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_第1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_第2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_第3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_第4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80分钟范围:中考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居民()A.能够饲养家畜B.广泛使用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D.从事农业生产2.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3.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图片共同体现了()

A.早期文明的产生B.青铜文明的辉煌C.中外文明的交流D.中华文明的灿烂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反映的是()A.华夏族是由各民族聚居融合而成B.汉族是华夏族的前身C.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D.黄帝时期实行禅让制5.根据以下史料,推断最为合理的是()季羡林先生认为: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时代所有“月亮”的梵文词都含有“兔子”这一语素。因此中国人的月中有兔的思想来自印度。战国时期,屈原《天问》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A.古代中国月中有兔思想来自印度B.白兔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祥瑞之物C.古代印度月中有兔思想来自中国D.月中有兔可能属于中国本土文化6.隋朝和秦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A.都定都长安B.都出现盛世局面C.都实现制度创新D.都推行三省六部制7.《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的大交融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C.社会相对安定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8.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10.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A.政治制度B.经济状况C.对外关系D.社会风气11.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①造纸术②交子③活字印刷术④指南针普遍用于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君主专制建立与强化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D.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13.“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14.蔡元培在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该挽联描写的是()A.谭嗣同视死如归的气概B.梁启超变法图强的济世情怀C.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D.李大钊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15.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16.1924年,有革命党人称:新三民主义当作纲领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在其主要的基本的口号与要求上没有冲突,而是一般的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B.国共两党革命纲领完全一致C.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D.新三民主义指明中国革命方向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A.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18.如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如表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到1980年1月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1.1%。1980—1981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到1982年11月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和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队已占到全国的78.8%。A.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B.农村经济性质发生变化C.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D.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19.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的积极倡导下,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多边外交20.历史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图是老师课前给出的一组图片,安排学生归纳出学习的主题是()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劳动中的农奴中世纪大学课堂A.亚非文明的多样性B.大学的发展演变C.欧洲文明的一体化D.欧洲的封建时代21.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而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农业经济明显优于工商业经济B.古代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进C.古代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创新性D.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22.伟大的时代塑造了伟大的莎士比亚,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据此判断,他的戏剧主题与那个时代相符的是()A.复现了古希腊的生活哲学B.展现了生命活力和人性之美C.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势力D.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3.钱乘旦曾说过:“欧洲在近代形成民族的过程中,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下列史实体现了“第二阶段”特点的是()A.日本大化改新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工业革命24.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A.推行地税改革B.提倡“文明开化”C.注重示范引领D.实行“废藩置县”25.设计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事件的好方法,下面是某初中生设计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思维导图,其中哪一项设计错误()A.AB.BC.C26.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的浩劫,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德国都是战败国②都以德国投降为结束标志③都是非正义的战争④转折性战役都与德国有关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7.“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2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伤亡330万,协约国伤亡54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共有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约1.3亿人受伤。材料意在说明战争()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正义事业而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发表《开罗宣言》B.发表《波茨坦公告》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签署《联合国宪章》30.下图反映的是二战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该局势()A.标志着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形成B.说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走向崩溃C.是世界大国帮助德国重建的结果D.表明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和前代比较,元代政治制度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变化:(1)中央机构发展为省、台、院三足鼎立;(2)中央设置宣政院等机构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等等。元朝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多民族家的一次尝试,大都为后代所承袭。——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政治体制及礼法制度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提升了明代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功能。虽然发生种种“矫枉过正”,并且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却在总体上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需要。——摘编自方志远《明前期国家治理中的民生关怀》(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中央设置的政治管理机构。(6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明时期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2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事年表时间(年)重大事件1842鸦片战争失败,(_____)签订1862创办_____(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98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1915新文化运动1919五四运动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_____革命根据地成立1935遵义会议召开1937_____(全民族抗战爆发)1949新中国成立(1)阅读以上材料,请把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2)根据以上大事年表,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闸述说明。(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材料二图1白炽灯泡和发明者

图2早期汽车材料三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世界历史部分大事件。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中图1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谁?图2发明使用的新动力机械是什么?(3)请你从材料三中选出两件大事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简要说明。

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十六)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ADCCA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CCDABA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CDDABCD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常用于建造房屋”可知,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已经懂得烧制黏土、建造房屋,这说明该遗址居民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故选C项;能够饲养家畜,广泛使用磨制石,从事农业生产等,都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材料未体现这些,排除A、B、D三项。2.【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转型时期,战国纷纷变法,废除分封制,设郡置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能够冶铁炼钢,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大流动,贵族政治逐渐转向官僚政治,士阶层活跃。据“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可知,其是从三个维度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故选A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从中央到地方而言的,排除B项;“从青铜器到铁器”与民族融合不符,排除C项;“从青铜器到铁器”与“制度变化与创新”不符,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青铜器到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再到明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说明中华文明的灿烂,故选D项;明代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不能体现早期文明的产生、青铜文明的辉煌,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明的交流,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华夏族是各民族在错居、接触中,去小异存大同,经过长期的交融汇集后形成的,反映了华夏族是由各民族聚居融合而成,故选A项;题目并没提及诸夏和汉族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炎帝和黄帝创新发明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禅让制,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史料可知,屈原在《天问》中认为月亮中的黑点可能是兔子,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人月中有兔的思想也可能来自古代印度《梨俱吠陀》中“月亮”含有“兔子”这一语素的缘故,综合可知,月中有兔这一观点可能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但也可能的确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选D项;季羡林先生的观点是中国月中有兔思想可能来自印度,A项中“古代中国月中有兔思想来自印度”表述过于绝对,C项中的“古代印度月中有兔思想来自中国”表述错误,均不符合季羡林先生的推测观点,排除A、C两项;两则史料是在讨论我们的古人认为月中有兔这一观点的来源,没有提及白兔是否中国古代社会是祥瑞之物,排除B项。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和秦朝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隋朝定都长安,秦朝定都咸阳,排除A;隋朝出现开皇之治,秦朝没有出现盛世局面,排除B;隋朝推行三省六部制,秦朝没有,排除D。7.【答案】C【解析】从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天下太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故选C项;民族交融、海外贸易和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与题意无关,排除A、B、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主要是因为敦煌莫高窟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我们研究佛教的重要史学依据,意义和价值巨大,故选A项;莫高窟里有大量碑刻书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莫高窟的价值不仅仅因为其建筑,还包括彩塑、壁画等多样物品,排除C项;莫高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年代的久远,更在于其中珍藏的各种文物的价值巨大,莫高窟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且以才能为选拔依据,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故选A项;以文治国是一种治国理念,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分科考试为科举制的考试形式,不能反映“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排除C项;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文化理念,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题干“九天阊阖(阊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意思是犹如九重天门似的宫殿大门,迤逦开启,万国使臣朝拜大唐皇帝,反映唐朝雄风尽显,吸引万国来朝,故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对外关系,故选C项;诗句没有涉及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风气的信息,排除A、B、D三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造船业领先世界,指南针的应用得到发展,被制成罗盘用于航海,由此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早在西汉时期便出现了造纸的工艺,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方便了纸的普及,由此可知,造纸术不能算作宋代的创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1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元朝设宣政院统辖西藏”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部边疆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可见,题干示意图所述事件是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发展和巩固,故选A项;题干示意图没有相关信息涉及君主专制的建立和强化,排除B项;示意图中事件没有涉及社会风貌,排除C项;台湾、西藏均不属于西北地区,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因此文中“空前的胜利”是指1945年的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往前推“中国五十年”即是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当时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抗战胜利往前推“东北十四年”即,九一八事变,日军找借口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故选C项;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排除A、B项;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的宛平城,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可推断出蔡元培先生描写的是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C项;材料描写均与谭嗣同、梁启超和李大钊无关,排除A、B、D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结合所学可知,白话文的使用比文言文更加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传播新思想,故选D项;白话文普及与教育体制变革无关,排除A项;白话文普及不能遏制列强的侵略,排除B项;白话文普及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16.【答案】A【解析】据材料“1924年”“新三民主义”可知,其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关。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由此可见,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在其主要的基本的口号与要求上没有冲突”,“完全一致”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不符,排除C项;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与“新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体现了宪法制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实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才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表格内容可知,1978年11月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1.1%;1980—1981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1982年11月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已经占到全国的78.8%,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也是一步步的逐渐推广开来,体现了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故选A项;农村经济性质仍然是公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题干内容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渐推行,没有体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拥有的是土地的生产经营权,没有获得了地所有权(获得土地所有权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后),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A项;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多边外交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体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劳动中的农奴”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庄园,“中世纪大学课堂”体现了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发展,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三幅图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教育状况,体现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故选D项;题干中的三幅图反映了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非文明的多样性不符合,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课堂”体现了大学的发展演变,只是部分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欧洲多种文明的融合、整合,排除C项。21.【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古代东方文明位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便于灌溉,农业发达,而西方文明地处地中海沿岸,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不适宜农业发展,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农业经济明显优于工商业经济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古代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进,东西方文明没有先进高低之分,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东西方文明不同,盛行的经济类型不同,没有片面强调西方文明的创新性,且东方文明也有创新,排除C项。2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著名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与向往,而莎士比亚拥护中央王权却谴责暴君,歌颂开明君主,体现了他对人性之美的向往,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故选B项;复现了古希腊的生活哲学、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势力、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均无法从题干信息获取,排除A、C、D三项。23.【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在欧洲近代民族形成过程中,第二阶段最终推翻了专制王权,结合所学可知,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推翻了专制王权,建立了共和国,故选B项;日本属于亚洲,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美国属于美洲,美国独立战争没有推翻专制统治,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变革,与“专制王权”无关,排除D项。2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明治政府在明治维新中,通过创办官营的“模范工厂”,引导私人资本发展近代工业,注重政府的示范引领作用,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治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示范引领私人发展近代工业,地税改革主要是废除土地买卖的禁令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明开化”是指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废藩置县”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6.【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可见,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故①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故②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故③错误;一战的转折点是德法之间的凡尔登战役,二战的转折点是苏德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者都与德国有关,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当前大国力量……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前世界,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国在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俄罗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在提高,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排除C项;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中,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巨大伤亡,说明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故选B项;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而是对世界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战争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战争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2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它的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选C项;《开罗宣言》主要是针对日本法西斯的问题签署的协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主要是敦促日本投降,排除B项;《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30.【答案】D【解析】据图示可知,其和德国的分裂有关。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选D项;华约的成立标志着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形成,排除A项;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德国分裂是美苏对立的结果,不是重建,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31.【答案】(1)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2)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④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解析】(1)机构:根据材料一“省、台、院三足鼎立”“宣政院等机构处理民族和宗教事务”可知,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以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还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2)作用:根据材料二“政治体制及礼法制度的建设和改造,极大提升了明代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功能”“在总体上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需要”可知,在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加强了统治,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从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来谈政治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如,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32.【答案】(1)南京条约(多写书名号扣分);京师同文馆;井冈山;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每空1分,共4分)(2)示例:观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分)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3分)【解析】(1)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以实现“自强“”求富”,期间,为了培养外语人才,于1862年设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材料表格空缺处依次应填入:南京条约(因题目中已有书名号,此处注意必须去掉书名号);京师同文馆;井冈山;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学生可根据表格所示事件,结合所学事件的相关内容、作用、影响或启示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需做到观点正确,表达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一及论述见答案。观点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论述:据材料表格信息“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创办”可知所涉及事件为: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故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可知,农民阶级因自身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所学可知,资产阶级因其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据“中国共产党成立”可知,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7年“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可见,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