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育文中学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育文中学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育文中学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育文中学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育文中学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大连甘井子区育文中学中考历史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性调整B.提高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C.目的是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D.实行计划经济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C.八一九事件D.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3.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A.石油已经成为当时最主要动力能源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D.第二次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的“新旧之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加深了民族危机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动了近代化进程D.促进了经济发展5.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某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中外交往 D.民族团结6.下列选项因果搭配错误的是A.牛顿—万有引力B.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C.爱因斯坦—相对论D.门捷列夫—植物分类法7.有人说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哥伦布开辟新抗路的结果是进步的,使美洲和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B.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品格是高尚的,为美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C.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手段是先进的,最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D.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正义的,加快了美洲的发展8.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9.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A.日本B.英国C.美国D.中国10.张华搜集了有关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历史资料,要办一期手抄报,请你为他的手抄报拟一主题,下列最恰当的是()A.工业化的起步 B.巩固政权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探索社会主义道路1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1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史实结论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C西藏自治区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A.A B.B C.C D.D13.《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14.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主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加强中央集权B.大力发展近代经济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5.历史地图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两幅地图是中国古代两次远行的路线图,对于这两次远行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次远行都发生在汉朝B.两次远行的主人公都是伟大的航海家C.两次远行都促进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往来D.两次远行都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6.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7.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属于秦朝的制度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18.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流经扬州的一段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19.如图反映了哪国的历史进程?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国20.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C.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21.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22.据考古发现推测,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在“稻花香里话丰年”的是()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23.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的一个重要相似点是()A.都曾定都洛阳 B.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C.都处于全国分裂时期 D.都因外族入侵而结束24.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表明长征A.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B.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抗日行动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A.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B.18世纪49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26.________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________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1898年,光绪帝下令开设的全国最高学府______________,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得到了教训,也获得了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材料二梁启超曾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宪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争失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仿照材料三所示的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最后被谁篡夺?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向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29.(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当代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汉武帝是个有为君主,请你说说他的开创性的贡献。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史实2例并加以说明。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结合史实,请你回答这样评价邓小平的理由。30.(7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国家百年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终于完工。1883年,李鸿章写给醇亲王的一井信中指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淳议,至今未能试办。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有铁路則运兵神逑,畛域(地域界限)无分,粮饷煤槭,不虑缺乏。﹣﹣摘编自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等材料二新中国铁路发展大事年表一五时期西部地区首次开通成都至重庆、宝鸡至成都等铁路。1994年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建成,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铁路。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2008年京津堿际铁路开通,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50公里。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整理自《中国铁路发辰史》材料三中国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升了人们的出行品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高速铁路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外交新名片”,在“走岀去”、“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使丝绸之路复活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世界,他们不但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也采用中国标准。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据纪录片《中国高铁》解说词整理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的修建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概括李鸿章认为“兴修铁路利益甚大”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带给民族的是自信,带给民众的是福祉”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哪些因素推动了铁路的发展?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对工业进行调整。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旧民主秩序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新应用指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间指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A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B项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只是苏联解体的间接原因,C项八一九事件,只是加速了苏联解体的因素;D项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斯大林模式。所以答案选D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C【解析】

依据题干“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技术的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由此可知,题干描述的内容的共同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的经济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证明了中日的友好往来,玄奘西行证明了中印的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时期的中外的友好交往,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四幅图片无关,排除;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图片描述的内容,结合事件的影响解答问题,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体现了中外的友好交往,所选答案要符合四幅图片的内容,找到他们的共同点。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植物分类法是林奈发明的,因此D选项搭配错误,A、B、C三项均搭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注意审题,题干问的是因果搭配错误的而不是正确的。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新航路,使美洲和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故A正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最初目的是为了掠夺财富,因此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手段无关,故排除C项。故选A。8、B【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的史实。东汉末年以来,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生产经验,江南地区本来就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图表数据的变化说明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回族形成是元朝,所以D说法错误,AC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九国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0、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还包括“米面之战”,故选B。【点睛】学生还要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1950年——1953年,参战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11、D【解析】

图表数据显示1957年比1952年大大增加,其原因,联系已学可知,前者是因为国民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后者是一五计划的实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所以D符合题意;A.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该运动始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出台后,不符题意;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始于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出台后,不符题意;C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于1959年至1961年,不符题意;故本题选D。12、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所以“一五计划”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D项符合题意。A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B项是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题干信息不符。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中共十九大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故D符合题意;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故A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故B不符合题意;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C【解析】

依据题干,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带动文明开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5、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远行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第二次远行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与题干不相符,错误;张骞是汉朝的外交使臣,并不是航海家,故与题干不相符,错误;张骞和郑和的出使都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和经济交流,该选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张骞并没有去过非洲,该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6、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符合题意;图表中变化的时间是1843年,结合所学,19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A项不合题意;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C项不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图表题,图表的标题、时间、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图表分析,以1843年为界,清朝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1843年后,清朝进口货物的税率下降了。结合课本所学,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进口的货物税率下降了。17、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故A不合题意;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故C不合题意;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秦朝的制度”是解题的关键,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到余杭叫江南河。江都就是今天的扬州,因此,流经扬州的一段是邗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19、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775--1783”,“1861--1865”,“1929--1933”,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1783”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1929--1933”从美国开始经济大危机,随后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0、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不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安史之乱之后,故D符合题意。故选D。21、B【解析】

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题干材料反映出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2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故B符合题意;前秦定都长安,故A不合题意;西晋统一了全国,故C不合题意;西晋因外族入侵而结束,曹魏、前秦和北魏不是因外族入侵而结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4、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4—1936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题干中的“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与此吻合,故D符合题意;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抗日行动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上A下B【解析】

(1)由“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因此A处可填深圳,根据地图信息上A。(2)由“19世纪40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代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B处可填香港岛,根据地图信息下B。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青蒿素【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7、(1)大学(2)免费义务教育(3)京师大学堂【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光绪帝下令开设的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工业;培养了近代的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失败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的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1912年。袁世凯。(4)民主、科学。(5)由学习技术(或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外国利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所以,李鸿章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达到自强的目的。第二小问,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可知,洋务运动的成功之处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即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是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指的是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没有达到,即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根据所学可知,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应客观公正,辩证分析。因此,对于洋务运动应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2)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之后窃取革命果实的人是北洋军阀袁世凯,他通过对外依靠帝国主义,对内软硬兼施的办法,迫使清帝退位,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妥协的情况下,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了革命果实。(4)根据所学可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5)通过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内容可以,近代社会各阶层救国探索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或器物)到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层层深入的过程。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解题时围绕所给材料,分析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历史事件,结合题干要求做出针对性分析,如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的主张和评价,维新变法失败的启示,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等。在分析近代化探索的规律时,可根据探索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总结并分析出变化特点。29、(1)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等。(2)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任2例)(3)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内外朝制、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西域纳入统治范围,开辟丝绸之路等。(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史实有: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后,掀起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迅速从“以阶级争斗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