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第

7

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840

1898

1905年年

年晚晴时期(应变)1993

2015年年新中国时期(完善)1913

1933年

年民国时期(建立)文官考试公务员制度

制度确立

建立废除

学堂选官

科举留学生选官国家公务员制

度正式形成公务员制度

开始推行1912年2改革

科举小时

标1949年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

科举制度的变化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

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仕,终身悬以为

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1864年)(1)背景:①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

到很大冲击。②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③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②多设蒙养学堂。清末新

政期间戊戌变

法期间(2)表现:换取列强信任;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

而潜修所学,不受蛊

惑;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

才,开启民智,促进

教育发展;总之,可维护清王朝

统治。知识拓展1: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发展学堂的原因。2.选官制度的改革(1)改革背景:科举制度被废除,急需要新

的官制体系。(2)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

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

、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

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学制特点:1.学制系统完善;2.学制设置制度化;3.重视对实业教育的发展;4.指导思想仍是“中体西用”。①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

全国学制(癸卯学制),

学堂选

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3)选官制度:32126252:3[2227212019182316152014312I0987LI654326蒙养院

一范学

初级师范学堂预

科种优级

堂公共利攻科

专本科料普实

通业

学补

堂习通需院

大学草高

等学堂大学预备料实业学堂筒易科译

馆重

教业

学高策攻专15挈17光绪三十年(1904年),晚清政府责令学务大臣制订《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

旨是: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在学务处,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在保和殿,以经史命题,

“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最优、优、中等三级,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等出身,再分配官职。1872年赴美留学幼童②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

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

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依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结果:

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选

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清朝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时期内容除

旧1898年戊戌变法①设经济特科;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年清末新政①改学堂;②废科举布

新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官制改革:改总理衙门学

西

顺应

;培

济等

;不

;■选官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有助于培养近代人才。■改革不彻底,没有触及清政府专制本质。知识拓展2:晚清选官制度的发展与认识特点影响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

切文官均须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

。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

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

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根据史料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

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

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2)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内容:①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

框架之中,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

行机制。(3)评价:①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对于提高文官素质,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有积极意义;③局限性: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五权”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五權

草民国

曰蘖夏壁

草孫文書案關(2)结果:仅在中央政府实行。但北洋政府时期,基本废止了封建选官制度,建成近代

中国文官法律制度雏形,对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产生影响。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1)

方式: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考试:

甄别: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

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

考察学时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民

国男子年满21岁者政事堂铨叙局文官高等考试、普通考试,

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报考条件负责机构考试类型(1)背景:①1927年形式上统一全国;②选拔人才,巩固统治;(2)措施:①人事制度:重新设计颁布,"官吏"

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②公务员制度:1929年,国民政府制

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

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

制度建立。③考试法规:公务员选任由最高考试

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年颁布第一部

《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

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此后又出

台一系列相关法规。属于考试院;其不经考试院或不遵

守考试法所特定之办法,而行使考

试权者,以越权论。考试院不提出

质询者,以废职论……所有公务员

均须依法律,

经考试院考选、铨叙,

方得任用。——《铨叙制度》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成立后,

一切公务人员之考试权皆(3)特点:①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吸收和继承

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②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构——考试院负责③《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更具有开放性和

平等性;④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

律条文的形式得到确立⑤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

得任用资格。评价:①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法律制度规定严密。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②未动摇专制统治的基础,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

无法禁绝,官僚主义、贪污舞弊现象依然严重。知识拓展1:分析民国中后期(1937—1949年)公务员制度施行艰难,流于形

式的原因。原因:①专制集权的传统;②工业化水平较低;③公民文化和政治素养相对较低;④国民政府一党专政,官僚主义严重;⑤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⑦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

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

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

务员队伍。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概念辨析公务员(1)背景:①建立新中国,初步完成全国统一;②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需要新的干部制度服务新

中国各项事业建设。③继承民主革命时的经验。(2)措施:①沿用旧制: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

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②建立新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

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3)内容: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

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1941年10月,中央明确规定,除军队干部外,

党的干部都在

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

组织部统一管理。

——张鹏

翔《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践历程

与启示》凡属担负全国各个方面重要职务的干部均应由中央加以管理,

——《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

务名称表》19551.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1)背景:①经济体制改革对旧的干部制度带来巨大冲击;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家需要一批专

业化、高素质的干部队伍;③建立公开、公平、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成为改革

进一步前进的要求。(2)干部制度:①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

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

行了一系列改革。②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在坚

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

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党管干部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

规定了干部工作的主体和体

制,是党的领导在干部人事

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巩固

党的执政地位、履行党的执

政使命的重要保证。主要内容包括:由党制

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

政策;由各级党委管理和推

荐重要干部,加强领导班子

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指导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党管

干部方法,努力实现干部工

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

化;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

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

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2.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新建立的公务员制度,在(3)公务员制度建立过程公务员的范围、职位体系①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录用、奖惩、培训、工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资福利与保险等各个环节②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借鉴了发达国家公务员制和国公务员法》,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度的有益经验,大体上是公务员考录进入法制化阶段。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制度,③2006年以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但又具有中国特色。

: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对公务员没有"政治中立"

的要求,没有"政务官"与"不断扩大。事务官"之分,各级政府的(4)公务员制度——意义组成人员包括由同级人民

代表大会任免的人员,都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

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克服以在公务员之列。往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端。——白钢《政治制度史》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角度西方文官制度中国公务员制度选用

标准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

作为主要条件我国明确提出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两官分途西方实行“两官分途”,有“政务官”

与“事务官”之分公务员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指导

原则标榜“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

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管理

体制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

升不受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