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1页
《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2页
《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3页
《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4页
《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总学时:23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3学时

适用专业:5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

课程类型:考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心血管内科学是内科学中一个重要的专业学科,与生命的关系最为

直接。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同时与其

他系统疾病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

心血管内科学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心血管内科

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防治原则和措施。为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或医学基础研究打下良好

的基础。

心血管内科学教学分为课堂系统授课和临床见习实习两个阶段。授

课学时、内容、重点和难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部署安排。实习阶段通

过参加临床诊疗实践活动,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疾病,培养科学的临床

思维方式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处理疾病,并着重培养与病人交流的方

法和技巧,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临床工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总论(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基本原则和方法。

2.熟悉诊断心血管系统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

3.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4.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心血管病学发展动态和跨及学科交叉情

况。

教学内容:

1.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症状特点,强调规范采集病史和心脏听诊重

要性。

2.重点介绍心血管系统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选择方法。

3.简单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治的新方法与各学科间交叉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使学生对心电图、心脏X

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导管术、心脏介入治疗技

术等诊断方法建立基本感性认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心力衰竭(3学时,讲授)

1、概论(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衰的定义、病因和病理生理,发生机制。

2.熟悉心衰临床分型。

教学内容:

1.概述心衰定义。

2.详细讲解病因和病理生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3.一般讲解临床分型: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急性和慢性心力衰

竭;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心功能分级。

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结合辅助检查和病例,生动直观的教

学。

2、慢性心力衰竭(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衰定义,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临床表现。

2.熟悉实验室检查和心功能测定。

3.掌握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1.概述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2.重点讲解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全心衰竭临床表现。

3.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和心功能测定。

4.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与肺部疾病

引起呼吸困难的鉴别;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腹水与肾性水肿、心包

疾患和肝硬化所引起者的鉴别。

5.重点讲解治疗,一般讲解预后,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血流动力

学参数,生化指标和电生理因素。

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法授课,结合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以

及典型病例,并与学生提问式讨论和分析。

3、急性心力衰竭(1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熟悉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

3.重点讲解治疗:抢救措施,确定并治疗诱因,基本病因的治疗。

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心脏的收缩泵血功

能和心衰时的循环淤血情况。课间播放正式出版的教学光盘或会议光

盘,加强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心律失常(6学时,讲授)

1、概论(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2.熟悉心律失常的病因与诱因,心律失常的分类。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心律失常的病因与诱因,心律失常的分类。

2.详细讲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心脏激动起源异常和心脏激动传

导异常。

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阐明心律失常发生的示意图,大量展

示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适当列举典型病例。

2、抗心律失常药物(1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2.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3.了解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4.简单了解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2.重点讲解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3.一般讲解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心电图和治疗举例,讨论药物治疗效果和副

作用危害。

3、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脏电复律。

2.熟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3.了解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外科手术治疗。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心脏电复律的类型,心脏电复律的适应征和禁忌征,心

脏电复律的并发症。

2.详细讲解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3.一般讲解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外科手术治疗。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心电图等教学,并展示心导管、射频消融方

法、心脏起搏器及置入方法等。

4、快速性心律失常(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2.熟悉病因和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和临床表现。

2.一般讲解心电图特点。

3.重点讲解各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教学方法: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式,结合心电图以及病例教学。

5、缓慢性心律失常(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2.熟悉病因和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和临床表现。

2.一般讲解心电图特点。

3.重点讲解各类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结合心电图以及病例教学。

(四)原发性高血压(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和危险度分层的诊断标准。

2.熟悉高血压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3.掌握常用降血压药物的分类及选择、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4.熟悉高血压病因、流行病学、非药物治疗及预防。

5,了解高血压治疗的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

2.详细讲解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4.重点讲解诊断标准和分类,高血压的危险分层,鉴别诊断。

5.详细讲解降压药物的应用和联合应用,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降压

治疗。

6.详细讲解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7.详细讲解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配合板书、典型病例举例。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学时,讲授)

1、动脉粥样硬化(0.5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2.熟悉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介入性治疗新技术。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及临床表现。

2.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

3.详细讲解一般防治措施和药物治疗。

4.详细讲解手术治疗对狭窄或闭塞血管的外科血管再通、重建或旁

路移植术;经血管腔的介入性治疗。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配合光盘、典型病例等。

2、稳定型心绞痛(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和治疗。

3.了解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2.一般讲解心肌缺血缺氧时的代谢与生化改变及电生理改变。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发作性胸痛的特点,心绞痛发作时常见体征。

4.详细讲解辅助检查。

5.重点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6.详细讲解治疗:主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讲课,结合心电图、CAG和介入治疗(PCI)的图像资

料,举例教学。

2.典型病例示教,结合多种辅助检查证实,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和认识。

3、不稳定型心绞痛(0.5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发病机制。

3.熟悉不稳定型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治疗。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发病机制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详细讲解辅助检查。

4.详细讲解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

教学方法: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结合心电图、CAG和PCI典型病例

图像资料•,直观教学。

2.实习课选择典型病例,结合辅助检查,加强理论课内容掌握。

4、心肌梗死(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发病机制、并发症和预防。

3.了解病理、病理生理和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详细讲解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心肌梗死疼痛与心绞痛发作时疼痛性质的同

异。.

3.详细讲解辅助检查: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动态性改变、心肌梗塞定

位和确定范围。

4.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

症和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

5.重点讲解治疗:治疗原则,再灌注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

6.一般讲解预后和预防。

教学方法: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CAG和PCI的图像资料教学。

2.实习课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病例,结合多种辅助检查结果,分

析讨论病例。

(六)心脏瓣膜病(2小时,讲授)

1、二尖瓣疾病(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二尖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特征性改

变,熟悉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

2.熟悉二尖瓣疾病诊断要点、并发症、内科治疗原则及用药,以及

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心脏瓣膜病的检查方法以及介入治疗适应证。

教学内容:

1.病理生理:分别叙述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2.临床表现:分别叙述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症状、体征、X线改

变以及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强调超声的重要性)的改变。

3.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片诊断。

4.鉴别诊断:二尖瓣狭窄舒张期杂音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舒张期杂

音鉴别。

5.一般讲解内外科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结合图像资料和病例讨论。

2.典型病例示教,加强理论课内容掌握。

2、主动脉瓣病变(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主动脉瓣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特征性

改变,熟悉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主动脉瓣疾病诊断要点、并发症、内科治疗原则及用药,以

及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心脏瓣膜病的检查方法以及介入治疗适应证。

教学内容:

1.病理生理:分别叙述关闭不全和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对左室和外周

血管的影响。

2.临床表现:分别叙述关闭不全和狭窄的症状、体征、X线、ECG、

UCG检查。

3.诊断:根据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等作出诊断。

4.鉴别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的鉴别。

5.治疗:急性主动脉瓣病变以外科治疗为根本措施;慢性主动脉瓣

病变以病因治疗、降压治疗、扩张动脉减少左室容量和重量,并发症

的治疗为主。

6.了解外科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指征。

教学方法: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结合图像资料和病例讨论。

2.实习课结合多种辅助资料进行典型病例示教。

(七)感染性心内膜炎(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原

则。

2.熟悉本病分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实验室和其他检

查结果、鉴别诊断。

3.了解其并发症,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2.详细讲解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3.一般讲解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详细讲解抗生素用药原则,经验用药和对己知致病菌的选药,外

科治疗。

教学方法: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典型病例教学。

2.实习课示教典型病例,加强对本病的感性认识,加强对本病预防

的重要性的认识。

(A)心肌疾病(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心肌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和治疗。

3.熟悉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了解常见继发性心肌病。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心肌炎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一般讲解实验室和其他

检查,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

2.详细讲解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一般讲解实验室

和其他检查,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3.一般讲解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病、右室心肌病的定义、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和预后。

4.一般讲解特异性心肌病。

教学方法: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授课,结合典型病例教学。

2.实习课示教典型病例,加强对本病的感性认识,加强对本病预防

的重要性的认识。

(九)心包疾病(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病理及病理生

理、实验室检查。

3.熟悉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叙述急性心包炎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详细讲解其临床表现,熟

悉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主要病因类型及治疗。

2.简述缩窄性心包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

现,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板书、举例辅助教学。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讲授大课,通过幻灯、录像和

音响资料演示,列举典型疾病的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动

图、放射性核素检查、心导管术、介入治疗技术等影像学资料•,直观、

生动、形象的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疾病理解

和掌握。

教学方法力争现代化和多样化,尽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减少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的双向教学

模式,培养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

的互动状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

最终目的。

临床见习期间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为宗旨,对

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示教,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初步掌握对常见病和

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主要治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接触病

人、理解病人,培养关心和爱护病人的良好职业道德,培养为人民服

务的意识。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理论考试

2.课堂提问

3.课后作业

4.见习测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1.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王吉耀主编:《内科学》第1版,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医学专

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二)主要参考书目

1.陈激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2.刘文励主编:《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8.6

3.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8.10

4.胡大一,孙静平主编译:《赫斯特心脏病学》,第11版•中文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撰写人:王爱玲

审核人:徐岩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InternalMedicine-Diseaseofdigestivesyste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总学时:22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22学时

适用专业:5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

课程类型:考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

础学科,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

须精读的专业。其中消化系统包括胃、大肠、小肠、肝、胆、胰及腹

膜7个脏器,是人体中最大的系统之一。消化系统疾病多为临床上常

见病和多发病,是学习外科、肿瘤科、妇产科、超声和放射等其他临

床学科的基础,同时和其多学科存在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

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为

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

也是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要内容之一。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

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

床见习。毕业实习在消化科病房一线做实习医生同时,在上级医师指

导下,参加临床诊疗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来解

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在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

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

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

床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

治疾病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总论(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基本原则和方法。

2.熟悉诊断消化系统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

3.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4.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消化病学发展动态和跨及学科交叉情

况。

教学内容:

1.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特点,强调规范采集病史和腹部体检重

要性。

2.重点介绍消化系统常用的内窥镜及影像学检查手段和选择方

法。

3.介绍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新方法与各学科间合作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使学生对胃镜、结肠镜、

小肠镜、胶囊内镜和CT、MRLERCP、血管造影等影像学诊断手段

建立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

(二)胃炎(3学时,讲授)

1、急性胃炎(1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2.熟悉急性胃炎的分型和发病机理。

3.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4.通过学生预习自学了解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急性胃炎中糜烂和出血的病理概念。

2.重点讲解急性应激和非脩体类抗炎药(NSAID)是导致急性糜

烂出血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理。

3.强调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需24〜48小时内急诊胃镜确诊,镜

下可见多发性糜烂、出血和粘膜水种等特征性病损。

4.一般介绍急性胃炎的一般防治措施,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紧

急抢救。

教学方法:

讲授30分钟,通过急性糜烂性胃炎病例结合胃镜图像进行临床分

析10分钟。

2、慢性胃炎(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慢性胃炎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2.熟悉慢性胃炎分类和病理学特征。

3.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介绍慢性胃炎从浅表、逐渐向深扩展至腺区导致腺体萎缩的病

理过程。

2.重点讲解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征,比

较其不同点。强调异型增生及肠化病理概念

3.介绍慢性胃炎临床分类和病因,详讲主要由HPylori感染引起

慢性胃窦炎(B型胃炎),略讲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慢性胃体

炎(A型胃炎)。

4.讲解本病胃镜下主要特征,强调本病确诊依赖胃镜检查加胃粘

膜病理活检。

5.详细介绍常用HP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6.一般介绍胃液分析与血清学检查主要用慢性胃体炎的诊断。

7.慢性胃炎治疗原则,强调B型胃炎治疗主要为根除HP感染(三

联疗法)。

8.提出本病在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争议及难点,鼓励学生进行探

索。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本病病理组织切片、胃镜表

现及各种Hp的检测方法的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三)消化性溃疡(3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

2.熟悉本病的主要病因和并发症。

3.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定义、流行病学、发病率。

2.重点介绍幽门螺杆菌、NSAID为本病主要病因。

3.发病机制中强调胃十二指肠防御因素和侵袭因素间失衡的基本理

论。

4.了解本病好发部位及病理解剖。

5.讲解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详讲其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的

临床特点。

6.一般介绍胃液分析、血清胃泌素测定、幽门螺杆菌、粪隐血试验

的意义。

7.掌握诊断要点,强调胃镜和粘膜活检的诊断价值。

8.一般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详细讲解根除HP、抑制胃

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2小时、其中结合多媒体放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镜图

像增加学生对本病的感性认识。课堂分组进行病案教学,选择胃及十

二指肠溃疡2个临床病例讨论1学时。

(四)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2学时,讲授)

1.肠结核(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肠结核的诊断和临床表现。

2.熟悉肠结核的发病原理、病理分型与鉴别诊断。

3.了解肠结核的并发症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简述病因和发病机制,强调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及感染途径。

2.详细介绍溃疡型和增生型肠结核病理分型特点。

3.重点介绍溃疡性肠结核的临床表现。

4.讲解本病X线锁餐造影的影像特点、诊断价值及禁忌症。

5.讲解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结核性腹膜炎(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3.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简述病因、感染途径和发病机理。

2.结合病理分型讲解临床表现,详细介绍腹水型的症状与体征。

3.讲解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强调本病腹水性质和特点。

4.重点讲解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说明抗结核药物的诊断性治疗价

值。

5.一般介绍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2个病课堂讲授共1.5学时,利用幻灯示教溃疡型和增生型肠结核

典型X片,结合病理与临床表现,提高学生对对各型肠结核异同点

的记忆;0.5学时进行结核性腹膜炎典型病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本病

及腹水鉴别诊断的理解。

(五)肝硬化(3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要点及腹水的治疗原则。

2.熟悉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主要辅助检查。

3.了解肝硬化的病理分类和和鉴别诊断。

4.通过自学拓展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

性肝炎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介绍肝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学及病因分类。

2.详细讲解肝脏假小叶形成导致肝硬化,进而产生肝功能减退和门

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基础。

3.详细讲授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重

点介绍雌激素增加导致肝硬化的三联征和腹水的形成机制;强调

门脉高压导致的侧枝循环中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重要临床价值。

4.重点讲解各种肝硬化并发症,详讲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中自发性

腹膜炎临床特点。

5.重点介绍肝能试验(A/G、酶学、PT、胆红素、ICG清除试验)

和胃镜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

6.一般介绍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功能、腹水、超声、食道钢餐检

查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或腹腔检查诊断价值。

7.强调肝硬化失代偿诊断要点和预后因素。

8.介绍本病治疗原则。详讲腹水治疗的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示教本病典型表现:蜘蛛

痣,肝掌,肝性面容、腹水等体征;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胃镜、X线

图像。病例讨论1小时,采用教师提问引导的方法,对肝硬化并腹水,

消化道出血等2个实际病例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六)肝性脑病(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2.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诱因和治疗原则。

3.了解肝性脑病的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和检查方法。

4.通过查阅文献探讨本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学术动态。

教学内容:

1.介绍肝性脑病和亚临床性肝性脑病的定义和病因,强调本病常为

肝病严重阶段并发症。

2.强调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排钾利尿,高蛋白饮食,安眠镇

静药等诱因在诊断与治疗上的重要性。

3.发病机制中结合诱因和治疗措施详讲氨中毒学说;略讲其它学说。

4.重点讲解肝性脑病意识障碍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和分期,了解

各期特点和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意义,强调重视前驱期的临床

表现及早期发现。

5.简略介绍辅助检查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6.重点讲授本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强调诱因和意识障碍的临床

症状在本病诊断上的地位。

7.简略介绍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措施。强调重视消除诱因、饮食、

灌肠、导泻和乳果糖等一般治疗措施在改善病情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2学时,通过列举循证医学的证据,阐明肝性脑病和本

病药物治疗方面的难点问题。

(七)原发性肝癌(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2.熟悉原发性肝癌的病理、临床分型,转移途径。

3.了解本病发病率、病因及治疗原则。

4.学生拓展学习本病影像学进展和介入治疗内容。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2.讲解原发性肝癌的病理、临床分型和转移途径,强调小肝癌定义

和血行转移中门静脉和肝内早期转移的特点。

3.详细讲授临床表现,重点强调肝脏体征。

4.重点讲授血AFP定量检测和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5.讲授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重点介绍亚临床肝癌定义和本病高危

人群,强调早期诊断重要性。

6.简略介绍本病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1.5学时,重点利用多媒体示教肝癌B超、CT、MRL

DSA肝血管造影的典型影像学资料,结合不同分型大体标本病理,

加深对本病诊断理解。病案教学0.5学时,组织学生分析AFP阴性原

发性肝癌的诊断要点,使学生对AFP和各影像学在本病中的临床意

义,有更清晰的理解。

(八)急性胰腺炎(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重要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

原则。

2.熟悉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情评估,并发症和鉴别诊断。

3.了解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病理及转归。

教学内容:

1.介绍急性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2.讲解病理特征和临床分型的关系。

3.重点讲授临床经过和表现,强调重症胰腺炎的腹部体征。

4.熟悉本病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和转归。

5.详细介绍血淀粉酶判断要点和CT在诊断本病中的重要价值。

6.熟悉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如何判断重症胰腺炎。

7.介绍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重症胰腺炎主要治疗措施及最新进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1.5学时;举出轻型与重症胰腺炎临床典型病例,通过

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提高学生对本病的诊断要点,尤其是重症胰腺炎

临床转及归的认识水平。

(九)溃疡性结肠炎(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特征和治疗原则。

3,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

2.详细介绍本病好发部位各阶段病变特点,着重解释本病组织学为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改变,因此给本病诊断带来困难。

3.重点讲授典型消化系统临床表现,简略介绍肠外表现,临床分型

和并发症。

4.重点介绍本病结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特点和重要诊断价值。

5.讲授典型肠道表现及特征性结肠镜改变为诊断要点,但需强调排

它性诊断是诊断本病的关键及与感染性肠炎和克罗恩氏病鉴别诊

断难度。

6.重点介绍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适

应症,详述SASP和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讲授2学时。通过结肠镜典型病例幻灯图像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由于病理无特异性故本病诊断为授课难点,通过示教病例分析说明如

何进行本病排他性诊断,有助学生对疾病理解。

(十)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本病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静脉曲张出血和非静脉曲张出血不同药物治疗和止血措施

教学内容:

1.介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定义。

2.重点介绍常见五大出血病因及静脉曲张出血与非静脉曲张出血的

概念。

3.详细讲述呕血、黑便的临床特征,重点介绍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各阶段症状、体征、强调掌握血压、脉搏异常改变的重要临床意

义。

4.重点讲授本病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强调早期识别和正确估计出

血量的重要意义;

5.内镜检查为确诊出血原因的重要手段,强调急诊胃镜的诊断价值。

6.详细讲解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原则,强调积极迅速扩充血容量是

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7.详细介绍不同病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治疗手段,重点介绍

降低门脉高压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止血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主要通过多媒体幻灯进行各种疾病并出血的胃

镜图像;各种方法(注射硬化剂、皮圈套扎、钛夹)内镜下止血的胃

镜图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课堂分组病例讨论1学时:选择肝硬化

和球部溃疡并发伴失血性,休克各1例,有助提高对本病出血量的判

断及抢救原则和不同止血药物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通过幻灯、录像演示典

型疾病的胃肠镜,组织病理学,X线钢餐造影、CT、MR、DSA等影

像学资料形象教学,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疾病理

解。

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

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学方式,将

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

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临床见习:结合课后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对

疾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理论考试

2.课堂提问

3.课后作业

4.见习测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主要参考书目

1.王吉耀主编:《内科学》第1版,供8年制及7年制等临床医

学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

2.陈激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10月

3.GoldmanL,BennettJC:Ceciltextbookof

medicine.21thed.Philadelphia.W.B.Saunderscompany,2000

4.胡品津主编:《消化内科学(研究生)》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年7月

5.刘文励主编:《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年6月

6.MarkB.Taylor,JohnL.Gollan,MichaelL.Steer.潘国宗主译:《胃

肠急症学》第2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

7.推荐网站

撰写人:胡乃中

审核人:许建明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

(InternalMedicine-Diseaseofurinarysystem)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总学时:18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8学时

适用专业:5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

课程类型:考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

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

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

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医学知识基础结构,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

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内科学中的一个系统,泌尿系统疾病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

于掌握各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

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扎实地掌握

本系统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

本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

展科学研究等活动,继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总论(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肾脏疾病的评估和常见综合征;

2.熟悉肾脏疾病的防治原则;

3.了解肾脏疾病的进展和展望。

教学内容:

1.肾的生理功能:扼要复习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和

分泌功能及肾的内分泌功能(了解)。

2.肾脏疾病的评估:重点讲述尿液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掌

握);介绍评估肾脏疾病病程、影像学检查及肾活检的意义(熟悉)。

3.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重点讲述各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掌握)。

4.肾脏疾病防治原则:简要介绍肾小球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对肾脏疾病防治的影响、肾衰竭的肾脏替代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了

解)。

5.进展和展望:简要介绍学科发展动态(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观看肾活检录像,加

深对肾活检的理解;通过查找文献,对学科发展动态进行互动讨论。

(-)肾小球病概述(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分类方法。

2.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常见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概述:简要介绍肾小球疾病的定义、病因(了解)。

2.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分类:扼要讲解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

病理分类(熟悉)。

3.发病机制:简要复习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和非免疫机制的作用(了解)。

4.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肾小球疾病共性临床表现(熟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通过肾脏病理读片,

熟悉肾小球疾病病理分类。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1/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

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定义(了解)。

2.病因和发病机制: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发病机制

(了解)。

3.病理: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征(了解)。

4.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熟悉)。

5,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阐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简要介

绍鉴别诊断(掌握)。

6.治疗:重点阐明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原则(掌握)。

7.预后: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自然病程及远期预后(了

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通过肾脏病理读片,

熟悉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病理特征。

(四)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及强化治疗的适应症。

2.熟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重点阐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掌握)。

2.病因和发病机制:扼要讲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

制及分型(了解)。

3.病理:简要介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特征(掌握)。

4.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简要介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熟悉)。

5.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要介绍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熟悉)。

6.治疗:重点阐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在早期作出病因诊断和免

疫病理分型的基础上尽快进行强化治疗及强化治疗的适应症(掌握)。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通过肾脏病理读片,

熟悉新月体肾炎的病理特征及分类,通过录像对血浆置换有一个感性

认识。

(五)慢性肾小球肾炎(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及治疗。

2.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重点阐明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掌握)。

2.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简要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熟悉)。

3.诊断与鉴别诊断:简要介绍慢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

断(了解)。

4.治疗:重点阐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目的,饮食、抗高血

压的治疗原则,ACEI和ARB在肾小球疾病中应用的机制、适应症及

注意事项(掌握),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在

本病中的适应证、用法和注意事项(了解)。

5.预后:简要介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着重强调慢性肾小球

肾炎进展病程。

(六)肾病综合征(3小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主要治疗及对症治疗的原则。

2.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

断。

3.熟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4.了解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案、并

发症的防治及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重点阐明肾病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掌握)。

2.病因:扼要讲解肾病综合征病因分类(了解)。

3.病理生理:简要复习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了解)。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扼要讲解各病

理类型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征(掌握);简要介绍各病理类型对糖皮

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反应(熟悉);简要介绍各病理类型自然病程

及预后(了解)。

5.并发症:扼要讲解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掌握)。

6.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阐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步骤,简单介

绍鉴别诊断(熟悉)。

7.治疗:简要介绍一般治疗(了解);详细讲授利尿药的选择及

减少尿蛋白的对症治疗(熟悉);详细讲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

类药物的治疗机制、使用原则和方案、治疗反应及副作用(掌握);

简述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8.预后:简要介绍肾病综合征预后(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用组织结构图讲解肾

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通过肾脏病理读片及临床病例分析,熟悉各病

理类型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七)IgA肾病(1/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IgA肾病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IgA肾病定义、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简要介绍IgA肾病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了解)。

2.发病机制:扼要讲解IgA肾病发病机制(了解)。

3.病理:详细讲解IgA肾病的病理和免疫病理特征(掌握)。

4.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掌握)。

5.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阐明IgA肾病诊断要点,简要介绍鉴

别诊断(了解)。

6.治疗及预后:简要介绍IgA肾病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的合

理治疗及相应预后指标(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

(八)尿路感染(3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

2.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感染有关因素及主要实

验室检查。

3.了解需与尿路感染鉴别的主要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概述:简要介绍尿路感染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了解)。

2.病因:扼要讲解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熟悉)。

3.发病机制:扼要讲解感染途径、机体抗病能力、易感因素及

细菌的致病能力(了解)。

4.临床表现:详细讲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无症状细

菌尿的各自临床特点(掌握);扼要讲解非复杂性尿感和复杂性尿感

的定义及预后(了解)

5.并发症:扼要讲解肾积脓(积液)、肾周脓肿、败血症、肾功能

不全(了解)。

6.辅助检查:扼要讲解尿常规、尿白细胞计数、血常规及肾功

能改变特点(熟悉);详细讲解尿细菌学检查,明确尿细菌定量培养

的临床意义,尿标本收集注意事项和假阴性、假阳性出现的可能原因

(掌握);简要介绍IV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了解)。

7.诊断:详细讲解真性细菌尿的定义(掌握)。

8.尿感的定位诊断:扼要讲解膀胱炎与肾盂肾炎的鉴别(熟悉)。

9.鉴别诊断:简单介绍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尿道综合征的

鉴别要点(了解)。

10.治疗:详细讲解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了解);详细

讲解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了解);简单介绍尿感

疗效的评定标准(了解)。

11.预后:简单介绍各类型的预后(了解)。

12.预防:简单介绍预防尿感的注意事项(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

(九)急性肾衰竭(3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定义

2.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

则。

3.熟悉急性肾衰竭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病理、实验室检查、

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扼要讲解急性肾衰竭概念(熟悉)。

2.病因和分类:简要介绍急性肾衰竭病因、分类(掌握)。

3.发病机制: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制(熟悉)。

4.病理:简要介绍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理(了解)。

5.临床表现:详细讲解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病程分期及各期临

床表现(掌握)。

6.实验室检查:扼要讲解血液和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熟悉)。

7.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阐明急性肾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

握)。

8.治疗:重点阐明急性肾衰竭各期的治疗原则(熟悉)。

9.预后:简要介绍急性肾衰竭的预后(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通过查找文献,了解急性

肾损伤诊断与分类。

(I-)慢性肾衰竭(3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

2.掌握慢性肾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4.熟悉尿毒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各种临床症状产生原理。

5.了解肾脏替代疗法的原理及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概述:扼要讲解慢性肾衰竭的定义;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

(K/DOQI)(掌握)

2.病因:简要介绍常见的病因(了解)。

3.发病机制:简要介绍慢性肾衰竭进行性恶化的机制和尿毒症

各种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

4.临床表现:重点阐明尿毒症时钾、钙和磷的平衡失调、代谢

性酸中毒发病原理及临床表现(掌握);重点阐明尿毒症时心血管系

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表现及相关机制(熟悉)。

5.诊断:扼要讲述慢性肾衰竭诊断步骤(熟悉)。

6.治疗:.简要讲解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恶化因素的去除(了解);

详细讲解限制蛋白质饮食、必需氨基酸的应用和ACELARB的应用,

扼要讲解治疗的相关机制(了解)。着重讲解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

毒、心力衰竭的治疗;详细讲解钙磷平衡失调和肾性骨营养不良、肾

性贫血的治疗。简单介绍替代治疗的适应征、方式及原理(熟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通过查找文献及讨论,

了解美国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录像对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有一个感官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通过幻灯、录像演示典型

疾病的组织病理学,B超、IVP、CT、MR、DSA等影像学资料形象

教学,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疾病理解。

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

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学方式,将

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

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临床见习:结合课后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对疾

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理论考试

课堂提问

课后作业

见习测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七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目

1.BrennerBM.Thekidney.6,h.ed.Philadelphia:SaundersCompany,

1999

2.FauciAS,BraunwaldE,IsselbacherKJetal.Harrison'sPrinciplesof

InernalMedicine.14thed.NewYork:McGraw-hillCompany,

1998:1419-1578

3.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4.王海燕.肾脏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撰写人:戴宏

审核人:吴永贵

《内科学》中毒

(InternalMedicine-Poisoing)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总学时:3学时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

适用专业:内科学(临床医学、精神卫生、临床医学(临床病理)、心理)

课程类型:考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

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

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

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形成较为完整的临床医学知识基础结构,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

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接触的有毒

物质日益增多,发生中毒的概率与日俱增。急性中毒是急诊科的一个

常见病,也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急性中毒救治已成为临

床医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中毒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掌握常见毒物中毒的临床特征、诊

断方法和抢救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中毒机制、流行病学特

点等方面的知识,扎实地掌握中毒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抢救常见中毒病人。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总论(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中毒的诊断方法和急性中毒的治疗。

2.了解一些常见中毒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1.概述:扼要讲述中毒的定义和学习目的(了解)。

2.原因和中毒机制:说明职业中毒和非职业中毒的原因(了解);

毒物的吸收和排出途径,职业性中毒以呼吸道为主,非职业性中毒以

消化道为主(了解)。

3.临床表现:扼要说明中毒产生皮肤潮红、紫弟、瞳孔缩小、

昏迷、肺水肿、休克、呕吐腹泻、肝脏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白细

胞减少的原因。举出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的实例(熟

悉)。

4.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着重介绍治疗原则(掌握);慢性中毒

的治疗着重说明几种慢性职业性金属中毒的解毒疗法,如治疗铅中毒

和汞中毒(了解)。

5.预防:强调中毒是可以预防的(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结合实例阐述急性中毒时

各系统临床表现,通过录像强化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原理及临床表现特点。

2.掌握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的疗效,副作用和使用方法,

怎样观察阿托品化,怎样防止用药不足或过量。

3.了解中毒如何预防。

教学内容:

1.概述:简要说明有机磷杀虫药理化特点、毒力及类别(了解)。

2.病因及发病原理:指出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吸收途径及在

体内代谢过程,重点讲述有机磷杀虫药的中毒原理,以乙酰胆碱为传

导介质的神经途径包括哪些(熟悉)。

3.临床表现:重点讲述毒蕈碱样、烟磴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如何按病情区分轻、中、重三级症状(掌握)。

4.辅助检查:说明全血胆碱酯酶测定对诊断和判断病情发展的

意义(掌握)。

5.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史特别是杀虫药接触史,症状和体征包

括大蒜气味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血胆碱酯酶值常在正常70%以下,必

要时可作胃液或呕吐物等毒物分析或尿毒物分解产物检查(掌握)。

6.治疗:着重指出彻底清除毒物的重要性、阿托品化有哪些指

标,用药不足和用药过量的危害性,造成病情反复的因素应如何避免,

简要介绍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的作用、用法和副作用(掌握)。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录像、幻灯);结合实例阐述。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通过幻灯、录像演示各

毒物中毒的特征性表现及抢救措施,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提高学

生对所学疾病理解。

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采用启发式(案例引导,Case-base

learning)>讨论式(分组讨论,Workshop)等交互式教学方式,将

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

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临床见习:结合课后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的临床示教,加深对

疾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

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理论考试

2.课堂提问

3.课后作业

4.见习测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教材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七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目

1.朱子扬.中毒急救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陈激珠.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撰写人:戴宏

审核人:吴永贵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

(InternalMedicine-Hemat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总学时:18学时学时分配:讲课18学时

适用专业:5年制临床医学、精神卫生、临床病理、心理

课程类型:考试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

础学科,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

须精读的专业。其中血液系统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淋巴瘤

和出血性性疾病。

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血液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

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为

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

也是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重要内容之一。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

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

床见习。毕业实习在血液科病房一线做实习医生同时,在上级医师指

导下,参加临床诊疗实践,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来解

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在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

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

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在毕业后通过临

床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

治疾病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贫血概述(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贫血的分类、临床表现。

2.熟悉贫血的诊断步骤和方法。

3.了解贫血的概念和发病原理。

教学内容:

1.贫血的概念

2.贫血的分类

3.贫血的临床表现

4.贫血的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贫血的定义、贫血的程度、类

型及其原因、贫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步骤有明确的认识。

(-)缺铁性贫血(1学时,讲授)

教学要求:

1.掌握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

2.熟悉本病病因和发病原理

3.了解正常体内的铁代谢

教学内容: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阐述正常人体内铁代谢,包括铁的来源、吸收分布和贮藏、铁代

谢障碍及需要量增多等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本病的发病原理。

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状态及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表现;临床特征;原发病的临床表

现。

3.辅助检查

血象、骨髓象、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骨髓铁染色检查的意义。

4.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简单叙述缺铁性贫血与其他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的鉴别如慢性感染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综合征

等。

5.治疗

(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主要意义

(2)一般治疗:。

(3)铁剂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