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安全理论知识_第1页
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安全理论知识_第2页
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安全理论知识_第3页
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安全理论知识_第4页
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安全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师:日期:2024年1月安全生产必备基础理论知识

适用于安全管理人员自我提升和学习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我修养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法律法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安全理论安全常识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其他安全PART01法律法规第一部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安全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调查的原则:“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安全生产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事故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第一部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新安法第22条)。为什么要进行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持证上岗: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机制: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第一部分法律法规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三)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第一部分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一部分法律法规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一部分法律法规视同为工伤的情形:(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应急预案演练频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第一部分法律法规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一般事故隐患:患是指鱼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踪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政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新安法第4条)。《刑法》安全生产刑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罪;危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PART02安全理论第二部分安全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问及与伤害间的关系,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第二部分安全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美国运输部安全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阔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第二部分安全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SystemSafety),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一一系统安全活动,并且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第二部分安全理论安全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本原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第二部分安全理论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安全文化: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第二部分安全理论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是1941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统计大量机械伤害事故后得出的结论。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事故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从业人员培训学时: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第二部分安全理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学时:(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主要负责人培训学时:(1)煤矿、非煤矿山、企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第二部分安全理论危险源: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例如,炸药、旋转的飞轮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第二部分安全理论重大危险源: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对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七条对重大危险源的解释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5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第二部分安全理论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1)失误一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一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安全评价的三个阶段: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二部分安全理论概率风险评价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费、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危险指数评价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摞评价法。应急演练的分类:桌面演练、施展演练;单项演练、综合演练。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第二部分安全理论事故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间接原因:管理的缺陷。安全生产:《辞海》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吕标。事故:《现代汉语词典》对"事故"的解释是: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第二部分安全理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胡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PART03安全常识第三部分安全常识安全的概念: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风险:一般用风险来衡量危险的程度。第三部分安全常识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轻伤: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重伤: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规范、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重伤失能损失超过105个工日。第三部分安全常识消防安全“一懂三会”:懂得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逃生、会扑救初起火灾。责任事故:是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故。险肇事故: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虽然发生了事故,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并未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健康损害、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险肇"一词是"险些肇事"的缩写,意味着事故几乎发生,但最终避免了严重后果。发生工伤事故的应急原则: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迅速报告有关部门。各类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三部分安全常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任务: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提高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高广大职工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增强对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安全技术要求处理事故的能力。班组安全教育的内容:了解岗位的任务和作用、生产特点、生产设备、安全装置;了解岗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岗位个防护用品、用具、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了解岗位发生过的事故和教训。安全检查的形式: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安全生产月:每年的6月1日-30日。消防日:每年的11月9日。第三部分安全常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至5月1日国际劳动节(4月25日至5月1日)为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要求,从2017年起,将每年12月的第一周作为安全生产法宣传周,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世界环境日:每年的6月5日。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安全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PART04消防安全第四部分消防安全火灾的分类:火灾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为A、B、C、D、E、F六大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塑料(燃烧后有灰烬)等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火灾。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第四部分消防安全闪点、燃点:凡是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的蒸气,遇到明火能引起闪燃现象,这时的温度值就叫闪点。物质在开始着火时的温度叫燃点。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灭火方法。隔离灭火法:将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移开或与正在燃烧的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体方法有: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第四部分消防安全窒息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气体等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具体方法是: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将不燃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PART05用电安全第五部分用电安全保护接地、接零: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因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称为保护性接地。接零是将带电部分相绝缘的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零线相连接。临时电线的架设要求:离地高度,室内不小于2.5米,室外不小于3米,跨越公路不小于5米;电线的绝缘必须良好;电线不得接触易燃易爆高温潮湿的管道、设备;电线留头要用绝缘胶布包扎好或临时配电插座盘。电气线路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线间短路;保险器安装不合适;过负荷;接点或连接处接触不良电阻过大,导线发热。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特别潮湿处、金属容器内等危险环境中使用手持照明灯采用12V电压;有电击危险使用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采用24V或者36V;在特别危险的环境中,使用手持电动工具采用42V。PART06其他安全第六部分其他安全机械伤人的原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使用过程中防护不周,无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定不完善和安全教育不够。施工现场电气发生火情:应先切断电源,使用砂土,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不得用水和泡沫灭火器进行。建筑工程五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安全色:国家标准《安全色》GB2893-82规定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其含义和用途:(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用于禁止标志、停止信号、车辆上的紧急制动手柄等;(2)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一般用于指令标志;(3)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用于警告警戒标志、行车道中线等;(4)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通行,用于提示标志、行人和车辆通行标志等。第六部分其他安全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叫高处作业。气瓶间的安全距离:瓶与瓶之间不小于5m,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m。安全带的使用:高挂低用。施工现场“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压力容器: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科学管理和安全监检,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根据工作压力、介质危害性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压力容器安全检查:保温、防腐、设备铭牌是否完好;容器有无裂纹、变形、局部鼓包等现象;容器的所有裂纹、受压元件等有无泄漏;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灵敏、可靠;基础有无下沉、倾斜;坚固的螺丝是否齐全、完好;有无震动、摩擦;运行中操作压力、温度、组分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规定;运行日志、检修记录是否齐全、正确。第六部分其他安全氯气(Cl2):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吸入高浓度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呈“电击样”死亡。二氧化硫(SO2):无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3倍。加压可液化,液体相对密度1.434,沸点-10℃。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吸入呼吸道后,在黏膜湿润表面上生成亚硫酸和硫酸,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一氧化碳(CO):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68倍,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