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_第1页
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_第2页
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_第3页
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_第4页
HY 070-2003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2003-09-03发布I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我国制定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的制定,规范、统一海域使用面积的测量方法,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贯彻、实施。本标准是在总结国内多年海域勘测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文件资料及已发布的相关标准,结合海洋环境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1本标准规定了海域使用面积测量的原则、方法、步骤和数据处理。本标准适用于海域使用面积的测量,也适用于海域使用面积的核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319中国海图图式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70011:5000、1:10000、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海岸线coastline海陆分界线,在我国系指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线。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水域。海域seaarea海域使用usageofseaarea在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包括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矿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用海、排污倾倒用海、围海造地用海、特殊用海及其他用海。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相当前滨;我国具体指海岸线与海图零米线之间的地带。[GB/T18190—2000,定义2.1.22]海控点hydrographiccontrolpoint在国家一等到四等大地控制网点间布设的位于海岸附近和海岛上的加密控制点。4.1测量目的2为海域使用单位或个人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为国家和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审批、确权、执法依据和监督管理信息,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4.2测量方法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可采用测距仪与经纬仪交会法、全站仪极坐标法和信标差分GPS(RBN-DGPS)法、自设岸台差分GPS法、广域差分GPS法、载波相位GPS(RTK)法,其中潮间带面积测量宜采用测距仪与经纬仪交会法、全站仪极坐标法,来测量海域界线拐点的坐标值,然后计算其面积。4.3坐标系4.3.1海域使用面积测量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84)。4.3.2高程系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远离国家水准点时也可采用独立高程系统,但应尽量与国家高程基准联测。4.4测量误差4.4.1所测海域离岸20km以内,测量误差优于±1m。4.4.2所测海域离岸20km~50km,测量误差优于±3m。4.4.3所测海域离岸50km以外,测量误差优于±5m。4.5测量单位和人员4.5.1测量单位承担海域使用测量任务的单位,应取得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海域使用测量资质证书》,并且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4.5.2测量人员测量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测量知识,并经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4.6测量仪器质量要求测量仪器应按国家规定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以保证量值准确、可靠。检定或校准合格后的测量仪器方能应用于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工作中。5技术设计5.1技术设计目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测量技术方案,以保证测量质量符合用户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2技术设计依据国家或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5.3技术设计内容内容包括:a)测量任务来源和目的。b)测区自然地理环境。收集测区的海岸地貌、海底地质地貌、水深、潮汐、海流、波浪、水面建筑物和岛礁等影响测量工作的信息。c)资料的分析与采用。分析历史资料的适用性、可信性,采用准确、可靠的资料。d)测点布设方案。国家各时期布测的三角、导线、GPS点宜作为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和发展海控点的起算点,并根据测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设置拐点;对复杂地形应适当加密拐点,使相邻拐点间连线尽可能地逼近测区轮廓。e)测量方法。根据测区距岸远近和测区自然环境,确定具体测量方法。其中包括测量仪器设备,3测量走向,数据采集、记录方式与时间间隔,数据处理方法等。当几个测区交叉作业时,确定其作业方式。f)测量仪器设备配置。指主要测量仪器设备,辅助测量仪器设备,工具,测量船(吨位、航速)及其设施等。g)测量人员要求。人员的技术素质,人员数量及其分工。h)计划进度。计算测区作业(内业、外业)总工作量,在考虑人力、物力条件和天气及海况的情况5.4测区资料收集和分析5.4.1收集资料范围:——最新出版的水深图、航海图、海洋调查图等;——欲测海域附近的大地控制点、海控点;——潮汐等水文资料和气象资料;——其他相关资料。5.4.2对资料的可靠性应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是否采用的结论。5.5实地勘察5.5.1必要时,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单位应进行实地勘察,获取更多有用信息以完善技术设计。5.5.2勘察内容包括测区的周边环境情况、自然地理、水文气象、交通运输、通讯、用船及避风锚泊等条件,测区已有控制点和所选择的起算点的实地情况,测区陆上物资供应情况。5.6技术设计书提交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查、同意后的技术设计最终以技术设计书的形式提交给用户,其格式参见附6海域测量6.1测量仪器6.1.1测距仪、经纬仪和全站仪测量中使用的测距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仪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CH/T7001的相关规定。6.1.2DGPS接收机6.1.2.1测量中使用的DGPS接收机,其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DGPS接收机基本技术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6.1.2.2测量中使用的DGPS接收机应具有防潮、防盐、防霉、防雨淋、抗震的能力,符合海洋环境工作条件的要求;应具有自动选择接收频率、搜索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信标台和数据采集、信号锁定、工作状态显示等功能。6.1.2.3DGPS接收机应配置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图件打印等专用软件。6.2测量前准备6.2.1DGPS接收机的检查6.2.1.1DGPS接收机的检视项目:a)DGPS接收机及其天线外观是否良好,主机和配件是否齐全;b)需固紧的部件是否有松动和脱落;c)后处理软件盘数是否齐全。6.2.1.2DGPS接收机通电检查项目:4a)电源信号灯工作是否正常;b)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c)使用自测试命令检测仪器工作是否正常;d)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的快慢,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及信号失锁情况。6.2.2DGPS接收机的比对6.2.2.1DGPS接收机在施测前应进行比对试验,以校正仪器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6.2.2.2选择距所测海区较近的2个已知点(xoi,yoi,zo;),作为比对试验基准点。其试验基准点应是国家各时期布测的三角、导线、GPS点或海控点。6.2.2.3将DGPS接收机分别置于基准点上,每点比对时间不少于2h。6.2.2.4对自动采集的定位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其定位平均值x;、y,。6.2.2.5定位修正值△x、△y的计算:6.2.2.6按定位修正值△x、△y对DGPS接收机进行修正。6.2.2.7在测量期间若仪器发生故障,经修理或更换软件后应重新进行比对试验。6.3施测6.3.1测量组织者测量组织者应按第5章中所确定的测点布设方案、测量方法、测量设备、计划进度等要求,组织、指挥测量人员作业。6.3.2潮间带测量潮间带面积测量按CH/T7001中“控制点平面位置测量”确定拐点坐标。6.3.3海上测量6.3.3.1测量一般在良好天气下进行,测量船只的横摇角度应小于10°。6.3.3.2DGPS接收天线应架设在测量船的有利部位,若接收机收到的信号不佳,调整天线高度和方位,直至接收信号良好。6.3.3.3开机后,检查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各种控制信息。6.3.3.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测量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区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存贮介质记录和电源供电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海域使用面积测量作业记录表”(见附录C)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测量组织者。6.3.3.5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及时逐项填写“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和“海域使用面积测量作业记录表”。6.3.3.6测量期间测量人员应细心操作,防止接收设备震动和移位;工作人员或其他物体不得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6.3.3.7测量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6.3.3.8测量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b)进行自测试;c)改变卫星仰角限:d)改变天线位置。56.3.3.9当DGPS接收机出现故障,或者接收的差分信息出现故障告警、停机告警、超出保护极限告6.3.3.10当所规定的作业项目全部完成,记录资料完整、无误,并符合技术结束作业。6.3.3.11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擦拭接收机上的水汽和尘埃,按6.2.1.1的规定进行检查后,存放在仪7.1记录内容DGPS测量作业记录应及时填入记录表中(见附录C),主要项目有:a)6.3.3.4条所规定的内容;b)6.3.3.9条规定的故障、告警种类和相应时间;c)卫星截止高度角;e)数据文件名(接收机内存贮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名)。7.2记录要求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和签上证明人。7.2.3测量中接收机内存贮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成一式两份,并在外存贮介质外面适当处贴标签,注明测区名、文件名、采集日期、记录表编号等。两份存贮介质应分别保存静电的资料箱内。7.2.4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下载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删改和编辑。7.2.5其他记录也应分别装订成册。8面积计算8.1数据处理8.1.1数据分析按有关规范、技术设计和CH1002及时对测量数据资料进行全面检查、审核:a)拐点是否位于布设方案的测线上,其数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b)拐点数、测量船航迹是否与布设方案一致,其偏离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8.1.2数据后处理c)形成拐点数据文件,由软件自动连接成界址链。8.2重测和补测8.2.2若某个点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种限差检核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布设新点重测或舍弃建议。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新点重测或舍弃该点。8.2.3对需补测或重测的点或段,应分析具体原因,避免重踏覆辙。8.3面积计算8.3.1在地球椭球面上计算所测面积。68.3.2采用计算机专用软件计算海域面积。8.3.3计算的面积,应在计算机上与原底图对照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应对其进行编辑和修改。9测量成果与总结9.1测量成果测量成果包括使用海域平面位置图、测量数据和测量成果说明。9.1.1使用海域平面位置图9.1.1.1投影和分幅成果图件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图件分幅采用自由分幅,图幅编号参照相关技术文件。9.1.1.2图面内容域使用界线、测量起算点和拐点等,起算点和主要拐点应注记坐标值(经纬度)。其要素的选取以反映海域使用的相对位置为原则。9.1.1.3着色与图例——海域使用的用途应与“海洋功能区划”的规定相一致;——图面要素的符号、颜色和注记按GB12319的规定执行。——海域使用界线拐点、图廓线、方里网,其展绘误差应小于0.15mm,其他要素误差小——绘图基本线粗0.15mm,海域使用界线粗0.20mm,图廓线、经纬线粗0.12mm。区域注记应注记该海域使用面积主管部门所在地及主要村庄。图边应注记该海域使用区域所属9.1.2测量数据作业中形成的原始数据及计算的面积,以计算机数据文件形式保存。9.1.3测量成果说明测量成果说明应包括如下内容:a)测区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条件等;b)技术依据、仪器设备和作业情况;d)测量成果和数据处理的评估。9.2测量总结测量任务完成后,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单位应对测量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测量工作技术总9.2.1测量工作技术总结技术总结包含下列内容:a)数据处理方案、所采用的软件、起算点数据和坐标系统等;b)误差检验及相关参数等;c)上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建议或改进意见。9.2.2测量工作总结报告测量工作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7a)测区位置和范围,周边相邻的单位和用户;b)周边环境、障碍物、干扰源的影响;c)有利于测区边界识别的地物标志;d)测量计划执行情况,测量方法要点及重测、补测情况;e)测量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f)对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