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南京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A3)_第1页
语文(南京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A3)_第2页
语文(南京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A3)_第3页
语文(南京卷)-模拟试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A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南京卷)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班级举办“承文明,树理想”主题活动,根据情境完成任务。(9分)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抑或是暴风骤雨……这些困难与障碍、磨lì与痛楚,。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磨难会让我们生命的长河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当一个人被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所驱动时,就能初心不改、善始善终;就能无惧风险、迎难而上;就能心无旁骛、不懈进取。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是基于信仰的一种人格底蕴和境界追求,表现为把理想变为现实并追求崇高理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旗帜,树立远大理想、高远追求,努力学习,持之以恒,不断锐意进取,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任。(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2分)磨lì()

底蕴()

(2)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远大理想”相同的一项(

)(2分)A.改革开放 B.热爱祖国 C.更加坚强 D.初心不改(3)选出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分)A.或许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B.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C.或许会成为我们路上的阻碍 D.或许会成为我们身体的牢笼(4)对文段画线句进行修改。(2分)2.2024年3月23日,第三届大明湖“花朝节”开幕。某校开展“跟着诗文去赏花”活动,请梳理那些开在古诗文里的“花”。(8分)春意悄至,花草复苏,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所言:“(1),。”漫步桃林,只见“芳草鲜美,(2)”,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花木通人意,惜时齐争艳,恰如韩愈诗中所写“草树知春不久归,(3)”。春去花谢,哀伤渐浓,晏殊感慨“(4),似曾相识燕归来”,李商隐慨叹“相见时难别亦难,(5)”。然而,花落岂无情?面对落花,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由衷赞叹其“(6),”的奉献精神。3.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传承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学校正在开展以“珍贵的文化遗产,永久的历史记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1)【撰写标语】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请你设计一则公益性宣传标语。(2分)(2)【设计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2分)示例:召开文化遗产宣讲会项目一:项目二:(3)【邀请名家】同学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安塞腰鼓的艺术价值后想更多地学习腰鼓的表演,于是班主任委托你去邀请安塞腰鼓表演艺术家李老师到班上教教大家,见到李老师,你会怎么说?(3分)二、阅读与理解(共43分)(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15分)(甲)春日登云龙山憩放鹤亭清·阎焜贞百仞冈头碧可攀,凭栏放眼到尘寰。二分红杏三分柳,万里黄河九里山①。乱石盘盘羊可叱,晴云冉冉鹤知还。风流仿佛今仍在,春水时鸣涧谷间。【注】①黄河:黄河故道,由徐州城西北,经东北绕流东南。九里山:在云龙山西北十余里。(乙)游云龙山记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许,州志①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房、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焉。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迳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消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②记之以侯。(选自明·都穆《游云龙山记》)【注】①州志:《徐州志》。②姑:姑且,暂且。4.请赏析甲诗颈联。(4分)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观所谓石佛者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B.崇可二丈,广倍之

请广于君C.山之阴

阴风怒号D.诚有如苏公所云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4分)(1)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许,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2)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甲诗描写作者春日憩于云龙山顶放鹤亭所见周围的美丽景色,赞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B.乙文首段写了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和得名的由来。C.甲诗和乙文中都表现出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自由生活的向往。D.甲诗和乙文都表现出对古时风流雅士的羡慕和赞赏。其实身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要有一颗超脱的心,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7分)【材料一】①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包括衣裳、苔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②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千百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③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④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材料二】①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②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③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猜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材料三】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时尚。下面是有关部门对汉服市场做出的部分调研数据。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传承了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B.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所以千百年来汉服并未有太大变化。C.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宋朝服饰以朴素和理性为主要特征。D.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10.阅读【材料三】,写出你从调查表中得到的两条有意义的结论。(不能出现具体的数据)(2分)11.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请你结合以上材料提两条合理建议。(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4分)望天鹅蒋冬梅①他们很少说话,他们只听风和窗子说,听院子里的大树说,听一只鸟说,听整片林子说,听峡谷里流出的小溪喊喳。②白天进山,没人可以说话,他就跟树说话。他从来都沉默寡言,唯独见了树才眉开眼笑。③他一走进林子,仿佛能看见树都在欢呼雀跃。一会儿这棵树的胳膊缠住他,一会儿那根藤的手指拂过他。大树在他头顶隆隆响着说话,鸟儿说的话像碎米子一样往下掉。连一丛草都在说话,像绿色的水波在荡漾。④他摸着一棵红松粗糙的树皮说:“使劲长吧!”去年松毛虫病来的时候,它病得可重了,现在,那些鲜嫩的松针带涩味的香气,钻进他的鼻腔,洗着他的肺。⑤这时候,她正坐在院子里,背对着林子。她不怕飞过的蜻蜓掠一下她的头发,不怕迷路的小虫在她耳边聒噪,也不在乎蚂蚁误闯入地的裤管,一只蜘蛛降落在她的手腕上,她笑着对它说:“降落失误喽!”然后轻轻地把它抖在地上。它们都是她的伴儿,她一整天都在听它们说话,一点儿也不感到寂寞。⑥他们搬进这幢房子有二十多年了,房子被粉刷成醒目的橘红色,像开在大山里的一朵百合花。他扯来电线,挂上灯,装上喇叭,除了这些和一部对讲机,再也没有现代化的物件了。⑦有时他告诉她:“今天从脚上盘过了一条蛇,你不动,它就以为你是一块木头。”有时她告诉他:“野猪来过啦,顺走一些苞米。”下雨天,他们躲进屋去,担心那些淋雨的鸟儿,天晴了,院子里的稀泥地上,有几行小爪印,小鸟把他们故意撒在院中的豆粒捡去了,这有点像他们的孩子玩累了,回来抓一口食儿就又跑出去疯。⑧他遇到过人参,小小的四品叶,在草窠里笑着。他告诉它:“要藏好了呀!”他没有留下一个记号,故意忘了它在的那个山坳。⑨二十年没抽过烟了,有时他疲累得浑身像散了架,真想抽上一口,可压根不可能找到一点烟丝和一支打火机。秋冬的山就是一个柴堆,出了护林站的门,永远都不能有一点火星,方圆几十里,只有他们的房顶上竖着一根烟囱。⑩他和树就像老朋友,每天互相看看,彼此都还好好的,就放心了。可是,有一天巡山的时候,他看到两个人正挥着斧头在砍一棵大白桦树,他们已经砍出一道深深的伤口,新鲜的伤口里还散发着奶油味的清香。他连想都没想,一声怒喝就冲了上去,迎着那些拿着斧头的人,那些人举起闪着寒光的斧头想吓走他,可最后却被他死都不怕的气势吓退了。从那天夜里开始,他一连几天都守着大白桦树,像从前守着他生病的孩子。他老婆担心坏人伤害他,可他对她说:你见过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害怕的父母吗?后来,他老婆干脆和他一块守在大白桦树下,他不走,她也不走。⑪某天,路上响起一阵汽车喇叭声,他和她都明白,又有人来望天鹅峡谷看风景了。在护林站的屋子前面,一群人停下来,准备继续向望天鹅峡谷进发。那些人发出刺耳的声响,让他俩感到很害怕,害怕他们惊走了鸟儿,踩伤了野花;害怕他们扯过树的胳膊,把一个个白色泡沫饭盒挂在树枝上。⑫那些树好像也在收缩着,都竖着汗毛似的,连鸟都憋着不唱了。那些人不停地说着望天鹅的绮丽风景,说应该开一条大路,还说要拦住溪水,建一个水厂。他们吵闹的声音在树林里回荡着,好像把整个望天鹅山脉都颤动了似的。他俩默默地听着,充满担心,再也开心不起来。⑬后来,来了一群孩子,那些孩子来的时候,他俩像看见树那样眉开眼笑。孩子们在林子里跑着,像那些进过他们院子的动物一样欢快。孩子们舍不得弄坏一片树叶,舍不得摘下一朵花。整片森林里仿佛能听见树叶在鼓掌,花儿跟着风的鼓点开始跳舞。⑭在树林的深处,一条小溪正闪着光在奔跑。他俩舒心地笑着,像孩子一样开心。他们从来没有去过美丽的望天鹅峡谷,可他们知道,他们守着的这些树就是天鹅的羽毛,他们一直被天鹅拥在怀中。(摘自《微型小说选刊》)12.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情节内容情感态度抚摸红松的树皮眉开眼笑听蜻蜓、蚂蚁、小虫说话①②怒喝守树③害怕担心看见孩子欢快地奔跑④13.联系语境,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藏好”“故意”的妙处。(3分)(3点即可)14.文章写孩子们来到望天鹅峡谷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15.护林员夫妇从来没有去过美丽的望天鹅峡谷,为何要以《望天鹅》作为标题?(3分)(3点即可)(四)名著阅读。(7分)16.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乙】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1)以上选段是《水浒传》中林冲两次离开草料场的不同表现,请分析比较“两次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