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甲骨文“册”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 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可以看出在殷商时期,存在用竹木简作为书写载体的可能性较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者对书写载体的推测,并不是在强调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排除A项;学者对书写载体的研究,无法得出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也无法得出甲骨文的用途,排除CD项。故选B项。2.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D.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春秋中叶的诸侯国。根据材料“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可知,春秋中叶以来,各诸侯国通过设置县制加强对领地的管理,从而打破了原有的贵族官位的世袭制,表明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这说明传统政治秩序已经遭到破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成为主流的信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了各诸侯国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信息,此时正处于华夏民族的交融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将汉族地主武装与鲜卑部落兵融合,并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 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宇文泰将汉族地主武装与鲜卑部落兵融合,并推行“赐复胡姓”,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将鲜卑姓赐给掌管府兵的汉族重臣,有利于消除汉族地主和鲜卑军人在士族门第和文化上的差异,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赐复胡姓”属于加强民族融合方面的政策,对于防范地方割据作用不大,排除A项;“赐复胡姓”有利于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通过姓氏来确定门第高低是门阀世族压制寒门庶族的主要手段之一,“赐姓”让寒门庶族获得了与门阀世族相等的政治地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门阀世族的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4.读图,许多学者认为以上文物存在关联,其依据是唐代()A.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 B.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C.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D.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许多学者认为以上文物存在关联,图1古希腊时期文物图2西安出土的唐三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开放交流发达,其都城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材料中,古希腊出土的文物与西安出土的唐三彩在形状,服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说明在唐代时期,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D项正确;材料只有地中海的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排除A项;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与文物的关联性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中文物的关联性,无法判定是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大诰》,收录了236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A.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 B.以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C.推动了中华法系的正式确立 D.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以“通俗文风”编订《大诰》,“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全体臣民讲读遵守”“撮其要略”可以得这些举措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A项正确;材料侧重于促使法律深入基层,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宋元明清是中华法系在发展中完备阶段,不是确立阶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利用儒学经典判案或儒家伦理观念影响到判案结果,材料不能体现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排除D项。故选A项。6.读鸦片战争前后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类型构成表,如表反映出晚清时期()1840年前的构成1840—1911年的构成总数同业者%同乡者%总数同业者%同乡者%上海21157063071699723汉口201050105071679446(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A.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增长 B.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 D.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上海和汉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40年前的行会构成主要是同业者和同乡者组成的商人组织,而1840~1911年新增行会的构成主要是同业者组成的商人组织,同乡者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这说明同一行业的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的增长,A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表述有误,与史实不符,19世纪60年代中国才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的信息,“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使得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7.读如图,以下影像史料所反映的事件表明,当时()李大钊、孙中山从会场走出的照片,1924年1月摄于广州A.马克思主义已被广泛接受 B.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C.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共识 D.###取得革命领导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4年1月,在*###*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影像史料所反映的就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景,国共合作表明反帝反封建成为双方共识,C项正确;当时很多国民党人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而非单独由###领导,排除D项。故选C项。8.有一位西南联大的学生回忆说:“我是1938年秋进入联大的。当我一入云南境内,感到愕然的是许多云南人不知有‘蒋委员长’,而只知有‘龙主席’(即云南省主席龙云);他们甚至不用中央币,而只用滇币。”这反映出当时()A.团结抗战的局面尚未形成 B.国民党专制统治已发生动摇C.国民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D.地方派系影响全国抗战动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愕然的是许多云南人不知有‘蒋委员长’,而只知有‘龙主席’(即云南省主席龙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是地方派系仍在存在,结合时间1938年,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但是云南却仍然保留自身的割据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抗战动员,D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实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派系对抗战的影响,不能得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状况,排除B项;地方派系的存在,不能说明国民党内部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9.1956年,英国援引“例外程序”对中国取消了橡胶禁运,日本随之也援引“例外程序”向中国扩大输出项目。至1957年7月,向中国放宽贸易的国家已有英国、比利时、西德、法国和日本等国,但美国仍宣布单独禁止对中国的一切贸易。这表明当时()A.美国的国际地位日渐衰落 B.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C.美对华经济封锁难以持续 D.中欧结束长期冷战状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1957年(欧美、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并要求其他盟国也加入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然而英国、日本等国还是逐渐向中国放宽贸易,表明美对华经济封锁出现漏洞,难以持续,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出现明显衰落,排除A项;材料讲西方国家的对华贸易政策,而非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B项;冷战主要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冷战结束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78年至1984年的中国农村。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可知,1978至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镇职工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信息,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图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A.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 B.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图示“饰板”,可以看出存在上中下等级区别,不同的等级存在不同生活特征,说明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分化现象的出现,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国家,君主专制制度和城市国家的相关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12.查士丁尼一世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该法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明确了皇帝拥有的包括国家主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在内的各项至高权力,承认教会法庭的地位和承认奴隶制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罗马法()A.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D.调整了社会的各种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题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据材料“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可以看出罗马法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皇帝的权威,而皇帝又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说明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于统治的作用,不能得出法律至上的原则,也不能得出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排除AC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巩固阶级统治的作用,并未提及其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英国学者指出,整个中世纪,当英国国王力量虚弱或国王尚未成年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贵族控制下的官僚政府;当国王强大时,就会出现国王个人控制下的王室政府,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16世纪英国()A.成为主权强大民族国家 B.国王权力不断受到限制C.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崩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6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以前,英国国王和贵族围绕国家权力进行了激烈斗争,国王力量虚弱时,贵族对政府的控制加强,国王强大时,国王对政府的控制加强,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结合所学,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贵族势力被进一步削弱,英格兰逐渐建立了民族国家,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A项正确;16世纪英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国王和贵族的权力变化,与资产阶级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属于政治而非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14.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由此可知,这些“小册子”的发行()A.进一步丰富启蒙思想内涵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C.为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D.鼓舞人民开展民族独立斗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后期的法国。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可知,18世纪后期,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成为法国城市居民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为接下来的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小册子的具体内容,无法判定是否进一步丰富启蒙思想内涵,排除A项;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是在宗教改革时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族独立斗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斗争,法国非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26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可知,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建设深受农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说明苏联的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C项正确;“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表述有误,此时苏联仍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此时苏联还未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苏联经济封锁的信息,其次材料反映了苏联仍然在出口粮食,与经济封锁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量史料展现”“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是源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文化多样性与轻而易举的查阅到巨量史料以及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无必然因果关系,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史料的丰富和深度,不能体现史学理论的成就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材料三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答案〗(1)特点:渠道多样;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作用: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维护了边疆安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等(2)原因: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3)评析: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由材料“驿传”“宰辅宣召、侍从论思……”,可得出渠道多样;由材料“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可得出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由材料“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可得出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由材料“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可得出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由材料“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可得出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由材料“盖无一日而不可对”,可得出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由材料“无一人而不可言”,可得出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作用:从根本来看,多方面收集信息,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从边疆管理而言,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军事角度而言,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从信息本身而言,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需要有广阔的交通网;从边疆角度来看,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从对外贸易而言,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从君主专制而言,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小问3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从历史研究范式而言,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属于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由材料“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可得出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由材料“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可得出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由材料“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可得出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请以中国历史某一专题史内容为例,围绕“三种特性”,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考生可以选择1—2种特性论述,也可以三种特性同时论述;要求:论题合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论述: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及所学可得出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先秦儒家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其内容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最后,总结升华,得出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93年1月,哥伦布到达波尔图·卡巴洛后,当地印第安人反映船队有人掳走了六个印第安人,计划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西班牙。哥伦布找到这六个人后,下令释放,并送礼物弥补他们遭受的一切。——据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生平与航海史》材料二你禀告陛下,……我们认为送回西班牙的印第安人越多越好。……加勒比人是未经开化的野人,可以做任何工作。他们体型匀称,非常聪明。他们只要摆脱吃人的残忍习俗,就会比其他奴隶都要优秀。——1494年哥伦布写给安东尼奥·德·托雷斯的信材料三1493年1月,船抵达卡隆角……哥伦布热情接待了这群看似野蛮的印第安人。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打开和当地部落友好交往的大门。哥伦布派了一艘小船送他(印第安人)上岸,还送了很多礼物给他。他一上岸就大喊一声。四处埋伏的印第安人立即冲到他身旁,一起抓捕了小船上的西班牙人。因此,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西班牙人的武装比印第安人好很多。两个印第安人在战斗中受了伤,剩余的全逃走了。这次战斗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在新大陆的第一次正面冲突。……针对这次流血冲突事件,哥伦布非常伤心。——【美】翰·SC.阿伯特《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1)辨析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哥伦布对待贩卖奴隶的态度,并从史料鉴别的角度说明理由。(2)依据材料三作者的历史叙述,推断作者的立场及意图。(3)据材料三,请剔除作者的主观意识成分,重新叙述该事件。〖答案〗(1)从材料看,哥伦布支持奴隶贩卖。材料一是19世纪西方作家的著述,描述了哥伦布对待印第安人的和善态度。从史料鉴别看,一是作者离事件比较久远,二是代表了西方人的视角。材料二是当时哥伦布写给朋友的信件,建议贩卖奴隶。材料二属于第一手史料,更具史料价值。私人书信具有私密性,较能反映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综合起来看,材料二可信度更高因此认为哥伦布对贩卖奴隶持支持态度。(2)作者立场:站在西方殖民者立场意图:从作者对事件过程及哥伦布心理描写看,将印第安人塑造成失信、残暴的形象,将哥伦布塑造成有仁爱之心的形象,故推断作者有为西方殖民者杀戮辩护的意图。(3)叙述事件:1493年1月,哥伦布船队与印第安人发生流血冲突,导致印第安人伤亡(或受伤)。〖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一可知哥伦布对待奴隶比较和善,材料二中哥伦布提议进行奴隶贸易。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是哥伦布的私人信件,比较能反映历史人物的真实想法,且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很高,而材料一是后世人的描写,属于二手史料,且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可信度较低。所以辨析两则材料,哥伦布应该是支持奴隶贩卖的。【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立场:据材料哥伦布“热情接待了”这群看似“野蛮”的印第安人,哥伦布希望“友好交往”,“还送了很多礼物给他”,“他一上岸就大喊一声。四处埋伏的印第安人立即冲到他身旁,一起抓捕了小船上的西班牙人”,作者是“【美】翰·SC.阿伯特”并结合所学,这段文字里对哥伦布等人完全肯定,对印第安人完全否定,这与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初衷是掠夺金银史实不符,印第安人有权利抵抗外族踏上自己的家园,这不应作为最终被种族灭绝的理由,可以得出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者立场的。意图:根据材料和所学,作者把哥伦布为首的西欧人塑造成以礼待人、友好交往的人,印第安人则是野蛮、失信、残暴的形象,把印第安人塑造成先挑起冲突的一方,可以推断出作者为西方殖民者杀戮辩护的意图。【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客观叙述该事件,应该是把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交代清楚即可,不需要有褒贬色彩的词汇,即1493年1月,哥伦布船队与印第安人发生流血冲突,导致印第安人伤亡(或受伤)。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变化时刻,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我真想要一块黑板。我可以给你们画一幅图画。我并不想把它挂在皇家学院里,但它可以说明我迫切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对于我们说来,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现在你们想一想这相互联接的三环,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的国家。”——1948年10月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的讲话(1)据材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绘制出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示意图,并加适当标注。(2)概括指出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政策的背景,并分析其政策意图。〖答案〗(1)画出相互交织的三环图案;三环图中体现出以“英国”为中心(或连接点)正确在图中标注“英帝国(或英联邦)”“英国”“英语世界”“欧洲”。(2)背景:二战后英国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战后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或答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等)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力量中心,英国处于夹缝中;冷战爆发等。(任答3点)意图:挽救颓势,维护英国传统利益和国际地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8年英国。示意图:根据材料“对于我们说来,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可知,画出相互交织的三环图案(如下图);标注:根据材料“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可知,三环图中体现出以“英国”为中心,正确在图中标注“英帝国(或英联邦)”“英国”“英语世界”“欧洲”。【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8年的英国。背景:根据材料“(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而且战后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根据材料“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力量中心,英国处于夹缝中,以及冷战爆发等。意图:根据材料“(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变化时刻,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现在你们想一想这相互联接的三环,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的国家。”可知,挽救颓势,维护英国传统利益和国际地位。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甲骨文“册”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 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材料“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可以看出在殷商时期,存在用竹木简作为书写载体的可能性较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者对书写载体的推测,并不是在强调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排除A项;学者对书写载体的研究,无法得出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也无法得出甲骨文的用途,排除CD项。故选B项。2.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B.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D.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春秋中叶的诸侯国。根据材料“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可知,春秋中叶以来,各诸侯国通过设置县制加强对领地的管理,从而打破了原有的贵族官位的世袭制,表明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这说明传统政治秩序已经遭到破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成为主流的信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了各诸侯国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信息,此时正处于华夏民族的交融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魏灭亡后,西魏权臣宇文泰实行“赐复胡姓”政策,将汉族地主武装与鲜卑部落兵融合,并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对于非鲜卑族主将,主动赐予鲜卑姓,如杨坚的父亲杨忠,被赐姓普六茹氏,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这一举措()A.有效防范了地方割据 B.激化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导致了门阀世族兴起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宇文泰将汉族地主武装与鲜卑部落兵融合,并推行“赐复胡姓”,规定士卒须以主将的鲜卑姓作为姓氏,将鲜卑姓赐给掌管府兵的汉族重臣,有利于消除汉族地主和鲜卑军人在士族门第和文化上的差异,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赐复胡姓”属于加强民族融合方面的政策,对于防范地方割据作用不大,排除A项;“赐复胡姓”有利于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通过姓氏来确定门第高低是门阀世族压制寒门庶族的主要手段之一,“赐姓”让寒门庶族获得了与门阀世族相等的政治地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门阀世族的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4.读图,许多学者认为以上文物存在关联,其依据是唐代()A.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 B.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C.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D.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许多学者认为以上文物存在关联,图1古希腊时期文物图2西安出土的唐三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开放交流发达,其都城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材料中,古希腊出土的文物与西安出土的唐三彩在形状,服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说明在唐代时期,欧亚大陆商路联系比较活跃,D项正确;材料只有地中海的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中华文化辐射范围较广,排除A项;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与文物的关联性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中文物的关联性,无法判定是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5.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大诰》,收录了236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A.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 B.以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C.推动了中华法系的正式确立 D.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以“通俗文风”编订《大诰》,“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全体臣民讲读遵守”“撮其要略”可以得这些举措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A项正确;材料侧重于促使法律深入基层,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宋元明清是中华法系在发展中完备阶段,不是确立阶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利用儒学经典判案或儒家伦理观念影响到判案结果,材料不能体现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排除D项。故选A项。6.读鸦片战争前后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类型构成表,如表反映出晚清时期()1840年前的构成1840—1911年的构成总数同业者%同乡者%总数同业者%同乡者%上海21157063071699723汉口201050105071679446(说明:表中“同业者”指因同种行业关系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因乡谊关系组成的行会)A.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增长 B.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C.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 D.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上海和汉口。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40年前的行会构成主要是同业者和同乡者组成的商人组织,而1840~1911年新增行会的构成主要是同业者组成的商人组织,同乡者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这说明同一行业的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工商业中近代化因素的增长,A项正确;“民族资产阶级已走向成熟”表述有误,与史实不符,19世纪60年代中国才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的信息,“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使得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排除D项。故选A项。7.读如图,以下影像史料所反映的事件表明,当时()李大钊、孙中山从会场走出的照片,1924年1月摄于广州A.马克思主义已被广泛接受 B.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C.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共识 D.###取得革命领导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4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4年1月,在*###*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影像史料所反映的就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情景,国共合作表明反帝反封建成为双方共识,C项正确;当时很多国民党人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B项;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而非单独由###领导,排除D项。故选C项。8.有一位西南联大的学生回忆说:“我是1938年秋进入联大的。当我一入云南境内,感到愕然的是许多云南人不知有‘蒋委员长’,而只知有‘龙主席’(即云南省主席龙云);他们甚至不用中央币,而只用滇币。”这反映出当时()A.团结抗战的局面尚未形成 B.国民党专制统治已发生动摇C.国民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D.地方派系影响全国抗战动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愕然的是许多云南人不知有‘蒋委员长’,而只知有‘龙主席’(即云南省主席龙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是地方派系仍在存在,结合时间1938年,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但是云南却仍然保留自身的割据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抗战动员,D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实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派系对抗战的影响,不能得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状况,排除B项;地方派系的存在,不能说明国民党内部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9.1956年,英国援引“例外程序”对中国取消了橡胶禁运,日本随之也援引“例外程序”向中国扩大输出项目。至1957年7月,向中国放宽贸易的国家已有英国、比利时、西德、法国和日本等国,但美国仍宣布单独禁止对中国的一切贸易。这表明当时()A.美国的国际地位日渐衰落 B.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C.美对华经济封锁难以持续 D.中欧结束长期冷战状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1957年(欧美、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经济封锁政策,并要求其他盟国也加入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然而英国、日本等国还是逐渐向中国放宽贸易,表明美对华经济封锁出现漏洞,难以持续,C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出现明显衰落,排除A项;材料讲西方国家的对华贸易政策,而非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B项;冷战主要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冷战结束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10.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78年至1984年的中国农村。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可知,1978至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镇职工收入的信息,无法得出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信息,未涉及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图反映出,当时两河流域()A.出现了中央集权国家 B.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图示“饰板”,可以看出存在上中下等级区别,不同的等级存在不同生活特征,说明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阶级分化现象的出现,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国家,君主专制制度和城市国家的相关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12.查士丁尼一世编订了《罗马民法大全》,该法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明确了皇帝拥有的包括国家主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在内的各项至高权力,承认教会法庭的地位和承认奴隶制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罗马法()A.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D.调整了社会的各种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题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据材料“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可以看出罗马法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皇帝的权威,而皇帝又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说明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于统治的作用,不能得出法律至上的原则,也不能得出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排除AC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巩固阶级统治的作用,并未提及其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B项。13.有英国学者指出,整个中世纪,当英国国王力量虚弱或国王尚未成年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贵族控制下的官僚政府;当国王强大时,就会出现国王个人控制下的王室政府,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这一变化的背景是,16世纪英国()A.成为主权强大民族国家 B.国王权力不断受到限制C.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崩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6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以前,英国国王和贵族围绕国家权力进行了激烈斗争,国王力量虚弱时,贵族对政府的控制加强,国王强大时,国王对政府的控制加强,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结合所学,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贵族势力被进一步削弱,英格兰逐渐建立了民族国家,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A项正确;16世纪英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国王和贵族的权力变化,与资产阶级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属于政治而非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14.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由此可知,这些“小册子”的发行()A.进一步丰富启蒙思想内涵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C.为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D.鼓舞人民开展民族独立斗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后期的法国。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可知,18世纪后期,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成为法国城市居民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为接下来的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小册子的具体内容,无法判定是否进一步丰富启蒙思想内涵,排除A项;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是在宗教改革时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族独立斗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斗争,法国非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5.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D.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926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可知,反映出苏联的工业建设深受农业发展状况的影响,说明苏联的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C项正确;“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表述有误,此时苏联仍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此时苏联还未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苏联经济封锁的信息,其次材料反映了苏联仍然在出口粮食,与经济封锁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量史料展现”“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是源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文化多样性与轻而易举的查阅到巨量史料以及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无必然因果关系,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史料的丰富和深度,不能体现史学理论的成就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材料三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3)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答案〗(1)特点:渠道多样;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作用:多方面收集信息加强了皇权,维护了统治;维护了边疆安全;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等(2)原因: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增长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交通网;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3)评析:该学者运用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关注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由材料“驿传”“宰辅宣召、侍从论思……”,可得出渠道多样;由材料“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可得出有专门信息传递系统,迅捷高效;由材料“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可得出根据事务轻重缓急有不同渠道;由材料“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可得出君主有专属信息渠道;由材料“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可得出能获取不司层次不同类型官民的信息;由材料“盖无一日而不可对”,可得出多种信息渠道能相互质证;由材料“无一人而不可言”,可得出制度设计上言论畅通等。作用:从根本来看,多方面收集信息,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从边疆管理而言,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军事角度而言,提高了军事指挥效率。【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从信息本身而言,社会信息增量急剧扩大,需要有广阔的交通网;从边疆角度来看,边疆不稳定对长途信息传递需求增加;从对外贸易而言,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兴盛,提高了信息传递需求;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统治者为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建立较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从君主专制而言,君主为加强皇权,建立多样化信息渠道等。【小问3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从历史研究范式而言,将宋代交通与信息发展置于欧亚国际局势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和解释,属于全球史(或整体史)研究方法;由材料“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可得出注重将国际与国内复杂的形势综合研究;由材料“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可得出注重从空间关系观察和理解历史;由材料“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可得出从信息增量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宋代交通发展,具有创新性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请以中国历史某一专题史内容为例,围绕“三种特性”,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考生可以选择1—2种特性论述,也可以三种特性同时论述;要求:论题合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论述: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及所学可得出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先秦儒家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其内容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最后,总结升华,得出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93年1月,哥伦布到达波尔图·卡巴洛后,当地印第安人反映船队有人掳走了六个印第安人,计划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西班牙。哥伦布找到这六个人后,下令释放,并送礼物弥补他们遭受的一切。——据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生平与航海史》材料二你禀告陛下,……我们认为送回西班牙的印第安人越多越好。……加勒比人是未经开化的野人,可以做任何工作。他们体型匀称,非常聪明。他们只要摆脱吃人的残忍习俗,就会比其他奴隶都要优秀。——1494年哥伦布写给安东尼奥·德·托雷斯的信材料三1493年1月,船抵达卡隆角……哥伦布热情接待了这群看似野蛮的印第安人。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打开和当地部落友好交往的大门。哥伦布派了一艘小船送他(印第安人)上岸,还送了很多礼物给他。他一上岸就大喊一声。四处埋伏的印第安人立即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