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四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下)命题:林莉兰 审核:江晓青一、课内基础知识考查(7题共30分,选择每小题2分,默写每空1分)1、名句名篇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阳楼》中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念奴娇·过洞庭》中,诗人写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上,虽然处境不佳,但心神仍然没有一点动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化用杜收的“台城曲”,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其后统治者不以此为鉴,相继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5)______,赏心乐事谁家院!(6)源不深而望流之远,______,______,臣虽下愚,知其不可。(7)举先王之政,______,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______。(8)______,度义而后动,______.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乘(shèng) 卮酒(zhī) 盗跖(tuò) 一椽(chuán)破屋B.挟太山(xié) 媛女(yuàn) 舞雩(yú) 目眦(zì)尽裂C.孝悌(dì) 杯杓(sháo) 怵然(chù) 桂棹(zhào)兰桨D.熨(wèi)帖 隽(juàn)永 庠(xiáng)序 含情脉(mò)脉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2分)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B.居则曰:“不吾知也!” 不然,籍何以至此?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吾属今为之虏矣!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从而推广到B.约为婚姻 婚姻:夫妻关系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家 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D.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细说:详细的讲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吾其还也闻其声,不忍食其肉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若无罪而就死地而刀刃若新发于硎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③无以,则王乎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⑤技盖至此乎 ⑥谨庠序之教⑦吾得兄事之 ⑧素善留侯张良A.①③/②⑥/④⑦/⑧/⑤ B.①③/④⑤/⑧⑧/②/⑦C.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④/⑥⑧/③/⑤7、课内文言文翻译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二、信息类文本阅读阅读以下材料,完成8—9题。(6分)材料一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节选)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推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使人鼻酸)。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隐讳自然之至。)材料二某“红迷”论坛截图(模拟)主题讨论帖:《红楼梦》贾元春省亲为何晚上来、凌晨归?元春在皇室眼里也就是一个进阶版的袭人。元春能省亲,本质就是皇室开恩,让奴才回家一天。这原因眼熟吗?袭人回家为母奔丧,也是贾府为奴才的孝道开的大恩。元春是皇帝的“妾”,袭人是宝玉未来的妾。元春回家,皇家要求她娘家必须有“重宇别院”;袭人回家,贾府要求花家腾出新屋子。元春回家有十来对太监开路:袭人回家,凤姐特意安排两辆车、四个人护送。有一次贾母发现袭人不在宝玉身边伺候,王夫人解释她在热孝,不便来。贾母哂笑:“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而元春也只有办完了皇宫里的正事,才能在半夜回家尽会儿孝,然后天没亮又被催着回去了。有些老板对待员工也有这种倾向。随意支配人的休息时间,休假请假越来越难,口头提倡青年人多回家看看,却绝口不提996、假期长短、有没有假的问题。我看完文章刚觉得熟悉想不起,你这一说想到了。这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哈哈。你们还是忽视了一个细节:元春省亲时为什么大家哭声一片?其实此时元妃已死,回来的只是元妃的魂魄,按照民间说法,灵魂必须在天亮前回去,否则就魂飞魄散了。楼上的,时间不早天也快亮了,你还不赶紧回去?这种胡说八道有什么意思?该清理清理了。@版主材料三粉丝批评①长期以来,粉丝因为“怪异”的品位和偏好,以及疯狂、沉迷和无节制的表现,被贴上了“无脑”的标签,成为被压制和规训的对象。但是,他们的某些“细读”和深度发掘也可能超出某些专家,为作品的解读注入了新颖、多元的维度和视角。②粉丝批评的合法性建立在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多元性及动态性之上,即文本一旦进入传播领域,便对所有接受者开放,并不存在唯一合理的解读方式与意义解释,无论是专业的文艺批评家或者普通的受众皆有资格对文本进行阐释与批评。但粉丝批评内在的一些问题、不足与悖论,限定了其文艺批评的价值。③詹金斯将粉丝的解读行为视为“盗猎”。即粉丝将文本打成碎片并按个人风格重组,以为我所用。粉丝将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体验带入文本之中,形成对文本人物及其生活世界、价值观念等的高度认同,并在自我与文本人物情感共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想象性的对视、交互与替换。例如,______。④另外,粉丝批评存在着某种推崇互文性的解读模式,即粉丝有时难以跳脱出其关于某一作家作品的特定情感记忆,而直接将此作为接受相关作品的心理基础以及评判的依据。基于此种沉浸,粉丝对于文本中与其心理期待或情感记忆不符的叙事裂隙、人物性格偏离等“败笔”发出强烈的不满。⑤由于粉丝对于某些作品的情感投入和认可程度要明显强于普通受众,面对持“异见”者特别是批评者时,粉丝们容易丧失理智,群起而攻之,轻则将之污名化为“喷子”,重则进行各种侮辱、谩骂与恐吓,显然这种“反批评”并非是依靠语言所蕴含的思想力量“以理服人”,而是完全诉诸粗俗化的、非理性的语言暴力。⑥粉丝往往表现出对于创作者的高度认可甚至是膜拜,从而不自觉地将自身置于与创作者并不对等的地位之上,这便容易导致自身丧失主体意识、批判意识。更何况,粉丝社群内部有时因观点、立场等的差异,亦存在着不同的派别与分支,由此经常出现压制、孤立、排斥甚至直接删除某些异见或批评声音的情况,某些级别平平且发表异见的粉丝,可能被处以“禁言”的惩戒,甚至被视为“叛徒”而遭到清理。粉丝主体性的缺失以及粉丝社区内部的种种不平等表现,破坏着文艺批评公共领域的构建。⑦随着信息传播的个人化、定制化趋势的愈加明显,个体容易“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而减少对其他信息,尤其是那些包含异质观点的信息接收。长此以往,个体便会逐渐封闭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当粉丝们置身于“信息茧房”之中,完全以自我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或评判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于创作者意图的偏离乃至背离,其所生产的文本意义可能会超出或脱离文本自身,而原初文本的意义也在反复的阐释与重构过程中变得面目模糊、支离破碎。8、材料二中的几位网友可以用作材料三第③段空格处的例子的是()(3分)A.网友甲 B.网友乙 C.网友丁 D.网友戊9、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下列行为可取的一项是()(3分)A.特别喜欢志怪小说的小张常用鬼怪之说来解读《红楼梦》。B.小李只接收某位《红楼梦》博主的推送,取关了其他博主。C.某网友呼吁封杀《元妃决胜凤藻宫》之类改编的同人小说。D.元春的粉丝对曹雪芹笔下元妃早逝的情节表示不满但尊重。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17分)(一)多项选择(选对一项得2分)10、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许多人名使用了谐音。“冯源——逢冤”、“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假语存”,这几处谐音说明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是对人物的绝妙讽刺。B.第二回由“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曹雪芹借冷子兴这一旁人之口评价贾府,让读者初步了解了贾府五代人物关系,又点明了贾府的现实境况以及面临的危机,比较全面准确,这是由于他既是古董商人,又是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既见多识广,又熟悉贾府内情。C.第五回,警幻仙姑带宝玉游历了太虚幻境,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十二衩判词》是对十二钗命运和品德的最好预示和写照。其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写得是探春的命运悲剧,暗指她出嫁一年后就被虐待而亡。D.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贾赦和贾政并未出场,曹雪芹只写了他们的住处,但其住处位置和布置的不同,已能看出他们性格、地位的差异。贾赦院落偏远,小巧别致,还有很多盛装丽服的姬妾丫鬟,说明贾故讲究享受,沉溺于乐,地位权势不高。E.《红楼梦》中曹雪芹常用物象指人,如第五回中《枉凝眉》里说:“一个是闹苑仙醅,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就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①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②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③贸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又命探春另以彩笺誉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贾政又进《归省颂》。元春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选自《红楼梦》第十八回)11、对《杏帘在望》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笔触简洁,分题目为两句,巧妙地将题目包含在内,描绘出山庄的远景。B.颔联全用名词,与“鸡声茅店月”有同工之妙,形成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家图。C.尾联借景抒情,以“颂圣”结束全诗,流露出对太平盛世没有饥荒的颂美。D.全诗点面结合,笔法细腻,动静相间,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农庄山野气象。12、第①②段分别写了宝钗和黛玉作诗的情况,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中展现的宝钗的形象特点。(6分)13、宝玉作诗,作者安排钗、黛帮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5分)文本一:一个暑假汪曾祺我们家乡人要出一本韦鹤琴先生纪念册,来信嘱写一篇小序。我觉得这篇序由我来写不合适,我是韦先生受业弟子,弟子为老师的纪念册写序,有些僭妄,而且我和韦先生接触不多,对他的生平不了解,建议这篇序还是请邑中耆旧和韦先生熟识的来写,我只寄去一首小诗:绿纱窗外树扶疏,长夏蝉鸣课楷书。指点桐城中义法,江湖满地一纯儒。诗后加了一个附注:小学毕业之暑假,我在三姑父孙石君家从韦先生学。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忆我从学之时,已经六十年矣,而先生之声容态度,闻闲雅雅,犹在耳目。关于这个附注,也还需要再作一点说明。我的三姑父——我们家乡对姑妈有一个奇怪的称呼叫“摆摆”,姑父则叫“姑摆摆”,原是办教育的,他后来弃教从商,经营过水泵、造过蕾醋,但他一直是个“儒商”,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这年暑假就请他住到家里,教我的表弟和我。“绿纱窗外树扶疏”是记实。三姑父在生活上是个革新派。他们家是不供菩萨的,也没有祖宗牌位。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两副对子。一副我还记得:“谈禅不落三乘后,负来还期十亩前。”好像就是韦先生写的。他家的门窗,都钉了绿色的铁纱,这在我们县里当时是少见的。因此各间屋里都没有苍蝇蚊子。而且绿纱沉沉,使人感到一片凉意,窗外是有一些树的。有一棵苹果树,这也是少见的。每年也结几个苹果,很小,而且酸。树上当然是有知了叫的。三姑父家后面有一片很大的空地。有几个山东人看中了这片地,租下开了一个锅厂。锅厂有几个小伙计,除了眼睛、嘴唇,一天脸都是黑的,煤烟熏的。他们老是用大榔头把生铁块砸碎,成天听到当啷当啷的声音。不过并不吵人。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韦先生学问广博,但对桐城派似乎下的功夫尤其深。他教我的都是桐城派的古文,每天教一篇。我印象最深的是姚鼐的《游泰山记》、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的《画网巾先生传》等等诸篇。《游泰山记》里的名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汶水徂嵘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我一直记得。尤其是“明烛天南”,我觉得写得真美,我第一次知道“烛”字可以当动词用。“居雾”的“居”字也下得极好。左光斗在狱中的表现实在感人:“国家事糜烂至此,⋯⋯不速去,吾今即扑杀汝!”这真是一条铁汉子。《画网巾先生传》写得浅了一点,但也不失为一篇立场鲜明的文章。刘大櫆、薛福成等人的文章,我也背过几篇。我一直认为“桐城义法”是有道理的,不能一概斥之为“谬种”①。书先生是写魏碑的,我的祖父六十岁的寿序的字是书先生写的(文为高北溟先生所撰),写在万年红纸上,字极端整,无一败笔。我后来看到一本影印的书先生临的魏碑诸体的字帖,才知道书先生把所有的北碑几乎都临过,难怪有这样深的功力。不过他为什么要我临《多宝塔》呢?最近看到书先生的诗稿,明白了:韦先生的字的底子是颜②字。诗稿是行楷,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写了两个月《多宝塔》,对我以后写字,是大有好处的。我的小诗附注中说:“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是诚实的话,非浮泛语。暑假结束后,我读了初中,韦先生回家了,以后,我和书先生再也没有见过面。听说韦先生一直在三垛,很少进城。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韦先生名子廉,鹤琴是别号。我怀疑“子廉”也是字,非本名。一九九三年春文本二:关于作家和创作汪曾祺一个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方面要博览,另一方面要有偏爱,拥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中国明朝散文家归有光对我影响极大,我并未读过他的全部作品。这是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很醇厚的人情味,他写人事写得很平淡。他的散文自成一格。他的散文《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给了我很深的影响。我认为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平平淡淡的叙述,平平淡淡的人事,在他笔下很有味儿。《项脊轩志》的结尾很动人,但写的极平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个结尾相当动人。所以,我倾向于作家读那些与自己的气质相接近的作品。语言不在词藻,而在于调子。对人物的褒贬不在于他用了什么样的定语,而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作家的倾向性就表现在他的语言里。中国的说法是褒贬,外国的说法是倾向性。褒贬不落在词句上,而在笔调上。中国的春秋笔法很好,它对人事不加褒贬,却有倾向性。【注】①现代文学革命早期,曾以“桐城谬种”抨击当时一味模仿桐城古文的旧派文人。②“颜”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其为人极为忠直。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姑父平日交往的多是“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他对韦先生很敬佩”,所以请韦先生来教书。这就从正侧两面描写了韦鹤琴先生的形象。B.韦鹤琴先生书法的底子是颜字,诗稿“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其实不只是写字,在立身行事上韦先生大概也是向颜真卿学习的。C.作者两次写到“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而且申明这是“诚实的话,非浮泛语”,可见韦鹤琴先生的教导对作者的影响之大。D.作者认为博览与偏爱对作家形成自身风格很重要。“拥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就可以从其作品中大量吸取营养,作者就偏爱作家归有光。15、文本一是纪念韦鹤琴先生的文章,却以“一个暑假”为题。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16、汪曾祺先生推崇归有光的散文,认为“他写人事写得很平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平淡”的理解,并在文本一找出两个具体例子加以分析。(6分)五、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17—20题。(16分)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已。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渠。息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7.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共6分,每小题2分)①说(______)②易(______)③因(______)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9.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20.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译文:______六、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1—22题(6分)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已有千年的历史。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修改为:______22、为迎接戏剧节,我校将举办戏剧社团展演,下面这张海报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2分)海报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话剧表演及欣赏水平,学校定于本周五下午2:00在阶梯教室进行“风帆”戏剧社展演活动,欢迎同学们莅临。福州四中2024.4.20______修改为______七、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其中卷面分5分)《商君书·更法》中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为“成就大业的人不要去同众人谋划”,这启示我们,很多时候要敢于坚持自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人们也常说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卷面字迹工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福州四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考试高一语文(必修下)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3)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4)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5)良辰美景奈何天(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7)以兴利除弊不为征利(8)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B3、A4、D5、D6、B7、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与不同寻常的事情的发生。【评分标准:关键词“所以”、“出入”、“非常”,判断句(关键词一个1分,特殊句式1分)】8.B9.D【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粉丝将文本打成碎片并按个人风格重组,以为我所用”“粉丝将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体验带入文本之中,形成对文本人物及其生活世界、价值观念等的高度认同,并在自我与文本人物情感共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想象性的对视、交互与替换”可知,粉丝的解读应联系自身及当下社会现实,给予作品崭新的价值观。网友乙把皇帝和元妃的关系创意解读为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并进一步联系现实,批评老板对员工的时间剥削。符合文段③的观点。故选B。【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谈粉丝应理性对待作品及其他异见,实事求是,不夸大、歪曲作品意蕴,不能自我封闭。A.歪曲了原著内容,不合材料三观点。B.封闭了自己,置身于了“信息茧房”之中,不合材料三观点。C.不能理性对待改编作品,不合材料三观点。D.尊重原著,有自己的表达,符合材料三观点。故选D。10、AC11.C【解析】“借景抒情”错误,尾联无景物描写,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抒发对想象中太平盛世的赞美。12.宝钗:温柔端庄、学识渊博,看重功名权势;“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既反映出薛宝钗的体贴,也显出她的理性和对既定规则的遵守。13.①可以展现宝钗和黛玉两人不同的性情,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也为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做了必要铺垫。②在元妃省亲这一个庄重和严肃的事件中,加入一段小儿女之事,调整了叙事的节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吸引读者。14.A15.①从记事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能够体现作者在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师从韦先生学习的经历。②从写人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主要记叙了韦先生在暑假传授桐城文章、教“我”临习《多宝塔》的情况,更能突出韦老师对我影响之大、之深。③从主题表达看,以“一个暑假”为题,更能体现出“我”对这个暑假记忆之深,传达出对书先生的感激之情。16.理解:归有光“写人事写得很平淡”是指他所写的人事都很平常,叙述时也不用词藻褒贬,只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倾向。举例及分析:①如“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作者所记、所感都很平常,但在简洁的叙述中流露出对韦鹤琴先生悉心教导的感激之情。②如“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作者没有详记其事,没有大加称赞,但在简短的话语里透露出对韦鹤琴先生高尚品行的景仰之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这就从正侧两面描写了韦鹤琴先生的形象”错误,从三姑父的交往对象和对韦先生的敬佩来写韦鹤琴先生的形象,属于侧面描写,不是正面描写。故选A。【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原文“小学毕业之暑假,我在三姑父孙石君家从韦先生学。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忆我从学之时,已经六十年矣,而先生之声容态度,闲闲雅雅,犹在耳目”可知,从记事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能够体现作者在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师从韦先生学习的经历。由原文“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书先生学问广博,但对桐城派似乎下的功夫尤其深。他教我的都是桐城派的古文,每天教一篇”“韦先生是写魏碑的,我的祖父六十岁的寿序的字是书先生写的(文为高北溟先生所撰),⋯⋯诗稿是行楷,结体用笔实自《祭侄文》、《争座位》出。写了两个月《多宝塔》,对我以后写字,是大有好处的”可知,从写人的角度看,以“一个暑假”为题,主要记叙了韦先生在暑假传授桐城文章、教“我”临习《多宝塔》的情况,更能突出韦老师对我影响之大、之深。由原文“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可知,从主题表达看,以“一个暑假”为题,更能体现出“我”对这个暑假记忆之深,传达出对书先生的感激之情。【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语言不在词藻,而在于调子。对人物的褒贬不在于他用了什么样的定语,而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作家的倾向性就表现在他的语言里。中国的说法是褒贬,外国的说法是倾向性。褒贬不落在词句上,而在笔调上。中国的春秋笔法很好,它对人事不加褒贬,却有倾向性”可知,归有光“写人事写得很平淡”是指他所写的人事都很平常,叙述时也不用词藻褒贬,只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情感倾向。由原文“但他一直是个‘儒商’,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我就在蝉鸣和砸铁声中读书写字。这个暑假我觉得过得特别的安静”“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可知,作者所记、所感都很平常,但在简洁的叙述中流露出对韦鹤琴先生悉心教导的感激之情。由原文“抗战时期,他拒绝出任伪职,终于家”“韦先生每日讲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先生之声容态度,闲闲雅雅,犹在耳目”“平日交往的还是以清白方正、有学问的教员居多。他对韦先生很敬佩”“字极端整,无一败笔”“我后来看到一本影印的韦先生临的魏碑诸体的字帖,才知道韦先生把所有的北碑几乎都临过,难怪有这样深的功力”可知,作者没有详记其事,没有大加称赞,但在简短的话语里透露出对韦鹤琴先生高尚品行的景仰之情。17.①说:同“悦”②易:更改③因:趁着(机会)18.B【解析】“有奇才”中,“有”的宾语是“奇才”,两者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项。“愿王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语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D项。“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项。故选B。19.B【解析】“汤武”为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二人均曾起兵讨伐前朝之暴君,而代有天下。20.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关键词:期年:满一年。之(第一个):到。“令行于民”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令于民行”。每点各1分。整句意思对给1分)【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娃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适逢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任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求贤,想要重整穆公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就向西入秦,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商鞅交谈,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问商鞅:“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国君特别高兴!”商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就格外高兴。”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变法,孝公担心秦人议论自己。商鞅说:“行动上犹豫,搞不成名堂;事业上犹豫,建不成功绩。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