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

系。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

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

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

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

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

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

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

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

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某数量=总价”就可

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

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

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

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

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

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某时间=路程”就可

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一时间=速度”“路程+速

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某数量=总价速度某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4"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

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

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

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

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

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

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

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

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

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

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

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

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

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

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

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

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

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

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10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

“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

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

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

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

有其他计数单位。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

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说明这些

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

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

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

(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

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

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

有其他数位。

(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

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

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

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

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

(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

个数位;

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

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

位。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质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

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

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

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

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

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

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

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

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

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

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

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

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

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

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

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

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

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

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

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

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

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

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

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

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

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

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

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

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

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

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

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某某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

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

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

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

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

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

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

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

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

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

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

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

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

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

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

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

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

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

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

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

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

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

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

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

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

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

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

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

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

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

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

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

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

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

化”)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

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

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

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

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

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一一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

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

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

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

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及练习四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己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

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某39=3124-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某1=9999

9999某2=

9999某3=

9999某4=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某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

某2);2,7(9某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某5=49995

9999某7=69993

9999某9=89991

(4)9999某6和9999某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某6=59994

9999某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

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⑸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

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应用反馈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9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五、变式练习

先用简便方法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

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

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己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

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

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

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某39=3124-8=

(3)36+228-179=26某39-349=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

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某1=9999某2=

9999某3=9999某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

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某5=9999某7=9999某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懂得的计算规律是

1.判断。

(1)47560-47万();

(2)弋20亿()

(3)-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某86・47(394+5477)4-5784504-25-24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

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P.145页口算(四)。

二、复习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

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

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

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

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

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

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

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

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

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习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

“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

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

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

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

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

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

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

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

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

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

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

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

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

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

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

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

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

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

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

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

位。

62538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

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

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己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

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

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

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

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

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

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

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

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

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

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

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

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

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

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

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

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

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

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

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

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

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

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

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

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

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2、教学难点: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1、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

的意识。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

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

提高。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

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

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

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

“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某39=3124-8=

1、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想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60某2=

1984-49=50+30=

38某79=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

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某1=9999某2=9999某3=9999某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

吗?

9999某5=9999某7=9999某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

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

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

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

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

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

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

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

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

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

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

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

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30x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

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

算器干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

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416004-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

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

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某某-39x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⑵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

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

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M+”(记忆)

20某某-“MR”(提取)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

“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

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

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x567x0=

454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

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

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

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某=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

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lx1=1

Ux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

11111X111

X

X

X-

x=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

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

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

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

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

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

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己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

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

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

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

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

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

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

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

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

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

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

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

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

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

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

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

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

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

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22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

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

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

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

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

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

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4、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

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

的数据进行估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班级一(1)班一(2)班二(1)班二(2)班三(1)班三(2)班

四(1)班四(2)班五(1)班五(2)班六(1)班六(2)班

人数484750495253565550524850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

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

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

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

来数一数有多少粒,这样数好数吗?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

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

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课本第79页例2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确估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苹果树和数字苹果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帮助老师分气球,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

老师还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你又会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30=

师:像这样的式子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一样吗?应该怎样口算

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整百数除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我创设过节分气彩旗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

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

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有信心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指

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发言,按次序发言;记

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

棒。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算法,教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1)可以是用实物来说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

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个30。

(3)120・30把后面的。都去掉就变成了124-3=4(表内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们组直接口算就出来了。我们

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想法真棒啊,老师以你们自豪,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运用估算意识。

还能接受挑战吗?用小黑板展示题目

122+30心120+28n

①我们这两道题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点呢

②我们该怎么做,试试吧!看看谁的想法最好!

③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导学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数除整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