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邵东县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邵东县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邵东县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邵东县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邵东县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邵东县市级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2.“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这种现象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A.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C.促进了欧洲工商业发展D.促进了欧洲文化思想的繁荣4.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戊戌变法⑥义和团运动⑦辛亥革命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5.阅读下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表明时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单位:亿法郎)4556889421182A.蒸汽机提高了生产效率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发展D.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6.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国家的支持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D.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8.下列人物的行为不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华盛顿 D.林肯9.导致中东地区和科索沃地区矛盾激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民族问题②领土问题③宗教问题④历史问题⑤西方大国的干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10.在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果断地做出一个大胆决策:“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此后,人民解放军()A.转战陕北 B.千里跃进大别山C.发动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11.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失去了政治尊严。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A.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B.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2.下列各项,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水力-电力-蒸汽 B.火车-汽车-航天飞机C.石油-原子能-煤炭 D.电灯-电脑-电话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中国对外交往史上,曾经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耻辱。当今中国已重返世界,并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开放走向封闭,由和平交往为主到封建社会后期出现反侵略斗争的过程。请举出一位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哪些反侵略斗争?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集中体现。请写出当时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回顾百年中国近代史,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哪些?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项伟大决策有关?打开国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14.强军目标,就在前方。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拥有巩固强大的国防,都有哪些原因?(至少写出5条)15.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先进制度,先进思想文化与这一过程有关事件?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题干材料反映出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走向社会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不能全面概括题干,排除A;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指的是大跃进,不合题意,排除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的,与题意不合,排除D;“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故选B。3、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题文中的“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这种现象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后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ACD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B。4、C【解析】

依据题干“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是1840至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至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至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至1901年;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因此老人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包括②③④⑤⑥⑦。故C正确。5、D【解析】

根据材料“世纪贸易总额增长”这说明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故D正确。蒸汽机是1785年开始应用,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故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故排除C项。故选D。6、B【解析】

据题干“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亚非国家的支持。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B符合题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家的努力,D排除。故选择B。7、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唐太宗贞观年间,而不是唐玄宗时期,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选项A;而其他选项BCD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是正确的;故选A。8、D【解析】

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没有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D符合题意;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的统治,能够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A不符合题意;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能够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B不符合题意;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能够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限定信息“不能”,这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和分辨能力,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地区和科索沃地区矛盾不断激化,由于历史渊源,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巴勒斯坦等地的领土冲突、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出现,现实问题突出,一战后和二战后这一地区受到大国频繁的插手,这些都使得冲突不断升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①②③④⑤均为主要因素。故选D。10、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故B符合题意;1947年3月转战陕北、发动三大战役、解放南京与题干不符,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1、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2、B【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使用的动力先是水力,再是蒸汽最后是电力,故A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B、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变革,出现了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及使用,从而汽车和飞机出现。1885年,本茨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莱特兄弟制成飞机,故B排列正确,符合题意。C、煤炭是蒸汽时代动力的来源,原子能的利用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C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D、电灯、电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D排列错误,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张骞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2)《南京条约》清政府腐败不堪,军事落后、综合国力弱(3)改革开放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4)综合国力、国家环境、国家利益等【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中外和平交往做出贡献的使者有张骞、鉴真等,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反侵略斗争有: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导致中国人“跪着办外交”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不堪,军事落后、综合国力弱。(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打开国门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4)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的因素是综合国力、国家环境、国家利益等。14、(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行动听党指挥。(2)“一五”计划中共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拥军爱党,积极参军(4)广大科研工作者忘我的奉献,成为科技强军的坚实后盾。(5)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6)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带来的国际影响(7)外交成就给予的优良的和平发展环境。(7选5)【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拥有巩固强大的国防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切行动听党指挥,“一五”计划中共的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拥军爱党,积极参军,广大科研工作者忘我的奉献,成为科技强军的坚实后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1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先进制度,先进思想文化分别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还创办了三支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军事和外交人才。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