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2.下图是小王同学搜集到的有关某次战争的信息,与该战争相关的是A.有“绞肉机”之称B.首次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主战场在苏联的斯大林格勒3.下列是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一座城门见证唐朝历史》的主题探究时收集的材料。材料反映出唐朝A.中外交往友好共处B.人才汇集经济繁荣C.兼容并包繁荣开放D.民族交融国家统一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说法,对应正确的是文件名称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地位与评价《共同纲领》①规定国家名称、性质等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宪法(1954年)》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1982年)》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5.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而出兵抗击侵路者的军事行动是A.甲午中日战争B.抗美援朝C.第二次鸦片战争D.抗日战争6.“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发生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兴起7.某著作描述某一时期的欧洲人民“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反映了当时的欧洲人民A.热爱戏剧表演 B.反对自我表达 C.重视个人价值 D.追求个人利益8.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一制度是()A.奴隶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部县制9.《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推行县制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10.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11.下图内容对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产生的影响有①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②南方战乱较少,利于发展③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工具④传播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2.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错误的是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B.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C.武则天—任用姚崇、宋璟D.唐玄宗—册封怀仁可汗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材料四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4.19世纪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及名称15.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人物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是谁?他领先西方近千余年的数学成就是什么?图二人物是谁?他的哪项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的哪项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图三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他的什么理论鼓励了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心?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不正确的,“苛政猛于虎”是《礼记》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这个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老子的主张,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是不正确的,这是孟子的主张,只有A是正确的,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答案选A2、D【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德国集中重兵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勇抵抗,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符合题干要求;A是指凡尔登战役,B是指莫斯科战役,C是指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ABC都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无关,故本题选D。3、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开远门”,“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大秦国僧人”,“胡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因此材料反映出唐朝兼容并包,繁荣开放。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4、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由此可知,《共同纲领》的背景是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第四部宪法颁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八二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以彭德怀为总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953年,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故B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9世纪,故AC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结束,不符合题干的“20世纪5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前提是正确识记相关战争的发生时间。获取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分析本题四个选项涉及的战争的发生时间,选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即可。6、B【解析】

中世纪是指欧洲的封建时代,“新鲜思想”指的应该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AC为干扰项。故答案选B。7、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可知,该内容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个人的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8、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在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体现了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其他选项也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与材料不符,故选D。【点睛】关于商鞅变法是考试的高频考点,需要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期、内容和产生的历史影响,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10、D【解析】

依据题干“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书是《红楼梦》。故正确答案为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BC均与题干“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不符,故选D。11、D【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①③④项内容都是关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产生的影响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南方战乱较少,利于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的原因,不是影响,②不符合题意,故把包含②的ABC项排除。故选择D。【点睛】解答本题是需要注意从北方人民南迁的角度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1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不是隋文帝时期。BCD项搭配均正确,A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材料一:土地改革;材料二: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者包产到户)(6分)(2)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2分)。家庭联产承包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土地仍归国家所有。(2分)(3)启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共产党总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等。(言之有理,答一点即可,2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推行的重大措施,通过“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我们可总结出材料一反映出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我们可总结出材料二反映出在农村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包产到户”,我们可总结出材料三反映出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方式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使得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从农民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的所有权还在国家手中,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不同时期,在农村推行了不同的政策,这告诉我们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制定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共产党总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等。14、俄:1861年改革日: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有俄国、日本、中国。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为挽救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15、(1)祖冲之;他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