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_第1页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_第2页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_第3页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_第4页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1×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arthingmoduleingrounding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201×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的标记、技术要求、检测及试验方法、检验、包装及运输

等。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702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70锌锭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996冶金焦炭

GB/T3518鳞片石墨

GB/T3519微晶石墨

GB/T523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1654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GB/T20878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DL/T380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

DL/T1312电力工程接地用铜覆钢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接地模块earthingmodule

用导电性良好的降阻材料,内置金属骨架(电极芯),通过专用设备挤压成型。

2

DL/T××××—201×

3.2

降阻材料materialforreducedresistance

敷设在电极芯外表面,可以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材料。

3.3

电极芯electrodecore

接地模块中内置的金属骨架,起到与接地网电气连接作用。一般采用热镀锌钢、纯铜、锌包

钢、不锈钢或铜覆钢等材料。

3.4

模块体module

挤压在电极芯外表面的降阻材料。

4总则

4.1接地模块应满足适用环境及其设计年限要求。

4.2接地模块应满足现行规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4.3接地模块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应确保不受损坏。

4.4接地模块用电极芯的材质宜与主接地网相匹配。

5标记

5.1标记方法

不同型号的接地模块产品以下面方式进行标记。

EM-□-□

尺寸:圆柱形、三梅花、多梅花ΦX×X(直径×模块体长度);

方形X×X×X(长×宽×厚度);mm

形状:Y–圆柱形、F–方形、S–三梅花形、D–多梅花形

接地模块

图1接地模块型号标记方法

5.2标记示例

EM-Y-Φ150×1300表示:直径为Φ150mm、模块体长度为1300mm的圆柱形接地模块。

6技术要求

6.1原材料

6.1.1模块体

a)模块体用石墨材料应符合GB/T3518或GB/T3519中的规定。

b)模块体用水泥应符合GB/T175中的规定。

c)模块体用焦炭用符合GB/T1996中的规定。

3

DL/T××××—201×

6.1.2电极芯

a)电极芯用钢材应符合GB/T699或GB/T700中的规定。

b)电极芯用不锈钢材质应符合GB/T20878中的规定。

c)电极芯用不锈钢包钢中不锈钢材质应符合GB/T20878中的规定,钢材质应符合GB/T699

或GB/T700中的规定。

d)电极芯用锌包钢应符合DL/T1457的规定。

e)电极芯用铜材质应符合GB/T5231中Cu+Ag≥99.90%的规定。

f)电极芯用铜覆钢应符合DL/T1312的规定。

6.2尺寸及允差

6.2.1模块体

模块体的尺寸及允差要求见表1。见附录A。

表1模块体的尺寸及允差单位:cm

圆柱形、三梅花、多梅花方形

直径d允许偏差宽度允许偏差厚度允许偏差

d≤20±0.2≤10±0.103~16±0.3

20<d≤30±0.2510~18±0.1416~60±1.5%

d>30±0.318~30±0.21--

-->30±0.30--

6.2.2电极芯

电极芯的截面积应符合GB50065的规定,其预留长度应不小于120mm。见附录A。

6.3表面质量

接地模块表面应连续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及破损。

6.4电气性能

6.4.1室温电阻率

模块体在室温(18~25℃)的电阻率应不大于3Ω·m。

6.4.2温度特性

试样经温度特性试验后,电阻率应不大于3Ω·m。

6.4.3稳定性能

试样经稳定性能试验(失水性能、冷热循环试验、水浸泡试验)后,电阻率的增加值应不超

过10%。

6.4.4接触电阻

电极芯与模块体单位面积(平方米)接触电阻应不大于10mΩ。

6.4.5冲击电流耐受能力

试样经冲击电流试验后,工频电阻值的增加率不超过10%,表面不应有裂纹、裂缝等缺陷。

6.4.6工频电流耐受能力

4

DL/T××××—201×

试样经工频电流试验后,工频电阻值的增加率不超过10%,表面不得有裂纹、裂缝等缺陷。

6.5机械性能

6.5.1抗压强度

接地模块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2N/mm2。

6.5.2电极芯牢固性能

试样经电极芯牢固性试验后,不得出现松动、断裂、脱落及变形等异常现象,接触电阻增加率

不超过10%。

6.6理化性能

6.6.1酸碱度

接地模块的pH值应在7~12之间。

6.6.2腐蚀性能

接地模块对电极芯的腐蚀率应不大于0.03mm/a。

6.6.3放射性核素

接地模块的内照射指数IRa≤1.0,外照射指数Ir≤1.0。

6.6.4重金属含量

接地模块的重金属含量应满足汞≤1.0mg/kg、铬≤250mg/kg、铅≤350mg/kg、砷≤25mg/kg。

7检测及试验方法

7.1尺寸及允差

用分度值不大于1.0mm的测量工具测量,测量三处,取平均值。

7.2表面质量

采用目视进行检测,必要时采用放大镜。

7.3电气性能

7.3.1室温电阻率

用于电阻率测量的试样为3个。试验模型见图2,制作试样前电极表面导电应良好。

按照接地模块生产配料工艺调制好降阻材料并装入四电极绝缘箱内,充分压实以排除内部气

体,盖好绝缘盖,垂直放置在蔽光和无热源处,静置96h。

3个试样的降阻材料应分别调制。

5

DL/T××××—201×

图2试验模型图

降阻材料的电阻转化为电阻率应按下式计算:

RA

a(1)

其中:

ρ-降阻材料电阻率(Ω•m)

R-电阻(Ω)

A-四电极绝缘箱垂直横截面积(m2)

a-电极间距,测量电极内边缘之间的距离(m)

7.3.2温度特性试验

7.3.2.1试样

将降阻材料装入图4所示的试样盒内,两极间距离约50~60mm,充分压实以排除内部气体,

盖好绝缘盖,静置96h,试样数量为3个。

7.3.2.2试验方法

用电流电压表法依次测量试样电阻,测量时的工频电流为10mA,测量温度应包括室温、

-10℃~-15℃、0℃~4℃、40℃~60℃的四个温度点。试样在两个低温度点下保持4小时以上,高

温点下保持2小时左右。试样在t℃(-10℃~-15℃、0℃~4℃、40℃~60℃三个温度点)时的电

阻率按下式计算:

(2)

trRt/Rr

式中Rt及Rr分别为试品在t℃(三个温度点)和室温下测得的电阻值,ρr为室温下标称电阻

率。

降阻材料在t℃下电阻率为三个试品在t℃下电阻率的平均值。

图3稳定性能试验试样结构尺寸图

7.3.3稳定性试验

稳定性试验按照失水试验、冷热循环试验、水浸泡试验顺序进行。试样模型、制作方法及静

置时间同7.2.2.1。

6

DL/T××××—201×

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测出各试样在室温和工频20mA下的试验前电阻Rqi和试验后电阻

Rhi。

各试样试验后的电阻率按式(3)式计算:

R/R(3)

hirhiqi

取3个试样试验后电阻率的平均值,作为接地模块试验后的电阻率ρh,其值应≤6.0Ω·m。

7.3.3.1失水试验

先将恒温箱升至60±2℃待用。在室温下测量试样试验前电阻Rqi,然后垂直放入恒温箱内,

恒温60±2℃,保持12h。断开恒温箱电源,开启箱门直至试样冷却至室温后测量试样试验后电阻

Rhi。按式(3)得出试样试验后的电阻率ρhi。

7.3.3.2冷热循环试验

将经失水试验后的3个试样垂直放置在专门的容器内,浸泡2h后取出沥水1h,然后按图4

进行冷热循环试验。试验后将试样静置1h后进入下一项试验。

图4冷热循环试验程序

冷热循环试验程序完成后按式(3)得出试验后的电阻率。

7.3.3.3水浸泡试验

将试样垂直放入容器中,向容器内加水至高度为120mm的水位线,放置在蔽光和四周无热源

处,浸泡28天。每隔2天换水一次,后将试样从水中取出沥水6h,然后测量试样在室温下的电阻

Rhi。同时,对检查试样应有无裂缝发生或是否有破裂。试验完成后按式(3)得出试验后的电阻率。

7.3.4接触电阻测试

7.3.4.1试样

制作直径为Φ60mm、电极芯长1000mm,模块体长度为800mm的圆柱形接地模块,试样数量为

3个。

7.3.4.2试验方法

接触电阻采用双臂电桥法测量,测量方法按GB/T3048.4规定的要求执行。试验接线图如图5

所示。电位夹头3尽可能靠近但不能接触模块体。接触电阻测量的同时记录环境温度,按公式(4)

校正到20℃时的接触电阻值。

R

m()

R204

10(Am20)

式中:

电阻测量值,;

Rm-Ω

电阻温度系数,℃(取℃);

0-/0.0016/

环境温度,℃。

Am-

7

DL/T××××—201×

单位面积接触电阻公式为:

R

R20(5)

DL

式中:

D-钢芯直径,m,

L-测试段长度,m。

图5接地模块接触电阻测量接线示意图

7.3.5冲击电流耐受能力

试验波形及测量系统满足GB/T16927.1和GB/T16927.2的要求,测试回路如图6所示。对

每个试样分别施加波形为8/20μs、1kA冲击电流冲击20次,每次间隔60s左右,5次为1组,每

两组间隔30min,试验后再测量每个试样在工频电流1A时的电阻值。全部试验应在24小时内完成。

按式(6)求出试验后各试样工频电阻变化率。

△R%=(RH-R0)/R0×100%(6)

式中:

△R%——试验后试样工频电阻变化率;

R0——试验前试样工频电阻,Ω;

RH——试验后试品工频电阻,Ω。

图6冲击电流耐受测试回路模型图

7.3.6工频电流耐受能力

工频电流耐受试验电流为10A,共耐受5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0s,相邻两次间隔为30min,

测试回路如图7所示。耐受试验前和试验后(试样冷却至室温),分别测量试样在工频电流10mA

下的电阻值R0、RH,按式(6)求出耐受后各试样电阻变化率。整个试验应在24h内完成。

8

DL/T××××—201×

图7工频电流耐受试验测试回路模型图

7.4机械性能试验

7.4.1抗压强度

按模块压制工艺技术要求压制50×50×50mm(±1mm)的立方体标准试样,承压面平整,要求试

样的承压面公差不超过0.0005d(d为试样边长),相邻面的夹角应为90°(±0.5°)。将试样放在试

验机压板的中心位置,开启试验机,均匀的增加载荷,当试件急剧变形、破坏时,停止加压,记录显示

的最大压力。

计算公式:F(7)

f

A

式中:f为试件的抗压强度(N/mm2);F为试件的破坏载荷;A为试件的承压面积。

7.4.2电极芯牢固性试验

7.4.2.1电极芯拉力试验

接地模块电极芯拉力试验应按照GB/T2651的要求执行,试验夹具一端固定电极芯,另一端

固定模块体,根据接地模块的重量分别施加不同的拉力,如表2所示,拉力持续时间2min,试验

示意图如图8所示。

表2电极芯拉力试验施加的拉力

接地模块重量m(kg)施加的拉力F(N)

≤30300

>30m×9.8

图8拉力试验加力示意图

7.4.2.2电极芯横向力矩试验

将接地模块水平放置在试验台上,在电极芯垂直方向施加10N.m的力矩,持续时间为2min,

试验示意图如图9所示。

图9横向力矩试验加力示意图

9

DL/T××××—201×

7.4.2.3电极芯轴向扭矩试验

试验夹具两端固定模块体,在电极芯轴向施加10N.m的力矩,持续时间为2min,试验示意图

如图10所示。

图10轴向扭矩试验加力示意图

7.5理化性能

7.5.1酸碱度测试

称取经风干和经50℃、2h干燥后的降阻材料3份,每份20±0.1g,分别倒入洁净干燥的3

个玻璃量杯内,每份各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60ml,搅拌2min后,静置30min,过滤,其滤液作

为试液。用酸度计测量pH值。取3个试样的pH平均值作为接地模块的酸碱度测量值。不能过滤

时,直接测量混合液的pH值。

7.5.2腐蚀性能测试

腐蚀性能试验采用失重法,由埋地与降阻材料2种试件埋置方式的腐蚀试验构成。

接地体试件分3种:普通碳素钢接地体试件扁钢应符合GB704,圆钢应符合GB702要求、热

镀锌钢接地体试件,锌层厚为10~15mm。每种各2组,每种埋置方式用1组。制造商至少应选择

3种时间中2种进行试验,试验报告和产品公示文件中应注明。

制造商未作申明时3种试件均应进行并通过本项试验。

7.5.2.1接地体试件

每组试件由圆形和扁形各10个试件组成;

扁形试件宽为25mm,厚度≥2.5mm;圆形试件直径为φ10mm,每种试件的长度在50mm。试件

应该是平整、无锈蚀、无毛刺和飞边,试验前用酒精擦洗干净在100℃下烘干1h,冷却至室温并

随即用0.1mg感量天平称重待用。

7.5.2.2降阻材料对金属接地体的腐蚀试验

室温条件下,埋置时间不少于60天。按接地模块配方要求调制好降阻材料,并在底面平整的

容器底部平铺35~40mm厚的降阻材料,然后将试件平放在其表面,不同材料应分区放置,区间试

件边缘最近距离应不小于60mm,最后轻轻覆盖厚35~40mm的降阻材料,并将表面抹平。1h后,

向降阻材料表面喷去离子水,直至表面水层深约5mm,将容器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记录,保持容器重

量不变。60天后取出,按照标准GB/T16545清除试件表面附着物,同时进行外观检查并称重。按

式(8)求出每个试件表面平均年腐蚀率。最后得出每种试件表面平均年腐蚀率。

V=(ΔW/St)(3650/d)(8)

式中:

V—试件表面平均年腐蚀率,mm/年;

ΔW—试件失重,g;

10

DL/T××××—201×

S—试件表面积,cm²;

t—试件埋入降阻剂的天数;

d—试件材料比重(g/cm³);低碳钢为7.85,锌为7.14。

7.5.2.3埋地时降阻材料对钢接地体的腐蚀试验

该项试验在户外土壤中进行,埋设地点应不易积水。地坑底宽为400mm×500mm,深为600~

700mm。试件埋放方法与7.4.2.2相同。上层降阻材料投放地沟表面抹平后,停留1h再回填土壤

并夯实。60天后取出,按7.4.2.2的方法得出每种试件表面平均年腐蚀率。

7.5.3放射性核素测试

该项试验执行GB6566标准,由主管部门认可的地级及以上的质检或环保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并出具有效报告。

7.5.4重金属元素测量

该项试验执行NY5010标准,由主管部门认可的地级及以上的质检或环保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并出具有效报告。

8检验

8.1一般要求

8.1.1每种型号的接地模块产品在产品定型及批量生产前,应按表3的规定进行型式试验验证。

8.1.2供方提供产品时,须提供表3中规定的出厂试验检验报告;

8.1.3需方收到接地材料产品后,按批次依照表3的规定进行验收试验;

表3试验要求及试验项目

试验要求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

型式试验出厂试验验收试验

1原材料√--

2尺寸及允差√√√7.1

3表面质量√√√7.2

4室温电阻率√√√7.3.1

5温度特性√--7.3.2

6稳定性能√--7.3.3

7接触电阻√--7.3.4

8冲击电流耐受能力√--7.3.5

9工频电流耐受能力√--7.3.6

10抗压强度√--7.4.1

11电极芯牢固性能√--7.4.2

12酸碱度√√√7.5.1

13腐蚀性能√--7.5.2

14放射性核素√--7.5.3

11

DL/T××××—201×

15重金属含量√--7.5.4

注:“√”表示必须进行的项目,“—”表示不进行项目。

8.2组批及抽样

以同一原料、同一工艺生产的产品且不超过500个,为一检验批次,每批抽样不少于该批量

的1%作为检验样品,最低样品数不少于3个。

8.3检验结果的判定

8.3.1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按产品型号进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投产前;

b)材料或工艺发生变化时;

c)停产半年及以上重新恢复生产线;

d)从上一次进行型式试验后满3年;

e)用户提出要求时。

型式试验在经出厂试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任一项试验结果不合格,则判定该型号产品型式

试验不合格。

8.3.2出厂试验

产品应经供方质检部门按组批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1)尺寸、表面质量:逐根检查,合格者交货。

2)其他试验项目:有一项不合格者,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

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

品不合格。

8.3.3验收试验

需方应对到货的接地模块按组批进行抽样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

1)尺寸、表面质量:逐根检查,合格者交货。

2)其他试验项目:有一项不合格者,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

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

品不合格。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书

9.1标志

在检验合格的每件产品上,应贴上个如下内容的标签:

1)供方质量监督部门的检印;

2)规格;

3)状态;

4)批号。

12

DL/T××××—201×

9.2包装、运输、贮存

产品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9.3质量证明书

每批接地模块产品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注明:

1)供方名称;

2)产品名称;

3)规格;

4)批号;

5)净重和件数;

6)供方质量监督部门印记;

7)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8)包装日期。

13

DL/T××××—20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接地模块示意图

图A.1圆柱形接地模块示意图

图A.2方形接地模块示意图

图A.3梅花形接地模块示意图

14

DL/T××××—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

DL/T××××—201×

条文说明

15

DL/T××××—201×

制定说明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科技[2013]235号文《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

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关于标准项目的制定任务安排编写的。

根据接地模块在接地工程中的实际运用现状及产品性能技术水平,为了明确接地模块的技术

要求、质量标准、检验和验收等制定本标准。

标准起草工作组构成如下:

主要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人:

2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标记;6技术条件;7检测及试验方

法;8检验;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技术条件》编制组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

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6

DL/T××××—201×

1范围

本章规定了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的标记方法、技术要求、焊接要求、检测及试验方法、检验、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书等,并且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按照标准编写格式引入。

3术语和定义

本章按照标准编写格式引入。

4总则

4.1本条明确规定了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环境要求。

4.2本条明确规定了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4.3本条明确规定了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在运输、贮存中的要求。

4.4本条明确规定了接地工程用接地模块用电极芯的要求。

5标记

本章明确规定了接地工程用降阻接地模块的标记方法。

6技术条件

6.1尺寸及允差

参考GB/T702《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对不同类型接地模块材料的尺寸

及允差进行了要求。

6.2表面质量

对接地模块的表面质量进行了规定。

6.3.1室温电阻率

参考了DL/T380《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结合目前市场的应用现状,降阻材料在常温下的

标称电阻率应不大于3Ω·m。

6.3.2温度特性

参考了DL/T380《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降阻材料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温度特性试验后

所测量的标称电阻率平均值不应大于3Ω·m。

6.3.3稳定性能

参考了DL/T380《接地降阻材料技术条件》,降阻材料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稳定性试验后所

测量的标称电阻率平均值不应大于3Ω·m。

17

DL/T××××—201×

6.3.4接触电阻

参考了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中5.3,金属管外附导电材料的接地体,棒体与

外表层间的电阻应不大于10mΩ(室温25℃)。

6.3.5冲击电流耐受能力

参考了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中5.3对接地体冲击电流耐受试验的要求。5.3中

要求接地体经过冲击电流耐受试验后的电阻变化率不大于10%。

6.3.6工频电流耐受能力

参考了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中5.3对接地体工频电流耐受试验的要求。5.3中

要求接地体经过工频电流耐受试验后的电阻变化率不大于10%。

6.4抗压强度

根据运输、施工及使用的条件给出的经验值。

6.5.1酸碱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