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0年代散文_第1页
第七章20年代散文_第2页
第七章20年代散文_第3页
第七章20年代散文_第4页
第七章20年代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20年代散文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散文发展的状况

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重点)四、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重点)五、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六、“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散文发展的状况

1.总体成就突出。

鲁迅:“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朱自清:“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散文发展的状况2.五四散文成就突出的原因:(1)文体自由,写作随意。(2)适合“五四”思想启蒙的需要,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3)为了向传统文学示威,写作者众多。(4)“化中西传统”化得较好。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散文发展的状况3.鲜明的特征:表现个性,内容革新。题材范围的极大拓展。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承受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作者学养深厚。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现代散文最早出现的品种就是《新青年》中的“随感录”式的杂文。

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专登短小的时评或杂感。受其影响,李大钊、陈独秀主持的《每周评论》,李辛白主持的《新生活》,瞿秋白、郑振铎主持的《新社会》,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都开辟了“随感录”专栏,使得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个性突出的议论性散文写作在当时形成相当的声势。它们对于文化痼疾和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二、《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的作家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尤其是鲁迅。(1)李大钊(1889-1927)

《青春》、《今》、《新的!旧的!》、《新纪元》等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相结合2.陈独秀(1879—1942)《偶像破坏论》、《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反抗舆论的勇气》——鲁迅“独秀随感究竟爽快”,以激烈畅达为风格。陈独秀(1879—1942),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倡导新文化运动。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次年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参加领导五四运动。9月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总书记。1927年八七会议后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42年5月27日在四川江津病逝。著有《独秀文存》等。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生平创作简介(1885——1967)2.散文理论(1)“美文”理论。(2)“言志”理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生平与创作道路

周作人(1885~1967)

1885年1月16日,出生于浙江

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原

名周櫆寿,又名槐树,后改名

作人,字启明,号知堂。

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赴日本留学,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11年回国,曾就职于浙江省教育司,

浙江第五中学教员。1917年到北京,先后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编纂员、文科教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20年底参与筹组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后写了许多针砭时弊、批判封建文化的散文。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问世。1924年11月发起组织语丝社。这时期作品为《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等。1928年任北平大学文学院国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学系主任。1930年与冯文炳等合办文艺周刊《骆驼草》,创作风格愈加走向闲适。此时结集的有《永日集》、《看云集》、《瓜豆集》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任日伪政权的国府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监禁在南京,判有期徒刑10年。1949年1月保释出狱,定居北京,家居从事翻译与写作。1967年因患前列腺肿瘤在京去世。

《苦雨斋主人——周作人》

倪墨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自序

小引

第一章

与秀才和流氓擦肩而过(1885-1906)

第二章

东瀛留学做了日本女婿(1906-1911)

第三章

在辛亥风云变幻的日子里(1911-1917)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的骁将(1917-1923)

第五章

十字街头的塔里的叛徒和隐士(1923-1929)

第六章

从鼓吹“文学无用”到提倡“性灵小品”(1930-1937)

第七章

从留平教授到文化汉奸(1937-1949)

第八章

余生和余音(1949-1967)

后记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1.《美文》,1921年6月8日《晨报·副刊》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性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他的条件,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只是真实简明便好”

2.1930年9月,《冰雪小品选序》现代散文“是言志的散文,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潮头。”

3.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现代散文理论体系的完成。“中国新散文的源流,我看是公安派与英国小品文两者所合成。”“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制”,“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离散各音地安排起来,……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来”,“以科学常识为本,加上明净的感情与清澈的理智,调合成功一种人生观”,“以抒情的态度作一切的文章”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3.散文创作:(1)“浮躁凌厉”、“冲淡平和”两体——双重性格“浮躁凌厉”:重视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叛徒”;“平和冲淡”:重视个性,追求自然隽永——“隐士”。代表作:《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赏析《故乡的野菜》

一.创作心态与追求

《雨天的书》的序言中写道:“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虽然“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他却仍然很怀念那种“田园诗的境界”。

《关于写文章》里,他明确宣布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写好文章第一须得不积极。不管他们卫道卫文的事,只看看天,想想人的命运,再来乱谈,或者可以好一点,写得出一两篇比较可以给人看的文章。”荠菜采摘的情景情境美俗趣

古籍的风俗记录风俗美

黄花麦果外形特征

通常吃法童谣美稚趣

茧果上坟

紫云英作用

开花的景象景物美雅趣二.作品分析

(一)情绪内涵

1.作品以娓娓道来的从容心境表现故乡野菜所带来的生活情趣,在轻描淡写中传达思乡之情。

2.表现作家内心情绪的闲适、自如和完全放松的心境,明显地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

(二)美感特征

1.以平常物什传达特别的情趣,兼具知识性和文化色彩。

2.具有平淡舒徐的叙事与含而不露的抒情格调。

3.偏爱感情色彩较淡的词汇,语言简练、朴拙。

(三)原因

1.性格气质:“性情和顺”

2.思想倾向:中庸思想

3.人生态度:智者的冷静与淡然

4.审美趣味:古典主义(闲适、飘逸、宁静)

《唁词》:“死总是很可悲的事,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死,虽然死的悲痛不属于死者而在于生人。照常识看来,死是还了自然的债,与生产同样地严肃而平凡,我们对于死者所应表示的是一种敬意,犹如我们对于走到标竿下的竞走者,无论他是第一者,或中途跌过几交而最后走到。在中国现在这样状况之下,‘死之赞美者’的话未必全无意义,那么‘年华虽短而忧患亦少’也可以说是好事,即使尚未能及未见日光者的幸福。”“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自然,恋爱与死等可以算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关系,因为二十年来,不曾看电影。”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4.艺术特色:(1)平凡琐碎的选材中,透露出别样的人生趣味。(2)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融以自己的性情,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对周作人散文的评价“看了他的小品,仿佛看见一个博学的老前辈在那儿对你温煦的微笑。”(赵景深)钟敬文《试谈小品文》“他的文体是幽隽淡远的,情思是明妙深刻的,在这创作家里,他不但在现在是第一个,在过去两三千年的才士群里,似乎尚找不到相当的配侣呢。”“前人评诗,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来说明‘神韵’,周氏散文,其妙处正在神韵”。(曹聚仁)

文学史家阿英:“周作人的名字,是和‘小品文’不可分离的记忆在读者的心里……”,“周作人的小品文,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是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

孙席珍:“周作人先生是当代散文的大师,对于他的作品,赞美的话我说不出,我想凡是一切称赞散文的话都可以拿来用上。因为他的无论那一篇散文都是典型作品”。80年代后八十年代的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又进一步评价,在整个二十年代乃至三十年代初期,“无论就作品数量和质量来说,周作人‘都是不争的领袖’”。钱理群“周作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之一,是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又分出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三、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

5.散文史地位:周作人开创了性灵、闲适散文的潮流,发挥了理论倡导和创作示范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

作家散文1.冰心散文:名篇《笑》、

《往事》、《山中杂记》;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四、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

作家散文

2.

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内容:简言之即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其中有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探索人生的惆怅,对祖国、故乡、家人、大海的眷念,也有基督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等内容融会其间。语言:能将文言文、白话文与西文调和成典雅、凝练、明丽的文学语言。四、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2.朱自清代表作:《背影》、《温州的踪迹》、《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旅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荷塘月色》赏析(一)意蕴的含蓄美借景消愁社会政治说钱理群家庭伦理说孙绍振惦记江南说陈善云美人幻梦说孙正华、胡朝刚《荷塘月色》赏析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修辞的复合美通感比喻叠词(三)语言的秀雅美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1.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

3.篇幅不长,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

4.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背影》的质朴,《荷塘月色》的纤浓

5.善于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运用自如;拟人;通感;衬托等。朱自清的意义

朱自清在散文审美特质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创作了规范的散文文体,影响巨大。3.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丰子恺的特殊之处是以某种源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于俗相中发现事理,能将琐细的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落笔平易朴实,有赤子之心与悲悯之色。从童心出发,表现和体会世界,是丰子恺散文的另一角度。

《给我的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