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1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职《历史(基础模块)》(中国历史)教材的第10课,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下启十月革命、苏联的成立、二战后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广大工人为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它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十月革命等一系列的运动都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学情分析中职一年级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认知层次,历史学习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中。学生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人名和专有名词耳熟能详;陌生在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深入了解过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背景、理论内容、历史影响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概念也难以理解,在学习本课时,他们可能会感觉非常乏味,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手段上,适当的运用影像资料、补充图片和史料等手段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建立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来淡化知识辨度;在教学组织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比如学生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但是,本节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需要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增强本节课的通俗性,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四、教学目标1.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说出第一国际的建立与巴黎公社的实践活动。(时空观念)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唯物史观)3.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五、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国际歌》,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打破旧世界?他们追求的真理是什么?(二)新课学习一.为何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材料:1788年英国142个纱厂里,女工和童工5.6万人,而男工仅2.6万人。工人的工作日长达16—18个小时,星期日也不得休息;工作条件极差,厂房里空气污浊,缺少必要的安全设备;工资不断下降,1802—1833年间,织工工资由每周29先令将至5先令。工人还时时受到失业的威胁。——齐涛《世界通史教程》经济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产品积压,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失业。此后,每隔十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同时,工人虽然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材料:它(三大工人运动)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同时,它也证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才能取得胜利。——马世力《世界史纲》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开展了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则发动了武装起义。他们共同的要求是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特别是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主张建立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但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寄希望于某些天才人物来改造社会,甚至期待剥削阶级来消灭剥削制度,其结果只能是空想因此,他们的主张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二、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出示材料:资产阶级……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多,还要大。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因此,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级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教师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3)《共产党宣言》有何理论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