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隋书·刘炫传》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材料可以用来佐证,隋代()A.通过地方官的任命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整顿吏治C.通过完善地方行政体制提高效率 D.完善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县令由中央的吏部任命,并定期考核,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明太祖“六谕”到康熙帝“圣谕十六条”,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教化 B.开始尊崇儒家正统观念C.注重各级政令传达 D.压制基层宗族自主自治〖答案〗A〖解析〗根据“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可得出,明清时期重视以儒学为主的对基层的教化与治理,A项正确;B项是在西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法令,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基层的治理,而不是压制基层,排除D项。故选A项。3.1382年,朱元璋平定云南之后,为了巩固云南,明朝开始在云南部署大量的军事卫所,从而把云南彻底纳入到版图中;在西藏,则大力扶持藏传佛教,稳定当地藏族部众,积极利用这一地区忠于明朝的“土达”,让其拥兵管束。明朝此举旨在()A.保障对外交往路线畅通 B.促进农耕游牧文明融合C.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D.控制西藏地区宗教事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在云南部署大量的军事卫所,在西藏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并利用当地的“土达”维护统治,表明明朝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C项正确;明朝此举旨在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并不是保障对外交往路线畅通,排除A项;明朝此举旨在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并不是为了促进农耕游牧文明融合,排除B项;材料涉及西藏和云南地区,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边疆管理,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4.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8号墓的勋县贺思敬庸调布,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上有墨书“勋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并铃朱色官印。此文物从侧面印证了()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地丁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开元九年八月□日”,“勋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可以看出通过考古发现,了解到“庸调”,“开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中期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A项正确;两税法是唐中期以后的赋税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一条鞭法是明朝时期的赋役制度改革,排除C项;地丁银是清朝时期的赋役制度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5.考古研究表明:距今约1.1万年至8500年的浙江浦江县的上山人已开始栽培水稻经测量,上山遗址出土的一粒已炭化的人工栽培的米粒,长3.732毫米、宽1.667毫米、厚1.723毫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同时,还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铁犁牛耕技术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材料“上山遗址出土的一粒已炭化的人工栽培的米粒……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同时,还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可以看出在上山遗址中,有人工栽培的米粒,有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证据链,说明此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且农业发展状况较好,D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A项;铁犁牛耕技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作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水稻,无法得出粟的种植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6.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下表内容反映了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1913年与18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相比,由1870年英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发展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故B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1913年英国的占比依然最高,故A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与德国统一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材料信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能推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错误。7.营缮令是唐朝建筑工程营建和修缮的法令,《唐会要》卷31记载“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这些规定反映出唐朝A.市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B.建筑工艺水平高超C.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 D.建筑工程立法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可得出,不同身份的人,其建筑规格及样式也不同,反映的是等级秩序,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民,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而不是技艺和立法,排除BD项。故选C项。8.《中国文化史》提到,“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又戛然中绝,出现过大幅度‘断层’,乃至完全覆亡……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具有()A.多元性与一体性 B.先进性与丰富性C.地域性与独特性 D.连续性与稳定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世界古代史(中国)。据材料“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又戛然中绝……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可以看出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中间出现了断层,但是中华文化确是连续发展,并没有断层,且各代都有比较大的成就,突出说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不是多元性与一体性,不是先进性与丰富性,也不是地域性与独特性,排除ABC项。故选D项。9.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则徐的“萄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集中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A.以民为本 B.天人合一 C.家国情怀 D.和而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史。据材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苟利国家生死以……”,可以看出在孟子、张载和林则徐身上都能看到鲜明的家国情怀,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家国情怀,并未提及民本思想,天人合一以及和而不同,排除ABD项。故选C项。10.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下列各项中,符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思想理念的表述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答案〗D〖解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探索精神,D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遵循自然规律,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人的品行,排除B项;C项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故选D项。11.“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秦汉400余年间,这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互补机制,并惠及此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以下不属于古代文化整合的是()A.“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类题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可知,叙述的是秦汉以来政治一统和文化整合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百家争鸣不属于古代中国的文化整合,A符合题意;秦朝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政策,以法为教,将法家学说确立为统治思想,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排除B项;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排除C项;“三教合流”指宋明以来,儒家、佛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2.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据此可知()A.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互补 D.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格局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呈现出相互融合、一体化的趋势,这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存在融合互补的关系,C项正确;“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与题干信息相悖,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胡汉文化融合的现象,与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无关,其次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宋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士大夫奉行“医相同尊,治人犹如治国”的主张;范仲淹青年时代便树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志向;“名医进士”许叔微在习儒的同时也精研医学,亲自上门为百姓诊治,“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经他治疗者,十有八九得以存活。这体现了宋代医生从业()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宋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士大夫奉行‘医相同尊,治人犹如治国’的主张;……‘名医进士’许叔微在习儒的同时也精研医学,亲自上门为百姓诊治……”可知,宋代的医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宋代医学并不是以教化病人的心理为己任,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伦理纲常思想对医学的约束,理学通过伦理纲常规范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对宋代医学的影响,并不是说儒家思想是医学的理论基础,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14.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华期间,他“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这表明利玛窦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西学东渐 B.减少传教阻力 C.融入中华文化 D.研究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582年(中国)。据材料“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可以看出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学习中国语言,穿中国服饰,目的是为了减小传教的阻力,B项正确;利玛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教,推进西学东渐属于客观效果,排除A项;融入中华文化的目的仍是传教,排除C项;研究儒家思想的目的,也是为传教服务,排除D项。故选B项。15.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西文化的全面会通 B.传统文化受到冲击C.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D.传教士受民众拥戴〖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顺治帝对汤若望大力夸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科技具有先进性,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西方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B项;皇帝的赞美不等于民众的拥戴,排除D项。16.图1为1911年《妇女时报》上题为“破天荒中国女子之凌空”的图像,图2为1913年《小说时报》上的“上海鲍金莲乘飞艇图”,两幅图像都是虚构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由此可见民国初年A.女性职业有了新选择 B.平权平等观念传播C.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D.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两幅图像中虚构女子乘坐飞机,体现了对女性的重视,是平权平等观念的体现,B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乘坐飞机,而不是从事于飞机有关的职业,排除A项;这两幅图像和飞机制造没有关系,排除C项;图中的女子形象是虚构的,因此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17.隋唐时期,中国在汲纳异域文化的同时,又向外部世界做文化辐射。汉字、儒学纲常律令、科学技术、中国化佛教都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可知()A.中外交流消除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B.中国同周边地区的交往以文化交流为主C.周边地区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D.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在汲纳异域文化的同时,又向外部世界做文化辐射”,可以看出隋唐时期,中华文化不仅吸收融合异族文化,同时又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D项正确;中外交流不会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同周边地区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无法得出周边地区对中国的依赖,排除C项。故选D项。18.《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写道:“汉谟拉比(古巴比伦王国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神灵),昭临黔首,光耀大地。”这表明该法典()A.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D.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根据“汉谟拉比(古巴比伦王国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神灵),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可得出法典中强调人人平等,不能以强凌弱,但其本质上仍然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因此体现出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C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并没有确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没有前代的法律信息,因此材料不能证明对原有法律的延续,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因此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19.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可知,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非常重要,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并没有直接推动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促成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排除A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0.《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故D正确。材料未渉及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排除。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过于绝对,故C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特点21.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这反映了罗马法A.为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中世纪后期市民阶级”也就是欧洲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故选A;B项错在“行为规范”;C项罗马法维护的不是民主制度;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A项。22.中世纪晚期,西欧文学创作高度繁荣。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市民文学则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以上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在于()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基督教会统治崩溃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为西欧文学繁荣奠定经济基础,是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运动,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基督教会统治崩溃”不属于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排除C项;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排除D项。故选B项。23.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表明()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B.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C.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表明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未体现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排除D项。故选C项。24.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那制度,如图为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示意图: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C.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职业 D.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C项正确,排除B项;种姓制度下并不平等,等级严格,排除A项;种姓制度之下印度人生来就有高低贵贱之分,排除D项。故选C项。25.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古代日本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这反映出()A.东亚各国文化源远流长 B.东亚各国文化都源于中国C.东亚各国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 D.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朝鲜半岛。根据“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古代日本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可得出古代的朝鲜半岛及日本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文化对周边的影响,而不是各自的渊源,排除A项;东亚各国文化有自己的源头,并不都是源于中国,排除B项;东亚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6.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海上民族”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文化传世,C选项符合题意;“海上民族”或来自小亚细亚,或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分相当复杂,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海上民族”带着家眷寻找新的定居地,有时也会受雇于埃及和赫梯,充当雇佣兵,B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海上民族”的行动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7.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匈奴人西迁促进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B项正确;这一迁徙浪潮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这一迁徙浪潮促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而不是“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排除C项;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便已掌握马拉战车技术,D项所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8.《现代拉丁美洲》描写道,“(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下)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说明当时的美洲()A.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B.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C.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D.本土文化完全被摧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美洲)。据题干“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可得出美洲印第安人和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在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和文化冲击下,仍然保存了自身的文化特点,也即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且美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排除A项;据题干“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可知印第安人和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排除C项;“完全被摧毁”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本意,排除D项。故选B项。29.如表为1830~1850年美国人口动态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时间增长人数(单位:千人)增长率(%)移民造成的增长(单位:千人)自然增长(单位:千人)自然增长率(%)1830~1840420332.7599360428.01840~1850612335.91713441025.8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增加了美国社会的负担C.移民主要来自亚洲与欧洲 D.导致美国文化冲突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正向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30~1850年美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移民增长,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结合时间1830~1850年,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A项正确;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会加快美国社会的发展,排除B项;仅从表格,无法得出移民的具体来源地,排除C项;人口的增长,一方面会带来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文化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30.截止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计算,每110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国移民政策日益宽松 B.战争是造成难民问题的主要原因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D.难民问题日益突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等原因,全球难民问题日益突出,D项正确;材料涉及难民问题,未体现各国移民政策日益宽松,排除A项;战争是造成难民问题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难民问题日益突出,未涉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秦朝户籍分成一般百姓的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隋朝制定“输籍法”,按各户等级和不同的纳税标准,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等,10年一修。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到雍正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继承创新;政府重视;分类登记(户籍种类多、分等级);专人分管;功能增多(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徭役,社会治安)。(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为赋役征收、征发提供依据;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限制了人口流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始于战国时期”可归纳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可归纳出继承创新;从政府的态度来看,政府重视;根据材料“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可归纳出分类登记(户籍种类多、分等级);根据材料“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可归纳出专人分管;根据材料“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可归纳出发展功能增多。【小问2详析】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人口的控制、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为赋役征发提供依据、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限制人口流动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站名车到分秒车开分秒停车分秒三元里—28分15分—六合路31分25秒31分55秒30秒华清街35分50秒36分55秒1分5秒青年会40分5秒40分60秒45秒怡园45分55秒46分35秒40秒六渡桥55分45秒56分15秒30秒居仁门1时01分20秒1时01分45秒25秒——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编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近代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论证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普及,现代交通日益繁忙,容易导致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确立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制度,同时住宅区与工作区的分离,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集中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工业革命后,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人们的时间观念日益增强。综上,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公共交通工具时刻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解析〗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格公交站台、车到车停时间以及停车的时间信息,得出论题:近代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论证:从交通工具迅速发展更新的背景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普及,现代交通日益繁忙,容易导致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从工业革命推动下,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分析,得出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集中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从工业革命对人们时间观念的影响分析,得出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人们的时间观念日益增强。最后总结,得出严格按照时、分、秒进行细分的公共交通工具时刻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春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剑雄《山西移民史序言》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移民现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现的新情况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原因:战争和社会动荡;发生自然灾害;山西人地关系紧张;戍边和开发边疆;民族融合。(任意答出3点)(2)新情况: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缓解山西人地矛盾;改变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做出贡献;促进清代商业发展;促进山西财富的积累。(任意答出4点)〖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山西)。根据材料“从春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可知,战争和社会动荡;根据材料“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可知,山西人地关系紧张;戍边和开发边疆;根据材料“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民族融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自然灾害。【小问2详析】新情况: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山西)。根据材料“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可知,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山西)。根据材料“山西人多商于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缓解山西人地矛盾;改变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做出贡献;促进清代商业发展;促进山西财富的积累等方面分析。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隋书·刘炫传》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材料可以用来佐证,隋代()A.通过地方官的任命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整顿吏治C.通过完善地方行政体制提高效率 D.完善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县令由中央的吏部任命,并定期考核,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体制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明太祖“六谕”到康熙帝“圣谕十六条”,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教化 B.开始尊崇儒家正统观念C.注重各级政令传达 D.压制基层宗族自主自治〖答案〗A〖解析〗根据“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可得出,明清时期重视以儒学为主的对基层的教化与治理,A项正确;B项是在西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法令,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基层的治理,而不是压制基层,排除D项。故选A项。3.1382年,朱元璋平定云南之后,为了巩固云南,明朝开始在云南部署大量的军事卫所,从而把云南彻底纳入到版图中;在西藏,则大力扶持藏传佛教,稳定当地藏族部众,积极利用这一地区忠于明朝的“土达”,让其拥兵管束。明朝此举旨在()A.保障对外交往路线畅通 B.促进农耕游牧文明融合C.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D.控制西藏地区宗教事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在云南部署大量的军事卫所,在西藏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并利用当地的“土达”维护统治,表明明朝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C项正确;明朝此举旨在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并不是保障对外交往路线畅通,排除A项;明朝此举旨在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并不是为了促进农耕游牧文明融合,排除B项;材料涉及西藏和云南地区,其主要目的是加强边疆管理,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4.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8号墓的勋县贺思敬庸调布,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上有墨书“勋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并铃朱色官印。此文物从侧面印证了()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地丁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开元九年八月□日”,“勋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可以看出通过考古发现,了解到“庸调”,“开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中期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A项正确;两税法是唐中期以后的赋税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一条鞭法是明朝时期的赋役制度改革,排除C项;地丁银是清朝时期的赋役制度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5.考古研究表明:距今约1.1万年至8500年的浙江浦江县的上山人已开始栽培水稻经测量,上山遗址出土的一粒已炭化的人工栽培的米粒,长3.732毫米、宽1.667毫米、厚1.723毫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同时,还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铁犁牛耕技术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材料“上山遗址出土的一粒已炭化的人工栽培的米粒……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同时,还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可以看出在上山遗址中,有人工栽培的米粒,有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证据链,说明此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且农业发展状况较好,D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A项;铁犁牛耕技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作技术,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水稻,无法得出粟的种植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6.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下表内容反映了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1913年与18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相比,由1870年英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发展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故B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1913年英国的占比依然最高,故A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与德国统一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材料信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能推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错误。7.营缮令是唐朝建筑工程营建和修缮的法令,《唐会要》卷31记载“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这些规定反映出唐朝A.市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B.建筑工艺水平高超C.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 D.建筑工程立法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可得出,不同身份的人,其建筑规格及样式也不同,反映的是等级秩序,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市民,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而不是技艺和立法,排除BD项。故选C项。8.《中国文化史》提到,“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又戛然中绝,出现过大幅度‘断层’,乃至完全覆亡……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具有()A.多元性与一体性 B.先进性与丰富性C.地域性与独特性 D.连续性与稳定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世界古代史(中国)。据材料“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又戛然中绝……唯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可以看出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中间出现了断层,但是中华文化确是连续发展,并没有断层,且各代都有比较大的成就,突出说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不是多元性与一体性,不是先进性与丰富性,也不是地域性与独特性,排除ABC项。故选D项。9.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林则徐的“萄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集中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A.以民为本 B.天人合一 C.家国情怀 D.和而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史。据材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苟利国家生死以……”,可以看出在孟子、张载和林则徐身上都能看到鲜明的家国情怀,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家国情怀,并未提及民本思想,天人合一以及和而不同,排除ABD项。故选C项。10.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思想理念。下列各项中,符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思想理念的表述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答案〗D〖解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探索精神,D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遵循自然规律,排除A项;B项强调的是人的品行,排除B项;C项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故选D项。11.“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秦汉400余年间,这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互补机制,并惠及此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以下不属于古代文化整合的是()A.“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类题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可知,叙述的是秦汉以来政治一统和文化整合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百家争鸣不属于古代中国的文化整合,A符合题意;秦朝采取了文化专制的政策,以法为教,将法家学说确立为统治思想,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排除B项;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排除C项;“三教合流”指宋明以来,儒家、佛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2.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据此可知()A.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互补 D.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格局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在调适中趋于一体化。”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呈现出相互融合、一体化的趋势,这说明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存在融合互补的关系,C项正确;“胡汉文化始终保持了各自的特征”与题干信息相悖,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胡汉文化融合的现象,与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无关,其次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排除D项。故选C项。13.宋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士大夫奉行“医相同尊,治人犹如治国”的主张;范仲淹青年时代便树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人生志向;“名医进士”许叔微在习儒的同时也精研医学,亲自上门为百姓诊治,“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经他治疗者,十有八九得以存活。这体现了宋代医生从业()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宋代,医生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士大夫奉行‘医相同尊,治人犹如治国’的主张;……‘名医进士’许叔微在习儒的同时也精研医学,亲自上门为百姓诊治……”可知,宋代的医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宋代医学并不是以教化病人的心理为己任,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伦理纲常思想对医学的约束,理学通过伦理纲常规范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对宋代医学的影响,并不是说儒家思想是医学的理论基础,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14.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华期间,他“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这表明利玛窦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A.推进西学东渐 B.减少传教阻力 C.融入中华文化 D.研究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582年(中国)。据材料“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可以看出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学习中国语言,穿中国服饰,目的是为了减小传教的阻力,B项正确;利玛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教,推进西学东渐属于客观效果,排除A项;融入中华文化的目的仍是传教,排除C项;研究儒家思想的目的,也是为传教服务,排除D项。故选B项。15.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西文化的全面会通 B.传统文化受到冲击C.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D.传教士受民众拥戴〖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顺治帝对汤若望大力夸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科技具有先进性,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西方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B项;皇帝的赞美不等于民众的拥戴,排除D项。16.图1为1911年《妇女时报》上题为“破天荒中国女子之凌空”的图像,图2为1913年《小说时报》上的“上海鲍金莲乘飞艇图”,两幅图像都是虚构的经过艺术加工的,由此可见民国初年A.女性职业有了新选择 B.平权平等观念传播C.飞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D.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两幅图像中虚构女子乘坐飞机,体现了对女性的重视,是平权平等观念的体现,B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乘坐飞机,而不是从事于飞机有关的职业,排除A项;这两幅图像和飞机制造没有关系,排除C项;图中的女子形象是虚构的,因此不能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17.隋唐时期,中国在汲纳异域文化的同时,又向外部世界做文化辐射。汉字、儒学纲常律令、科学技术、中国化佛教都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可知()A.中外交流消除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B.中国同周边地区的交往以文化交流为主C.周边地区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D.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在汲纳异域文化的同时,又向外部世界做文化辐射”,可以看出隋唐时期,中华文化不仅吸收融合异族文化,同时又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逐渐形成,D项正确;中外交流不会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同周边地区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无法得出周边地区对中国的依赖,排除C项。故选D项。18.《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写道:“汉谟拉比(古巴比伦王国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神灵),昭临黔首,光耀大地。”这表明该法典()A.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D.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根据“汉谟拉比(古巴比伦王国君主),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神灵),昭临黔首,光耀大地。”可得出法典中强调人人平等,不能以强凌弱,但其本质上仍然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因此体现出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C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并没有确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没有前代的法律信息,因此材料不能证明对原有法律的延续,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因此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19.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可知,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非常重要,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并没有直接推动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促成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排除A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0.《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故D正确。材料未渉及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故A排除。材料也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排除。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过于绝对,故C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特点21.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这反映了罗马法A.为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中世纪后期市民阶级”也就是欧洲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故选A;B项错在“行为规范”;C项罗马法维护的不是民主制度;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A项。22.中世纪晚期,西欧文学创作高度繁荣。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市民文学则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以上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在于()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基督教会统治崩溃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为西欧文学繁荣奠定经济基础,是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运动,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基督教会统治崩溃”不属于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排除C项;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排除D项。故选B项。23.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表明()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B.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C.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表明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未体现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排除D项。故选C项。24.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那制度,如图为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示意图: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据此可知,这一制度()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C.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职业 D.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C项正确,排除B项;种姓制度下并不平等,等级严格,排除A项;种姓制度之下印度人生来就有高低贵贱之分,排除D项。故选C项。25.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古代日本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这反映出()A.东亚各国文化源远流长 B.东亚各国文化都源于中国C.东亚各国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 D.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朝鲜半岛。根据“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古代日本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可得出古代的朝鲜半岛及日本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文化对周边的影响,而不是各自的渊源,排除A项;东亚各国文化有自己的源头,并不都是源于中国,排除B项;东亚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6.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海上民族”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文化传世,C选项符合题意;“海上民族”或来自小亚细亚,或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分相当复杂,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海上民族”带着家眷寻找新的定居地,有时也会受雇于埃及和赫梯,充当雇佣兵,B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海上民族”的行动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7.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匈奴人西迁促进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B项正确;这一迁徙浪潮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这一迁徙浪潮促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而不是“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排除C项;公元前2千纪,赫梯人便已掌握马拉战车技术,D项所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8.《现代拉丁美洲》描写道,“(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下)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说明当时的美洲()A.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B.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C.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D.本土文化完全被摧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美洲)。据题干“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可得出美洲印第安人和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在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和文化冲击下,仍然保存了自身的文化特点,也即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且美洲长期遭受西方殖民侵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排除A项;据题干“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可知印第安人和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排除C项;“完全被摧毁”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材料本意,排除D项。故选B项。29.如表为1830~1850年美国人口动态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时间增长人数(单位:千人)增长率(%)移民造成的增长(单位:千人)自然增长(单位:千人)自然增长率(%)1830~1840420332.7599360428.01840~1850612335.91713441025.8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增加了美国社会的负担C.移民主要来自亚洲与欧洲 D.导致美国文化冲突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正向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30~1850年美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移民增长,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结合时间1830~1850年,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A项正确;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会加快美国社会的发展,排除B项;仅从表格,无法得出移民的具体来源地,排除C项;人口的增长,一方面会带来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可能会带来文化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30.截止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计算,每110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国移民政策日益宽松 B.战争是造成难民问题的主要原因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D.难民问题日益突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等原因,全球难民问题日益突出,D项正确;材料涉及难民问题,未体现各国移民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