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对“法”的认识。这反映出当时道家()春秋时期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战国初期庄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法)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战国末期文子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A.学派内部产生了分裂 B.融合吸收了儒法思想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蕴含着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可以看出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末期,道家对法家的思想,从反对到逐渐认同,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道家思想也在发生变化,C项正确;仅从表格,无法得出道家内部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道法思想的融合,无法得出其吸收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家对法家法制思想的变化,并未提及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南朝刘宋时期。根据材料“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可知,刘宋政权的统治者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对封建地主原有的土地占有情况不予争夺,仍然维持现状。由此可见,该法令具有保护豪强地主既得利益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被破坏的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该法令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状况,排除B项;“土地的平均分配”表述有误,与题干信息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的传奇小说中有很多才子邂逅名门佳丽的故事。如《游仙窟》里男主人公暮色中投宿的是唐代七大姓之一的清河崔姓之宅邸;《李娃传》里的郑公子,《莺莺传》里的崔莺莺,无不是世家大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市民文学得到较快发展 B.科举取士左右婚姻观念C.门阀等级观念影响犹存 D.男女婚姻趋于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代的传奇小说中有很多才子邂逅名门佳丽的故事”,可知传奇小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状况,通过对才子邂逅名门佳丽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门第观念影响仍在,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第观念,无法得出市民文学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科举制对婚姻观的影响,排除B项;古代封建社会的男女婚姻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代商人可以向官府机构赊卖商品。1080年,朝廷为了补充河东路的粮饷,将四十万匹银绢赐给河东经略安抚司,“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备边”。由此可知,宋代()A.政府经济控制力日益削弱 B.政府重视利用商业手段C.商业发展突破体制的束缚 D.逐渐废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据材料“宋代商人可以向官府机构赊卖商品……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备边”,可见政府在解决地方粮饷问题时,运用了商业的赊买手段,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商业手段的运用,无法得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状况,排除A项;此时商业发展并没有突破体制的束缚,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不会废弃,排除D项。故选B项。5.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如成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这表明当时()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C.宦官掌握行政大权 D.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后期。根据题干可知,明宪宗时期想要更换储君,司礼监太监据理力争,死拒不从,极力劝谏。由此可见,在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中,司礼太监通过进行谏诤使皇权专制受到影响,这说明当时存在一定的纠错机制,D项正确;明朝宦官并不具备决策权,不能得出皇帝权力日趋衰落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司礼监与皇帝的关系,无法得出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的结论,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宦官掌握行政大权”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1902年,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公开宣布放弃保教主张,提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已”。同时,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梁启超也明确反对劝设孔庙,认为此举“徒为虚文浪费金钱而已”。由此可知,梁启超()A.否定变法的必要性 B.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传播西方民权思想 D.探索救国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公开宣布放弃保教主张,提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已”,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不应再去设立孔庙,这种行为是浪费行为,应该将努力放到保国层面,提出救国的方案,说明其在探索救国的新道路,D项正确;梁启超是主张变法维新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通过批判孔庙的设立,来表达自己的救国探索想法,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民权思想的传播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7.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时,中共领导人提出:我们接近工农群众的同时,也应注意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我们“可以同他们在一起,可以暂时地同路走一下”,但“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领导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争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C.壮大*###*阵营的力量 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我们接近工农群众的同时,也应注意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领导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可知,1928年###提出了联合小资产阶级及其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的主张,这主要是为了壮大革命阵营的力量,C项正确;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与争夺革命领导权无关,排除A项;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推动了国民党改组的步伐,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所示为1936~1940年上海与重庆之间的物资交流情况(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上海输往重庆重庆输往上海工业品561手工业品4381农产品118共计100100A.区域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 B.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C.内地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D.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输往重庆的以工业品和手工业品为主,重庆书网上海的多为手工业品,说明上海工业发展较快,重庆发展较慢,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B项正确;上海与重庆输出的主要产品存在差异,说明区域间产业分布不合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输出上海与重庆之间的物资交流,无法得知内地的自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工业大部分内迁,因此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所示为1950~1956年中国科普协会相关工作数据。这些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时间科学演讲/场科学展览/次宣传品种类/种宣传品数量1950年8月~1953年2月1500045012040余万1953年3月~1954年12月2100014501051600余万1955年1月~1956年2月1200012001849700余万A.“科教兴国”战略已启动 B.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C.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 D.科技落后局面初步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开始中国科学演讲、展览和宣传的次数大幅度上升,结合背景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开展,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B项正确;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A项;1950~1956年我国综合国力较弱,排除C项;1950~1956年科技落后局面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10.1962年10月,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结合我国当前和长远需要,首先应当争取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制造化学纤维、化学肥料和石油裂解的成套设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从1963年起,向西方引进成套设备的工作正式展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中苏关系的恶化 B.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C.中西方关系改善 D.美国对华封锁孤立政策破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中国)。根据材料“从1963年起,向西方引进成套设备的工作正式展开”可知,1963年我国主要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只能另辟蹊径,A项正确;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排除B项;1964年中法建交,中西方关系才逐渐改善,时间不符,排除C项;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孤立政策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古希腊早期历史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神灵,家里都有专门的祭坛,以家庭为中心的祭祀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城邦时代,最初以家庭建筑为中心的祭祀场所逐渐演变为大型的神庙建筑,祭祀的主体也由家庭逐渐变成了城邦。这一变化有利于()A.增强城邦的凝聚力 B.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C.促进商品贸易发展 D.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早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最初以家庭建筑为中心的祭祀场所逐渐演变为大型的神庙建筑,祭祀的主体也由家庭逐渐变成了城邦”可知,古希腊城邦时代大型神庙建筑出现,城邦祭祀占主体,说明城邦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有利于增强城邦的凝聚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祭祀,不属于人文主义,排除B项;祭祀与商品贸易发展无关,排除C项;民主政治的范围一直是公民,排除D项。故选A项。12.6世纪,罗马法的编纂者们确立了新的过失标准:一个人本可以以自己的勤勉来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但是由于疏忽或者故意而没有避免,这样的主观心理状态就被认为有过失。由此可知,罗马法()A.缺乏客观的量刑标准 B.深受已有的习惯法的影响C.立法的主观色彩浓厚 D.注重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6世纪(罗马帝国)。据材料“由于疏忽或者故意而没有避免,这样的主观心理状态就被认为有过失”,可见罗马法规范了人们之间的行为,对于塑造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量刑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习惯法对罗马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不能看出立法的主观色彩浓厚,排除C项。故选D项。13.15世纪,意大利学者费奇诺主张“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公民”,“应该成为一个工作的人”,应该“通过体力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同时期的学者萨鲁达蒂主张人只有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才能表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些主张()A.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费奇诺和萨鲁达蒂都主张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体现在殖民扩张,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并未体现民族国家的内容,排除B项;16世纪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80年代,美国大部分州通过了所谓的“祖父条款”,规定凡选民的先辈(祖父、父亲)或选民本人在1867年1月以前拥有该州选民资格的,即可在选民登记时免去文化水平测试的环节。这一规定()A.违背了天赋人权的理念 B.彰显了人民主权原则C.维护了民主政体的稳定 D.否认了黑人奴隶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规定凡选民的先辈(祖父、父亲)或选民本人在1867年1月以前拥有该州选民资格的,即可在选民登记时免去文化水平测试的环节”可知,美国的“祖父条款”说明移民政策存在不平等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的理念,A项正确;人民主权强调对公民参与政治,而材料强调移民政策,排除B项;移民政策与民主政体无关,排除C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否认了黑人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向海外受众展现了过着“自由”“富足”生活的“人民资本家”形象,强调他们是“美国梦”的践行者。1957年,美国新闻署宣传手册《明日股票》向国外解释了美国市民是如何进行储蓄和工业投资的。这些宣传手册旨在()A.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B.扩大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C.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辩护 D.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外宣传中强调人们的幸福生活,因此目的是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扩大美国的国际形象,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的海外宣传,并不会对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产生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美国市民形象,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未体现出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表所示为关贸总协定各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据表可知,关贸总协定()谈判回合谈判时间主要议题前五轮1947~1960年关税肯尼迪回合1964~1967年关税、非关税壁垒、欠发达国家参与和特殊经济体参与东京回合1973~1979年关税、非关税、多边保障体系、农产品、热带产品和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乌拉圭回合1986~1994年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条款、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措施A.现有机制体制存在不足 B.积极推动全球化均衡发展C.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D.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现代史(世界)。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关贸总协定主要议题,从单一的关税逐步扩展到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等领域,说明其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D项正确;仅从表格,无法得出现有体制的问题,排除A项;“均衡发展”,表述绝对,排除B项;“实现了”,表述夸大,并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在乡里治理中,承担具体事务的人员不是国家官僚体系中的职员,其运行成本并不调动国家的财政资源。里正和村正是国家政权在基层的代理人,他们彼此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完成皇权国家政令的下达。基层的社会力量包括自发形成的“社邑”组织和得到官府认可的民间领袖,他们在基层进行教化及组织一些公共事务,与基层行政系统相辅相成。唐朝的制度设计保障朝廷政令逐级传达到基层,基层行政节级统属于朝廷。但是各级官僚及其自利化取向,势必导致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滞碍。因此,唐朝还差遣官员或派出使职到地方和基层进行监督落实,“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经纬交织,基层政务运行机制较好地实现了与制度的弹性对接。——摘编自刘后滨《唐朝政令如何落实到乡里——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弹性对接》材料二在高度政治化的古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不再依靠单一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形成多元的治理模式。——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结合材料一中唐代基层治理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示例观点:古代中国社会基层的治理采用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说明:唐朝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思想文化开放、多元,这使得其基层治理具有了多样化特点。唐朝时,乡里组织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基层代理人分工协作,与行政系统有效衔接,多层次、立体化,受中央监察的治理特色。这样的基层治理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协调了官僚队伍和民间社会力量的关系;有利于保障朝廷政令的通畅和传达,实现了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流动的控制与基层的管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唐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在高度政治化的古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不再依靠单一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形成多元的治理模式”可拟定观点为:古代中国社会基层的治理采用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然后根据材料“里正和村正是国家政权在基层代理人,他们彼此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完成皇权国家政令的下达”“唐朝还差遣官员或派出使职到地方和基层进行监督落实”并结合所学唐朝的基层治理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唐朝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思想文化开放、多元,这使得其基层治理具有了多样化特点。唐朝时,乡里组织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基层代理人分工协作,与行政系统有效衔接,多层次、立体化,受中央监察的治理特色。这样的基层治理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协调了官僚队伍和民间社会力量的关系;有利于保障朝廷政令的通畅和传达,实现了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流动的控制与基层的管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茶进入欧洲社会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各国独具特色的饮茶习惯和文化。不仅如此,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茶对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饮茶习俗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茶会成为妇女作为独立个体展现自己的舞台。社会上建立的茶馆也面向女性开放,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饮茶和交流的空间。欧洲不仅形成了独特饮茶文化,还创造了许多和茶相关的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有关茶的描述和赞美在欧洲文学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摘编自车乒、蓝江湖《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二——摘编自袁欣《转型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叶出口对近代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茶叶贸易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影响:增加了欧洲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货币财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政治民主化和男女平等;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影响了欧洲社会文化生活。(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茶叶贸易出口量和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额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原因:受国际茶叶市场的冲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影响;中国制茶技术发展滞后;国内政局长期动荡。(4分,答出两点即可)(3)启示;社会稳定是茶叶贸易发展的保障;积极弘扬和宣传中国茶文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中欧。根据材料“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茶对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增加了欧洲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货币财富;根据材料“欧洲的饮茶习俗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茶会成为妇女作为独立个体展现自己的舞台”可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政治民主化和男女平等;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根据材料“欧洲不仅形成了独特饮茶文化,还创造了许多和茶相关的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有关茶的描述和赞美在欧洲文学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可知影响了欧洲社会文化生活。【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中国茶叶出口量及其在世界茶叶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可知茶叶贸易出口量和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额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时间“1867-1936年”,从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国际茶叶市场进一步发展,冲击中国茶叶的出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这时期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影响;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我国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同时这时期中国制茶技术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结合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繁荣和近代茶叶贸易的衰落可知,近代国际国内环境直接影响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和稳定,说明社会稳定是茶叶贸易发展的保障;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弘扬和宣传中国茶文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位学者在总结1949年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时,使用了如下标题:“立国外交”“富国外交”“大国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自拟一个标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新中国外交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国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了分化,中苏关系产生摩擦并逐渐恶化,受此影响,中国外交战略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外交基本围绕保证国家安全和获取国际承认为目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工作的重心。我国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等外交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的时代要求,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大变局”,我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体现了当今世界局势和我国发展诉求。总之,在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外交概念,用来界定国际形势、归纳外交原则、规划外交政策、指导外交实践,这些外交理念也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阐述:略(“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49年以来(中国)。首先根据材料“立国外交”“富国外交”“大国外交”可以拟定论题为:新中国外交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然后结合所学当代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加以论述,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国的孤立和封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了“一边倒”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了分化,中苏关系产生摩擦并逐渐恶化,受此影响,中国外交战略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改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外交基本围绕保证国家安全和获取国际承认为目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工作的重心。我国提出了“不结盟”“和平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等外交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和平发展、有所作为的时代要求,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大变局”,我国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体现了当今世界局势和我国发展诉求。最后进行总结,总之,在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外交概念,用来界定国际形势、归纳外交原则、规划外交政策、指导外交实践,这些外交理念也体现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图1),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图2)。——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图2、图3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2)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答案〗(1)告诉我们的信息:图2:不同阶段的工业遗产具有各阶段特有的历史价值;工业遗产的形成和保护深受政治因素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图3: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有着不同类型;根据工业遗产密集程度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国家都应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合作。(2)示例文化遗产类型:世界佛教建筑类遗产。设计:按照佛教产生一佛教向中亚、东亚、东南亚传播一东亚、东南亚佛教的本土化划分时间阶段;按照南亚、中亚(含中国西域)、东亚(中原地区及日本)、东南亚划分区域;重点标记印度桑奇大塔、柬埔寨吴哥窟、日本唐招提寺等文化遗产。理由:佛教自约公元前6世纪产生,到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日本后,逐渐实现了本土化发展;佛教与当地或其他外来宗教相互交融,使佛教建筑呈现出民族性和多元性特征(如吴哥窟兼具佛教和印度教特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图2:根据材料“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并结合图2中的信息可知不同阶段的工业遗产具有各阶段特有的历史价值;工业遗产的形成和保护深受政治因素影响。图3:根据材料“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并结合材料中工业遗产点、片区、廊道可知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有着不同类型;根据工业遗产密集程度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国家都应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合作。【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文化遗产类型,结合所学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可知世界佛教建筑类遗产。第二小问设计,结合佛教传播路线和影响可知按照佛教产生一佛教向中亚、东亚、东南亚传播一东亚、东南亚佛教的本土化划分时间阶段;按照南亚、中亚(含中国西域)、东亚(中原地区及日本)、东南亚划分区域;重点标记印度桑奇大塔、柬埔寨吴哥窟、日本唐招提寺等文化遗产。第三小问理由,结合所学佛教传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的情况可知佛教自约公元前6世纪产生,到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日本后,逐渐实现了本土化发展;佛教与当地或其他外来宗教相互交融,使佛教建筑呈现出民族性和多元性特征(如吴哥窟兼具佛教和印度教特征)。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对“法”的认识。这反映出当时道家()春秋时期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战国初期庄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法)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战国末期文子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A.学派内部产生了分裂 B.融合吸收了儒法思想C.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D.蕴含着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可以看出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末期,道家对法家的思想,从反对到逐渐认同,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道家思想也在发生变化,C项正确;仅从表格,无法得出道家内部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道法思想的融合,无法得出其吸收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家对法家法制思想的变化,并未提及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南朝刘宋时期。根据材料“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可知,刘宋政权的统治者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对封建地主原有的土地占有情况不予争夺,仍然维持现状。由此可见,该法令具有保护豪强地主既得利益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被破坏的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该法令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状况,排除B项;“土地的平均分配”表述有误,与题干信息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的传奇小说中有很多才子邂逅名门佳丽的故事。如《游仙窟》里男主人公暮色中投宿的是唐代七大姓之一的清河崔姓之宅邸;《李娃传》里的郑公子,《莺莺传》里的崔莺莺,无不是世家大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市民文学得到较快发展 B.科举取士左右婚姻观念C.门阀等级观念影响犹存 D.男女婚姻趋于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唐代的传奇小说中有很多才子邂逅名门佳丽的故事”,可知传奇小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状况,通过对才子邂逅名门佳丽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门第观念影响仍在,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第观念,无法得出市民文学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科举制对婚姻观的影响,排除B项;古代封建社会的男女婚姻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代商人可以向官府机构赊卖商品。1080年,朝廷为了补充河东路的粮饷,将四十万匹银绢赐给河东经略安抚司,“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备边”。由此可知,宋代()A.政府经济控制力日益削弱 B.政府重视利用商业手段C.商业发展突破体制的束缚 D.逐渐废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据材料“宋代商人可以向官府机构赊卖商品……听人赊买,收本息封桩备边”,可见政府在解决地方粮饷问题时,运用了商业的赊买手段,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商业手段的运用,无法得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状况,排除A项;此时商业发展并没有突破体制的束缚,排除C项;重农抑商是基本国策,不会废弃,排除D项。故选B项。5.明代中后期皇帝的旨意须经司礼监才能下达到内阁,如果旨意不合“祖制”,司礼监可据理力争。如成化时宪宗欲易储,司礼监太监怀恩以社稷安定为由,“死拒不从”,并声称:“非敢违命,恐违法耳。”这表明当时()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C.宦官掌握行政大权 D.存在着一定的纠错机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后期。根据题干可知,明宪宗时期想要更换储君,司礼监太监据理力争,死拒不从,极力劝谏。由此可见,在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中,司礼太监通过进行谏诤使皇权专制受到影响,这说明当时存在一定的纠错机制,D项正确;明朝宦官并不具备决策权,不能得出皇帝权力日趋衰落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司礼监与皇帝的关系,无法得出中枢决策体制日益完善的结论,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宦官掌握行政大权”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1902年,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公开宣布放弃保教主张,提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已”。同时,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梁启超也明确反对劝设孔庙,认为此举“徒为虚文浪费金钱而已”。由此可知,梁启超()A.否定变法的必要性 B.批判中国传统文化C.传播西方民权思想 D.探索救国的新道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公开宣布放弃保教主张,提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已”,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不应再去设立孔庙,这种行为是浪费行为,应该将努力放到保国层面,提出救国的方案,说明其在探索救国的新道路,D项正确;梁启超是主张变法维新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通过批判孔庙的设立,来表达自己的救国探索想法,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西方民权思想的传播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7.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时,中共领导人提出:我们接近工农群众的同时,也应注意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我们“可以同他们在一起,可以暂时地同路走一下”,但“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领导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A.争夺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B.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C.壮大*###*阵营的力量 D.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我们接近工农群众的同时,也应注意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要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领导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可知,1928年###提出了联合小资产阶级及其小资产阶级性的工人的主张,这主要是为了壮大革命阵营的力量,C项正确;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与争夺革命领导权无关,排除A项;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推动了国民党改组的步伐,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所示为1936~1940年上海与重庆之间的物资交流情况(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上海输往重庆重庆输往上海工业品561手工业品4381农产品118共计100100A.区域间产业分工趋于合理 B.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C.内地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D.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输往重庆的以工业品和手工业品为主,重庆书网上海的多为手工业品,说明上海工业发展较快,重庆发展较慢,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B项正确;上海与重庆输出的主要产品存在差异,说明区域间产业分布不合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输出上海与重庆之间的物资交流,无法得知内地的自然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抗日战争期间沿海工业大部分内迁,因此沿海工业有力支援了抗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下表所示为1950~1956年中国科普协会相关工作数据。这些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时间科学演讲/场科学展览/次宣传品种类/种宣传品数量1950年8月~1953年2月1500045012040余万1953年3月~1954年12月2100014501051600余万1955年1月~1956年2月1200012001849700余万A.“科教兴国”战略已启动 B.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C.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 D.科技落后局面初步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开始中国科学演讲、展览和宣传的次数大幅度上升,结合背景可知为一五计划的开展,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B项正确;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A项;1950~1956年我国综合国力较弱,排除C项;1950~1956年科技落后局面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10.1962年10月,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结合我国当前和长远需要,首先应当争取从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制造化学纤维、化学肥料和石油裂解的成套设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从1963年起,向西方引进成套设备的工作正式展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中苏关系的恶化 B.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C.中西方关系改善 D.美国对华封锁孤立政策破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中国)。根据材料“从1963年起,向西方引进成套设备的工作正式展开”可知,1963年我国主要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结合所学,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只能另辟蹊径,A项正确;四个现代化正式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排除B项;1964年中法建交,中西方关系才逐渐改善,时间不符,排除C项;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孤立政策破产,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古希腊早期历史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神灵,家里都有专门的祭坛,以家庭为中心的祭祀活动占据了主导地位。城邦时代,最初以家庭建筑为中心的祭祀场所逐渐演变为大型的神庙建筑,祭祀的主体也由家庭逐渐变成了城邦。这一变化有利于()A.增强城邦的凝聚力 B.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C.促进商品贸易发展 D.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早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最初以家庭建筑为中心的祭祀场所逐渐演变为大型的神庙建筑,祭祀的主体也由家庭逐渐变成了城邦”可知,古希腊城邦时代大型神庙建筑出现,城邦祭祀占主体,说明城邦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有利于增强城邦的凝聚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祭祀,不属于人文主义,排除B项;祭祀与商品贸易发展无关,排除C项;民主政治的范围一直是公民,排除D项。故选A项。12.6世纪,罗马法的编纂者们确立了新的过失标准:一个人本可以以自己的勤勉来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但是由于疏忽或者故意而没有避免,这样的主观心理状态就被认为有过失。由此可知,罗马法()A.缺乏客观的量刑标准 B.深受已有的习惯法的影响C.立法的主观色彩浓厚 D.注重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6世纪(罗马帝国)。据材料“由于疏忽或者故意而没有避免,这样的主观心理状态就被认为有过失”,可见罗马法规范了人们之间的行为,对于塑造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量刑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习惯法对罗马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不能看出立法的主观色彩浓厚,排除C项。故选D项。13.15世纪,意大利学者费奇诺主张“人是社会中的一个公民”,“应该成为一个工作的人”,应该“通过体力劳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同时期的学者萨鲁达蒂主张人只有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才能表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些主张()A.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费奇诺和萨鲁达蒂都主张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体现在殖民扩张,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并未体现民族国家的内容,排除B项;16世纪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排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80年代,美国大部分州通过了所谓的“祖父条款”,规定凡选民的先辈(祖父、父亲)或选民本人在1867年1月以前拥有该州选民资格的,即可在选民登记时免去文化水平测试的环节。这一规定()A.违背了天赋人权的理念 B.彰显了人民主权原则C.维护了民主政体的稳定 D.否认了黑人奴隶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根据材料“规定凡选民的先辈(祖父、父亲)或选民本人在1867年1月以前拥有该州选民资格的,即可在选民登记时免去文化水平测试的环节”可知,美国的“祖父条款”说明移民政策存在不平等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的理念,A项正确;人民主权强调对公民参与政治,而材料强调移民政策,排除B项;移民政策与民主政体无关,排除C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否认了黑人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政府向海外受众展现了过着“自由”“富足”生活的“人民资本家”形象,强调他们是“美国梦”的践行者。1957年,美国新闻署宣传手册《明日股票》向国外解释了美国市民是如何进行储蓄和工业投资的。这些宣传手册旨在()A.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B.扩大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C.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辩护 D.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外宣传中强调人们的幸福生活,因此目的是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扩大美国的国际形象,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美国的海外宣传,并不会对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产生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美国市民形象,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强调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未体现出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表所示为关贸总协定各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据表可知,关贸总协定()谈判回合谈判时间主要议题前五轮1947~1960年关税肯尼迪回合1964~1967年关税、非关税壁垒、欠发达国家参与和特殊经济体参与东京回合1973~1979年关税、非关税、多边保障体系、农产品、热带产品和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乌拉圭回合1986~1994年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条款、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措施A.现有机制体制存在不足 B.积极推动全球化均衡发展C.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D.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现代史(世界)。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关贸总协定主要议题,从单一的关税逐步扩展到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等领域,说明其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D项正确;仅从表格,无法得出现有体制的问题,排除A项;“均衡发展”,表述绝对,排除B项;“实现了”,表述夸大,并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在乡里治理中,承担具体事务的人员不是国家官僚体系中的职员,其运行成本并不调动国家的财政资源。里正和村正是国家政权在基层的代理人,他们彼此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完成皇权国家政令的下达。基层的社会力量包括自发形成的“社邑”组织和得到官府认可的民间领袖,他们在基层进行教化及组织一些公共事务,与基层行政系统相辅相成。唐朝的制度设计保障朝廷政令逐级传达到基层,基层行政节级统属于朝廷。但是各级官僚及其自利化取向,势必导致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滞碍。因此,唐朝还差遣官员或派出使职到地方和基层进行监督落实,“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经纬交织,基层政务运行机制较好地实现了与制度的弹性对接。——摘编自刘后滨《唐朝政令如何落实到乡里——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弹性对接》材料二在高度政治化的古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不再依靠单一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形成多元的治理模式。——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结合材料一中唐代基层治理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示例观点:古代中国社会基层的治理采用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说明:唐朝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思想文化开放、多元,这使得其基层治理具有了多样化特点。唐朝时,乡里组织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基层代理人分工协作,与行政系统有效衔接,多层次、立体化,受中央监察的治理特色。这样的基层治理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协调了官僚队伍和民间社会力量的关系;有利于保障朝廷政令的通畅和传达,实现了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流动的控制与基层的管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唐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在高度政治化的古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不再依靠单一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而是形成多元的治理模式”可拟定观点为:古代中国社会基层的治理采用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然后根据材料“里正和村正是国家政权在基层代理人,他们彼此及他们与其他社会力量分工协作,完成皇权国家政令的下达”“唐朝还差遣官员或派出使职到地方和基层进行监督落实”并结合所学唐朝的基层治理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唐朝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思想文化开放、多元,这使得其基层治理具有了多样化特点。唐朝时,乡里组织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基层代理人分工协作,与行政系统有效衔接,多层次、立体化,受中央监察的治理特色。这样的基层治理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协调了官僚队伍和民间社会力量的关系;有利于保障朝廷政令的通畅和传达,实现了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流动的控制与基层的管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茶进入欧洲社会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各国独具特色的饮茶习惯和文化。不仅如此,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茶对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饮茶习俗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茶会成为妇女作为独立个体展现自己的舞台。社会上建立的茶馆也面向女性开放,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饮茶和交流的空间。欧洲不仅形成了独特饮茶文化,还创造了许多和茶相关的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有关茶的描述和赞美在欧洲文学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摘编自车乒、蓝江湖《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二——摘编自袁欣《转型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叶出口对近代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茶叶贸易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影响:增加了欧洲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货币财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政治民主化和男女平等;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影响了欧洲社会文化生活。(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茶叶贸易出口量和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额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原因:受国际茶叶市场的冲击;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影响;中国制茶技术发展滞后;国内政局长期动荡。(4分,答出两点即可)(3)启示;社会稳定是茶叶贸易发展的保障;积极弘扬和宣传中国茶文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中欧。根据材料“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茶对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增加了欧洲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货币财富;根据材料“欧洲的饮茶习俗鼓励妇女在家中举办茶会,联络亲朋,加强社会交往,茶会成为妇女作为独立个体展现自己的舞台”可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政治民主化和男女平等;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根据材料“欧洲不仅形成了独特饮茶文化,还创造了许多和茶相关的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有关茶的描述和赞美在欧洲文学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可知影响了欧洲社会文化生活。【小问2详析】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中国茶叶出口量及其在世界茶叶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可知茶叶贸易出口量和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额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时间“1867-1936年”,从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可知,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国际茶叶市场进一步发展,冲击中国茶叶的出口;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这时期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影响;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西方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我国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同时这时期中国制茶技术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结合中国古代茶叶贸易的繁荣和近代茶叶贸易的衰落可知,近代国际国内环境直接影响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和稳定,说明社会稳定是茶叶贸易发展的保障;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弘扬和宣传中国茶文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位学者在总结1949年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时,使用了如下标题:“立国外交”“富国外交”“大国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