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名校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名校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名校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名校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名校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运城市名校2024届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2.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小岗精神④长征精神⑤井冈山精神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③3.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4.我国目前所发现最早的成熟的文字是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行书5.下列图标所示的区域和国际性组织中,中国加入的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上海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一文认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2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A.开展缓慢、成就较少 B.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C.强制推行、全面铺开 D.拖泥带水、抓小放大7.“这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技术群。”“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包括()A.人类开始制造使用机器 B.科学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C.科技各领域间相互渗透 D.新技术成为最活跃的因素8.请仔细观察如下图图示,中间圆圈里的?处应该填A.联合国B.经济全球化C.恐怖主义D.世界和平9.1937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得益于A.推行新经济政策 B.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朋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1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史实结论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C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A.A B.B C.C D.D1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对统一王朝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朝——开创了对后世行政区划有深远影响的行省制度B.隋朝——都江堰的开凿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唐朝——文成公主和亲西域,体现民族关系的团结友好D.清朝——康熙皇帝设立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目。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1)“千年局变”惊醒国人,为救国图强,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各种探索。请举出其中两位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有何历史事迹。(2)“中国新生”后,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请举出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两例重大外交成就。(3)“伟大转折”里,中国最重要的转折是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我国从此进入一个什么新时期?(4)回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有什么感悟?1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经济体制有何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创新,赋予新的内涵。请写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1978年以后,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思想的解放。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请写出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方面的科技创新。这次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在此期间,近代的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其中哪一理论的提出打破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创新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15.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有两个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最先改革的是一个东方岛国,后来改革的是一个天朝大国。两国改革都颁布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措施,轰动一时,影响巨大。结果是东方岛国改革成功,天朝大国改革失败.请回答:东方岛国和天朝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出两国的改革名称。在东方岛国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哪两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和富有远见性?天朝大国改革虽然失败,但其历史作用仍值得肯定。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五四精神形成于1919年;②抗战精神形成于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③小岗精神形成于1978年;④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到1936年长征时期;⑤井冈山精神形成于1927年,因此排列顺序应是①⑤④②③,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选C。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隶书是秦统一后继小篆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楷书和行书是东汉以后随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加入"判断①③④,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1991年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但是中国没有加入欧洲联盟,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B【解析】

依据题干“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2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故B正确;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A排除;依据题干“上海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可见国企改革是先试点再推广,并非强制推行,也不是拖泥带水,CD排除。故选B。7、A【解析】

根据题干的“这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技术群。”的信息可知,这是描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科学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最活跃的因素,BCD都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8、B【解析】

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故B符合题意;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故A不符合题意;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工业产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1924年停止执行;美国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古代倫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11、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所以“一五计划”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D项符合题意。A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B项是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题干信息不符。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2、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府,隶属福建省。府的设置,加强了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行省制度创立于元朝;隋朝开凿的是大运河;唐朝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西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洋务派,李鸿章,兴建北洋海军;维新派,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孙中山,进行辛亥革命;激进派,陈独秀,进行新文化运动。(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爱国主义;坚忍不拔;越是艰难越向前等。【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为救国图强,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各种探索。这些代表有,洋务派,李鸿章,兴建北洋海军;维新派,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革命派,孙中山,进行辛亥革命;激进派,陈独秀,进行新文化运动。(2)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3)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爱国主义;坚忍不拔;越是艰难越向前等。14、(1)会议:中共十四大。特点: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基础性作用:市场。(2)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会议:中共十五大(3)科技创新:汽车、飞机等。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交通方式的改善。理论:进化论。(4)作用:创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能够改善人类交往的方式,使人类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大会召开,会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978年以后,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会上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发明了汽车和飞机。这两项交通工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