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复习:铝及其化合物 _第1页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复习:铝及其化合物 _第2页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复习:铝及其化合物 _第3页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复习:铝及其化合物 _第4页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复习:铝及其化合物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

教材分析《小数点移动》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1页的内容,主要是...

四都镇中心小学郑安

教材分析

《小数点移动》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1页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

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

要手段,Al(oH)3的两性就是指这两种物质能与酸碱反应

生成盐与水。Al(oH)3的热稳定差。加热时能分解。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A12o3>Al(oH)3的两性及A13+、Al(oH)3>Al

o—2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Al(oH)3的制备实验、计算及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进行综合考查。

2.目标解析

⑴.A12o3、Al(oH)3的两性及A13+、Al(oH)3、Alo

-2间的转化关系。就是指Al2o3、Al(oH)3既能与酸也能

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再一个就是氢氧化铝在加热的时候会

分解。

(2).结合Al(oH)3的制备实验、计算及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进行综合考查。就是指

A13++3NH3•H2o(oH)3I+3NH+4Alo-2

+co2+2H2o==Al(oH)3I+Hco-3

【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的复习学习是高中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中难

在铝的两性上,再就是铝热反应与镁铝合金的计算问题。其

重点是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复习过程】

一、铝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铝呈银白色,硬度小,密度小,熔点较高,和镁类

似,铝的主要用途是制造铝合金,铝优良的导电性和密度小,

使铝大量用来制作导线。

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niA族,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在反应中多被氧化为A13+,如:

铝可以在纯氧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铝

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f;

铝溶于NaoH溶液的反应:2A1+2NaoH+2H2o==2NaAlo2

+3H2f;

用镁条引燃铝粉和Fe2o3的混合物:2A1+Fe2o3=二=

高温2Fe+A12o3,这一反应也被称作铝热反应。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氧化铝属于离子化合物,室温下,它是一种白色固体,

熔点很高。氧化铝是冶炼铝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耐火材

料。

氧化铝属于典型的两性氧化物,与酸、强碱都能反应,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铝溶于盐酸:A12o3+6Hc>==2Alcl3+3H2oo

氧化铝与烧碱溶液反应:A12o3+2NaoH=二2NaAlo2+

H2oo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2Al2。3=二=电解4Al+3o2to

2.氢氧化铝

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可制得Al(oH)3,它是一种难溶

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Al(oH)3受热

易分解,是一种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A13++3oH-

A1(oH)3H++A1o-2+H2o;

Al(oH)3与盐酸反应:Al(oH)3+3H+===N13++3H2o;

A1(oH)3与NaoH溶液反应:Al(oH)3+oH一二二二Alo-2

+2H2o;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Al(oH)3-

=AA12o3+3H2o。

3.明矶:kAl(So4)2•l2H2o

明矶易溶于水,完全电离:kAl(So4)2===k++A13++

2So2-4,其水溶液因A13+水解而显酸性。

三、A13+、Al(oH)3>Alo—2间的转化关系

据下图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1)A13+--头Al(oH)3①A13++3NH3•H2o==A

1(oH)3I+3NH+4;

②A13++3A1。-2+6H2o=4Al(oH)3I;@A13++

3oH-===Al(oH)3Io

(2)A1(oH)3—-*A13+Al(oH)3+3H+^A13++3H2oo

(3)Al3H--->Alo—2Al3++4oH—="Alo—2+2H2o。

(4)Alo-2>A13+Alo—2+4H+二二=A13++2H2o。

(5)Alo-2—->Al(oH)3

①NaAlo2溶液中通少量co2:2Alo-2+co2+

3H2o===2Al(oH)3I+co2—3。

NaAlo2溶液中通入足量co2:Alo—2+co2+2H2o==A

1(oH)3I+Hco-3

@3Alo-2+A13++6H2o===4Al(oH)3I;③Alo—2+

H++H2o==Al(oH)3Io

(6)Al(oH)3-->Alo-2

Al(oH)3+oH-===Alo-2+2H2oo

网络构建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热点1铝的性质

1.位置和结构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III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2.化学性质

(1)跟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被o2氧化,生成致密氧化物保护膜。在纯氧或高

温下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4Al+3o22Al2032Al+3SA12s3(制备Al2s3的方法)

(2)跟水反应困难

(3)跟酸反应:常温下在浓H2s。4、浓HNo3中发生钝化。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2,

如2Al+6Hcl=2AlC13+3H2t。

(4)跟强碱溶液反应:

可简写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t。

(5)跟某些氧化物反应一一铝热反应

2A1+Fe2o32Fe+A12o3

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或焊接金

属°

3.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

铝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2A1+

6Hcl=2Alc13+3H2t

2Al+2NaoH+2H2o===2NaAlo2+3H2f

⑴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氢气的体积比:VHclH2

VNaoHH2=1: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

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VHclH2VN

aoHH2=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和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若

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61480;H2

1481;VNaoHH2<ll,则必定是: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

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例1】将投入/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

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A.HNo3溶液B.Ba(oH)2溶液c.H2so4溶液D.Hcl

溶液

[解析]n(溶质)=X/L=。设酸为n元酸,若充分反应,

有H2放出后金属有剩余,则

/molX3>•n解得n<,即n=1。由于Al

与HNo3作用不放出H2,故若为酸,则为盐酸;若为碱,则

由2Al+2oH—+2H2o==2Alo—2+3H2t知,一需,Al不可

能剩余。

综上分析,正确答案为D。

变式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1

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

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2,则加入铝

粉的质量为()

A....

解析:根据铝与盐酸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判断。若在含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溶液中加入足

量的铝粉,则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1:3;若在含足量的Hcl

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铝粉,则产生的氢气体积比

为1:10而题中实际为1:2,说明铝粉的量相对盐酸是过

量的,而对NaoH是不足的。与前者反应的铝粉是,而与后者

反应的铝粉应为,故选A。

热点2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1)物理性质:白色难溶固体,可做耐火材料。

(2)化学性质:

A12o3+6H+==2A13++3H20A12o3+2oH-===2Alo-

2+H2o

2.氢氧化铝(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Al(oH)3胶体

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

(2)化学性质:

Al(oH)3+3H+===\13++3H2oA1(oH)3+oH-===\lo

-2+2H2o2Al(oH)3=====AA12o3+3H2o

(3)制备:

因A12o3不能与水化合,故不能用Al2o3直接制取

Al(oH)3

①用铝盐(A13+)制取Al(oH)3

加入氨水至沉淀完全,一般不用NaoH等强碱。A13++

3NH3&W8226;H2o=Al(oH)3I+3NH+4

②用铝屑、烧碱、稀H2so4制取Al(oH)3

法一:A1A13+A1(oH)3;法二:AlAlo-2Al(oH)3;

每制取lmolAl(oH)3,方法一耗H+和oH—各3mol;方

法二耗H+和oH—各Imol;方法三耗H+和oH—各3/4molo

故方法三最节省原料。

3.硫酸铝钾

(1)硫酸铝钾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

成,电离时能产生两种阳离子。

(2)明矶可作净水剂。

(3)硫酸铝钾具有A13+、So2—4的性质。

4.“铝三角”及其应用

(1)“铝三角”是指A13+、Al(oH)3>Alo-2相互转

化的三角关系(右图所示)。

(2)应用

①制取Al(oH)3

A13++3NH3•H2o===Al(oH)3I+3NH+4A1。一2

+co2+2H2o==Al(oH)3I+Hco-3

Al3++3A1O-2+6H2o=4Al(oH)3I

②离子共存问题

a.与A13+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oH—>S2—、Alo

—2、Heo—3、clo—、co2—3等。

例如:A13++3clo-+3H2o=Al(oH)3I+3HcloA13

++3Hco—3==Al(oH)3;+3co2f。

b.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H+、NH+4、A13

+、Fe3+、Hco—3、HSo—3等。

例如:Alo—2+NH+4+H2o=二二Al(oH)3I+NH3t3Alo

—2+Fe3++6H2o==3Al(oH)3I+Fe(oH)3I

Alo—2+Hco—3+H2o--Al(oH)3I+co2—3。

【例2】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

到的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

等,则原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

能是()

①1:3②2:3③1:4④2:7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沉淀物可以肯定是Al(oH)3,而溶液中的铝元素

可能有两种存在形式。

(1)若A1C13过量,而NaoH的量不足,溶液中的铝元素

应是以A13+形式存在。

Alcl3+3NaoH==Al(oH)3I+3Nacl

lmol3mollmo1

依据题意知溶液中还有lmolAlcl3,c(Alcl3):c(NaoH)

=(1+1):3=2:3o

(2)若Alcl3量不足,NaoH过量时,溶液中的铝元素以

Alo—2形式存在。

Alcl3〜3NaoH〜Al(oH)3

lmol3molImol

依题意溶解了(oH)3,设此时又消耗了NaoH的物质的量

为n(NaoH),

Al(oH)3+NaoH二二二NaAlo2+2H2o

11

0.5moln(NaoH)

n(NaoH)=,c(Alcl3):c(NaoH)=1:(3+)=2:7。

[答案]D

变式2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

(1)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o

(2)生产中曾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铝与氧化铁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铝与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同温同压下,在浓度和体积均为100mL21noi/L的盐酸及

NaoH溶液中各加入等质量的A1,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5:6,

则所加A1的质量为o

(4)以上述所得A1C13溶液为原料制取无水A1C13,先

制得Alcl3•6H2o晶体,主要操作包括

,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A1

cl3•6H2。晶体,能进一步制取无水Alcl3,其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解析:(3)2A1+6Hcl===2Alcl3+3H2f,2Al+2NaoH

+2H2o===2NaAlo2+3H2f,由上述两个方程式可以看出,当

盐酸与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产生H2的体积为1:3,现

为5:6>l:3,故加入的Al相对盐酸过量,对NaoH不足。

的Hcl需A1的质量为13X27g/molX=,对应5份H2,当

H2为6份时,铝的质量为65X=即为所求。

答案:(1)第3周期HIA族(2)2Al+Fe2o3A12o3+

2Fe(3)2A1+2oH-+2H2o===2Alo-2+3H2f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A13++3H2o

Al(oH)3+3H+,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Alcl3的水解,

且带走Alcl3•6H2o晶体受热产生的水蒸气,故能得

到Alcl3

热点3有关氢氧化铝沉淀的计算

1.铝盐与强碱的反应(以Ale13与NaoH的反应为例)

向A1C1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13++3oH-===Al(oH)31Al(oH)3+oH一二二二Alo一2

+2H2o

生成的Al(oH)3与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用图

象表示为

(1)根据Alcl3和NaoH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的Al(oH)3

的物质的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图象可知:

①当n(oH-):n(A13+)^3时,n[Al(oH)3]=13n(oH

一)。

②当3<n(oH-):n(A13+)<4时,

n[Al(oH)3]=n(A13+)-[n(oH-)-3n(A13+)]=

4n(A13+)—n(oH—)。

③当n(oH-)n(A13+)24时,n[Al(oH)3]=0o

(2)根据Al(oH)3和Alcl3的物质的量,计算需要的NaoH

的物质的量。

由图象可以看出,Ale13和生成的Al(oH)3为一定值时,

加入的NaoH有两种情况:

①当NaoH不足时,n(NaoH)=3n[Al(oH)3]o②当NaoH

过量时,

n(NaoH)=3n(A13+)+{n(Al3+)-n[Al(oH)3]}=

4n(A13+)-n[Al(oH)3]0

2.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以NaAlo2和盐酸的反应为

例)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A10-2+H++H2o===Al(oH)3IAl(oH)3+3H+=A13

++3H2o

生成的Al(oH)3与加入的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用图

象表示为:

(1)根据NaAlo2和Hcl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Al(oH)3的

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图象可知:

①当n(H+):n(Alo—2)Wl时,n[Al(oH)3]=n(H+)o

②当l<n(H+)n(Alo-2)<4时,n[Al(oH)3]

=n(Alo-2)-13[n(H+)-n(Alo-2)]=13[4n(Alo-2)-

n(H+)]o

③当n(H+):n(Alo—2)24时,n[A1(oH)3]=0o

(2)根据Al(oH)3和NaAlo2的物质的量计算需要的Hcl

的物质的量

由图象可以看出,NaAlo2和生成的Al(oH)3为一定值

时,加入的盐酸有两种情况:

①当盐酸不足时,n(Hcl)=n[Al(oH)3]o

②当盐酸过量时,n(Hcl)=n(Alo-2)+3{n(Alo-2)一

n[Al(oH)3])=4n(Alo-2)-3n[Al(oH)31°

【例3】在50mLbmol/L的Alcl3溶液中加入50

mLamol/LNaoH溶液。

(1)当aW3b时,生成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2)当a、b满足条件时,无沉淀产生。

(3)当a、b满足条件时,先有沉淀生成,后又

有部分沉淀溶解,此时Al(oH)3的质量为o

[解析](D依题意知,在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

如下两反应发生:Alcl3+3NaoH===A1(oH)3I+

3Nac1①A1c13+4NaoH二二二NaAlo2+3Nacl+2H2o②根据以上

两反应可以看出:当aW3b时只发生第一个反应,此时NaoH

不足量,产生沉淀的量取决于NaoH,n[Al(oH)3]=13n(NaoH)

=。(2)如果无沉淀生成,Al元素全部以Alo—2形式存在,

n(Alcl3):n(NaoH)^l:4,即a:b24:l,整理得a24b。(3)

此种情况应当是两个反应均发生,铝元素以Al(oH)3和Alo

-2两种形式存在。符合关系:

14&1t;nAlcl3nNaoH

<13,即:14<ba<13,

整理得:4b或a4<b<a3。求沉淀的

量方法很多。

法一:联立方程法。设反应①中,A1C13物质的量为x,

则Al(oH)3为x,NaoH为3x,

反应②中Alcl3物质的量为y,NaoH为4y,

x+y=,3x+4y=

解得x=(一)mol=(4b—a)mol。m[Al(oH)3]=

78g/molX(4b—a)mol=(4b—a)go

法二:守恒法。此种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有:Na+、

cl—、Alo—2on(Alo-2)=n(Na+)—n(cl—)=一

X3bmoln[Al(oH)3]=n(A13+)总一n(Alo—2)=—(一)=

(—)mol=(4b—a)moloin[Al(oH)3]=78g/molX(4b—a)mol

=(4b—a)go

[答案]⑴⑵a24b⑶a4<b<a3或3b&l

t;a<4b(4b—a)g

变式3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可能是Alcl3

溶液和NaoH溶液。现做如下实验:

①取440mL甲溶液与120mL乙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②取120mL甲溶液与440mL乙溶液反应,也产生沉淀;

③取120mL甲溶液与400mL乙溶液反应,则产生沉淀;

通过必要的计算和推理判定:

(1)甲溶液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l;

乙溶液为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lo

(2)写出实验③的有关离子方程式:

解析:由②③两步实验操作可知,甲溶液应为Alcl3溶

液,乙溶液为NaoH溶液,由①步操作所给量值可求出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mol-1义3+=•L-1,再由②中所给数

据,(依据铝原子守恒)求Alcl3。

设Alcl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x,0.12x=•mol

-1+(X•L-l—3X)ppJx=•L-l。

答案:⑴Alcl3NaoH(2)A13++3oH—==A1(o

H)3IAl(oH)3+oH-===Alo-2+2H2o

有关氢氧化铝沉淀的图象

1.在可溶性铝盐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一渐多一最多一渐少一消失

A13++3oH—=Al(oH)3IAl(oH3)+oH—=Alo—2

+2H2o总反应:A13++4oH一二二二Alo—2+2H2o

2.在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一渐多一最多一渐少一消失

Alo-2+H++H2o===Al(oH)3IAl(oH)3+3H+=A13

++3H2o总反应:A1O-2+4H+二二=A13++2H2o

3.在强碱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无明显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一产

生白色沉淀一渐多f最多(不消失)

A13++4oH—==Alo—2+2H2oA13++3Alo-2+

6H2o===4Al(oH)3;

4.在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无明显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一产

生白色沉淀一渐多一最多(不消失)

Alo-2+4H+===A13++2H20Al3++3Alo-2+6H

2o=4Al(oH)3I

5.向mg2+与A13+的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现象:无明显现象一出现沉淀一渐多一最多一减少一不

H++oH—=H20A13++3oH-=A1(oH)3I

mg2++2oH—=nig(oH)2IAl(oH)3+oH-===Alo-2

+2H2o

结论:(1)实验不宜用A13+和强碱溶液、Alo—2和强

酸溶液反应来制备Al(oH)3,宜用A13+和NH溶#8226;H2o

或将co2气体通入Alo-2溶液中制备Al(oH)3。(2)A13+只

存在于酸性溶液中,Alo—2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所以A13

+和Alo—2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3)Al(oH)3只能溶于

强酸或强碱溶液,不能溶于弱酸或弱碱溶液。

特别提醒:(1)解图象试题应注意分析“四点”:”起

点”、“折点”、“极点”、“终点”,利用原理引路,图

文结合,对号入座。(2)当A13+与mg2+或cu2+或Fe3+

混合在一起,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先增大,

后减小,但不能减小为0。

【考例】有一镁铝合金,用适量稀硫酸完全溶解,再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关

系如图所示,原合金中镁铝的质量比为()

A.4:3B.4:9c.8:9D.20:27

[解析]假定V(NaoH)单位为L,浓度为lmol/L,则使mg2

+、A13+沉淀需要NaoH4mol,将Al(oH)3溶解需要

NaoHlmol,由方程式:NaoH+Al(oH)3===NaAlo2+2H2o,

可知有Imo1A1(OH)3,即ImolA13+,A13++3oH-

===A1(oH)3I,使A13+沉淀用去NaoH3mol,使mg2+沉淀

用去NaoHlmol,由mg2++2oH—===mg(oH)2J知,含有mg2

+,即mg、A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Imol,镁、铝的质量比

为(24g/molX)(27g/molXlmol)=4:9,答案为B

[答案]B

变式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500mL稀硫酸

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

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

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1的总质量为8g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

ol/L

c.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NaoH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5mol/L

解析:由图象可知,沉淀mg(oH)2为,Al(oH)3为(一)

=,则镁和铝的总质量=X24g/mol+X27g/mol=9g,故A

项不正确;由反应关系得:

Al(oH)3〜NaoH〜NaAlo2

ImolImol

(NaoH)X(—)求得c(NaoH)=5mol/L,即D选项符合题

忌、o

答案:D

备选习题

1.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0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

应,不能与碱反应

解析:铝为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

氧化层;加热条件下与cl2剧烈反应;Al、A12o3既能与酸

又能与碱反应。

2.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

(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

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

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

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

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解析:本题中涉及的反应有:2A1+3Hg(No3)2===2Al(

No3)3+3Hg,4Al+3o2==2A12o3,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

反应;由题中所述现象“红墨水柱右端上升”,可推知试管

中气体体积受热膨胀,意味着铝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铝

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

3.现有Al、cl2、A12o3>Hcl(aq)>Al(oH)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