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5.4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5.4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5.4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5.4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目录CONTENTS01相关知识02整体感知03内容分析04写作手法05全文总结01相关知识导入主人公简介作者简介导入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顾客就是上帝,这成为很多企业和服务业的基本共识。就如有人所说,吃海底捞其实吃的是人家的服务。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是劳动精神的一个侧面,热情周到的服务不仅会创造出优异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社会氛围。商品交换不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而是温馨真诚的情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主人公简介添加标题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标题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主人公简介添加标题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标题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作者简介添加标题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标题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添加你的详细文本内容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02整体感知文学常识学习目标词语梳理文学常识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文学常识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1)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2)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3)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文学常识1.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观点。2.掌握文章行文线索,体悟细节描写的魅力。3.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中表现出的情感美。4.学习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表现出的不平凡的优秀品质和他的奉献精神。教学重点: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学习目标词语梳理【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注特别意: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传诵和传颂比较,诵一般指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03内容分析内容分析这篇以张秉贵为主要对象的人物通讯,主要是要想体现张秉贵的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2、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张秉贵哪些方面的品质?内容分析1、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14):写张秉贵售卖糖果的感人事迹,展现他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第二部分(15、16):介绍张秉贵的出身经历,揭示他“一团火”精神的形成原因。第三部分(17、18):概述张秉贵钻研业务、热情服务的精神,赞扬他“一团火”的服务态度。第四部分(19、20):写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广泛影响。内容分析2、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张秉贵哪些方面的品质?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内容分析人物事例精神品质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耐心细致、周到体贴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自我反省、不断成长懂得感恩,乐于奉献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内容分析3.由此可见,张秉贵的劳动贡献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中用“一团火”温暖无数顾客,诠释出劳动模范的现实意义。04写作手法描写方法行为线索结构特点写作手法1.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主人公张秉贵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张秉贵“立”在我们面前的?写作手法①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②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写作手法③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④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写作手法2.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在刻画张秉贵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正面描写,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普通顾客对张秉贵的尊重,全国人民对他的称赞等内容的侧面描写,对正面描写进行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丰富、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温暖众人心的“一团火”精神。写作手法3.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贷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③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写作手法3.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写作手法3.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写作手法4.文章为什么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结尾?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人,正在发挥着他的巨大作用,因而显示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可贵。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总结课文以“一团火”精神为线索,串起多个真实事件和大量生动细节。在具体的结构安排上采用倒叙写法,先表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大量的事迹材料加以描摹刻画;其间通过插叙补充介绍人物经历,揭示人物品格的形成过程。这种结构安排,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同时也能深化主题。写作手法作者善于运用点面结合、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如第三部分描写张秉贵的日常工作是“面”,其他部分的具体事件是“点”,“点”与“面”形成互补,既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又能全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一部分写他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与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等细节形成强烈对比,鲜明体现了他工作中的忘我精神。另外,课文语言大多句式简短,通俗平易。无论是文中的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富有口语化特点,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给读者以鲜明的现场感。05全文总结思考讨论文章总结思考讨论1.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给了你什么启发?示例1:张秉贵为全社会展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这种“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示例:2: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这位杰出的劳动模范,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像他那样刻苦勤奋,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像他那样助人为乐!示例3:张秉贵身上所体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