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管子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商君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上述思想()A.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 B.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C.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 D.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管子认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商鞅却认为教育会不利于农业和作战,导致国家贫弱。两者的治国理念不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大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封建国家时期,排除A项;社会教化是古代统治者通过一定途径对百姓进行教育感化,材料中管子强调教育,商鞅强调农耕与作战,排除B项;材料中是两人的治国思想,管子强调教育,商鞅强调农耕与作战,没有直接确立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到三国时期,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户主是户内的成年男性。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到三国时期伦理纲常逐渐地渗入到基层户籍管理中,C项正确;三国时期成年男性成为户主,不能说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排除A项;三国时期户籍管理制度处于发展中,排除B项;女性地位低只反映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唐朝的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C.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D.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的做法并不会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以庸代役是隋唐时期租庸调制的内容,与两税法无关,排除C项;赋役合并折银征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废除人头税是清朝摊丁入亩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 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帝王将相的关系亲疏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宴请对象发生变化,太祖朝是“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大将王全斌”,真宗朝的宴请重点则是“近臣”“遂以为例”,这体现了北宋从“重武”到“重文”的演变,这正是有宋一代政治改革的方向,A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是曲宴,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所言曲宴均为皇帝宴请近臣、宗亲,从太祖时的军事要职到真宗时的诏近臣观书,反映的本质是重文轻武的改革方向,是驭臣之术,不是具体的皇帝将相之间的关系远近,排除C项;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5.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可见清政府重视基层社会的教育,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礼教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对于政治教化活动给予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充分调动各方精英人物协助教化,努力拓宽政治教化工作的参与渠道,可见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重构社会教化、强化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要意图并非是为了稳定传统宗藩体系,且地方基层教育与宗藩体系无关,排除A项;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增加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并非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排除B项;清朝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6.1887年,刘铭传上奏道:“台湾四面皆海,防不胜防……新竹,彰化一带,海口分歧,万难遍布军队……如遇海疆有事,敌船以旱队猝登,隔绝南北声气,内外夹击,危迫将不忍言。若修铁路既成,调兵极便,何处有警,瞬息长驱。”据此可知,刘铭传()A.敦促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B.意识到台湾面临日本窥伺C.呼吁政府加强海军建设 D.主张兴办铁路以巩固国防〖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台湾四面皆海”“敌船……隔绝南北声气”“修铁路”“调兵极便”可知,刘铭传鉴于台湾孤悬海外,南北狭长,战时有可能面临南北隔绝、内外夹击的局面,提出修筑铁路以实现御侮、巩固国防,D项正确;1885年台湾建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日本对台湾的觊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海军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7.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开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B.预备立宪成果斐然C.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 D.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并召开临时会,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说明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A项正确;预备立宪是骗局,不是成果斐然,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排除C项;三权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司法等三权分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布局 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因此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危机,而材料“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说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制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较大,出口比重较小,说明中国当时对世界市场依赖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经济大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信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和材料并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作战示意图。这一行动()A.成为敌后战场游击战的典范 B.得到了正面战场的有效配合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逆转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答案〗C〖解析〗根据作战示意图,可知战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主要围绕铁路交通线、日军据点,可知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动的,未得到国民党的积极有效配合,排除B项;“逆转”中日力量对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9年11月,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指出:“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一一这就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这一发言旨在强调()A.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 B.反帝是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C.人民解放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 D.“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可以得出这一发言旨在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A项正确;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为新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争取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是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排除C项;材料不能充分表明“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开始,法国王室监察官逐渐控制了村民会议的自治管理权力。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王权的扩张,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因此17世纪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社会管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成文法体系,排除A项;“丧失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基层治理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0-180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并列举了相关“旧”的特征,如下表:“旧欧洲的特征”经济观认同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①)社会观认同的是差异等级而非竞争能力(②)文化观认同的是群体意识而非个人精神(③)宗教观认同的是蒙昧盲信而非自然主义(④)根据表格信息,请预测“新欧洲”特征出现的历史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世界市场形成;B.②文艺复兴C.③重商主义D.④近代科学产生〖答案〗D〖解析〗①是重商主义,A错误;②是民主意识,B错误;③是文艺复兴,C错误;④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即“新欧洲”出现,故D正确。13.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A.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 B.表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C.从侧面表明英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D.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加之缺乏相应的治理经验,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公共卫生状况随之不断恶化,使得英国社会问题不断突出,为此,英国被迫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种种措施加以应对,A项正确;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不同,且材料无法体现“率先”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推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单位:%)。其中④是()年份国家①②③④四国合计19131436616721920144759751937114251270194811253.43.93.6721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工业产值的排名为第一为美国,第二为德国,第三为英国,第四为法国,根据表中1913年四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可知,占据第二位的是④,④是德国,A项正确;①是英国,排除B项;②是美国,排除C项;③是法国,排除D项。故选A项。15.据报道,美国商务部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A.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 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C.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商务部通过强制手段,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说明的是经济全球化受到美国的霸权主义的阻碍,也反映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D项正确;美国强制合作伙伴交出商业机密不能解决芯片短缺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科技的自主创新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安化、岳阳、平江、桃源、衡山等地尤盛。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销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西北少数民族习惯饮用酥酪,不喝茶就会生病。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大部分都是由安化黑茶供应,湖南产茶的地区也逐渐扩大。——改编自李采娇《明、清及民国时期湖南茶叶史研究》材料二1858年,粤商佐帆取道湘潭抵达安化,传授制作红茶技术,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转输欧、美。因价高利厚,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在镇压陕甘回民暴动后,着手整顿西北茶务。于原有的“东柜”(陕西、山西茶商)、“西柜”(回商)外,添设“南柜”,招徕南茶商贩,大量运销湘茶。自此,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并畅销于俄国境内,产量约达100余万担之巨……红茶大盛,商民适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每当“茶市方殷,贫家妇女相率入市拣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喧嚣拥挤”。直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后,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捕编自伍新福等《湖南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时期湖南茶叶产销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湖南茶叶销售变化。〖答案〗(1)特点:种植广泛,产量大;由民间商人进行省内销售及长途贩运;服务政府西北边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2)变化:销售范围:逐渐打开欧美市场;销售数量先增后减;销售种类以绿茶、黑茶为主到红茶为主;在西北市场地位变化:湘茶在西北衰落转而到近代重新占据市场一席之地。〖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可得出种植广泛,产量大;根据材料中的“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铺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可得出明朝时期湖南茶产由民间商人进行省内销售及长途贩运;根据材料中的“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得出明朝时期湖南茶产服务政府西北边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小问2详析】变化:根据材料中的“1858年,转输欧、美”可得出销售范围:逐渐打开欧美市场;根据材料中的“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可得出销售数量先增后减;根据材料中的“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可得出种类以绿茶、黑茶为主到红茶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湖南茶在西北衰落转而到近代重新占据市场一席之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布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亚发展基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点,并据此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2)不同点:经济功能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作用: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解析〗(1)根据材料“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可得出宋朝城市是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根据材料“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宋朝城市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同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根据材料“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可得出宋代城市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区域中心由封闭转向开放。(2)不同点,根据材料“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等信息可得出商品经济渗透农村;根据材料“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等信息可得出经济功能较突出,专业化趋势逐渐加强;根据材料“极强的渗透力”“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等信息可知影响深远。作用,根据材料“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可得出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根据材料“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可得出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根据材料“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可得出加速社会转型,推动城镇化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0—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波动曲线——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列出信息,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信息论题论述信息提取可从整体或局部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有条理。论题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较为清晰。论题不明确或错误,论述不充分或无论述。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政治局势、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影响。论述:1954-1956年经济增速不断提升。新中国的建立是经济的发展根本前提。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1959-1961年,经济增速迅速下挫并出现负增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劝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左倾错误造成经济负增长局面。1981-1984年,经济增速稳步提升。1978年以后民主法治建设逐装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政治环境;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增长。80年代以后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总之,经济发展速度受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国际局势、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内外有利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示例二论题:国内外环境影响经济发展。论述:1959-1961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从国内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严重;从国际看,中苏关系恶化,西方国家孤立遏制中国。国内外环境不利于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增长下滑。1981-1984年,经济快速增长。从国内看,拨乱反正措施初见成效,国内政局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措施逐渐推开。从国际看,国际关系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2001年后经济增速稳定提升。从国内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增速稳中有升。从国际看,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抓住全球化进程加快、社会信息化以及新兴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推动了经济稳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受国内外环境影响。要利用有利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解析〗首先解读图表信息可知,图中曲线是1950-2010年的GDP增长速度曲线,可针对图中所示的几个峰值进行解读,结合所学从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2001年后加入世贸等角度分析增速变动原因。依据相关历史事件对GDP增速的影响,从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国际局势、自然环境等角度进行论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中海示意图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材料二大西洋示意图请以地中海的称呼为例,围绕历史上的大西洋,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称呼:大西洋是“伟大的洋”。论述:新航路开辟,大西洋航线把欧美非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如美洲玉米、甘薯传入欧洲,欧洲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长。大西洋贸易区取代地中海贸易区,大西洋沿岸诸国相继崛起,如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7世纪荷兰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称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19世纪末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近代英法美政治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思想启蒙、文学艺术影响深远。拉美独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拉美国家如墨西哥、巴西崛起,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活力。总之,1500年以来大西洋沿岸地区是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引领世界的发展,大西洋是“伟大的洋”。示例2:称呼:大西洋是“罪恶的洋”。论述:新航路开辟,大西洋航线把欧美非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西欧进行三角贸易,贩卖黑人,给非洲带来灾难;在美洲传播了病毒、进行殖民抢劫、屠杀印第安人;美洲白银流向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农民工人更加贫困。殖民者在环大西洋地区展开殖民争夺,西班牙、葡萄牙划分势力范围,1588年爆发英西战争,后来爆发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1763年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拉美、非洲进行资本输出,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总之,近代以来大西洋贸易区满足了殖民者的贪欲,给非洲、美洲带来了灾难,大西洋是“罪恶之洋”。示例3:称呼:大西洋是“智慧之洋”。论述:15、16世纪地理知识进步,受地圆学说影响,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经济全球化开始。17世纪英国发生启蒙运动,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思想家提出“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理论,构建理性王国。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实践了启蒙思想,构建了民主代议制。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兴起,后来牛顿力学体系确立。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19世纪英国诞生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之,1500年以来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引领世界的发展,大西洋是“智慧之洋”。(说明: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观点,论证,结论升华。)〖解析〗根据材料一关于地中海的称呼,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的称呼为:伟大的洋;接着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有关大西洋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的知识,紧扣“伟大”这一角度,从新航路开辟、大西洋沿岸各国的崛起(可提及大国更替、经济发展、科学革命、思想解放等方面)、拉丁美洲独立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还可以得出:大西洋是“罪恶的洋”;接着紧扣“罪恶”这一角度,结合三角贸易、价格革命、殖民战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等史实进行论述;最后总结。还可以得出:大西洋是“智慧之洋”;接着紧扣“智慧”这一角度,结合新航路开辟时期地理知识的进步、启蒙思想及其实践、科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等史实进行论述;最后总结。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管子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商君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上述思想()A.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 B.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C.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 D.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管子认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商鞅却认为教育会不利于农业和作战,导致国家贫弱。两者的治国理念不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大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封建国家时期,排除A项;社会教化是古代统治者通过一定途径对百姓进行教育感化,材料中管子强调教育,商鞅强调农耕与作战,排除B项;材料中是两人的治国思想,管子强调教育,商鞅强调农耕与作战,没有直接确立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2.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B.户籍制度日趋完备C.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D.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到三国时期,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户主是户内的成年男性。结合所学可知,汉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到三国时期伦理纲常逐渐地渗入到基层户籍管理中,C项正确;三国时期成年男性成为户主,不能说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排除A项;三国时期户籍管理制度处于发展中,排除B项;女性地位低只反映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唐朝的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C.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D.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的做法并不会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以庸代役是隋唐时期租庸调制的内容,与两税法无关,排除C项;赋役合并折银征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废除人头税是清朝摊丁入亩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4.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表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 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帝王将相的关系亲疏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宴请对象发生变化,太祖朝是“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大将王全斌”,真宗朝的宴请重点则是“近臣”“遂以为例”,这体现了北宋从“重武”到“重文”的演变,这正是有宋一代政治改革的方向,A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是曲宴,没有涉及科举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所言曲宴均为皇帝宴请近臣、宗亲,从太祖时的军事要职到真宗时的诏近臣观书,反映的本质是重文轻武的改革方向,是驭臣之术,不是具体的皇帝将相之间的关系远近,排除C项;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5.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可见清政府重视基层社会的教育,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礼教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对于政治教化活动给予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充分调动各方精英人物协助教化,努力拓宽政治教化工作的参与渠道,可见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重构社会教化、强化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要意图并非是为了稳定传统宗藩体系,且地方基层教育与宗藩体系无关,排除A项;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为了增加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并非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排除B项;清朝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6.1887年,刘铭传上奏道:“台湾四面皆海,防不胜防……新竹,彰化一带,海口分歧,万难遍布军队……如遇海疆有事,敌船以旱队猝登,隔绝南北声气,内外夹击,危迫将不忍言。若修铁路既成,调兵极便,何处有警,瞬息长驱。”据此可知,刘铭传()A.敦促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B.意识到台湾面临日本窥伺C.呼吁政府加强海军建设 D.主张兴办铁路以巩固国防〖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台湾四面皆海”“敌船……隔绝南北声气”“修铁路”“调兵极便”可知,刘铭传鉴于台湾孤悬海外,南北狭长,战时有可能面临南北隔绝、内外夹击的局面,提出修筑铁路以实现御侮、巩固国防,D项正确;1885年台湾建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日本对台湾的觊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海军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7.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开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B.预备立宪成果斐然C.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 D.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并召开临时会,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说明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A项正确;预备立宪是骗局,不是成果斐然,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排除C项;三权分立是指行政、立法、司法等三权分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A.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布局 B.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C.主要得益于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因此美国经济危机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危机,而材料“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说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制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较大,出口比重较小,说明中国当时对世界市场依赖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经济大危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信息,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外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和材料并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作战示意图。这一行动()A.成为敌后战场游击战的典范 B.得到了正面战场的有效配合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逆转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答案〗C〖解析〗根据作战示意图,可知战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主要围绕铁路交通线、日军据点,可知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项正确;百团大战是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动的,未得到国民党的积极有效配合,排除B项;“逆转”中日力量对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9年11月,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指出:“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一一这就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这一发言旨在强调()A.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 B.反帝是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C.人民解放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 D.“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是武装斗争,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可以得出这一发言旨在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A项正确;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为新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争取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是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排除C项;材料不能充分表明“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开始,法国王室监察官逐渐控制了村民会议的自治管理权力。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王权的扩张,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因此17世纪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社会管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成文法体系,排除A项;“丧失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基层治理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0-180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并列举了相关“旧”的特征,如下表:“旧欧洲的特征”经济观认同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①)社会观认同的是差异等级而非竞争能力(②)文化观认同的是群体意识而非个人精神(③)宗教观认同的是蒙昧盲信而非自然主义(④)根据表格信息,请预测“新欧洲”特征出现的历史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世界市场形成;B.②文艺复兴C.③重商主义D.④近代科学产生〖答案〗D〖解析〗①是重商主义,A错误;②是民主意识,B错误;③是文艺复兴,C错误;④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即“新欧洲”出现,故D正确。13.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A.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 B.表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C.从侧面表明英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D.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加之缺乏相应的治理经验,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公共卫生状况随之不断恶化,使得英国社会问题不断突出,为此,英国被迫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种种措施加以应对,A项正确;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不同,且材料无法体现“率先”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推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单位:%)。其中④是()年份国家①②③④四国合计19131436616721920144759751937114251270194811253.43.93.6721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工业产值的排名为第一为美国,第二为德国,第三为英国,第四为法国,根据表中1913年四个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可知,占据第二位的是④,④是德国,A项正确;①是英国,排除B项;②是美国,排除C项;③是法国,排除D项。故选A项。15.据报道,美国商务部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A.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 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C.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商务部通过强制手段,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说明的是经济全球化受到美国的霸权主义的阻碍,也反映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D项正确;美国强制合作伙伴交出商业机密不能解决芯片短缺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科技的自主创新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国经济之间的依赖性,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安化、岳阳、平江、桃源、衡山等地尤盛。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销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西北少数民族习惯饮用酥酪,不喝茶就会生病。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大部分都是由安化黑茶供应,湖南产茶的地区也逐渐扩大。——改编自李采娇《明、清及民国时期湖南茶叶史研究》材料二1858年,粤商佐帆取道湘潭抵达安化,传授制作红茶技术,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转输欧、美。因价高利厚,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在镇压陕甘回民暴动后,着手整顿西北茶务。于原有的“东柜”(陕西、山西茶商)、“西柜”(回商)外,添设“南柜”,招徕南茶商贩,大量运销湘茶。自此,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并畅销于俄国境内,产量约达100余万担之巨……红茶大盛,商民适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每当“茶市方殷,贫家妇女相率入市拣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喧嚣拥挤”。直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后,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捕编自伍新福等《湖南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时期湖南茶叶产销特点(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湖南茶叶销售变化。〖答案〗(1)特点:种植广泛,产量大;由民间商人进行省内销售及长途贩运;服务政府西北边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2)变化:销售范围:逐渐打开欧美市场;销售数量先增后减;销售种类以绿茶、黑茶为主到红茶为主;在西北市场地位变化:湘茶在西北衰落转而到近代重新占据市场一席之地。〖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可得出种植广泛,产量大;根据材料中的“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铺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可得出明朝时期湖南茶产由民间商人进行省内销售及长途贩运;根据材料中的“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得出明朝时期湖南茶产服务政府西北边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小问2详析】变化:根据材料中的“1858年,转输欧、美”可得出销售范围:逐渐打开欧美市场;根据材料中的“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可得出销售数量先增后减;根据材料中的“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可得出种类以绿茶、黑茶为主到红茶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湖南茶在西北衰落转而到近代重新占据市场一席之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布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亚发展基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点,并据此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2)不同点:经济功能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作用: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解析〗(1)根据材料“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可得出宋朝城市是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根据材料“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宋朝城市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同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根据材料“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可得出宋代城市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区域中心由封闭转向开放。(2)不同点,根据材料“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等信息可得出商品经济渗透农村;根据材料“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等信息可得出经济功能较突出,专业化趋势逐渐加强;根据材料“极强的渗透力”“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等信息可知影响深远。作用,根据材料“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可得出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根据材料“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可得出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根据材料“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因制的解体和崩溃”可得出加速社会转型,推动城镇化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0—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波动曲线——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列出信息,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信息论题论述信息提取可从整体或局部论题明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有条理。论题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较为清晰。论题不明确或错误,论述不充分或无论述。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政治局势、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影响。论述:1954-1956年经济增速不断提升。新中国的建立是经济的发展根本前提。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1959-1961年,经济增速迅速下挫并出现负增长。大跃进、人民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