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2024届中考历史押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A.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B.铁器成为官方专用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汉代实行冶铁官营2.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3.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4.被清末学者王闿运谓之"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评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A.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杜牧《题扬州禅智寺》C.徐凝《忆扬州》 D.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思想也影响了希腊,东方的科学知识也随着战争源源不断地传入希腊,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旨在A.说明罗马帝国扩张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B.强调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C.概述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D.强调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6.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A. B.C. D.7.北京和南京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在1853年的中国有两个对峙的政权,除了以北京为都城的清王朝,还有一个以南京为都城的()A.黄巢起义 B.太平天国 C.中华民国 D.黄巾起义8.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俄国---苏联发展历程中,实行了不同的改革,也产生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B.赫鲁晓夫改革彻底打破了苏联模式C.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10.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其共同点是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 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 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1.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这主要是指该制度A.保证了官吏的廉明清正B.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保障了专制集权统治12.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选项与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无关的是()A.西域都护的设置 B.镇压大小和卓叛乱C.伊犁将军的设置 D.雅克萨反击战13.“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这几句歌谣描述的史实发生在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14.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人民宪章》的提出 B.《共产党宣言》发表C.《资本论》发表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15.重大的历史事件必然产生一定的后果或影响。下列搭配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B.日本明治维新——摆脱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C.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俄国1861年改革——“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16.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 B.西藏和平解放 C.米棉之战 D.一化三改17.“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C.提供道德规范D.进行宗教迫害18.“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编制户口19.读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时间概况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0.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提到“……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C.苏联模式的形成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2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利用法律维护统治2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A.背景B.内容C.时间D.作用23.下图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天技术24.某朝代出现“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材料主要表明()A.科举制度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孙中山在《申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判断对错)26.请极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27.200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中国在________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_______的一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高中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小历同学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既显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优势,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9.(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材料三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早期儒学的禅让主张和“革命”思想,主张权力授贤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力等,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白华《汉代儒学官学化的动力及其影响》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明朝为例,说明早期儒学“革命”思想遭到了阉割。3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材料二: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材料三: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依据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代盐铁官营的政策可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D。2、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因此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选项C符合题意;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的是深圳;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是上海浦东;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是“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元代建立了行省制度,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同时它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选项符合题意。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然后杯酒释兵权从武将手中夺取了兵权,故排除A项。岳飞是南宋将领,经济重心南移是到南宋时期完成的,故排除B项。金灭辽和北宋,故排除C项。故选D。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江花月夜》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被闻一多先生营为“以孤篇盖全唐”之作,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历来为人们传颂。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D。5、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可知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同时也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是唐朝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BC不符合唐朝,所以答案选择D。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封王之后,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B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最后失败了,没有以南京为都城建立政权,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故C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184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城,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斯大林模式,以失败告终,故B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故C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初集中在经济领域,后来转向政治领域,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D【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和;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属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属于美国南北战争的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依据题干“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制度是科举制度,这是我国古代凭借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材料中的“五个没有”充分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B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度是人们凭借真才实学做官的制度,但不能保证为官后官吏的廉明清正,A项不符合题意;科举制度确实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但这一点内容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保障了专制集权统治是科举制度的意义,在题干材料中也不能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史实掌握情况。【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在新疆发动的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ABC项与新疆地区有关,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清朝前期,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在东北打败沙俄军队,巩固了我国东北边疆。故D项与新疆地区的管辖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1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上,德国作为战败国,被战胜国瓜分。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山东问题,遭到了大会的拒绝,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14、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符合题意;《人民宪章》的提出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资本论》发表,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故C不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D【解析】

A项,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A项搭配有必然联系。B项,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故B项搭配有必然联系。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搭配有必然联系。D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次改革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未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搭配没有必然联系。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6、A【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指的是中国摆脱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赢得独立自主,中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开国大典)。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7、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依据材料“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故B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对于思想的控制,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A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提供道德规范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故C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宗教迫害方面的作用没有体现,故D错误。故选B。18、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内容,所以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但是均与提高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故选B。19、D【解析】表格内容“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反映了欧洲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反映了美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反映了世界让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所以表格内容体现了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A项表述错误;B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C项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表述不全面。故选D。20、A【解析】

据材料一“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提到“……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D【解析】

依据题干“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制定《查士丁尼法典》,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排除;故选D。22、D【解析】

依据题干“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体现了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23、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工程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而一门新兴技术。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图中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属于生物工程技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4、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某朝代出现“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材料主要表明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D符合题意;科举制度、商业繁荣、重农抑商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错误【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是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6、(1)孔子;(2)鸦片战争(3)原子弹【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7、上海世界贸易组织【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体现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斯大林。(2)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小历说法正确,同意其观点。29、(1)人物: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2)原因: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等。影响:使“大一统”民族观被普遍接受和认同(或: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了汉民族及中华民族的发展。(3)问题: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其先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说明: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形式为呆板的“八股文”,从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答到明朝八股取士,读书人思想被禁锢即可。本小问可酌情给分)【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方面主张以德治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书生董仲舒的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