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7-全国-美学_第1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7-全国-美学_第2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7-全国-美学_第3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7-全国-美学_第4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7-全国-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7-全国-美学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属于()(1分)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2、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是()(1分)

A:审美经验

B:审美理想

C:审美趣味

D:审美效果

3、倡导劳动说的美学家是()(1分)

A:普列汉诺夫

B:泰勒

C:弗雷泽

D:席勒

4、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缩影是()(1分)

A: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B: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C:审美形态的兼容性

D: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5、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是()(1分)

A:自由

B:实践

C:存在

D:本体

6、把美区分为“秀美”和“威严”两大类的美学家是()(1分)

A:西塞罗

B:荷迦兹

C:博克

D:阿奎那

7、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1分)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理解

8、悲剧情绪的“焦虑说”的提出者是()(1分)

A:克尔凯戈尔

B:亚里士多德

C:马尔库塞

D:尼采

9、“畅神说”出现于我国的()(1分)

A:先秦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叶燮在《原诗》中提出的创作的四大原则是()(1分)

A:胆、智、识、力

B:才、德、识、力

C:才、胆、识、力

D:德、智、胆、力

11、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1分)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12、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1分)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3、艺术接受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是()(1分)

A:品、观、悟

B:观、品、悟

C:悟、品、观

D:品、悟、观

14、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本质上是()(1分)

A:游戏

B:有意味的形式

C:符号

D:模仿

15、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1分)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16、将艺术品分成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的是()(1分)

A:符号学美学

B:现象学美学

C: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D:后现代主义美学

17、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1分)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18、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1分)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19、《文心雕龙》的作者是()(1分)

A:刘勰

B:司空图

C:王夫之

D:王国维

20、认为崇高和优美都是“活的形象”的美学家是()(1分)

A:尼采

B:席勒

C:康德

D:叔本华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美育的特点是()(2分)

A:诉诸感性

B:能动性

C:潜移默化

D:诉诸理性

E:被动性

22、中国古代早期的“象”按照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2分)

A:鸟类之象

B:虫类之象

C:鱼类之象

D:植物之象

E:想象混合物之象

23、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有()(2分)

A:惊异

B:体验

C:怜悯

D:愉悦

E:澄明

24、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主要取决于它的哪些特征?()(2分)

A:实体性

B:非实体性

C:开放性

D:自足性

E:意象性

25、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别包括()(2分)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E:丑和荒诞

三、文字题(共n题,共7。分)

26、名词解释:再造性想象(4分)

27、名词解释:审美体验(4分)

28、名词解释:游戏说(4分)

29、名词解释:艺术的审美功能(4分)

30、简述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6分)

31、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6分)

32、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6分)

33、简述生物本能说的缺点。(6分)

34、简述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主要特征。(6分)

35、试论艺术的存在方式。(12分)

36、试论审美活动的特殊性。(12分)

1307-全国-美学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考点】想象

答案:C

解析: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

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正是这种现象。

2、【考点】审美趣味

答案:B

解析: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这是

因为,审美理想作为主体最高的审美追求,乃是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3、【考点】劳动说

答案:A

解析:倡导劳动说的美学家是普列汉诺夫。

4、【考点】生成性

答案:B

解析:审美形态的生成性也就是广义的美的生成性,是关于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

律的一个缩影。

5、【考点】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答案:A

解析: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一存在

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6、【考点】对优美的理论探讨

答案:A

解析:西塞罗就明确的把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大类。

7、【考点】情感

答案:C

解析: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8、【考点】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答案:A

解析: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了悲剧的“罪孽说”和悲剧情绪的“焦

虑说”。

9、【考点】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答案:B

解析:魏晋时期出现的“畅神说”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

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

10、【考点】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答案:C

解析:叶燮在《原诗》中提出的创作的四大原则即“才、胆、识、力

11、【考点】美学的哲学基础

答案:B

解析:柏拉图美学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

12、【考点】评价阶段

答案:D

解析:审美主体的理解力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3、【主考点】观

【副考点1]品

【副考点2]悟

答案:B

解析:艺术接受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观、品、悟。

14、【考点】从艺术本质角度定义的

答案:B

解析: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15、【考点】意象的主要类型

答案:D

解析:抽象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

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它不具有再现性、概念性和比喻性,亦不是指

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又不等同于现代的“抽象艺术”。它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

显明的关系。

16、【考点】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答案:A

解析:符号学美学将艺术品分成两个层次:符号和意义。

17、【考点】意象世界层

答案:D

解析:所谓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

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18、【考点】意象的孕育

答案:D

解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是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

19、【考点】审美形态与文化

答案:A

解析:《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20、【考点】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答案:B

解析:席勒从艺术论入手,认为崇高与优美一样,都是“活的形象”,都是生命与形象、实

在与形式、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主考点】诉诸感性

【副考点1】潜移默化

【副考点2】能动性

答案:ABC

解析:美育的特点是:(1)诉诸感性(2)潜移默化(3)能动性。

22、【考点】审美形态和思维

答案:ACDE

解析:中国古代早期的“象”按照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鸟类之象、鱼类之象、植物之

象、想象混合物之象。

23、【主考点】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副考点1】体脸: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副考点2】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答案:ABE

解析: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决定了主体在审美中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

态中。

24、【考点】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答案:BC

解析: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25、【考点】美的形态

答案:ABCDE

解析:审美形态的主要为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和荒诞。

三、文字题(共n题,共7。分)

26、【考点】想象

答案: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

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27、【考点】体脸: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答案:审美体脸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

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

状态。

28、【考点】游戏说

答案: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

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29、【考点】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答案: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

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

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30、【考点】非功利性

答案:审美经验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脸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

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

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

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31、【考点】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答案: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

(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现实生活是人的存在的特定历史境域。从现实生活出发,对人的存在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揭

示,是马克思的存在论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

(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诚然,马克思是肯定人的自然存在及其意义的,人就存在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的社

会关系决定着人的生存方式和人的社会存在本质。因此,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3)最根本的,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

在的。

人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诞生、发展、获得自己现实的社会存在的,而世界也是在实践活动

不断得到改变,愈益成为人的世界。

概而言之,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论则内在地含摄着存在论

维度。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的结合,亦即实践存在论就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32、【考点】审美理想

答案:(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3、【考点】生物本能说

答案:(1)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

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2)由于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从而也就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

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34、【考点】悲剧的内涵与特点

答案:(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35、【主考点】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副考点1】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副考点2】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答案:(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艺术只是一切艺术品的总称,世界上不存在一个“艺术”实体,它只存在于一切具体艺术品

之中。而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由意象世界构成。艺术品的核心,

是意象,每一个实在的艺术品都由意象世界构成。我们在无限多样的艺术品中可以提取到所

有艺术品共有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艺术意象。意象是我们欣赏所有的艺术品时都能感受到的,

它像艺术的灵魂,在万千艺术品中流动,它是艺术品所提供给我们的最基本的东西。艺术的

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2)艺术只能

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又

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创作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