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4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2019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4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2019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4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2019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4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2019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4章 生物的进化(苏教2019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测评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1题,每题2分,共计2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23·江苏扬州高邮一中高三质量调研)在农业生产上,害虫的防治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人们在害虫防治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农药使用若干年后,它对某种害虫的杀伤效果逐年减小,害虫对该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图解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某害虫种群各种变异少量抗药性个体生存抗药性个体数量增加A.害虫抗药性产生时间落后于农药使用的时间B.农药定向选择害虫,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C.图中显示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D.抗药性个体后代全为抗药性,不可能出现非抗药性个体2.(2023·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期末)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合理的是()①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有生殖隔离②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③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④环境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不会使环境发生进化⑤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3.(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考前模拟)研究发现,现存棕熊基因组的10%来自古代北极熊。近年来,关于北极熊和棕熊杂交种的报告有所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极熊和棕熊因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生存环境不同是导致北极熊和棕熊拥有不同基因库的重要原因之一C.对北极熊和棕熊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是研究其进化过程的最直接证据D.不是完全白色的北极熊很难在海冰上成功狩猎,据此推断基因是从北极熊向棕熊流动的4.(2023·江苏泰州高三模拟)自然界中存在3种能感染人的虱子:阴虱、人虱和头虱,它们分别寄生于腋下、躯干和头发中,来源于共同祖先。它们在某种条件下可以相互杂交,但后代个体发育不正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种虱子在形态结构上的相似性能为来自共同祖先提供证据B.三种虱子的祖先在寄生场所上的差异形成了一定的地理隔离C.三种虱子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D.不同的寄生场所使虱子的祖先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变异5.(2023·江苏镇江高一期末)巴拿马海峡将许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种群和加勒比海种群,如鼓虾属的7个物种之间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约1%的种间交配可能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C.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不同海洋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D.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6.(2023·江苏无锡高一期末)在自然状况下,某地一种蟹的数量与体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最接近B.浅色和深色的螃蟹易被捕食者发现C.该种群中中间体色的基因型频率较高D.人工选择的结果导致中间体色螃蟹较多7.(2023·江苏泰州泰兴高一期末)某种螳螂褐体色对绿体色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地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80%的是褐体色,褐体色中杂合子占比为75%;第2年调查发现褐体色占75%;第3、4年的调查结果与上一年相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为50%B.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利于螳螂生存C.连续两年的调查显示褐体色基因频率明显下降D.褐体色比例下降主要是环境条件改变的缘故8.(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是凤蝶科三个不同的物种,近年来相继在连云港市境内发现,由于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美凤蝶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雄性美凤蝶的飞行能力强而雌性美凤蝶飞行能力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各地的美凤蝶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C.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美凤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的出现体现了遗传多样性9.(2023·江苏无锡江阴第一中学高三模考)我国古代《禽经》多次提到鸟类形态结构与习性的关系,如“搏则利嘴”“物食长喙”“谷食短咮”(注:“搏”是指靠猎捕动物为食的鸟类,“物食”指在水上寻食的鸟类,“谷食”指以种子为食的鸟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不同喙型的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利嘴”“短咮”“长喙”等鸟类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可能与地理隔离有关C.“谷食”与其所捕食的植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D.为适应不同的环境,鸟类产生了“利嘴”“长喙”“短咮”等变异10.(2023·江苏无锡江阴二中高三阶段测试)如图是研究人员统计不同年份桦尺蛾数量变化的柱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浅色桦尺蛾数量减少是不适应环境的表现,控制浅色基因的频率将定向减少B.深色桦尺蛾更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其后代将继续向深色变异C.桦尺蛾深色的体色可能是若干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并不断得到积累D.桦尺蛾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适应性进化,这种进化性变化是自然选择造成的11.(2023·江苏盐城中学高三期末)稳定性选择、分裂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三种类型。稳定性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类型;单向性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自然选择不同类型建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ⅠⅡⅢA.Ⅰ是稳定性选择,Ⅱ是分裂选择,Ⅲ是单向性选择B.经过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Ⅱ一定会形成两个物种C.类型Ⅱ导致该种群中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种群内不同个体间存在表型差异,与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二、多选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2.(2023·江苏宿迁高一期末)棉铃虫CYP67B基因发生突变若干年后,检测其抗药性增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YP67B基因的突变说明突变的方向也有可能是定向的B.可能因为施用农药导致CYP67B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C.CYP67B基因的突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野生型棉铃虫与抗药性棉铃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3.(2023·江苏徐州高一期末)跳蝻腹节有绿条纹和黄条纹之分,某种群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6,5年后它们的比例均增加了一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5年后种群A、a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这5年内该种群不可能发生进化C.若使用农药会使该种群出现抗药性变异D.若长期使用农药可改变该种群的基因库14.(2023·湖南永州高一期末)同源器官是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外形、功能上有很大差别,但发育来源和基本结构却相同。下图所示为人的上肢与三种脊椎动物的同源器官中的骨骼比较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源器官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胚胎学方面的证据B.比较不同动物的同源器官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C.同源器官中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表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定向变异D.上述四种脊椎动物的同源器官功能迥异,这与四种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有关15.(2023·江苏南京高三二模)下图1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其中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型。图2显示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1图2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环境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C.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减小D.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三、填空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6分。16.(12分)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000年前,某山林曾生活着A、B、C三个品种的彩蝶,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原C品种形状的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一种新的形状的彩蝶(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彩蝶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2)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分析,由于存在,不适应其生存环境的C品种彩蝶被逐渐淘汰。

(3)从距今1000年前至今,这片山林彩蝶的物种数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判断依据是。

(4)B、D彩蝶能杂交,但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为成虫,推测B、D彩蝶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但如今两种群的却有较大的差异。请结合材料、运用现代进化理论分析B、D彩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17.(14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生活着至少两个不同类群的飞蝗,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飞蝗和生活在东部平原地区的平原飞蝗。研究者对两类飞蝗的进化进行了研究。(1)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加上横断山脉的阻隔,在西藏飞蝗和平原飞蝗之间形成了隔离,阻碍了两个地区飞蝗之间的基因交流,但它们仍属于同一个物种。

(2)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于平原更低。研究发现,平原飞蝗的能量代谢水平与氧含量的关系如下。低氧P酶能量代谢西藏飞蝗P基因发生突变,使P酶无法响应低氧信号。因此,在低氧条件下,与平原飞蝗相比,西藏飞蝗的代谢水平,有利于对高原环境的。西藏飞蝗P基因突变使基因库中的发生了改变,在高原环境的下,进一步发生定向改变。

(3)研究发现,西藏飞蝗细胞中P酶的第349号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密码子为AAU)变为异亮氨酸(密码子为AUU),西藏飞蝗P基因的碱基对发生的变化为,这从水平为飞蝗进化提供了证据。

18.(14分)(2023·天津河西区高一质量调研)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个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这些蛾的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和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1)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判断并说明理由:。

(3)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①基因D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合理即可)。

②就基因D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

19.(14分)(2023·江苏南通如皋高一学情调研)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了多种地雀,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在不同岛屿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各个小岛上不同的环境因素使种群基因频率。这些环境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的作用。

(2)各个小岛之间的广阔海域,使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阻断了各种群间的。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造成基因库差异巨大,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由此可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多种不同的地雀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4)“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指出,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

20.(12分)(2023·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一期末)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还包括

第四章章末测评卷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抗药性一开始就已经产生,农药使用后起到筛选的作用,A项错误;农药起到选择的作用,具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强的害虫得以存活并繁殖增加其数量,故农药定向选择害虫,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个体后代可能出现非抗药性个体,D项错误。2.【答案】B【解析】地理隔离也会使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此,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能说明有生殖隔离,①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②正确;新物种形成,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基因频率一定发生改变,③错误;环境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能使生物发生进化,而生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而会使环境发生进化,如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使环境中有了氧气,加快了好氧性生物的出现,环境也发生了进化,④错误;三倍体西瓜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后代,因此不是一个新物种,⑤错误。3.【答案】B【解析】关于北极熊和棕熊杂交种的报告有所增加,可知两者并未产生生殖隔离,A项错误;生存环境不同导致北极熊和棕熊的基因往不同的方向改变,拥有不同的基因库,B项正确;化石是研究进化的最直接证据,C项错误;该例子只能说明环境对北极熊毛色的自然选择作用,无法推断两者的基因流向,D项错误。4.【答案】D【解析】变异是本身就已经存在的,而不是不同场所使虱子的祖先发生不同的变异,不同的场所相当于自然选择,其作用是把适应环境的个体逐渐筛选出来,D项错误。5.【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的种类,染色体变异改变了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环境对种群的性状进行选择,从而改变基因频率,所以三者都可以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正确;鼓虾属7个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于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食物和栖息空间的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项错误;新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项正确。6.【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的结果导致中间体色螃蟹较多,这并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7.【答案】A【解析】已知褐体色对绿体色为显性,假设A基因控制褐体色,a基因控制绿体色,刚释放的群体中80%的是褐体色(基因型为A—),其中杂合子Aa占比为75%,即Aa=80%×75%=60%,AA=80%-60%=20%,则aa=1-80%=20%,根据这些数据可计算出显性基因A频率=20%+60%×1/2=50%,A项正确;第3年和第4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从题意分析,褐体色螳螂个体比例、绿体色螳螂个体比例均基本不变,不能说明该地区绿体色较褐体色更利于螳螂生存,B项错误;第3年、第4年的调查结果都与第2年相似,说明褐体色和绿体色个体数目比例保持不变,可说明体色的显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C项错误;第2年调查发现褐体色比例下降,其原因可能由最初释放的种群内个体间自由交配,导致个体出生或死亡情况引起的,D项错误。8.【答案】D【解析】美凤蝶、红珠凤蝶、蓝凤蝶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的出现体现了物种多样性,D项错误。9.【答案】D【解析】“利嘴”“短咮”“长喙”等不同的变异类型在环境选择前就已出现,自然选择只是选出适合环境的变异,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从1920年后浅色桦尺蛾数量一直呈减少趋势,说明浅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控制浅色基因的频率定向减少,A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说深色桦尺蛾的后代将继续向深色变异,B项错误;群体中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故有利变异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C项正确;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适应进化是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稳定性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符合图Ⅰ,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类型,符合图Ⅱ,单向性选择在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符合图Ⅲ,A项正确;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殖隔离,Ⅱ是分裂选择,但该选择不一定能造成种群基因库差异大到形成生殖隔离的程度,B项错误;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其等位基因的比值,Ⅱ是分裂选择,保留的是极端个体,会导致决定该性状的基因增加,控制其相对性状的基因减少,故该选择导致该种群中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C项正确;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内不同个体间存在表型差异,与种群遗传多样性有关,D项正确。12.【答案】ACD【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下,能够选择并保存耐药性强的个体,使得CYP67B突变基因(耐药基因)频率增加,B项正确;基因突变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不是自然选择导致基因突变,C项错误;野生型棉铃虫与抗药性棉铃虫还属于同一物种,没有生殖隔离,D项错误。13.【答案】AB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跳蝻种群中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6,则杂合子Aa占2/3,那么PA=PAA+1/2PAa=1/6+1/2×2/3=1/2,则Pa=1/2;5年后它们的比例均增加了一倍,即纯合绿条纹(AA)和黄条纹(aa)各占1/3,则杂合子Aa占1/3,则5年后种群的基因频率PA=PAA+1/2PAa=1/3+1/2×1/3=1/2,则Pa=1/2,种群A、a基因频率在5年后没有发生改变,均为1/2,但是5年内种群A、a基因频率可能发生过改变,也可能没发生过改变,因此这5年内该种群也可能发生进化,再者,5年内该种群的其他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这5年内该种群也可能发生进化,AB项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中抗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前就出现了,使用农药只是起到选择作用,将抗药性基因选择出来,C项错误;长期使用农药可对抗药性基因定向选择,因此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改变该种群的基因库,D项正确。14.【答案】AC【解析】同源器官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解剖学方面的证据,A项错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因此比较不同动物的同源器官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B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上述四种脊椎动物的同源器官功能迥异,但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D项正确。15.【答案】ACD【解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环境可以选择生物的性状,所以都能够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A项正确;从图2看出,当繁殖到25代以后,当n=25和50时,其中某个等位基因减少到0或者增加到1,说明全是纯合子,而当n=200和n=350时,繁殖到25代以后,其中还存在着A和a基因,说明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群体越小,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B项错误;Y岛种群数量较小,其中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减小,C项正确;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少部分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新物种,例如多倍体,D项正确。16.【答案】(1)化石(2)生存斗争(3)增加原来是一个物种的三个品种,现在是两个物种(4)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D彩蝶的产生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隔离是D彩蝶形成的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