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湖北省荆荆宜三校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尚书·舜典》载:安抚边远笼络近处,亲厚有德之人,信任善良之人,拒绝邪佞之人,则“蛮夷率服”。这反映了()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C.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D.宽严相济的政治智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安抚边远笼络近处”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政治智慧,D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家国之间的同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才可知道墓主原来是匈奴人。这说明()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 D.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汉晚期的匈奴墓葬中的随葬品,如铜镜、钱币等均与汉人没有区别,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说明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仅说明一些墓葬中随葬了铜镜,但不能反映制作铜镜的手工业发达,排除A项;秦汉时期,匈奴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与秦汉政权并立,没有视汉朝为华夏正统,汉朝也没有直接管理匈奴地区,排除BC项。故选D项。3.曹魏统治者初期实施军屯,后来开始出现民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出租的武官),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到重要事项,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典农官的设置()A.有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保证了曹魏军事上的胜利C.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推动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曹魏(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屯田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可知,典农官直接对中央负责,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封建社会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解决,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证明典农官的设置能够保证曹魏军事上的胜利,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开始实行均田制,排除D项。故选C项。4.北宋仁宗中期,士大夫政治走向成熟,皇帝负责最后裁决,具体行政事务由代表“天下”的士大夫为主体的各个机构分工完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体系出现的思想渊源是()A.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 B.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C.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 D.科举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仁宗中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治导向使得文官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到仁宗中期,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这是一群有着儒家政治理想的官僚群体,他们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所以从思想渊源上讲是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国策,并不属于历史渊源,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是充分保障君主的最后决策权,同时又能保证官僚体制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使国家机器得到良好的运转,排除C项;材料与科举制所选拔官员素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 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 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答案〗D〖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采取的“造船铸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之策以“使之自围”,这是其“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林则徐的奏言并未缓解清统治困境,之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林则徐针对中国近代化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中虽提到“各国洋船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但这是林则徐海防思想提出的背景,并未涉及贸易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6.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危局 B.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分化 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可知,孙中山认识到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新式人才,这说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在不断加深,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中体西用思想,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间不符,排除B项;庸奴指的是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派与洋务派的分歧,排除C项。故选D项。7.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作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和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等四项保证。这反映出###()A.囿于形势暂时放弃民主革命领导权 B.制定政策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C.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D.提出赢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答案〗B〖解析〗面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中共中央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战等主张,同时依然强调实现民主,这体现了党制定政策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项正确;抗战时期中共指挥敌后战场,并不存在民主革命领导权的争夺问题,排除A项;西安事变标志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得出战略指导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8.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随后,重庆各党派、各阶层代表举行会议,强烈要求召开国事会议,制订改组国民政府的具体办法。这表明,当时()A.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国家前途命运问题备受关注C.革命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D.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后期,中共与各党派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或者改组国民政府,说明国家前途命运问题备受关注,B项正确;四十年代中共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排除A项;1944年时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革命统一战线且没有扩大;排除C项;国民政府不同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9.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501公里,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886公里。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A.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发展 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C.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D.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80年代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可得出西南地区的铁路事业及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展,把部分工业转移到西南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的铁路只是普通的铁路,不是高铁,排除A项;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是在文革时期,排除B项;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才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表: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合计=100)1952年83.57.4911965年81.68.4101979年69.817.612.61992年59.721.418.92020年23.628.747.7A.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经济衰退 B.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C.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长最快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新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可知,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占比数量呈下降趋势,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占比数量呈增长趋势,此消长趋势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据此可以推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含产业、从业结构等)的新变化,D项正确;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占比数量呈下降趋势,并不意味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即便是在农村的人口流失了也不意味着“经济衰退”,排除A项;计划经济时期,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第二产业),这与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占比数量巨大无关,排除B项;仅根据题干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增大无法得出其“经济产值增长最快”,这需要和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收益比较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他的改革主要意在()A.增强军事力量 B.巩固帝国统一C.扩大贵族特权 D.发展奴隶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国王大流士通过政治、经济、交通、宗教等方面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帝国统一,B项正确;大流士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帝国统一,虽然也起到增强军事力量和发展奴隶经济的作用,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D项;大流士改革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C项。故选B项。12.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A.增强了英国政府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盾牌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3.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英国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对北美战争的反思 B.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C.东印度公司的贪腐 D.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改变了对印度的殖民策略,实行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究其原因可知,英国政府在对美国殖民期间,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故英国做出材料所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对北美战争的反思,A项正确;1930年3月甘地开展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以后,印度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新高潮,与材料时间不符,英国调整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东印度公司的贪腐无关,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14.表中这些高层建筑大量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建筑名称高度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10层1892年卡匹托大厦91.5米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55层(230米)A.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商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城市化使人们住房需求极速增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高度不断增高,一方面和传统工业进步有关例如钢铁制造,另一方面在于电力广泛应用有关例如电梯,充分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成果,B项正确;高层建筑高度不断增高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于技术的不断进步,A项排除;建筑高度突破在于技术,地价是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材料放映建筑是商业性质并非居住性质,城市化是高层建筑出现直接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在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时提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实行非殖民化,保持并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与影响。这是二战后法国()A.缓和国际局势的愿望 B.同美国关系决裂的表现C.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 D.构建欧洲共同体的诉求〖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戴高乐在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时提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可以看出二战后,法国想摆脱美苏控制,体现出一定独立自主,也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C项正确;法国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处境,并不是缓和国际局势,排除A项;法国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同美国决裂,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的民族国家意识,并不是欧共体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16.美国政府认为音乐可能是撬开苏联人民封闭之窗的一种最安全的工具,只要音乐能渗入,就能在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加上一个“楔子”,从而削弱莫斯科对其人民的控制。美国这一主张旨在()A.展示美国文化实力 B.利用艺术形式展开冷战C.激化苏联社会矛盾 D.丰富苏联人民精神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美苏冷战时期。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认为音乐可能是撬开苏联人民封闭之窗的一种最安全的工具,……从而削弱莫斯科对其人民的控制。”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音乐方式瓦解苏联民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美国借助音乐展开冷战的信息,并不是强调美国的文化实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苏联的社会矛盾,题干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美国并不是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生活,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中国古代基层治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家庭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聚族而居,往往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大的家族。这种聚族而居在自然耕作的农业社会环境下被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国古代的行政权力基本上只延伸至县一级。基层政府在比较有威望的村民中指定耄长等负责村、镇的事务。与此同时,基层社会在许多情况下也会自行推选族长负责当地重大事项和纠纷的解决。传统中国呈现出政府治理和基层自治二元化的状态,而在治理结构上却实现了两者的互补。熟人社会是我国实行民间自治的客观条件。而伦理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度渗透使得熟人社会成为政权稳固的重要支撑。民间社会是一个“有礼”或“礼治”的社会,百姓对礼的规则和秩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尊崇。同时,家长在家族中具有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更有信念的支撑。同样,士绅阶层兴起以后,其儒家化的知识结构成为领导民间自治的合理依据,从而成为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民间自治力量。——摘编自李文静《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经验及其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原因。〖答案〗(1)特点:政府治理与基层治理互补;宗族治理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礼治与法治结合(重视教化)社会精英发挥重要作用。(任答3点)(2)原因: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地位;国家统治需要;国家管理人员不足;地方精英文化水平提高;地区间文化差异。(任答3点)〖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传统中国呈现出政府治理和基层自治二元化的状态,而在治理结构上却实现了两者的互补。”得出政府治理与基层治理互补;根据“熟人社会是我国实行民间自治的客观条件。而伦理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度渗透使得熟人社会成为政权稳固的重要支撑。”“同时,家长在家族中具有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更有信念的支撑。”得出宗族治理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礼治与法治结合(重视教化)社会精英发挥重要作用。(任答3点)【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社会环境、宗法观念、儒家思想、自然经济等角度概括。可得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地位;国家统治需要;国家管理人员不足;地方精英文化水平提高;地区间文化差异。(任答3点)【时局与国家观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国家观念的主要支柱。自春秋战国以降的两千余年间,“此悉土悉臣之思想,已深入一般人民之脑中”,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梁启超写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国民报》也发文阐述道:“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国民报》指出:“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权利者,非国民也。”——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材料二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天主教炮制所谓“君权神授”说,把封建制度奉为神的恩赐和神意的体现,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因此,“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摘编自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李凤鸣:《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提出“各种权利”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对于“权利诉求”的不同及其历史影响。〖答案〗(1)中国: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导致国民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一大批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等。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2)不同:中国:反对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君主私有财产,不能独占,从国家观念着手,提出国家乃是全体国民共有,应实现国民享有权利之自由。法国:从思想深处开始抨击,以天主教会作为矛头,先根除人民思想痼疾,再去宣传革命社会政治理论。

影响:中国:维新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但中下层国民思想接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良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解决腐朽的封建制度问题。法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把革命原则传播到了欧洲各地。〖解析〗(1)中国:根据材料“维新派”“梁启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导致国民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一大批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等。法国:根据材料“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2)不同:中国:根据材料“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权利者,非国民也”可知,反对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君主私有财产,不能独占,从国家观念着手,提出国家乃是全体国民共有,应实现国民享有权利之自由。法国:根据材料“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可知,从思想深处开始抨击,以天主教会作为矛头,先根除人民思想痼疾,再去宣传革命社会政治理论。影响: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辩证分析其影响,可知维新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但中下层国民思想接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良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解决腐朽的封建制度问题。法国:根据材料“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把革命原则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19.新中国的税收制度,从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同年12月又公布了《关于设立海关原则和调整全国海关机构的指示》。1951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第一部体现国家主权的海关法和海关进出口税则的颁布实施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海关主权完全收回。从此以后,近代以来我国落入西方列强之手的海关正式回到了人民手中,这为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和维护海洋权益创造了良好条件。——摘编自魏青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材料二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改革启动以来的首个申报期运行平稳,10月份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已完成申报。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介绍,10月领取工资薪金所得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都超过50%,占税改前纳税人总数的96.1%.减税金额达224亿元,占当月总减税规模的70.9%。——摘编自吴秋余《个税改革首月减税316亿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关税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以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意义。〖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收回了关税主权;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等等。(2)现实意义:促进多种经济的发展,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步完善和发展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丰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析〗【小问1详析】背景: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材料“第一部体现国家主权的海关法和海关进出口税则的颁布实施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海关主权完全收回”可知新中国收回了关税主权;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小问2详析】现实意义:根据材料“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可知促进多种经济的发展,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材料“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改革启动以来的首个申报期运行平稳,10月份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已完成申报”可知逐步完善和发展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结合纳税的主体可知丰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世界性危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重要的世界性危机时间危机概况1914—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加速了欧洲霸权衰落的进程。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改变1918—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超过超过5亿人感染,2500万人死亡。突如其来的大流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也开启了欧美国家全民医疗卫生系统和社会福利保障系统的讨论与尝试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由美国股市崩溃开始,逐渐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迫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放弃盛行一时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德、日、意等国甚至走上法西斯集权道路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法国等传统强国失去了对于世界格局的支配权。美国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利用自身的实力,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美国规则”成为世界的规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进行战争威胁。该次危机险些引发双方之间的直接冲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危机才告平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欧佩克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性危机”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世界性危机中蕴含着发展的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世界长期动荡,给各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也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沙俄的战争政策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布尔什维克领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为俄国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提供新道路。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极大地破坏了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美国为渡过危机,总统罗斯福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缓解了美国的经济萧条,也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欧亚非的广大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特别是传统的欧洲强国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瓦解。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积极推行霸权政策,构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总之,世界性危机在对各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造成破坏的同时,也迫使各国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索,推动本国和世界的进步。(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如世界性危机频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大国恶性竞争是造成世界性危机的重要原因等。论题正确,论述清晰,总结)〖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得出论题:根据表格“20世纪重要的世界性危机”可以得出论题:世界性危机中蕴含着发展的机遇。其次进行阐述:根据材料“战争造成巨大人员和经济损失,加速了欧洲霸权衰落的进程”分析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世界长期动荡,给各国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也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根据材料“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分析得出沙俄的战争政策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布尔什维克领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为俄国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提供新道路。根据材料“经济大萧条的危害”分析得出1929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极大地破坏了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分析得出美国为渡过危机,总统罗斯福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缓解了美国的经济萧条,也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根据材料“英国、法国等传统强国失去了对于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分析得出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欧亚非的广大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特别是传统的欧洲强国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瓦解。根据材料“美国再次成为最大的赢家,利用自身的实力,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美国规则”成为世界的规则”分析得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积极推行霸权政策,构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最后得出结论:总之,世界性危机在对各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等造成破坏的同时,也迫使各国做出更加积极有益的探索,推动本国和世界的进步。湖北省荆荆宜三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尚书·舜典》载:安抚边远笼络近处,亲厚有德之人,信任善良之人,拒绝邪佞之人,则“蛮夷率服”。这反映了()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C.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D.宽严相济的政治智慧〖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安抚边远笼络近处”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宽严相济的政治智慧,D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题干并未体现家国之间的同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从出土的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才可知道墓主原来是匈奴人。这说明()A.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B.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C.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 D.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东汉晚期的匈奴墓葬中的随葬品,如铜镜、钱币等均与汉人没有区别,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说明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仅说明一些墓葬中随葬了铜镜,但不能反映制作铜镜的手工业发达,排除A项;秦汉时期,匈奴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与秦汉政权并立,没有视汉朝为华夏正统,汉朝也没有直接管理匈奴地区,排除BC项。故选D项。3.曹魏统治者初期实施军屯,后来开始出现民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大的郡国设典农中郎将(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出租的武官),小郡设典农校尉。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若遇到重要事项,典农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典农官的设置()A.有利于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保证了曹魏军事上的胜利C.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推动均田制的发展和完善〖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曹魏(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屯田事务主要由各郡国典农官主持”“典农官独立于郡县之外”“屯田官可直接向中央请示办理”可知,典农官直接对中央负责,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封建社会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问题不可解决,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证明典农官的设置能够保证曹魏军事上的胜利,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开始实行均田制,排除D项。故选C项。4.北宋仁宗中期,士大夫政治走向成熟,皇帝负责最后裁决,具体行政事务由代表“天下”的士大夫为主体的各个机构分工完成,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体系出现的思想渊源是()A.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 B.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C.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 D.科举提高了官员素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仁宗中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治导向使得文官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到仁宗中期,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这是一群有着儒家政治理想的官僚群体,他们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所以从思想渊源上讲是儒家仁政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国策,并不属于历史渊源,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君臣平等的制衡观念,“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权力体系是充分保障君主的最后决策权,同时又能保证官僚体制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使国家机器得到良好的运转,排除C项;材料与科举制所选拔官员素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 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 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答案〗D〖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采取的“造船铸炮”“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之策以“使之自围”,这是其“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林则徐的奏言并未缓解清统治困境,之后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林则徐针对中国近代化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中虽提到“各国洋船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但这是林则徐海防思想提出的背景,并未涉及贸易顺差还是逆差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6.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11月制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则写道:“中国积弱,非一日矣……庸奴误国,荼毒苍生”。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危局 B.战争失败加快革命进程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分化 D.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加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主张:国家不应片面追求坚船利炮,而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经济人才。”可知,孙中山认识到洋务运动对西方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新式人才,这说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在不断加深,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中体西用思想,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时间不符,排除B项;庸奴指的是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派与洋务派的分歧,排除C项。故选D项。7.1937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停止内战、实行民主自由、开国民大会、迅速准备抗日、改善人民生活五项要求,同时作出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工农革命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和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和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等四项保证。这反映出###()A.囿于形势暂时放弃民主革命领导权 B.制定政策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C.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D.提出赢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答案〗B〖解析〗面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中共中央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战等主张,同时依然强调实现民主,这体现了党制定政策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项正确;抗战时期中共指挥敌后战场,并不存在民主革命领导权的争夺问题,排除A项;西安事变标志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得出战略指导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8.1944年9月,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随后,重庆各党派、各阶层代表举行会议,强烈要求召开国事会议,制订改组国民政府的具体办法。这表明,当时()A.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国家前途命运问题备受关注C.革命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D.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后期,中共与各党派主张建立联合政府或者改组国民政府,说明国家前途命运问题备受关注,B项正确;四十年代中共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排除A项;1944年时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革命统一战线且没有扩大;排除C项;国民政府不同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9.1964年,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为1501公里,到1980年已经增加到2886公里。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发展主要得益于()A.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发展 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C.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D.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80年代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新建的企业主要沿宝成、成昆、成渝、川黔及襄渝铁路线进行分布。资阳、隆昌、达县等工业城镇开始快速发展。”可得出西南地区的铁路事业及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三线建设的开展,把部分工业转移到西南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的铁路只是普通的铁路,不是高铁,排除A项;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是在文革时期,排除B项;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是从1984年才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表: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合计=100)1952年83.57.4911965年81.68.4101979年69.817.612.61992年59.721.418.92020年23.628.747.7A.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经济衰退 B.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C.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长最快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新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可知,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占比数量呈下降趋势,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占比数量呈增长趋势,此消长趋势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据此可以推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含产业、从业结构等)的新变化,D项正确;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占比数量呈下降趋势,并不意味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即便是在农村的人口流失了也不意味着“经济衰退”,排除A项;计划经济时期,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第二产业),这与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占比数量巨大无关,排除B项;仅根据题干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增大无法得出其“经济产值增长最快”,这需要和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收益比较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他的改革主要意在()A.增强军事力量 B.巩固帝国统一C.扩大贵族特权 D.发展奴隶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国王大流士通过政治、经济、交通、宗教等方面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帝国统一,B项正确;大流士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帝国统一,虽然也起到增强军事力量和发展奴隶经济的作用,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D项;大流士改革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C项。故选B项。12.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A.增强了英国政府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盾牌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3.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英国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对北美战争的反思 B.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C.东印度公司的贪腐 D.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改变了对印度的殖民策略,实行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究其原因可知,英国政府在对美国殖民期间,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故英国做出材料所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对北美战争的反思,A项正确;1930年3月甘地开展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以后,印度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新高潮,与材料时间不符,英国调整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东印度公司的贪腐无关,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14.表中这些高层建筑大量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建筑名称高度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10层1892年卡匹托大厦91.5米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55层(230米)A.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 B.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商业化的发展带来城市地价飞涨 D.城市化使人们住房需求极速增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高度不断增高,一方面和传统工业进步有关例如钢铁制造,另一方面在于电力广泛应用有关例如电梯,充分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成果,B项正确;高层建筑高度不断增高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于技术的不断进步,A项排除;建筑高度突破在于技术,地价是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材料放映建筑是商业性质并非居住性质,城市化是高层建筑出现直接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在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时提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实行非殖民化,保持并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与影响。这是二战后法国()A.缓和国际局势的愿望 B.同美国关系决裂的表现C.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 D.构建欧洲共同体的诉求〖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戴高乐在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时提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可以看出二战后,法国想摆脱美苏控制,体现出一定独立自主,也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C项正确;法国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处境,并不是缓和国际局势,排除A项;法国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同美国决裂,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的民族国家意识,并不是欧共体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16.美国政府认为音乐可能是撬开苏联人民封闭之窗的一种最安全的工具,只要音乐能渗入,就能在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加上一个“楔子”,从而削弱莫斯科对其人民的控制。美国这一主张旨在()A.展示美国文化实力 B.利用艺术形式展开冷战C.激化苏联社会矛盾 D.丰富苏联人民精神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美苏冷战时期。根据材料“美国政府认为音乐可能是撬开苏联人民封闭之窗的一种最安全的工具,……从而削弱莫斯科对其人民的控制。”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音乐方式瓦解苏联民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美国借助音乐展开冷战的信息,并不是强调美国的文化实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苏联的社会矛盾,题干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美国并不是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生活,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中国古代基层治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家庭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聚族而居,往往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大的家族。这种聚族而居在自然耕作的农业社会环境下被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国古代的行政权力基本上只延伸至县一级。基层政府在比较有威望的村民中指定耄长等负责村、镇的事务。与此同时,基层社会在许多情况下也会自行推选族长负责当地重大事项和纠纷的解决。传统中国呈现出政府治理和基层自治二元化的状态,而在治理结构上却实现了两者的互补。熟人社会是我国实行民间自治的客观条件。而伦理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度渗透使得熟人社会成为政权稳固的重要支撑。民间社会是一个“有礼”或“礼治”的社会,百姓对礼的规则和秩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尊崇。同时,家长在家族中具有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更有信念的支撑。同样,士绅阶层兴起以后,其儒家化的知识结构成为领导民间自治的合理依据,从而成为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民间自治力量。——摘编自李文静《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经验及其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原因。〖答案〗(1)特点:政府治理与基层治理互补;宗族治理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礼治与法治结合(重视教化)社会精英发挥重要作用。(任答3点)(2)原因: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地位;国家统治需要;国家管理人员不足;地方精英文化水平提高;地区间文化差异。(任答3点)〖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传统中国呈现出政府治理和基层自治二元化的状态,而在治理结构上却实现了两者的互补。”得出政府治理与基层治理互补;根据“熟人社会是我国实行民间自治的客观条件。而伦理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度渗透使得熟人社会成为政权稳固的重要支撑。”“同时,家长在家族中具有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有法律制度上的保障,更有信念的支撑。”得出宗族治理扮演重要角色(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礼治与法治结合(重视教化)社会精英发挥重要作用。(任答3点)【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所学可从社会环境、宗法观念、儒家思想、自然经济等角度概括。可得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宗法观念及儒家思想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地位;国家统治需要;国家管理人员不足;地方精英文化水平提高;地区间文化差异。(任答3点)【时局与国家观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国家观念的主要支柱。自春秋战国以降的两千余年间,“此悉土悉臣之思想,已深入一般人民之脑中”,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梁启超写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国民报》也发文阐述道:“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国民报》指出:“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权利者,非国民也。”——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材料二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天主教炮制所谓“君权神授”说,把封建制度奉为神的恩赐和神意的体现,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因此,“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摘编自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李凤鸣:《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提出“各种权利”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对于“权利诉求”的不同及其历史影响。〖答案〗(1)中国: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导致国民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一大批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等。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2)不同:中国:反对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君主私有财产,不能独占,从国家观念着手,提出国家乃是全体国民共有,应实现国民享有权利之自由。法国:从思想深处开始抨击,以天主教会作为矛头,先根除人民思想痼疾,再去宣传革命社会政治理论。

影响:中国:维新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但中下层国民思想接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良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解决腐朽的封建制度问题。法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把革命原则传播到了欧洲各地。〖解析〗(1)中国:根据材料“维新派”“梁启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导致国民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一大批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等。法国:根据材料“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2)不同:中国:根据材料“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权利者,非国民也”可知,反对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君主私有财产,不能独占,从国家观念着手,提出国家乃是全体国民共有,应实现国民享有权利之自由。法国:根据材料“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可知,从思想深处开始抨击,以天主教会作为矛头,先根除人民思想痼疾,再去宣传革命社会政治理论。影响: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辩证分析其影响,可知维新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但中下层国民思想接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良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解决腐朽的封建制度问题。法国:根据材料“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把革命原则传播到了欧洲各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19.新中国的税收制度,从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关税政策和海关工作的决定》,同年12月又公布了《关于设立海关原则和调整全国海关机构的指示》。1951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第一部体现国家主权的海关法和海关进出口税则的颁布实施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中国海关主权完全收回。从此以后,近代以来我国落入西方列强之手的海关正式回到了人民手中,这为我国开展对外贸易和维护海洋权益创造了良好条件。——摘编自魏青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材料二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018年10月1日个人所得税改革启动以来的首个申报期运行平稳,10月份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已完成申报。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介绍,10月领取工资薪金所得在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减税幅度都超过50%,占税改前纳税人总数的96.1%.减税金额达224亿元,占当月总减税规模的70.9%。——摘编自吴秋余《个税改革首月减税316亿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关税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