义[9]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续表考点6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10年2考)七上P67—71课标要求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1.张骞通西域西域的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通西域[1]背景①西汉初西域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张骞通西域[1]概况①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这次出使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西域各地方政权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地方政权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意义①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联系。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续表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2]形成时间西汉(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陆上丝绸之路[2]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3]出发,穿过河西走廊[4],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5]”续表陆上丝绸之路[2]交流概况①从中原传入西域的物品和技术: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丝绸之路示意图续表陆上丝绸之路[2]交流概况②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和物品: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③文化方面:西域的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解读①重要地点/国家: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丝绸之路的起点;大秦(古罗马)是与汉朝同时期的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国家。②路线: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到达欧洲大秦。③路线特点:路线长,连接范围广,途经多个民族地区,横贯欧亚大陆。续表陆上丝绸之路[2]影响①对中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7安徽17(3)]②对西域: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续表陆上丝绸之路[2]影响③对人类文明:把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罗马文明连接起来,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④对物种交流:各种动植物物种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促进了物种交流续表陆上丝绸之路[2]背景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航线①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②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1]”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和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续表3.对西域的管理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概况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2],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个地方政权,都护府设在乌垒城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015安徽14(1)]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3]出使西域。班超使西域各地方政权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考点7

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10年4考)七上P72—77课标要求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汉朝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

《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1.科学技术造纸术[2019安徽19]出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改进造纸术[4]①概况:东汉时,蔡伦[5]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②优点: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2019安徽19]传播4世纪传入朝鲜半岛,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2世纪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影响①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②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续表张仲景①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6]一书,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7]”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2022安徽16(1);2014安徽11(1)]②张仲景[8]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9]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10]”续表华佗①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11]”;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12]”。[2014安徽11(2)]②华佗[13]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14]”,民间则称他为“神医[15]”续表2.文化《史记》作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1]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司马迁在《史记》[2]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历史地位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道教的产生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道教[4]”。早期派别主要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续表佛教的传入概况佛教[5]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如南北朝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6]和龙门石窟[7];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续表命题点1

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商朝(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春秋战国(竹木简牍、丝帛)→西汉(竹木简牍、丝帛,出现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侯纸)。中考设问角度说明古代中国书写材料变化的影响及造纸术传入欧洲产生的影响。书写载体越来越便利,书写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高。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命题点2

中国的民本思想与实践中考设问角度民本思想传承、发展并用于治国理政说明了什么?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民本思想是我国国家治理智慧的重要体现,以民为本是“治国、平天下”政治追求的内核。命题点3

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命题点4

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与发展中考设问角度古代丝绸之路演变的历史趋势。(1)主要路线:存在多条交通线路,从陆上丝绸之路为主转变为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再到海路走向衰落。(2)商品种类:从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瓷器、茶叶出口为主。(3)政府政策:从政府扶植、支持到政府限制。命题点5

丝绸之路开通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不同点开通时期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汉朝)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不同点开通背景①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经济文化交流。②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汉朝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东西方传统贸易商道受阻,欧洲人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路线海陆并举海路续表丝绸之路开通新航路开辟不同点范围陆上丝绸之路:连接亚洲与欧洲海上丝绸之路: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连接欧洲、非洲、亚洲、美洲,连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交流方式和平友好交往殖民掠夺结果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贫穷与落后续表中考设问角度分析新航路与丝绸之路的共同点,两者共同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1)共同点: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都是重要的世界贸易通道;交往的范围都涉及欧洲与亚洲;都涉及海上交通;都丰富了交往双方的物质文化生活。(2)趋势:相互孤立的局面被打破,区域之间联系日益频繁。命题点6

物种交流(新角度·小切口)02提升演练命题点1

秦统一中国1.[2022安徽,1]

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C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2.[2020安徽,2]

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A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命题点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3.[2021安徽,2]

下列图片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A.刺史制度的确立B.“推恩令”的实施C.七国之乱的发生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4.[2019安徽,2]

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针对(

)

A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解析]

考法总结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主要是针对”。二审关键信息:“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析选项由材料中“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等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故选A三步解法查知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续表命题点3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5.[2022安徽,16(1)]

(1)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改正:(

)

√6.[2019安徽,19]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东汉时___________(人名)改进了造纸术。(3分)竹木简帛(2分)

蔡伦(1分)(2)从上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5分)[答案]

答案示例:方向③信息: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解读: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文化发展。(信息1分,解读4分,共5分。答出时间、地点、路径、背景、影响等,言之成理即可)(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4分)[答案]

说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4分,任答两点即可)1.[原创新题]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的现象。鉴于此,秦朝实行(

)

B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2.[2023包头]

“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这是因为秦朝的郡县制度(

)

A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结束了列国纷争C.强化了皇权专制

D.化解了阶级矛盾3.[2023广东]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道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道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4.新考法·观点佐证

[原创新题]有学者称“汉承秦制,但改其政”。下面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BA.王位世袭制和重农抑商政策

B.中央集权制和休养生息政策C.郡国并行制和重文轻武政策

D.三省六部制和闭关锁国政策5.[2023山西]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6.[2023山西]

针对汉武帝的困惑(见下图),主父偃提出的对策是(

)

B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实施“推恩”的措施C.采用军事解决方式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7.[原创新题]西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制度日渐完善,统治疆域扩大,汉武帝在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严重。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决定(

)

D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颁布“推恩令”C.统一铸币,平抑物价

D.建立刺史制度8.[2023合肥瑶海区一模]

汉武帝时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

)

DA.有利于巩固推恩令的实施成果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权力分配C.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主要是为了监视地方官吏9.新课标·历史解释

[2023合肥庐阳区调研]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C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0.高频考点

[2023黄冈]

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11.[2023江西]

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CA.“推恩令”

B.兴办太学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12.新趋势·跨学科

[原创新题]宋代陈普诗云:“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该诗纪念的历史人物是(

)

CA.主父偃

B.董仲舒

C.张骞

D.班超13.[原创新题]汉朝时,原产于中国的桃和杏被西域商人带到了西方,梨和桃也传入印度。同时,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等大量植物也随着商业交流而遍布中国的土地。这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