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课件-再热循环_第1页
《热工基础》课件-再热循环_第2页
《热工基础》课件-再热循环_第3页
《热工基础》课件-再热循环_第4页
《热工基础》课件-再热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热循环的构成热工基础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资/源/库再热循环的构成提高蒸汽的初压力,可以提高循环的热效率,但与此同时,除非蒸汽的初温也一起升高,否则蒸汽在汽轮机内膨胀终了的湿度将大为增加,汽轮机最后几级叶片会受到夹带大量水滴的蒸汽的冲击而引起侵蚀。但初温的提高又常常受到金属耐温性能的限制,不能提得过高。为了在提高蒸汽初压时排汽干度不致过低,可以采用蒸汽中间再热循环。再热循环的构成1再热循环组成

新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作功到某一中间压力后撤出汽轮机,引入到锅炉的再热器使之再吸热,其温度提高后再引入汽轮机继续膨胀到背压。

再热循环是在朗肯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再热循环的构成1再热循环组成中间再热循环的装置系统图和T-s图与朗肯循环相比,再热循环中工质的吸热过程在原有34561上增加了7-1'吸热过程,而膨胀过程也变为1-7和1'-2'两个过程,排汽干度由X2变到X2'。再热循环的构成1再热循环组成采用再热循环后其热效率比原来朗肯循环热效率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可把再热循环看成原朗肯循环基础上附加了循环7-1'-2'-2-7。如果附加循环热效率高于朗肯循环热效率,则能够使循环的总效率提高,反之则降低。再热循环的构成1再热循环组成如果中间再热压力选择较高,则能使再热循环热效率提高;如中间再热压力选择过低,则使再热循环热效率降低。

但中间再热压力选得高时对X2的改善较少,而且如果中间压力过高时,附加循环与基本循环相比所占比例甚小,这样即使其热效率很高但对整个循环热效率提高也不大。

因此中间再热压力的选择要遵循排汽干度在规定的允许的范围内,并且热效率最高的原则。目前我国采用再热循环的火力发电厂,其中间再热压力一般为初压的20~30%。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热工基础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资/源/库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1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再热循环中,工质从锅炉的省煤器、蒸发受热面、过热器中吸收的热量为:从锅炉再热器中吸收的热量为:循环中工质的总吸热量:在定熵膨胀过程1-7中,工质在汽轮机高压缸中所作轴功为: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1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定熵膨胀过程1'-2'中,工质在汽轮机低压缸中所作轴功为:工质在汽轮机中作出的功为:再热循环的热效率(忽略水泵功):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1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若用很多级再热,就趋近于等温吸热,但由于再热器及往返管道中蒸汽的节流使单位工质作功能力降低,且管路复杂使运行不便。从热力学观点来说因此蒸汽动力循环一般只采用一级再热,只有在初参数高,且采用二级再热经济性合理时才考虑增加再热级数。表8-1国产再热机组参数单机容量/MW125200300600(蒸汽初压/MPa)/(蒸汽初温/℃)13.5/55013.0/53516.5/55016.5/535(再热压力/MPa)/(再热温度/℃)2.6/5502.5/5353.5/5503.6/535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2再热循环与朗肯循环的比较(1)和郎肯循环比较,采用再热可提高汽轮机的排汽干度。165432sTT1再热循环的分析计算2再热循环与朗肯循环的比较(2)和郎肯循环比较,采用再热不一定能提高循环的热效率。选择合适的再热压力可提高循环的热效率。(3)再热管道存在节流损失,低参数机组不采用再热,高参数机组通常只采用一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