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孔子和老子_第1页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_第2页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_第3页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_第4页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1、孔子的地位、主张、孔子思想的影响。2、老子的地位、主张、道家学派的影响。(一)孔子简介一、孔子的学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地位)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著作)①社会转型: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③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④文化上,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社会大变革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二)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⑤鲁国的文化传统,为孔子创立儒学提供了条件。(春秋时代,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以致到春秋末期还享有“周礼尽在鲁”的名声。为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一、孔子的学说:“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孔子之思想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敬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仁”:“礼”:“德”:“鬼”:(1)政治思想(2)教育思想思想核心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成就。1、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2、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3、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

(1)“仁”的主要内容:

仁者爱人

(3)实现“仁”的途径:

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之

“仁”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体贴、关心、尊重别人。但是指血缘关系的,有等级差别的。)2.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仁”的表现:(4)意义:体现了“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性,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美德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孔子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礼”的内容是什么?2.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3.他主张如何实现“礼”?4.如何评价“礼”西周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1.《论语》之

“礼”(三).孔子的政治思想“克己复礼”的实质:要求人民安分守己,从而维护没落的奴隶制度。是一种保守思想。由“礼”形成的一整套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形成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克己复礼”——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仁”和“礼”是什么关系?仁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礼是社会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仁”是“礼”内在的基础和灵魂,即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和依托,是贯彻实施“仁爱”的手段和保障,“克已复礼”为“仁”,只有遵守“礼”制才能追求“仁”的境界。想一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3.《论语》之“德”1.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主张:为政以德(以德立国,以仁、礼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严刑峻法,用“德”教化百姓。不排除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2.有什么积极意义?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三).孔子的政治思想﹡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4.《论语》之

“鬼”孔子对“鬼神”有怎样的主张?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务实的态度。(三).孔子的政治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与他维护传统统治秩序相矛盾)—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仁不让于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四)孔子的教育思想小结:孔子之思想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敬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仁”:“礼”:“德”:“鬼”:(1)政治思想(2)教育思想思想核心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成就。1、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2、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3、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2)“礼”

(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A.(1)(2)(3)(4)B.(1)(3)(4)C.(2)(3)(4)D.(1)(2)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3、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本质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DBC(五)孔子“以德治民”思想和今天我国“以德治国”的主张有何异同?(1)相同点:都具有民本思想;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不同点:出发点不同。孔子的主张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今天的人本思想一切从人民利益为根本,树立科学发展观。3、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4、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六).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后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所以孔子被称为“圣人”(七)【探究二】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呢?1.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实质上是在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克己复礼”的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各诸侯国面临如何通过社会变革,实现富国强兵,夺取霸主地位,完成统一任务,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的。2、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的原因:①孔子所主张“仁”“德”“礼”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②经后世儒家学者的发扬完善,提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1)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2)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3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1.老子生平二、老子与《道德经》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道是万物本原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我法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问题探究如何理解老子的“道”这一概念?“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规律,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它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它无行无迹,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辩证法材料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弱胜刚强。无为而治材料一: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二: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哲学思想:①道是万物的本原;2、老子的学说及评价②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自己如此而没有外力强迫的状态;“无为”,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不强作妄为。)③辨证法思想:——

事物有矛盾对立的双方;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2)人生观:——主张“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b、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3)政治主张:①“无为而治”——(无为: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②向往小国寡民,主张“使民无知”(a、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d、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实质是反对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e、消极避世态度和愚民统治)c、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小国寡民”思想,是消极避世思想,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的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把他神化,充满神秘色彩。积极消极(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2)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竣法——实质是反对

统治者强权政治,体现以人为本,具有合理性进步性。(3)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对老子思想的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新加坡中学教材里的《孔子行教图》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孔子铜像任鲁国司寇的孔子形象香港孔教学院悬挂的《孔子游历图》A2、下列对孔子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C

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D他主张“因材施教”C3、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C4、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B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A启发诱导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诲人不倦C6、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教育以爱人涵义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诲人不倦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7、《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D以柔克刚的思想A8、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B9、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10、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

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CB11、2007全国卷: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A12.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忠恕”之道C.“守静”D.“天法道,道法自然”B13、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D.“克己复礼”“无为而治”D14、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严刑酷法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A16、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是因为()A.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