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4页
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2文昌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化学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班别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如图是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时,B.时,反应到达限度C.,反应停止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2.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反应2NO+2CO2CO2+N2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再变化,此时A.反应完全停止 B.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反应物消耗完全 D.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3.下列描述体现具有酸性氧化物性质的是A.使品红溶液褪色 B.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C.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4.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下列生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B.C. D.5.下列俗名与物质相匹配的一组是A.钡餐——BaCO3 B.小苏打——Na2CO3C.生石膏——CaSO4•2H2O D.胆矾——FeSO4•7H2O6.将SO2气体通入KIO3淀粉溶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此过程中SO2表现出A.漂白性 B.氧化性和漂白性C.还原性 D.还原性和漂白性7.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得到的是A.FeS B.CuCl2 C.HCl D.FeCl28.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A. B.C. D.9.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10.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氨水呈碱性的原因:NH3·H2ONH+OH-C.常温下可以用铁制或铝制的容器来盛装稀硝酸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11.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每生成1molHBr和1molH要吸收E2kJ能量12.《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在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高铁、开发5G技术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5G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二氧化硅B.神舟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火箭外壳采用高强度的铝合金——金属材料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硅酸盐材料13.只用一种试剂,将、、、4种物质的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14.除去粗盐中的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Mg2+的主要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B.试剂①可以是Na2CO3溶液C.检验是否除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D.滤液加稀盐酸时发生反应:HCl+NaOH=H2O+NaCl和2HCl+Na2CO3=2NaCl+CO2↑+H2O二、填空题15.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2)实验室用与反应制取的发生装置为(填标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尾气处理装置为(填标号)。(3)实验室用与稀硝酸反应制取,该气体的收集装置为(填标号)。16.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1)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A.使用催化剂 B.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C.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 D.适当降低反应的温度(2)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3)在25℃、101kPa的条件下。①由,当生成1molH2时,要(填“吸收”或“放出”)436kJ的能量;由,当断裂1molCl2中的共价键时,要(填“吸收”或“放出”)243kJ的能量。②对于反应,测得生成2molHCl(g)时,反应过程中放出183kJ的热量,则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是kJ。17.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图,烧杯中是稀硫酸溶液(1)当开关K断开时产生的现象为。A.铜片不断溶解B.锌片不断溶解C.铜片上产生气泡D.锌片上产生气泡E.溶液逐渐变蓝(2)闭合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若导线中转移了0.4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3)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该同学在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液体,你认为可行的是(填序号)。A.蒸馏水

B.NaCl溶液

C.溶液

D.溶液(4)FeCl3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2FeCl3+Cu=2FeCl2+CuCl2)请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原电池负极的电极材料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三、解答题18.I.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A.恒压时充入He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A.v(X)=v(Y)

B.2v正(Y)=v逆(Z)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X、Y、Z的浓度相等(4)反应达平衡时,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倍(5)0到2min用X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X)=(6)在2A(g)+3B(g)=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A.v(A)=0.5mol·L-1·s-1 B.v(B)=0.3mol·L-1·s-1C.v(C)=0.4mol·L-1·s-1 D.v(D)=2.0mol·L-1·min-119.已知A、B为常见的浓酸溶液;X、Y、Z、W均为氧化物,其中X是红棕色气体,Y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W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又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回答下列问题:(1)Y是(填化学式),写出Y的电子式。(2)将B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但溶液浓度降低,表明B具有性;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填字母)实验操作。a.干燥二氧化硫

b.检验

c.干燥氨气

d.钝化铝片(3)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Y和W气体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 B.BaCl2溶液C.酸性KMnO4溶液 D.FeCl3溶液(4)写出X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下图甲、乙均为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参考答案:1.C【详解】A.根据图可知时,反应未达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正确;B.根据图可知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即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反应限度,故B正确;C.在,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仍在发生,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为动态平衡,故C错误;D.化学反应到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D正确;答案选C。2.B【分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平衡状态特征解答。【详解】A.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速率不为零,反应没有停止,故A错误;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故B正确;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反应物不可能消耗完,故C错误;D.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D错误;答案选B。3.B【详解】A.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A错误;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的酸性,B正确;C.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的还原性,C错误;D.与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体现的氧化性,D错误;故选B。4.B【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如果A、B、C、D四个选项都用氮气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最大的选项即是该反应在相同时间内生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详解】A.=2=;B.==;C.=;D.==;可知生成氨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故选B。5.C【详解】A.硫酸钡难溶于水,钡餐为硫酸钡,A错误;B.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苏打为碳酸钠,B错误;C.生石膏为二水硫酸钙,CaSO4•2H2O,C正确;D.胆矾为五水硫酸铜晶体,CuSO4•5H2O,D错误;故选C。6.C【详解】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KIO3淀粉溶液,溶液先变蓝后褪色,说明先生成碘,碘继续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I和硫酸,发生I2+SO2+2H2O=H2SO4+2HI,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故答案为C。7.D【详解】A.FeS是铁和硫加热反应得到,故A不符合题意;B.CuCl2是铜和氯气点燃得到,故B不符合题意;C.HCl是氢气和氯气点燃得到,故C不符合题意;D.铁和氯气点燃得到FeCl3,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点睛】注意单质与单质化合反应的产物:铁和氯气,铁与硫反应,铜与硫反应,硫与氧气反应。8.D【详解】A.Cu、Ag均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法形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不能形成原电池;B.酒精为非电解质,无法形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B不能形成原电池;C.没有形成闭合回路,C不能形成原电池;D.Zn可与硫酸发生氧还原反应,且为闭合回路,D能形成原电池;答案为D。9.C【详解】A.该反应为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时,不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错误;B.任何的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同时存在,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正确;D.该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反应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C。10.C【详解】A.氮核电荷数为7,则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正确;B.一水合氨是弱碱,氨水呈碱性的原因:NH3·H2ONH+OH-,B正确;C.常温下铁或铝在浓硝酸中能钝化,常温下可以用铁制或铝制的容器来盛装浓硝酸,铁或铝在稀硝酸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溶性硝酸盐而溶解,C不正确;D.液氨汽化时向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D正确;答案选C。11.A【详解】A.从图示分析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Br+H2⇌HBr+H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B.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故B错误;C.从图示分析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故C错误;D.从Br和H2开始反应,每生成1molHBr和1molH要吸收(E1-E2)kJ能量,若从过渡态开始,每生成1molHBr和1molH则会放出E2kJ能量,故D错误;故选A。12.A【详解】A.5G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硅,硅为半导体,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成分,故A错误;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比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如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C.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故铝合金是金属材料,故C正确;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都是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热制成的,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等,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日常用到的陶瓷都是硅酸盐陶瓷,总之,水泥、普通玻璃、陶瓷都是硅酸盐材料,故D正确;故答案选A。13.D【详解】加入Ba(OH)2溶液并加热,只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NH4Cl,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H4)2SO4,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SO4,无明显现象的为NaCl,其余各项不符合条件,只有D正确;故选D。14.B【分析】用氢氧化钠除MgCl2,用BaCl2溶液除Na2SO4,用Na2CO3溶液除CaCl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为了除去剩余的BaCl2,要在加入BaCl2后再加Na2CO3,过滤后再加盐酸除剩余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详解】A.用氢氧化钠除MgCl2,除去Mg2+的主要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故A正确;B.用BaCl2溶液除Na2SO4,用Na2CO3溶液除CaCl2,为了除去剩余的BaCl2,要在加入BaCl2后再加Na2CO3,所以试剂①不可能是Na2CO3溶液,故B错误;C.与Ba2+反应生成难溶于酸的沉淀,取少量滤液,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若不生成沉淀,说明已除净,故C正确;D.滤液加盐酸除剩余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加稀盐酸时发生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H2O+NaCl、2HCl+Na2CO3=2NaCl+CO2↑+H2O,故D正确;选B。15.(1)圆底烧瓶(2)BE(3)D【详解】(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故选择B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氨气溶于水制成氨水,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应该在导管口倒置一漏斗,防止水倒吸;(3)实验室用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可以用D装置;16.(1)ABC(2)A(3)放出吸收431【详解】(1)常用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加入正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压强(浓度也增大)等,故选ABC;(2)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称为放热反应。氢气的燃烧反应属于典型的放热反应,所以能正确表示反应能量变化的是A;(3)①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所以当生成1molH2时,要放出436kJ的能量;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所以当断裂1molCl2中的共价键时,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②对于反应,测得生成2molHCl(g)时,反应过程中放出183kJ的热量,则形成2molH—Cl键放出的能量是183kJ+436kJ+243kJ=862kJ,所以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是431kJ。【点睛】反应热的计算:1.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2.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燃料电池注意升失氧化,负极氧化(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燃料做负极反应物,空气或者氧气作正极反应物。17.BD4.48LABCu【详解】(1)当开关K断开时,Zn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故现象为锌片不断溶解且锌片上产生气泡,故答案选BD;(2)闭合开关K时,形成Zn-Cu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H+在Cu上得电子产生H2,电极反应为:2H++2e-=H2↑,根据转移电子与生成H2的关系得:n(H2)==0.2mol,V(H2)=0.2mol×22.4L/mol=4.48L;(3)蒸馏水、NaCl溶液加入后不参与反应,但溶液体积增大,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A、B符合题意,若加入Na2CO3,则部分硫酸会与Na2CO3溶液反应,导致生成的H2量变少,C不符合题意;若加入CuSO4溶液,部分Zn与CuSO4反应,导致与硫酸反应的Zn变少,产生H2变少,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B;(4)根据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知Cu失去电子转化为Cu2+,故该反应对应原电池负极材料为Cu,正极材料可以为活泼性比Cu弱的金属,如Ag,或者碳棒,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对应原电池如图所示,,负极反应为Cu-2e-=Cu2+。18.(1)(2)C(3)BC(4)/0.9(5)0.075mol·L-1·min-1(6)C(7)负2H++2e-=H2↑(8)Cu-2e-=Cu2+氧化【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X减少了1-0.7=0.3(mol),Y减少了1-0.9=0.1(mol),Z增加了0.2mol,减少的是反应物,增加的是生成物,改变量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式的计量数之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恒压时充入He,体系总压强增大,容器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下降,反应速率减慢,A不符合题意;B.恒容时充入He,各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C.恒容时充入X,X浓度增大,加快反应速率,C符合题意;D.及时分离出Z,Z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下降D不符合题意;故选C。(3)A.v(X)=v(Y),未指明速率的方向,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B.2v正(Y)=v逆(Z),则v正(Y):v逆(Z)=1:2,与反应的系数比一致,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C.该反应气体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即体系压强发生改变,故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D.该体系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用其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E.X、Y、Z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其浓度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E不符合题意;故选BC。(4)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反应达平衡时,此时气体总物质的量是0.9+0.7+0.2=1.8(mol),故其压强是开始时的=倍。(5)0到2min,X减少了0.3mol,用X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X)==0.075mol·L-1·min-1。(6)相同单位时,不同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用其与系数的比值直接比较,其中v(D)=2.0mol·L-1·min-1=mol·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