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初中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历史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人过中国内地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2.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D.清朝在西北设伊犁将军3.1993年在河姆渡遗址上修建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下列反映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中,哪些可以入选①半地穴圆形房屋②木结构水井③骨耜④粟的朽粒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4.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是()A.大化改新B.倒幕运动C.明治维新D.美国扶植6.关于先秦百家争鸣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法家学说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C.墨家学说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道家学说奠定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基础7.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解决“火器”问题,洋务派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C.创办军事工业D.创办民用工业8.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专题。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A.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统一》B.图片:《纳米比亚独立》C.视频:苏联的改革D.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9.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后一个“战争”指的是A.一战B.二战C.伊拉克战争D.冷战10.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等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A.西方文明之源 B.城市的兴起 C.走进近代 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11.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B.建立“斯大林模式”C.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2.观察、运用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观察下侧地图,据此判断,我们从中可以了解的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3.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的是A.《史记》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红楼梦》14.对如图所示的年代尺相关事件描述不正确的是A.背景都面临外国侵略B.都促进工业的发展C.都通过改革改变社会性质D.改革后都侵略中国15.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小岗精神④长征精神⑤井冈山精神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④②③C.①⑤④③②D.⑤①④②③16.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7.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18.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19.“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A.启蒙运动的意义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20.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A.造纸术的发明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指南针用于航海21.“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面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2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④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23.2017年5月由北京主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列与古代丝绸之路有相似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文成公主入藏B.宣政院设立C.郑和下西洋D.伊犁将军的设置24.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A.罗马共和国崛起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的兴起 D.殖民扩张活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________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________。26.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的是:_____。27.1929年召开的________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军建党的原则;1949年1月,________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30.(7分)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三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项目1932年1937年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3221机器制造业2121拖拉机2121电力7432石油2121铜5432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4)依据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5)俄国(苏联)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着怎样的深刻启迪?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依据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左图:预备军、正规军、游击队和中国内地军队一致对向日本军人;右图日本军人被这些军队打得很悲惨。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各种抗日力量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A项符合题意;依据漫画“这一槌”打向日本侵略者,日本进攻。B项不合题意;CD两项漫画中不能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2、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馆各项事务,元朝还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并以中书省掌制枢密院。另外在元朝的中央设立御史台和宣政院。御史台负责监察,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机构的建立,使元朝能对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一统封建国家实行强有力的管辖。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了便于管理,元代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度。即除设置中央一级的中书省(统辖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外,又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方行政区域,每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机构。C选项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百官。在地方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A选项不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B选项不符合题意;清朝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②③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住半地穴圆形房屋、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①④不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4、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现代化复杂属性”应该指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市场或者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干预,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中国的改革开放。②苏联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不符合题意,故含有②的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被美国打开,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此题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6、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主张仁、实行仁政,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故B符合题意。道家学说主张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AD不符合题意。法家学说治国要靠法、术、势,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它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中国“火器”不如西洋人问题,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的限定词语是“火器”,“火器”指的是武器。由此可知,洋务派要想在“火器方面”强大起来,就要发展军事工业。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8、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是亚非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故B符合题意。《民族认同与德国的统一》是欧洲国家德国的统一,苏联的改革是欧洲国家苏联的发展,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战败后的日本恢复了国民经济,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由战时的同盟走向分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即“冷战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属于暴力冲突。日本大化改新是7世纪中期日本学习隋唐文化进行的改革、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属于和平交往,所以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古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1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斯大林的领导下,1928~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兴建了6000多个大企业。因此,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D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不是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苏联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2、D【解析】

依据图注可知看出这次战役的作战部队:晋冀鲁豫解放军;从图中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这次战役的进攻路线,越过黄河流域,向大别山进攻;从图中战役的最后:大别山。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D符合题意,ABC项均不是小说,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中国古典小说”,本题也可使用排除法解题,《史记》是史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是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均不是小说,故ABC可以排除,故选择D。1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1853年,一支美国舰队闯入日本港口,要求谈判“通商”。1854年,日本被迫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同意开放港口。在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国家面临着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危险的状况下,日本于1868年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没推翻了旧政权。俄国1861年改革前没有受到民族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前受到民族危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后都疯狂地侵略过中国。选项A符合题意。BCD都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是解题的关键。15、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形成了五四精神;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形成了抗战精神;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提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小岗村农民的这种创新精神,被称为小岗精神;1934年到1936年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被称为长征精神;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在井冈山表现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被称为井冈山精神。因此排列顺序应是①⑤④②③,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6、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只是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8、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A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B不符合题意;阿倍仲麻吕是日本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C不符合题意;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在元朝来到中国。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C【解析】

材料描述的英国的城市近代化过程,这是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带来的影响,所以选择C项,BD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时间上也不确切,不符合题意;故选C。2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而我国在西汉末年就发明了造纸术,A项不能说明“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这一结论,符合题意;BCD三项都能说明这一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是否定性选择题,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将“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支持”、“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勾画住,提醒自己不要选成“对的”。还需熟悉宋代居于领先世界科技成就的表现,逐项进行分析,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21、D【解析】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选D。22、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①②③符合题意;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从1954年开始的,选项④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23、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4、C【解析】

开始于十四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打破了教会对思想的控制,使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张謇聂耳【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但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临时被定为国歌,后又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点睛】本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张謇和聂耳的知识。26、慕尼黑会议【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绥靖政策就是英、法等国为了保全自身利益,对法西斯侵略不是严加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绥靖政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虽然不满,但是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开会,最终签订了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它的影响极为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27、古田会议三大战役【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军建党的原则;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2)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变化:从敌对状态到实现关系正常化(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行对外开放等【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可知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知,中美双方达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缓慢、美国侵略越南受到严重挫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等因素,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双方从敌对状态转变为实现关系正常化。(3)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等。29、(1)藏;岭北行省、宣政院。(2)①理由:巩固北魏统治,促进经济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先辈迁都促进了民族发展等;影响:加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鲜卑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②原因:上京偏僻,漕运不便;燕京地势险要,易于据守;燕京物产丰富、文化先进,有利于加强金国实力。影响:加强了金国的实力;促进了金国对汉文化的认同;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3)感悟:符合国情的社会变革推动历史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文化文化融合等。【解析】

(1)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可知,B地是今天的西藏地区,唐朝时吐蕃人生活在这一带地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元朝疆域辽阔,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