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表示技巧之

修辞手法鉴赏1/54表示技巧1修辞手法2表现手法3表示方式4结构技巧2/54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指出以下诗句修辞手法3/54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夸大)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拟人)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对偶)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问)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设问)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8.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借代)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指出以下诗句修辞手法4/54诗歌中惯用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大;5、对偶;6、设问;7、反问;8、双关9、互文;10、重复;11、用典;12、排比;13、通感。5/54(一)比喻

用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个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山比做银盘里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6/54

(二)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示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利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茂盛和花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7/54(三)夸大

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示事物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大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深重。8/54(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示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意境显得辽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以为气象万千。更主要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苦痛。9/54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利用三种修辞方法。(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次序和动静角度鉴赏这首散曲。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0/54【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11/54(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次序和动静角度鉴赏这首散曲。

从写景次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白天转到黄昏,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雄伟,是静态;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

答出远近次序,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次序,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2/54(五)比拟

把物看成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看成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取拟人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假如知道梅花这么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喜爱之情夸大到极点。13/54(六)对比以不一样事物或同一事物不一样方面来对比,以突出所描写事物特征。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一样时期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利用了哪种相同表现手法,并作简明说明。(详细)14/54①两首诗都利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1分)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严寒;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2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2分)

第一首诗经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统治者。

第二首诗经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又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15/54(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英雄业绩。16/54(八)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示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17/54(九)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同、语气一致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组成经典环境,渲染孤寂、凄清气氛,衬托游子忧愁。18/54(十)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示作者思想感情,包含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立场和态度、个人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标是加深诗词中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主张和恢复中原决心。19/54(十一)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含有语音或语意条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取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含蓄、幽默。如韦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20/54(十二)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取一个修辞方法。古语对它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详细地说,它是这么一个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相互呼应,相互阐发,相互补充,说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21/54

通感:诗人把听觉美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视觉美特征,将听觉形象笛声转化为视觉形象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笛声听觉之美引出梅花视觉之美。(十三)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一样感觉相互沟通、交织,彼此挪移转换,将原来表示甲感觉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一个修辞格。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中写听笛,用什么手法写?请详细分析。22/54客思【贾岛】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本诗写法独特。首句用通感修辞写所闻。将属于听觉“促织声”用视觉形象“针”来描述,突出声声鸣叫给自己内心带来刺痛之觉,从而突出了客思之痛,可谓婉曲而深刻。23/54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启人联想3、借代:特点突出含蓄凝练4、夸大: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5、对偶:整齐友好、表意凝练6、设问:启发思索、加强印象7、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8、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9、互文:言简意赅10、重复:强调突出11、用典:加深意境,促使联想12、排比:渲染气氛,衬托情感修辞手法效果24/54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示作用。2、诗中某句利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请简析它艺术效果。3、试结合诗内容,分析诗人是怎样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怎样抒发自己情感?有何效果?25/54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利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详细分析其作用。26/54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翻译全诗27/54洞庭湖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田螺。

翻译28/54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利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一颗青螺(步骤二),两个比喻利用,使得本诗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示了诗人对洞庭美景喜爱之情。(步骤三).29/54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特征。(步骤二)3、指出利用这种修辞手法艺术效果,以及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公式:点明手法+详细分析+使用效果总结解题步骤30/54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注:次韵就是和诗一个方式。也叫步韵。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妙用。31/54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思索:1陈说主体是什么?

2修辞手法是什么?

3主旨情感是什么?32/54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1诗中利用拟人、比喻手法;2自己与友人离去浓重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借用绞缠无绪柳丝表现出来。把柳条喻成“黄金缕”;3既没有分别场景描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出现,却把浓重友情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了。自己与友人离去浓重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巧妙借用绞缠无绪柳丝表现出来.

33/54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②。因脱水边屦③,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④值⑤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襟,指胸怀、心怀。③屦:jù:用麻、葛等制成单底鞋④仍:又。⑤值:恰逢

1、全诗表示了诗人怎样心境?简析

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手法。34/54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明确:1利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3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愉悦心情。35/54真题演练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问:两诗都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形象?请简明分析。36/54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形象?请简明分析。答: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尽显“荷”哀婉之态,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展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怜爱喜悦之情。37/54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去②

,陇云愁。香貂③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注]

:①空碛qì:空阔大沙漠。②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③香貂:珍贵貂皮做战袍。“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利用修辞手法角度加以说明。

38/54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酒泉子

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光道路。马萧萧,人去去②

,陇云愁。香貂③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注]

:①空碛:空阔大沙漠。②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③香貂:珍贵貂皮做战袍。“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利用修辞手法角度加以说明。

答:这里说“云愁”实际说是人愁,利用拟人手法,赋予陇云愁绪,由此可见人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悲凉心情。39/54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这首诗利用了怎样修辞手法,简明分析。

40/54这首诗利用了怎样修辞手法,简明分析。作者采取拟人化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示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之情。41/54表示技巧1修辞手法2表现手法3表示方式4结构技巧42/54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②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注]①②浮梁:今江西省浮梁县。③裁冰:比喻构思新巧。“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明分析。且做且思43/54【原作翻译】不论是锦衣玉食官宦生活,还是啸吟山林隐居生涯,想开了,看淡了,其实不过虚无梦幻。人世间这些得失荣辱,浮云般飘忽,不需心惊,不要在意,只要清静闲适,自由在在度过一生:秋来饮美酒,冬到吟佳句。有了好心情,触处皆画境。

你该不会忘记,当年,风雨之夜,我们窗前相聚,油灯之前,我们闲坐畅谈。如今,你要远去浮梁,这慢慢长途有谁伴你而行,好在还有一路好风景:黄昏,山峦秀美青翠,宛如佳人双眉;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莹明镜。44/54【赏析关键点】

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心境。有两层意思:仕途中顺与逆,生活中萼荣与辱,不过如同梦一样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神思;就算是碰到了坎儿,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能够充满诗意。

下阕写送别,均为虚写:其一,没有记写送别场面,反而截取了往昔相聚画面:“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志同者相聚,满心欢喜;知音者畅谈,无拘无束——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其二,用一设问,想象朋友离别之后情景:“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秀美山水陪同着友人,能够消解旅途孤独寂寞,更为主要是,还包含着词人美好祝福:前途美好,就像这陪同着秀美山水。45/54[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关注两点:①诗句使用详细艺术手法,如修辞手法、结构特点、景与情关系等。②相关手法在诗句中应用及表示效果等。如从前一句“眉样翠”和后一句“镜般明”中能够看出,这两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同时还要注意这两句在词最终,而且是景物描写,使用了“以景结情”手法等。46/54①利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秀美青翠,秋水清澈明净,生动传神。②以景结情,回答了前句设问,这秀美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情感表示愈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请简明分析。

47/54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明分析。边学边练48/54诗歌大意: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以为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地乱飞鸿鹄,偶然在某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事,因为鸿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逝世,他留下只有一座藏骨灰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破壁了。老和尚骨灰塔和我们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初往渑池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49/54文学鉴赏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作用,并挑起下联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征途,所到之处,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途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叹详细化。尾联引发对往事追溯。

回想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艰难往昔,化为温情回想,而如今弟兄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每一时每一事了。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

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