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529文学概论(一)2023年10月真题

1、【单选题】马克思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

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强调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

A:历史关系

B:诗意关系

C:哲学关系

D: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

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p55

2、【单选题】汉代《毛诗序》认为,诗可以用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

俗”。它体现的文学观念属于

A:再现说

B:表现说

C:实用说

D:独立说

答案:C

解析:“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

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但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

的。p57

3、【单选题】提出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美学家是

A:黑格尔

B:康德

C:英加登

D:歌德

答案:C

解析:20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对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做出了真正富有突破性意

义的划分。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1931)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字音及

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p108

4、【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

A:尚未发生的事

B:即将发生的事

C:可能发生的事

D:不会发生的事

答案:C

解析: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

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诗(这里指的就是叙事文学)由于

不受客观事实的限制而具有了比历史更普遍的意义,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也就是

说,故事的虚构要合乎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样就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p173

5、【单选题】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的美学家是

A:狄德罗

B:瓦莱里

C:苏珊·朗格

D:克莱夫·贝尔

答案:C

解析:美国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K.Langer)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

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p145

6、【单选题】标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文论家是

A:钟嵘

B:皎然

C:司空图

D:刘熙载

答案:C

解析:晚唐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都进一步扩

大了意境论的研究领域。p151

7、【单选题】《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

A:普洛普

B:热奈特

C:格雷马斯

D:托多罗夫

答案:A

解析:普洛普(V.I-Propp,1895-1970)于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罗

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变化无绪,然而它

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

接的三十一个“功能”中。p175

8、【单选题】胡应麟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在于“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他强调的

A:题材的丰富性

B:主题的深刻性

C:结构的多样性

D:语言的艺术性

答案:D

解析:《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就在那些“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也就是叙述语言所表现

岀的艺术性,如果抛弃掉这些东西而“止录事实”,就完全失去了这部作品的价值。由此可

见,在叙事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叙述语言的发展,而在很多情况下,叙

述语言的发展成为叙事艺术发感的主要方面。p178

9、【单选题】“过了几日”“转眼又是一年”之类的叙述方式属于

A:省略

B:概略

C:减缓

D:停顿

答案:A

解析: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

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在具体的故事叙述中有不同的

省略方式:一种是明确省略,即在叙述中说明省略过去的时间,如“过了几日”“转眼又是一

年”之类。p180

10、【单选题】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

A:再现论

B:表现论

C:体验论

D:模仿论

答案:B

解析:艺术与情感密切相关,艺术是情感的宣泄或展示。简言之,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

西方,这是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一般称之为“表现论”。p212

11、【单选题】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西方理论家是

A:黑格尔

B:卡西尔

C:布洛克

D:克罗齐

答案:D

解析:克罗齐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言下之意,任何“直觉”,只有以一种公共形

式“表现”出来,才能汇入艺术之中,“直觉”和“表现”是一物之两面。p214

12、【单选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它表达了作者的

A:乡愁(怀乡之苦)

B:幽怨(怨恨之意)

C:嗟叹(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答案:A

13、【单选题】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抒情的

A:语义策略

B:语用策略

C:语法策略

D:修辞策略

答案:C

解析:所谓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

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p224

14、【单选题】柏拉图用“神灵凭附”来解释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创作冲动

D:创作动机

答案:B

解析:柏拉图之所以用“神灵凭附”和“迷狂”来解释和形容艺术灵感,正是由于他十分准确

地了解到诗人创作时的那种独特的心理状态。他对灵感产生原因的解释当然是神秘主义

的,但他对灵感状态的描述却是十分真实的。p291

15、【单选题】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思维方式

B:人生理想

C:道德规范

D:艺术情感

答案:D

解析: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艺术情感起着主导作用。p297

16、【单选题】“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

勃,遂有画意。”此语出自

A:郑板桥

B:王国维

C:李渔

D:叶燮

答案:A

解析: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曾描述自己作画的经验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

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

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p311

17、【单选题】叔本华认为,对待艺术品的最恰当态度是“纯感觉鉴赏的完全无欲望状态”。

这种说法属于

A:静观说

B:距离说

C:性灵说

D:回忆说

答案:A

解析:叔本华曾提出好待艺术品的最恰当态度是“纯感觉骤赏的完全无欲望状态”的“静观

说”。p327

18、【单选题】弗洛伊德开创的文学批评流派是

A:结构主义批评

B:精神分析批评

C:形式主义批评

D:神话原型批评

答案:B

解析: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它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所开创。后来弗

洛伊德把自己的理论用于文学批评,由此形成一个批评流派。p349

19、【单选题】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强调的是

A:作家创作题材的重要性

B:作家创作方法的重要性

C:作家创作技巧的重要性

D: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文以气为主”则强调作家的创作个性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涉及文学体裁的区分与

特点问题,认为“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把诗

赋的语言形式美提到了首位。p367

20、【单选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家是

A:海明威

B:福克纳

C:马尔克斯

D:纳博科夫

答案:C

解析: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也是一个不确定的现象。在各种后现代主义文学家的罗列

之中,我们会发现差异极大的作家,如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美国黑

色幽默的托马斯·品钦(ThomasPynchon,1937—)、约翰,巴思(JohnBarth,1930—)、冯

内古特(KurtVonnegut,1922—2007),欧洲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尤奈斯库(Eugenelo-

neso,1912—1994),法国新小说的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Robbe-Grillet,1922—),

乃至纳博科夫(V.Nabokov,1899—1977)、卡尔维诺等人。p385

21、【多选题】文学的文化意义表现在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憧憬人类的未来

D:探究自然的规律

E: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答案:ABCE

解析:文学的文化意义至少有以下四点:(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叩问

人的生存意义;(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憧憬人类的未来

p69-73

22、【多选题】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包括

A:语音层面

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

D:语义层面

E:语用层面

答案:ABC

解析:文学语言组织有三个基本层面: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p115

23、【多选题】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包括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生命律动

D:人物生动

E:韵味无穷

答案:ABCE

解析:文学意境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之一,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把它与其他

艺术至境形态区分开来。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

穷四个方面。P152

24、【多选题】在有关抒情本质的问题上,主要理论包括

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移情论

E:反映论

答案:ACD

解析:在有关抒情本质的问题上,除了“表现论”和“传达论”,还有一种“移情论”或“投射

论”。P216

25、【多选题】有关风格的理论包括

A: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B: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C:风格是民族特色、文学流派的产物

D: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E: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答案:ABDE

解析:风格的诸种理论: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

中的自然流露;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而契合时呈现的特色;四、风格是读

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p241-247

26、【名词解释】对偶

答案:对偶是上下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具有整齐和对称效果的语言方式。p127

27、【名词解释】情节

答案: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同时在时间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

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p191

28、【名词解释】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

答案:文学创作主体是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所谓文学创作客体是指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p285-286

29、【简答题】简述作家体验的超越性。

答案:第一层意思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作家的描写不受对象本身形体、姿态和颜色

等物理性的束缚,而能见出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美学意义来。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

对传统的陈规旧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p101-102

30、【简答题】简述文学象征意象的种类。

答案:(一)寓言式象征意象(二)符号式象征意象p169-170

31、【简答题】简述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答案: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

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地域文化是历史形成

的,它一般由地域的语言、地域的传说、地域的宗教、地域的习俗、地域的性格、地域的

审美理想、地域的艺术等特点融合而成。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形

成文学的地域风格。p276

32、【简答题】简述文学流派的特点。

答案:首先,它们都包括了一批作家,他们相对独立,但又总是一作家集群;其次,一个文学

流派内部的作家对文学问题抱有大致相近或相同的看法;再次,一个文学流派的作家的审

美追求与艺术风格大抵近似。p388

33、【简答题】文学作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一)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二)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三)符合接受者的艺

术趣味p329-330

34、【论述题】试述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答案: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

法则。可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内指性、音乐性、陌生

化。(1)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

而内在自足的特性。文学的语言并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而是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

内在文学世界,这与日常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

行事,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2)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

音乐效果的特性。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甚至

有时还会为着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表意性与音乐性水乳交融般

地融合在一起,能达到一种近乎完美的审美境界,从而充分地体现汉语的音乐美。(3)陌

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陌生化是

与“自动化”相对立的。自动化语言是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

感的语言,这在日常语言中是司空见惯的。而“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

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p129-131

35、【论述题】举例说明抒情的途径。

答案:(一)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指声律,“情”指情感,二者在抒情作品(特别是

抒情诗)中结下了不解之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乐、舞本为一家,古代许多诗词皆

可入乐。《诗经》中的风、雅、颂,以及后来的词牌和曲牌的分类,都是基于音乐曲式的

不同。在古希腊,抒情诗是由竖琴伴唱的短歌。这样的历史事实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是,

诗歌具有了音乐的某些形式特征,在声音的层面上尤其如此,它们都拥有声音和谐的音调

和节奏。音乐对抒情作品影响巨大,且以词为例。兴盛于宋代的词,代表了中国抒情传统的

另一种面貌。从某个角度看,词甚至可以说是抒情精神的“纯粹”表现。从历史上看,诗词

都源于“歌”,但诗词后来的境遇却大不相同。诗在很早时便毅然决然地离“歌”而去自成一

体,在文人手中发展成非常复杂的文体;而词虽然在形式上也较多变化,却始终没有断绝

与“歌”的血肉联系,没有脱离音乐而独立,并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之中,本质上

它永远是“抒情歌谣”。(二)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苏珊•朗格在其《情感与形式》中把

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由此可见,艺术品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而艺术创

作的过程就是创造、制造这种符号的过程;只有借助这种符号,才能把人类情感转化成可

的或可听的形式。宋代的范晞文《对床夜话》强调情景不可分:“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

生。”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说情不可太露”“以景结情最好”。清代批评家王夫之曾经

结合《诗经》探讨“情景遇合”的问题,以并此为标准评判抒情作品的成败优劣。“夫景以

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夕堂永

日绪论》内编)情景如何能够达到“妙合无垠”之境,一直为诗家所关注。在王国维那

里,“情景遇合”被转化为“意与境浑”。他在托名樊志厚写成的《人间词乙稿序》中说:“文

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

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