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贵州省安顺市第五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D.冷战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反对苛政等政治主张。下列各项符合上述主张的是(

)①商鞅变法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杯酒释兵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有①政治②教育③经济④宗教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5.“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该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实现的途径是俄国爆发了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独立战争6.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是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梵文7.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总书记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伟大精神称为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8.我们学历史经常听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二战后“西方”这一概念的内涵是A.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C.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位置在中国西面的所有国家9.图文结合是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据下列漫画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目前欧盟遇到了严重的危机B.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C.欧盟是由众多成员国组成D.英国欲脱离欧盟10.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这三个关键词相关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1.“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材料强调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争C.世界正义国家的支持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2.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③都建立施空前辽阔的疆域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④13.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14.某“超级女声”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要答的题目是:1787年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这一原则充分肯定的政治体制是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封建君主制 D.联邦制1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小明想知道下列哪一地区的古代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发展水平最高,请你帮他定夺A.中国 B.两河流域 C.埃及 D.希腊17.“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A.科学技术发达B.医学领先世界C.手工技艺精湛D.绘画成就卓越19.2012年12月,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畅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20年前的“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经济特区的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对外开放不断深化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深远影响20.“从汉到唐,和从宋到清,其间的历史,有一个不大相同之点,便是:从汉到唐,中国是征异族的;从宋到清,中国是给异族征服的。”下列选项中曾两次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性政权的“异族”是()A.蒙古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21.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说:“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是一首富丽堂皇的交响乐。”下列建筑不属于“罗马式”的是A.帕特农神庙B.万神殿C.大竞技场D.凯旋门22.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陈庆之可能看到的现象不包括()A.朝堂上的鲜卑官员都说汉语B.鲜卑青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C.鲜卑贵族穿华丽宽松的汉服D.街上鲜卑贵族正在迎娶汉族女子23.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一位皇帝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撰的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乌尔纳姆法典》24.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伏尔泰这样做的意图是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B.呼吁东西方文化交流C.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D.倡导自由平等,反对特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九年义务教育。26.周年纪事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的局面形成。1869年,美国人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909年以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1979年,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27.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________》;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高中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小历同学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既显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优势,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9.(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报道称,毛泽东把中国划入了国际共产主义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件无法估计的灾难。对共产主义,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分析毛泽东第一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时中国的国内外形势。为什么说“对西方而言”,这是一件无法估计的灾难?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的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TheChineseAreComing”反映的是我哪一外交成就?取得该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材料三:1979年1月1日,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美国《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是什么?30.(7分)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间题。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获序?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新全球史》“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实行冷战。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其表现主要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解析】根据题干的“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因此该事件应该是西藏和平解放。ABD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答案选择C。3、B【解析】

依据题干“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反对苛政等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思想,故①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中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等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故②符合题意。唐太宗统治时期,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关注民生,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故③符合题意。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没有体现以德治国、爱惜民力、反对苛政的政治主张,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0年12月,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政治上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教育上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经济上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甘地的计划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入高潮,①②③符合题意;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涉及宗教领域,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选自列宁的《四月提纲》,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所作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因发表在四月,故称《四月提纲》。提纲指出:当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应该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在“第二阶段”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属于“第一阶段”的革命,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独立战争和材料无关,不是俄国革命特点,CD错误。ACD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知识,掌握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及《四月提纲》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答本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不是世界上被发现是最早的文字。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7、A【解析】

依据题干“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总书记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称“五四运动”。五四精神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A选项符合题意;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B选项不符合题意;红岩精神发祥于重庆市和四川省华蓥市,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永存!C选项不符合题意;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故名。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个字。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五四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8、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二战后的“西方”既涉及方位,又涉及政治、经济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的势态,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对抗。为了遏制苏联,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所以,二战后,历史文献里的“西欧”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9、B【解析】

题干给出的两幅图片反映的都是英国脱离欧盟,从这两幅漫画中无法得出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个信息。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本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下列漫画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0、B【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可知,此内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故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故A不合题意;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与苏德无关,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1、A【解析】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根据“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可知,抗日战争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全民族团结抗击外敌,民族意识空前觉醒,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选择,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全民族的抗战,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的选项即可。1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政权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进行了制度创新。故D符合题意;隋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②不符合题意;元朝建立起空前辽阔的疆域,隋朝没有,③不符合题意,含有②或③的ABC项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点睛】本题以“相同之处”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和元朝的相关知识。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13、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故B符合题意;ACD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与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符。故选B。1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成功应用到政治实践中.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牵制,防止专制,保障公民自由民主。所以这一原则充分肯定的政治体制是民主共和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5、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造成的,所以②表述错误,①③④表述均正确,故选B。1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时期在伯利克里时期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17、B【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走向社会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不能全面概括题干,排除A;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指的是大跃进,不合题意,排除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的,与题意不合,排除D;“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选B。18、A【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的人物是蔡伦、张仲景、华佗、祖冲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蔡伦是科学家,发明了造纸术,张仲景是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华佗是医学家,创造了五禽戏和麻沸散,祖冲之是数学家,研究出了圆周率,由此可知,这四项人物都体现了汉朝和南北朝时期科技的发展和发达,A项符合题意;蔡伦和祖冲之不是医学家,B项片面,排除;张仲景和华佗不是手工技术者,C项片面,排除;题干的图片中的四个人物都不是画家,D项错误,排除;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掌握张仲景、华佗、祖冲之、蔡伦的相关知识点,利用排除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找到适合四个人物的相同点,排除不同点,由此得出正确答案。19、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足迹”指的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南巡在1992年,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不是邓小平南巡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所以A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0、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国号“大金”。金先后灭辽和北宋,这是女真族第一次建立的中原政权。1615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故C项正确。蒙古族建立元朝,鲜卑族统一北方地区,契丹族建立辽,但这些少数民族都没有“曾两次入主中原建立全国性政权”,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帕特农神庙的位置是雄踞雅典卫城顶部,它被誉为是“雅典的王冠”、“神庙中的神庙”。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花了约15年的时间才完成卫城重建工程。帕特农神庙不仅是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庙宇,也是卫城的主题建筑和战胜波斯入侵的纪念碑,还是雅典作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标志,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故A不属于“罗马式”建筑,故A符合题意;万神殿、大竞技场、凯旋门属于罗马建筑,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发出的感慨正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体现,ACD三项不符合题意;鲜卑青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不可能出现,此时期没有科举制度,B项符合题意;本题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需要学生具备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A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B不符合题意。《乌尔纳姆法典》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制定的,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4、D【解析】

依据题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致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即没有任何人可以以自己的意愿强迫别人做某事,人与人是平等的。结合课本所学,伏尔泰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特权,D项符合题意。伏尔泰只是借用中国古代的儒学阐述自己的观点,A项不合题意;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541986【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1986年党和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点睛】了解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26、(1)三国鼎立。(2)海厄特。(3)詹天佑。(4)联合国大会。【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9年,美国科学家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9年,在总工程师詹天佑的主持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现在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27、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斯大林。(2)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小历说法正确,同意其观点。29、(1)三大战役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二战后的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状态,“毛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