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复习材料_第1页
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复习材料_第2页
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复习材料_第3页
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复习材料_第4页
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

一、填空

1.针灸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三个方面。

2.(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3.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解结。

4.《灵枢•官针》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5.《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病皆由而气雍滞不得宜通,针以开导力.灸以温暖之j

6.经络闭阻不通,因虫热引起者宜用针刺;由虚寒引起者宜行灸疔。

7.《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牛死、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

8.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作用,可以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

9.针灸治病,不外平快正与法邪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好挥扶正

祛邪的作用。

10.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腌穴的偏补偏泄

性能有关。

11.《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日:“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二、选择题

(-)A型题(在题下五个备用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全书同。)

1.“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出自:(B)

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官针》C《素问•异法方宜论》D《难经•二十

九难》E《备急千金要方》

2.以下哪种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D)

A消炎B行气C镇静D调和阴阳E都不是

(-)B型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用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

不选用,全书同。)

A止痛B升压C降压D安眠E增乳

1.疏通经络作用的体现:(A)

2.调和阴阳作用的体现:(D)

A咳喘取肺俞B亡阳灸关元C失眠补照海、泻申脉D嗜睡泻照海、补申脉E都不

3.阴病治阳:(A)

4.阳病治阴:(B)

5.阴盛阳虚病症治法:(D)

(三)D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相互间有联系的正确答案,全书同。)

1.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A)(B)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龙虎交战D阴中隐阳E阳中隐阴

2.下列治失眠用穴体现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的是:(C)(D)

A补心俞B泻行间C补照海D泻申脉E补胆俞

三、改错(在下列各题下划线部分内,找出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并改正,全书同。)

1、《灵根•宜针》篇曰:“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2.针刺补法和艾灸,其抑制作用大于兴奋作用。

四、简答题

1.针灸有什么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2.《黄帝内经》中的“解结”是什么意思、?疏通经络

3.《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疏通经络的方法是什么?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五、问答题

1.针灸调和阴阳应遵循什么原则?在阴阳一方偏盛、另一方尚未虚损的情况下,应泻其

有余,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以防阳热太盛而耗伤阴液,阴寒太盛而耗损阳气;而当一方偏盛,

另一方也见虚损的情况下,在泻一方有余的同时,当兼顾一方之不足,配合扶正或益其不足。在

阴阳偏衰的情况下,应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常出现阴虚阳亢之虚热证,治宜育阴潜阳,即

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不能制阴,常呈现阳虚阴盛之阴寒证,治宜补阳消阴,即

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俱虚则滋阴补阳同施。

2针灸治疗作用的发挥,与哪些主观、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除了腌穴的特性、针灸补泻

手法以外,还与机体状态(包括禀赋、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治疗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体状态最为重要。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一、填空

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独“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得气、气行、气至病所等形式。

3针灸清热湍寒的原则包括热则疾之和寒则留之。

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

上____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则实之「满则魁之,

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必必虚则必视之不见”。

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泻法或点刺出血。

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出恶血也。”

D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剌放液治疗属于如陈则除才的治疗原则。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B)

A扶正祛邪B虚则补之C子母补泻D调和阴阳E都不是

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E)

A施灸壮数多B急吹其火C拔罐速度快D拔罐火力强E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

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B)

A浅刺疾出B热病可灸C少留针D泻法E点刺出血

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E)

A除之B疾之C补之D泻之E留之

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E)

A艾灸时间长B艾灸量大C寒证行针时间长D坐罐E都不是

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D)

A埋针法B艾炷灸C拔罐D温针灸E火针法

(二)B型题

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

1、虚则补之:(A)

2、陷下则灸之:(A)

3、寒则留之:(B)

4、宛陈则除之:(E)

A实则泻之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陷下则灸之E宛陈则除之

5.出自《灵枢•经脉》:(D)

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E)

(三)D型题

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原则是:(CD)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邪盛则虚之E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CD)

A失眠B多寐C中气不足D子宫脱垂E遗精

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BD)

A水肿B久泄C尿闭D脱肛E中风闭证

(四)X型题

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ABE)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宛陈则除之E陷下则灸之

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ABD)

A高热B中暑C久痢D剧痛E脱肛

3.可用于“宛陈则除之”的穴位有:(DCE)A

血海B膈俞C曲泽D委中E十宣

三、改错

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2."热则疾之"星指艾灸i寸程中急吹其火。

3.针灸治疗寒证宜浅刺疾出。

四、简答题

1.针灸“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2.针灸对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热则疾之,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

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

3.针灸对寒性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寒则(温之)留之,灸法、深刺而久

留针

五、问答题

1.“治神守气”在针灸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治神与守气是充分调动医者、病人两方

面积极性的关键措施。医者端正医疗作风,认真操作,潜心尽意,正神守气;病人正确对待疾

病,配合治疗,安神定志,意守感传。既体现了医者的良好医德,又贯穿了“心理治疗”于

其中。所以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针灸异常现

象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针灸临床如何运用清热温寒的治疗原则?并举例说明。热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热则疾之,

具体应用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例如风热感冒,

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即可达清热解表之目的。若伴有咽喉肿痛者,可

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寒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寒则(温之)留之”,适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

留,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为患的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寒邪入里之证。若

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施治最为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

施行“烧山火”复式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第三章针灸临床辩辨证论治

一、填空

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应以脏腑气向讦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讦

治为纲领。

2.标本施治在临床上运用的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标本俱急或俱缓时,

则应标木同治。

3.《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4.三因制宜即因从因地、因时制盲。

5.阴虚火旺的治则,一般是多针少灸、平补平泻。

6.阴证转为阳证,表明病情有好转的趋势:阳证转为阴证,提示病情有加重的倾向。

7.里寒证最宜施行皿疗法,以'温针灸最为适宜。

8.肺气不足治宜补肺调气、健脾益气、温肾纳气:肺阴不足治宜滋养肺肾之阴、清泻

虑执。

9.气陷证应本着陷下则灸之的治疗原则,针灸并用、补法,重灸。

10.辨证归经是以临床证候表现为依据的归经形式。

11.辨位归经是直接按病变部位作为依据的一种归经形式。

12.经穴触诊又称经穴按压,经穴切诊。

13.按压巨阙、膻中过敏或迟钝,可判为心生,心包,”的病变。

14.肾俞穴下按之空软,表明肾和肾经虚弱。

15.皮肤的良导现象,是经络通版的表现,经穴的电位变化是缢侬动的反映。

二、选择题

(­)A型题

1.适宜于胃阴不足的是:(E)

A针灸并用B重用灸法C针补加灸D泻法E平补平泻

2.取心经、心包经和督脉穴为主可用于:(D)

A心气不足B心血亏虚C心火亢盛D痰蒙心窍E心脉瘀阻

3.穴取关元、足三里、下巨虚,针灸并用、施行补法适宜于:(C)

A大肠虚证B大肠寒证C小肠虚寒D小肠气滞E都不对

4.针灸并用、泻法适宜于:(B)

A肝血不足B肝脉寒滞C肝阳上亢D肝气郁结E肝风内动

5.要求针灸并用、并强调重用灸法的是:(D)

A气虚证B气滞证C气逆证D气陷证E都不是

6.针灸并用、补法适用于:(D)

A肺气上逆B胃气上逆C肝气上逆D肾不纳气E都不对

7.只针不灸、平补平泻适宜于:(C)

A气不摄血B血热妄行C阴虚火旺D瘀血内积E气滞血瘀

8.按辨位归经,后头痛属于:(A)

A阳明头痛B太阳头痛C少阳头痛D厥阴头痛E少阴头痛

9.哪一种“经络现象”不属于经穴压诊范畴:(D)

A敏感B麻木C结节D丘疹E凹陷

10.经络电测定中,有临床诊断意义的数据是电阻值大于或小于:(C)

A1万欧姆以上B1万以下C2万以上D2万以下E5万以上

(二)B型题

A牙痛取颊车、合谷B足三里补气血C大肠俞止腹泻D印堂、太阳治头痛

E天突平喘

1.局部治疗:(D)

2.整体治疗:(B)

3.整体与局部同治:(A)

A感冒针外关B五更泄灸命门C咯血针孔最D面瘫取合谷E急性吐

泻、四肢逆冷针中脱、灸关元

4.急则治标:(C)

5.缓则治本:(B)

6.标本同治:(E)

A补法B泻法C平补平泻D平补平泻加灸E都不是

7.风寒束肺:(B)

8.风寒束肺兼体虚者:(D)

9.寒痰阻肺:(B)

A针灸并用B重用灸法C多针少灸D泻法E平补平泻

10.肾阴亏虚:(E)

11.肾阳不足:(A)

12.阴虚火旺:(E)

A少商B伏兔C足三里D俞府E都不对

13.肺气上逆选:(C)

14.胃气上逆选:(C)

15.肾不纳气选:(C)

A热邪阻肺B邪热蒙心C五更泄D消化不良E膀胱虚寒

16.与脾有关:(I))

17.与肾有关:(C)

18.与胃有关:(D)

A按临床证候表现B按病变部位C按表里深浅D按阴阳属性E按脉象虚实

19.辨证归经:(A)

20.辨位归经:(B)

(三)D型题

1.胃寒偏盛宜用:(BE)

A行气活血B温中散寒C只针不灸D多针少灸E针灸并用

2.与肾相关的病变是:(BC)

A消化不良B五更泄C阳痿D晕厥E心悸

3.针灸并用、平补平泻适宜于:(CD)

A气血两虚B气虚血脱C气虚血瘀D血瘀血虚E气滞血瘀

4.按辨位归经,偏正头痛涉及:(AC)

5.A阳明经B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少阴经

6.哪二种经络现象属于经穴压诊的范围:()()

A红线B肿块C结节D丘疹E脱毛

7.知热感度测定中,表示机能亢进(属实)的依据是:(BD)

A数据偏高B数据偏低C时间长D时间短E时间对等

8.知热感度测定中,表示机能减退(属虚)的依据是:(AC)

A数据偏高B数据偏低C时间长D时间短E时间对等

9.经络电测定中,确定病经的依据是电阻值:(CD)

A大于其他经1万欧姆以上B小于1万欧姆C大于2万以上D小于2万以上E小

于3万以上

10.足太阴脾经证治,应选用:(AC)

A本经B手太阴经C足阳明经D任脉E督脉

(四)X型题

1.宜行针灸并用、补法的病症有:(ACD)

A肠道虚寒泄泻B恶心呕吐C脱肛D脾虚月经过多E痔疮出血

2.只针不灸、泻法可用于心和心包的病症是:(ADE)

A心脉瘀阻B心气不足C心血亏虚D心火亢盛E痰蒙心窍

3.膀胱虚寒和膀胱湿热均适用的腌穴是:(ABDE)

A中极B膀胱俞C气海D京骨E委中

4.太冲、行间适宜于下列哪些病症?(ABCE)

A肝气郁结B肝阳上亢C肝火上炎D肝血不足E肝风内动

5.气虚血瘀、血瘀血虚的共同治则是:(BE)

A只针不灸B针灸并用C补法D泻法E平补平泻

6.循经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有:(ACE)

A压痛B皮下出血C结节D脱毛E条索状反应物

7.针灸临床应突出经络辨证的病症是:(CDE)

A水肿B尿闭C牙痛D头痛E面瘫

8.井穴知热感度测定数据大、时间长提示:(CD)

A机能亢进B属实C机能低下D属虚E无意义

9.井穴知热感度测定数据小、时间短提示:(AB)

A机能亢进B属实C机能低下D属虚E无意义

10.手太阴肺经证治中,除选用本经腌穴外,还可配用:(BC)

A手太阳经穴B足太阳经穴C手阳明经穴D足阳明经穴E任脉经穴三、

改错

1.针灸辨证论治,以经络证治为基础,脏腑、气血证治为核心。

2.按经络辨证,前额痛属少阳经病变。

3,按经络辨证,偏头痛属太阳经病变。

4.辨证归经是按病变部位为依据的归经形式。

5.肾阴亏虚兼见火旺官针灸并用,补法。

6.井穴对热力的感知时间长、超过正常值的1/3以上为机能亢进。

7.《难经•二十九难》曰:“带之为病,腹满、帝E”

8.《难经•二十九难》曰:“阴维为病,苦寒热。”

9.关于络脉证治,《素问•调经论》提出“病在冬调之皿”

10.《灵枢•经筋》篇对经筋病症提出了“病在筋,调之筋”的治疗方法。

四、简答题

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什么?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经络证治为核心,八纲

辨证为纲领

2.针灸临床如何处理病症的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或俱缓则应标

本同治

3.胃气上逆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理气和胃,平降冲逆,只针不灸,泻法

4.气滞血瘀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以针为主,泻法,

并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或刺血拔罐术

5.牙痛如何辨位归经?下齿龈归手阳明经,上齿龈归足阳明经

6.某一病变部位有数经分布时如何辨位归经?结合其他兼证考虑归经

五、问答题

1.表证如何应用针灸疗法施治?表证治宜通经活络、疏散表邪。常取大椎、合谷、曲

池、外关、列缺、风池、风门、肺俞等穴。根据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的不同,决定针灸措

施和补泻手法。表热、表实者,只针不灸,泻法,浅刺疾出,以清热解表、祛邪泻实;表寒、

表虚者,针灸并用,补泻兼施;表寒者留针,表虚者多灸,以散寒解表、固表补虚。

2.里证如何应用针灸疗法施治?里证治宜通调脏腑、行气活血。常取中皖、天枢、大

横、支沟、丰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等穴。根据里寒、里热、里

虚、里实的不同,决定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里实、里热证,只针不灸,深刺泻法,以清热泻

火,通调腑气;里虚、里寒证,针灸并用,里虚者轻刺,补法,重用灸法;里寒证深刺久留,

补泻兼施,最宜温针,以温中散寒。

3.寒证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施治?寒证治宜温通经络、助阳散寒,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对于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肌肤疼痛或麻木者,艾灸最为适宜,也可以用皮肤针叩刺或加拔火

罐。对于寒邪在里、凝滞脏腑者,因阳虚寒甚,难以得气,针刺宜深,并久留针,以候其气。

阳气得复,寒邪乃散。温针之法尤为适宜,使温热之感随针体直达深层,温经散寒。

4.举例说明热性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热性病症应浅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例如热

邪在表的风热感冒,常取阳经腌穴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清热解表,可浅刺不留针。若伴

咽喉肿痛者,可加少商、鱼际点刺出血。热闭清窍,证见高热抽搐、神昏澹语,常取水沟、十宣、

十二井、大椎、合谷、太冲等急刺、重刺或点刺出血,以清泻热毒、醒神开窍。热邪在里(阴有阳

疾),证见“四大”(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以及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常取合谷、曲

池、支沟、丰隆、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清泻里热,通调腑气。里热证因热邪深伏,也可

以深刺留针,并可施以“透天凉”法。虚热证可多针少灸,平补平泻。

5.风寒束肺、邪热壅肺的针灸治则和具体方法有何不同?风寒束肺治宜祛风散寒、宣

肺解表,针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寒邪较重者加灸。取手太阴经和相表里的手阳明经以及

足太阳经穴为主,如中府、太渊、列缺、合谷、曲池、风门、肺俞、大椎等;热邪壅肺治宜祛

风清热、宣肺解表,只针不灸,泻法,并可点刺出血。取手太阴经及手阳明经月俞穴为主,如中府、

尺泽、鱼际、少商、合谷、曲池、外关、大椎、内庭等。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

一、填空

1.针灸选穴原则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随症选穴。

2.局部诜穴体现TA命穴所在,羊治所及的治疗协律。

3.远端选穴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远道刺”。这种选穴方法紧密结合经脉的循行,

体现了“经脉所通,。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4.“四总穴歌”是远端选穴的范例。

5.前额痛取印堂、内庭为局部选穴法和远端选穴法的综合应用。

6.发热选大椎,痰多选丰隆属于随症选穴法。

7.按部位配穴的方法?要有局部配穴,上下配穴,左右配穴,前后配穴,三部配穴。

8,松经脉配穴的方法丰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f用经配穴,交会

经配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脏腑病远端取穴应首选:(E)

A头面B胸腹C腰背D四肢肘膝关节以上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2.下列属随症选穴的是:(B)

A肝阳上亢取太冲B发热针曲池C心肾不交灸神门D五更泄灸命门E脾虚腹泄针足

三里

3.百会、长强、足三里治痔疮属什么配穴法?:(D)

A局部B远端C上下D三部E前后

4.下列属表里配穴的是:(C)

A合谷、偏历B孔最、列缺C内关、外关D合谷、太冲E太溪、太冲

5.艾条灸的符号是:(D)

AABICXDIIEt

(二)B型题

A合谷治面瘫B曲池退热C后溪治腰扭伤D劳宫治手心热E头维治偏正头

1.根据循经取穴原则:(A)

2.根据交经缪刺理论:(A)

3.根据对症取穴:(B)

(三)D型题

1.痰多选丰隆、呕吐选内关体现了:(BC)

A辨证选穴B随症选穴C经验选穴D特定穴选穴E循经选穴

2.类似的配穴方法是:(BE)

A上下配穴B前后配穴C左右配穴I)表里配穴E俞募配穴

(四)X型题

1.常用选穴方法有:(ABDE)

A局部选穴B远端选穴C特定选穴D辨证选穴E随证选穴

2.下列属局部取穴的是:(BC)

A升压取素髅B头痛取百会C手麻取八邪D失眠取神门E腰扭伤取阳陵泉

3.下列属邻近选穴的是:(BCE)

A鼻塞取迎香B鼻塞取通天C近视取风池D近视取光明E阳痿取关元

4.下列属远道远穴的是:(DE)

A昏迷选水沟B癫痫选大椎C高血压选曲池D项强选列缺E牙疼选合谷三、

改错

1.三部配穴法即头部、胸腹部、腰背部三个部位的综合配穴法。

2.《灵枢•终始》篇说:“病在上者取才下,病在下者取一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_

在足者取之头。“

3.循经取穴体现了“腌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

四、简答题

1.针灸临床的选穴原则有哪些?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随证选

2.局部选穴体现了什么治疗规律?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3.《四总穴歌》是什么选穴法的典范?远端选穴

4.循经远端选穴体现了什么治疗规律?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5.针灸临床常用配穴方法有哪几种?局部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

穴法、三部配穴法

6.子母经配穴法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五、问答题

1.何为“三部配穴”法?以眼病和胃病为例说明之。三部配穴法是在病变的局部、邻

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例如眼病以局部的睛明、邻近的风池、远端的光明相配;胃病

以腹部的中院、梁门,背部的胃俞配四肢的内关、足三里等。

2.举例说明左右配穴法的临床应用。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交叉取(左病取右或右病取

左),也可以左右对称取(左右同取)。此法对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面瘫、半

身不遂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左右气血,促使经络

平衡。左右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疗头面疾患。如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

三里;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左右对称配穴多用于治疗内脏

疾患,例如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咳喘取双侧肺俞、膏肓等。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一、填空

1.五输穴中,阴经经脉的合穴五行属媪阳经经脉的荥穴五行属水4

2.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排列次序,分别是五输的井,输,经,

荣.分,相应穴位'昂XQ巾.中*,者,支汝I,“夜门,天经穴。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

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干音者取之经,经懑血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4.据《难经•六十八难》的记载,五输穴中,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合中逆气而泄。

5.子母补泻法的应用原则是虚则处出L实则泻其子。

7.按五输穴异经补母泻子法,肝实证应泻少府穴,肝虚证应补阴钮。

8.五输穴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之法。

9.《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之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又说:“五脏之有

疾也,当取十二原”»

10.十六大格中,除了十二经脉脉各有一个络穴外,还有任脉之络鸠屋径脉之络一

迎,脾之大络大包、胃之大络虚!除

11.原络配穴法乂称主客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的代表。如肺经先病,大肠经后病,

取肺经原穴太溪,配大肠经络穴偏历、

12.任脉上的6个募穴从上到下依次是膻业口阙,中端石门,关元,中极。

13.命慕配穴法同一腑腑的背命穴与隙墓穴相配.为抽后配穴法的代表。例如呼吸系

统病症以中府配肺命。

14.十六郊穴是十二经的郑穴加思维之郊、阳维之都、阻跷之郊、阳跷之郊。

15.后溪配申脉属上下配穴法,又是AM分会配穴法,同名经主治耳目内

眦头项肩胛腰背病症。

16.特定穴中,脾经原穴是太白,胃经络穴是丰隆,肾的募穴是京门,心包经郑穴是那

匚L,大肠下合穴是上皿髓会悬钟。

17.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的是虫脱皿章门.

18.足少阳胆经原穴是丘虚,络穴是光明,那穴是外丘,合穴是阳陵泉,八脉交会穴是

足临江_

19.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理国与奇经八脉的任脉相通,配与阴跷脉相通的

照海穴,主治胸膈肺系咽喉病症。

20.治疗大肠病症,八会穴可取中腔穴,下合穴宜用上巨虚穴,命慕配穴应取大肠命、

天枢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阳经经脉五输穴输穴的五行属性为:(A)

A木B火C水D金E±

2.阴经经脉五输穴五行属性正确的是:(A)

A木火土金水B金水木火土C金木水火土D木火金水土E土木金火水

3.所属经脉属水、“五行输”也属水的穴是:(D)

A涌泉B昆仑C然谷D阴谷E委中

4、井穴不适于:(E)

A心下满B泄热开窍C镇痉宁神I)肢端麻木E益气养血

5.荥穴主治:(D)

A心下满B体重节痛C逆气而泄D身热E喘咳寒热

6.按异经子母补泻法,大肠虚证应取:(D)

A曲池B二间C三阴交D足三里E上巨虚

7.太冲是何经的原穴?(B)

A脾经B肝经C肾经D胃经E胆经

8.下列腌穴中,除()穴外都是原穴。(C)

A合谷B大陵C外关D丘墟E冲阳

9.列缺属什么特定穴?(B)

A原穴B络穴C郑穴D八会穴E交会穴

10.下列腌穴除()之外,都是络穴。(E)

A通里B偏历C长强D鸠尾E支沟

11.关元穴是:(D)

A三焦的募穴B三焦经的募穴C大肠经的募穴D小肠的募穴E小肠经的募穴

12..治疗六腑痛症宜选:(E)

A井穴B原穴C络穴D俞穴E募穴

13.下列腌穴除()之外,都是俞募配穴法。(A)

A膻中、心俞B章门、脾俞C关元、小肠俞D京门、肾俞E石门、三焦俞

14.下列不属俞募配穴的是:(D)

A肝俞、期门B心俞、巨阙C厥阴俞、膻中D脾俞、中院E没有

15.按俞募配穴法,胃病应取:(B)

A梁门、胃俞B中院、胃俞C中脱、脾俞D胃仓、中脱E没有

16.太渊是八会穴中的:(D)

A气会B血会C筋会D脉会E脏会

17.八会穴中的血会是:(E)

A血海B肝俞C脾俞D心俞E膈俞

18.按八会穴主治,阳陵泉适宜于:(A)

A筋病B脉病C骨病D髓病E均不对

19.按八会穴主治,瘀血证宜取:(C)

A气海B血海C膈俞D太渊E都不对

20.都会配穴治哮喘的组穴是:(B)

A膻中、中府B膻中、孔最C肺俞、膻中D中府、肺俞E均不是

21.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B)

A内关、公孙B合谷、太冲C列缺、照海D后溪、申脉E外关、足临泣

22.治疗心、胸、胃的病症常选用:(A)

A内关、公孙B列缺、照海C后溪、申脉D支沟、阳陵泉E合谷、太冲

23.按八脉交会穴的应用,列缺配照海的主治范围是:(D)

A眼病B牙病C耳病D咽喉病E舌体病

24.治疗目内眦、头项、腰背病症常用申脉配:(D)

A外关B内关C后溪D委中E足临泣

25.肺经与脾经交会于:()

A章门B大包C云门D中府E都不对

26.中府是哪两经的交会穴?(B)

A心经、肺经B肺经、肝经C肺经、脾经D心经、脾经E都不是

27.既是合穴又是下合穴的是:()

A委中B委阳C上巨虚D下巨虚E阴陵泉

28.下列足阳明经的特定穴正确的是:()

A荥穴内庭B合穴丰隆C络穴解溪D郊穴阴市E都不对

(二)B型题(

A太溪B太冲C太白D太渊E大陵

1.足厥阴肝经原穴:(B)

2.足少阴肾经原穴:(A)

3.手太阴肺经原穴:(D)

4.八会穴的脉会:(D)

5.手太阴经五输之输穴:(D)

A大肠下合B小肠下合C三焦下合D胆的下合E胃的下合

6.下巨虚:(B)

7.委阳:(C)

8.上巨虚:(A)

9.足三里:(E)

10.阳陵泉:(D)

(三)D型题

1.下列五行属性都属木的五输穴是:(BC)

A少府B少商C少泽D少海E三间

2.属表里经五输穴的荥穴是:(AD)

A、少府B行间C劳宫I)前谷E内庭

3.属同一经脉的“输”穴和原穴是:(BC)

A外关B后溪C腕骨I)中渚E大陵

4.互为表里经脉的络穴是:(DE)

A内关B偏历C光明D支正E通里

5.正好位于本经的募穴是:(AD)

A中府B膻中C京门D日月E章门

6.可组合为俞募配穴的是:(AB)

A章门B脾俞C肝俞D日月E中院

7.同属于奇经八脉的郊穴是:(BD)

A水泉B阳交C外丘D交信E金门

8.下列属髓会的是:(AE)

A悬钟B哑门C百会D风府E绝骨

(四)X型题

1.下列月俞穴属五输穴“经穴”的是:(ACE)

A阳溪B阳池C阳谷D阳交E阳辅

2.根据“五输配五行”的理论,下列子穴正确的是:(ABCDE)

A肝经行间B牌经商丘C胆经阳辅D小肠经小海E膀胱经束骨

3.根据子母补泻法,下列治法正确的是:(AC)

A肝实泻行间B肾虚补涌泉C脾虚取太白D心实取少府E肺实取尺泽

4

5.属原络配穴法的是:(BCDE)

A公孙、丰隆B太冲、光明C内关、阳池D列缺、合谷E神门、支正

6.任脉上的募穴有:(ACE)

A中极B横骨C关元D下院E中脱

7.正好位于本经的募穴有:(BCE)

A石门B中府C期门D关元E日月

8.属俞募配穴法的是:(BCD)

A中皖、脾俞B巨阙、心俞C膻中、厥阴俞D肾俞、京门E胆俞、期门

9.属郊穴的是:(ABCE)

A地机B水泉C交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