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写作指导第二讲让爱流动_第1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二讲让爱流动_第2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二讲让爱流动_第3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二讲让爱流动_第4页
名师写作指导第二讲让爱流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让爱流动导写每个人都会因梦想获得富足的情感,因梦想获得真诚的牵挂、无私的给予。这种质朴的情感温暖、充实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再孤独,不再无助,生命也因此获得一种勃发的力量。缺少情感滋润的人,内心翻涌恐慌,如一尾失水之鱼,惶惶切切,连眼神都会萎谢,这样的生命如此生涩,更何谈梦想的实现!在任何文学作品中,感情都是历久弥新、挥之不去的主题,它与梦想追逐交融在一起,熔铸成或困惑或明朗的人生。

梦想可以让我们生长出翅膀,使我们的生命飞翔。我们会梦想获得最与众不同的人生,获得最崇高的友情、师生情、亲情;我们梦想可以在爱的世界中尽展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拥有比海洋还要广阔的心灵。一、师生情——让梦想的枝头长满爱的叶子

生命就如一块澄碧的玉,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呈现出它真实的清寒。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需要在生命清寒之时获得智慧的引领与温暖的拥抱啊!作为敏感而脆弱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填画着“师生情”的梦想范式。

师之情像一棵古茂参天的大树,它用心荫蔽学生;师之情在赤诚中让学生懂得责任远比兴趣更重要,只有在坚守责任的前提下为自己选择兴趣,才会有一份大坚定、大快乐;师之情在相互理解中使学生懂得自己所获得的爱,懂得被自己爱的人、民族、国家,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民族、国家真正需要怎样的爱,因为有了理解才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帮助、真正的献身;师之情在思考中使学生得到一种登高望远、气度从容的感受;师之情在热情中使学生的心灵发出绚丽斑斓的色彩,在精神的解放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为世界带来一颗颗青翠的橄榄……师之情的博大宽厚可以极尽一切笔墨,任其波涛汹涌。

温暖与鼓励当然是一种力量,而在师之“严”中,也彰显出一种大大的“爱”。具有生长力量的教育之爱,会给人以独立的力量,给人以是非判断的力量,给人以承担责任的力量。而给予的过程,也是摩擦、矛盾、困惑、释然的情感交融的过程。对于“严”师的体会,应该让心灵站出来说话。痛苦的感性描摹,生动的心迹叙述,冷静的审世观己,情感的融合,理性的思考与人生的顿悟,所有这些都应该交织成一个催人奋进、感人肺腑、充溢健康向上的情趣与力量的世界。

在这样一个物质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无疑是早熟的,却也是混沌迷惘的。他们敢于向一切挑战,却在挑战面前往往不知所措;他们有无限的潜能,却在知识、实践、想象的入口处徘徊……他们不仅需要温暖情感的鼓励,更需要幽默的共鸣、智慧的引领、信仰的奠定。这样,才会使他们早一些度过青春的叛逆期。所以,师之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日积月累,更是一种人性的升华。从生与师的两个角度切入,师之魅力应在细节的刻画中逐步升华,而细节应来自于平日的观察与积淀。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那么,学生会使教师的心灵戈壁开满鲜花。学生是世界上最为鲜活的清流,这也是教师工作最大的诱惑之一。那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睛,那一颗颗毫无芥蒂的舞动的心灵,使教师也拥有了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让他们心甘情愿付出一切。在玫瑰身上花费时间使她变得名贵的过程中会有刺痛,但在感受到玫瑰对我们清香的浸染、精神的荡涤时,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最崇高的幸福呢?师生情有如尘世中的桃花源,怎能不让人纵笔描画!从这个角度写,灵魂工作者用清澈的灵魂描绘出的“嘉树当窗翠欲流”的景象足以让世人歆羡。二、友情——让梦想的叶子缀满真挚的花朵

学生时代梦想获得完美的友情。年轻的心灵冰清玉洁,对于文化的汲取崇高纯洁,谁也不忍心在他们明澈纯真中加上些许的沉重如山的泥滓。所以,学生时代的友情饱满、诚挚,忧其所忧、乐其所乐。一方面,他们看到红彤彤的笑脸,似乎便看到了拥有一切的青春;另一方面,他们善感的心灵却也会为彼此过多的期待所伤感,为彼此张扬的个性所恼怒。写作此类主题的作文时,在纯真的关怀、依赖、信任、志向相投的开怀大笑中,更应注视初涉人世的困惑与异议;思想要勇敢、真实,要具有现实针对性。

人性的真善美是我们要努力开掘的主题。我们应把自己的思想化为一种批判、一种反思、一种质疑,以个性的、开阔的视角来审视他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浮躁、自私、懒惰、猜疑等人性的弱点,在对比中彰显我们的梦想,以及永恒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在抒写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要及时发现自己内心掩藏的或浓或淡的怯懦。要大胆捕捉自己的故事,抒发自己渴望表达的思想,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颖的形式,挥洒自己真诚的语言,呈现自己理性认知后的批判。文字应具有生命的灵动和鲜活的色彩,幽默老练的语言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别有况味,冷静深刻的认知往往能把文章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总角晏晏、布衣之交是每个人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千古绝唱。其中的毫无功利的淳朴、鄙视世俗的放旷、生死不渝的赤诚是每个人内心永驻的童年净土。所以,在选材上可以宕开一笔,将自己的情感、对友谊的梦想寄托于历史波涛之中。魏文帝曹丕在建安七子王粲的葬礼上驴鸣送葬;支道林丧法度之后精神殒丧,最终如“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而殒命;盛唐时期贺知章邂逅“谪仙人”解金龟换酒的放达;三十三岁的杜甫随四十四岁的李白漫游,为其沉郁的一生平添了几许快意轻松;永贞革新后刘禹锡与柳宗元不离不弃的命运与心灵悲剧的锥心泣血……所有这些都可以演绎成一曲曲深入心灵的歌。你可以想象贺知章是个花白胡子、最愿意喷鼻子的可爱倔强的老头儿,也可以描写孟浩然伸腰踢腿、挤眉弄眼又若无其事的表情,只有发挥自己的想象,纵展自己的心灵,描写时形神兼备,细节处才会尽显张力。

总之,对于友情的抒写,要“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字里行间提炼出积极的生命意识。三、亲情——让梦想的花朵结满丰硕的果实

父母之爱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的琐碎是阅世不深的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他们抱怨着自己父母的“烦人”,而细细品味,梦想中的亲情却也只能这般琐碎。

在抒写亲情时需要至真的感情,这种抒写必须是发自肺腑的,而不能空洞无物地编造。亲情中那无边无际的云蒸霞蔚的大气,天宇般宽广淳厚的温暖,伟大神圣宁静致远的高贵,只有通过真实的细节描摹才能让人热泪盈眶,只有在切身的感动中才能让人体会它的至高无上。所以,只有在点滴小事中,情由心生,字字情、声声泪,显真情、见思考,才能写出父母之爱的博大境界。

每个家庭都会遭遇困苦挫折,父母会以怎样的坚毅、沉着、勇气为儿女遮风挡雨?文章可以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就在环境、形象等细节的刻画中描摹自己内心的挣扎、困惑、痛苦、无力,从而表达对父母的深深的敬意。要注意的是,高潮处须重锤敲音,一声声、一句句都要重重地叩击读者的心灵。

孩子是那样厌倦父母絮絮的叮嘱,渴望挣脱父母把持的双手。但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最终仍要回归父母的怀抱。也许是父母佝偻的双背,也许是父母深一脚、浅一脚的蹒跚步履,也许是凛凛冬日披雪而来的貌似“雪人”的父母怀中温热的饭盒,也许是父母拉着你的手时你忽然感到他们也需要你的保护……你终于明白无论外面的世界多新鲜,父母之情都永远使你的心有沉甸甸的充实与幸福感。这种“围城”般的出与入的心路,叙写出来必然别具真实与深刻之美。

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也必然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父母成熟理性的情感中更注重孩子未来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与孩子渴望不受羁绊、理想个性的价值要求必然会产生冲突。父母一次次干涉孩子的生活、学习,限制他们交友;孩子开始顶撞父母,无视他们的期待,冷漠散漫。当矛盾愈演愈烈时,理解是化解矛盾的唯一方法。心理的刻画、无尽的委屈、彼此渴望沟通却不得要领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沉默都应是工笔细描之处,误解消融、情感相契应是文章的高潮。结尾处应升华情感,为“理解”“沟通”开拓一条现实之路。理性的思考与判断以及解决的方法是每一位家长都迫切渴望知晓的,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就握在你的手中。

能够力求创新是关于亲情文章的一大亮点。情节的迂回曲折、悬念的预设与现实生活的交织可以使亲情的描写别有洞天,误解与最后的醒悟更将使文章别具光彩。但每一处的心理描写,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应该在真情之中浸泡,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或貌似辞藻华丽的煽情。形式上做一些文章也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如借用情深意隽的古文《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陈情表》《逍遥游》等形式构思行文,或以一些名句(如《琵琶行》中的描写音乐的名句)来作小标题形容父母对自己爱的方式与内容,都会不落窠臼。经典张爱玲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有一天夜里非常的寒冷。急急地要往床里钻的时候,她说:“视睡如归。”写下来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很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她有过一个年老唠叨的朋友,现在不大来往了。她说:“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是,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起初我当做她是说:因为厌烦的缘故,仿佛时间过得奇慢。后来发现她是另外一个意思:一个人老了,可以变得那么的龙钟糊涂,看了那样子,不由得觉得生命太长了。

她读了苏青和我对谈的记录,(一切书报杂志,都要我押着她看的。她一来就声称“看不进去”我的小说,因为亲戚份上,她倒是很忠实地篇篇过目,虽然嫌它大不愉快。原稿她绝对拒绝看,清样还可以将就。)关于职业妇女,她也有许多意见。她觉得一般人都把职业妇女分开作为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实不必。职业上的成败,全看一个人的为人态度,与家庭生活里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妇女职业,都不是什么专门技术的性质,不过是在写字间里做人罢了。在家里有本领的,如同王熙凤,出来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经理人才。将来她也许要写本书关于女人就职的秘诀,譬如说开始的时候应当怎样地“有冲头”,对于自己怎样地“隐恶扬善”……然而后来她又说:“不用劝我写了,我做文人是不行的。在公事房里专管打电报,养成了一种电报作风,只会一味的省字,拿起稿费来太不上算了!”她找起事来,挑剔得非常厉害,因为:“如果是个男人,必须养家活口的,有时候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苦也得干,说起来是他的责任,还有个名目。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赚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什么呢?”从前有一个时期她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每天工作半小时。她感慨地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好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着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她批评一个胆小的人吃吃艾艾的演说:“人家唾珠咳玉,他是珠玉卡住了喉咙了。”“爱德华七世路”(爱多亚路)我弄错了当做是“爱德华八世路”,她说:“爱德华八世还没来得及成马路呢。”她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对我比较好些,但也是因为我自动地粘附上来,拿我无可奈何的缘故。就这样她也常常抱怨:“和你住在一起,使人变得非常唠叨(因为需要嘀嘀咕咕)而且自大(因为对方太低能)。”有一次她说到我弟弟很可怜地站在她眼前:“一双大眼睛吧达吧达望着我。”“吧达吧达”四个字用得真是好,表现一个无告的男孩子沉重而潮湿地着眼。

她说她自己:“我是文武双全,文能够写信,武能够纳鞋底。”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顶喜欢收到她的信,淑女化的蓝色字细细写在极薄的粉红拷贝纸上,(是她办公室里省下来的,用过的部分裁了去,所以一页页大小不等,读起来淅沥沙拉作脆响)信里有一种无聊的情趣,总像是春夏的晴天。语气很平淡,可是用上许多惊叹号,几乎全用惊叹号来做标点,十年前是有那么一派的时髦文章的罢?还有,她老是写着“狠好”,“狠高兴”,我同她辩驳过,她不承认她这里应当用“很”字。后来我问她:“那么,‘凶狠’的‘狠’字,姑姑怎么写呢?”她也写作“狠”。我说:“那么那一个‘很’字要它做什么呢?姑姑不能否认,是有这么一个字的。”她想想,也有理。我又说:“现在没有人写‘狠好’了。一这样写,马上把自己归入了周瘦鹃他们那一代。”她果然从此改了。

她今年过了年之后,运气一直不怎么好。越是诸事不顺心,反倒胖了起来,她写信给一个朋友说:“近来就是闷吃闷睡闷长。……好容易决定做条裤子,前天裁了一只腿,昨天又裁了一只腿,今天早上缝了一条缝,现在想去缝第二条缝。这条裤子总有成功的一日罢?”去年她生过病,病后久久没有复元。她带一点嘲笑,说道:“又是这样的恹恹的天气,又这样的虚弱,一个人整个地像一首词了!”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披霞,还留到现在,因为欠好的缘故。战前拿去估价,店里出她十块钱,她没有卖。每隔些时,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冻疮肿到一个程度就有那样的淡紫红的半透明。襟上挂着做个装饰品罢,衬着什么底子都不好看。放在同样的颜色上,倒是不错,可是看不见,等于没有了。放在白的上,那比较出色了,可是白的也显得脏相了。还是放在黑缎子上面顶相宜——可是为那黑色衣服的本身着想,不放,又还要更好些。

除非把它悬空宕着,做个扇坠什么的。然而它只有一面是光滑的,反面就不中看;上头的一个洞,位置又不对,在宝石的正中。姑姑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借鉴]张爱玲说:“我生来是一个写小说的人。”张爱玲属于她那个梦想世界!

对于精彩的别致的人和事,在张爱玲眼里都出奇地纯净,她全心全意地欣赏着。“姑姑”是个“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的人,文中张爱玲毫不掩饰自己对“姑姑”个性的欣赏,把“姑姑”许多妙趣横生的话语编织成文,绣出了一个聪明、灵秀、脱俗而又哀婉的传奇女子。“姑姑”张茂渊的一生本是一段等待的传奇,是一幅梦想的画面,是一曲灵魂的绝唱。文末张爱玲写“姑姑”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披霞是“姑姑”与李开弟的定情信物,正是这块淡红的披霞使得“姑姑”在滚滚红尘中守候了半世!哀怨,从纸上沁出来,让人掩卷心酸。这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这是张爱玲用灵魂去解读灵魂的所得,这是将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了我们长期的梦想上!——致范大雷老师孔祥东时间是那么从容不迫而绵绵无尽,转眼又已是草长莺飞三月天,却是一个崭新世纪的三月天,可是,我并不觉得你我之间隔着悠悠一个世纪、隔着漫漫一种时空。飘荡在我心中的旋律、空气中散发出的气味……它们都让我心中盛满一种感情,一种早已成为我灵魂一部分的感情。它又在我的心中舞出一曲心之歌。

范兄,8年以前,在我记忆中早就变得苍白的日子里,我送走了你。可那只是一部分的你。以后的日子,我仍时时感到,你的爱一直在我的血管中流淌着,伴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的日子,随我迎来一个又一个太阳升起的清晨。我总能用你的关心、爱护温暖我的心灵,我知道你的爱永远与我同在。

驱车和您的母亲又来到你安睡的墓园,凝望着石碑上你永恒的笑容,我想你已在永恒中获得了永生。触摸着巨大的钢琴石碑,竟如触摸着你的关怀,滚烫的情感喷薄而出。隐隐约约,从远处飘来一支曲子,有如清晨雾气般环绕着我,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我似乎又回到了我们共同拥有的日子。

永远难忘初见你时,你的鼓励像冬日暖阳照亮了我那颗缺乏自信的幼小的心。接下来的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你陪着我在那间小小琴房挥洒着不尽的汗水,琴弦弹断了一根又一根;在我们的日程表中,从来没有“假期”两个字;在你那不大的房间里,老唱机流淌着的永远是那不朽的贝多芬、李斯特、萧邦……我们总是边听边分析,经常争得面红耳赤。还记得那年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吗?临上场前,我的腿忽然紧张得迈不动步子了,是你一脚把我踢上了台,使我从此走上了通向音乐圣殿的国际舞台;永远难忘的是你的眼神:在我成功时的喜悦,在我气馁时的鼓励,在我生病时的关爱,在我出国留学时的殷殷期望……即使在你的弥留之际,你的眼神还是那样的坚定坦然,似乎在告诉我们:你的心永远在感知着我们,感知着这个为你带来无限生机的音乐世界……绵绵的小雨总在清明时节飘然而至,万物也在这细雨中茁壮成长。站在你的墓碑前,我的心纯净得近乎剔透,一种久违的情感油然而生,当年回国办学的无尽的理想又浮现脑海。范兄,正是你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支撑着我,我的音乐中心才得以发展壮大。你为我倾注的无尽的爱,我将回馈给这个社会,回馈给可爱的学生们。我似乎已经看到了,九泉之下含笑的你!

想念你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没有你,我的今天又会怎样?我总是想,一个如你般高洁的灵魂本应再走多远?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却留给我生命的真谛,这就是战胜大苦大难又超越自我的人类精神,这就是不断地薪火传递,用生命的坚韧击穿黑夜,让灵魂之灯烛照出的人类的光辉。

一路上有你,心中从不曾熄灭的灯……[借鉴]本文是“一代天之骄子”——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家孔祥东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恩师之歌。“此曲只应天上有”既是我们对孔祥东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的赞叹,更是他对恩师范大雷先生的无限追念。而今清明节,这名学生、这位大师来到恩师的坟前,亲切地将恩师唤作“范兄”,为范兄献上一曲颂歌。是范兄使音乐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与自己一同呼吸,与自己的心脏一起跳动,而孔祥东的音乐世界也正因这黑白琴键而变得绚丽缤纷、梦想成真。“一路上有你,心中从不曾熄灭的灯……”孔祥东如此感念恩师!全篇行文如流水浮云,毫无雕饰之感,真情流露,读后唇齿留香。习作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作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本文系2006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评点]作者选材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叙议结合水乳交融,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行文开篇仰望星空,艺术地引领我们走进历史,进而走近梦想,一起感悟文化中承载的命运强音。作者如一位巧夺天工的织匠,巧妙地用阮籍和嵇康的赤子之心、张允和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川端康成的瞬间感悟织就了这篇绚丽多姿的精妙文章。本文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语言的精美,更得益于感悟的透彻、思想的深邃,就在这苦苦寻觅渡口的文化人的精神依撑中,体现出了本文另一处美点的所在。梅子默默伫立在那座简陋的墓碑前,墓前一大捧美丽的白玉兰默默吐着芬芳。看着碑文,梅子泪如雨下:“老师,你安息吧,我回来了。人当以诚信为本,我没有背弃我的誓言。”夜幕徐徐降临,伴着晚风,梅子坐在那束白玉兰旁,记忆的闸门缓缓拉开了……梅子出生在这座大山环绕的小山村,艰苦落后的环境留不住那些老师在这穷山沟里教书,请来一位又走一位,村里的孩子像一群无人看守的羊羔,他们整日坐在村口眼巴巴地看着通往山外的小路,希望突然走来一位老师。

有一天,终于来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留下了,没有走。这位老师很喜欢花,她在屋前自己开辟了一块花圃,种了好多好多白玉兰。孩子们就在白玉兰的清香中读书上课。梅子他们都好喜欢这位老师。一天课间,梅子站在花圃前问老师:“老师,您为什么不离开呢?”老师微笑道:“山里的孩子更需要学文化,我再走了,你们怎么办啊?”梅子认真地说:“老师,将来我长大了,一定像您一样,也回来教山里的孩子。”老师高兴地笑了:“梅子,说过的话要算数啊!”梅子重重地点了点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梅子长大了,考上了镇上的高中,继而又上了大学。这许多年里,尽管梅子再没见过老师,但白玉兰花前的芬芳誓言已在她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上了大学,梅子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她彷徨了;面对着种种诱惑,梅子动摇了:“难道还回那穷山村里去,难道还要一辈子受苦受穷吗?”终于,梅子背叛了自己的诺言,毕业后接受了一家外企的高薪聘请,留在了那繁华的都市。

匆匆两年过去,一天梅子突然接到家乡的来信,信里只有几句话,说那位深爱白玉兰的女老师在去年的特大洪灾中为救一名落水的学生,她跳入水中就再没有出来。看完信,梅子泪流满面,耳边似乎又响起了老师亲切的声音:“梅子,说过的话要算数啊!”面对着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献给了山村教育的启蒙恩师,梅子又哪还有理由不回去呢?……白玉兰依然在夜色中吐露芬芳,圣洁美丽,梅子站了起来,向墓碑深深鞠了三个躬:“老师,白玉兰圣洁如故,誓言芬芳如初。今生今世,我都不会忘记这诚信二字。”梅子下山了。

不久,小山村里又传出了琅琅书声……(本文系2001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评点]此小说之佳,在于作者“带着镣铐跳舞”,却跳得如行云流水。全文紧扣话题“诚信”,写得流畅自如,一往情深;蕴藉深厚,浑然天成。

题目“芬芳誓言”饱含诗意,甚或还带着一阵花丛的芬芳、一丝泥土的气息!这不正是那散发着芬芳誓言的梅子,还有那挚爱着白玉兰的女教师的梦想吗?而白玉兰的“芬芳”又像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在白玉兰的清香中读书上课”,念念不忘“白玉兰花前的芬芳誓言”,“白玉兰花前的芬芳誓言已在她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所有这些文字都极富文学张力和情感穿透力。“芬芳”是花香,但其实质却是“诚信”,是梦想的实现。白玉兰的芬芳净化了梅子的灵魂,白玉兰圣洁如故,梅子的誓言芬芳如初,“小山村里又传出了琅琅书声……”是梅子芬芳誓言的最美好的实现!练笔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命需要守望者,就像森林需要护林人、灯塔需要守护人一样,尽管他们的身影总是寂寥的。他们宁愿固守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去开垦、去挖掘,他们始终与时代的潮流保持一种距离,一定的守望距离。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静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人和事都不能侵犯它。你愿意在梦想的家园里,保留一块精神的净土,恒久地守望在每一个路口,守望着时光老人带给你的每一个美丽的梦想吗?那么随着那些抑扬顿挫的语调,随着那些或高亢、或悲壮、或欣喜、或忧伤的句子,进入到一种纯粹的境界中吧!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展开想象……[导引]所谓“守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看守、瞭望”。看守即守住过去美好的回忆,瞭望则是展望美好的未来。守望是对昨天的尘封,是对明天的憧憬!守望中孩子健康成长,守望中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栋梁;守望中青年人爱情甜美,家庭幸福;守望中老年人余霞满天,余热无限……守望贯穿了人生的始终,守望折射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我们也可在“守望”前或后加上一些修饰语,如“亲情的守望”“美丽的守望者”“守望真情”“守望梦想”等,撷取心香一瓣,与人共享,不亦快哉!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千岁兰,仅生长在非洲纳米比亚及安哥拉的沙漠中的一种植物,寿命长达千年以上。在茎顶部边缘分别向两侧生出两片巨大的叶片,每片叶长达2~3米,宽30厘米左右。这两片叶子一经长出后,就与整个植株终生相伴。在没有水的几年中,红棕色坚韧的叶片会逐渐枯萎,但一沾雨水,便会迅速地变绿并再次萌发。几滴雨水,一个生命,难道不足以令我们的灵魂为之震惊吗?除却大自然的奇异,除却生物的本能,我们更看到了一种无比深厚的恩情渗透其间。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导引]苍天只要有一滴雨珠滚落,大地就不会无动于衷,万千生灵会以生命的全部作为报答。草木旺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