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_第1页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_第2页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_第3页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_第4页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目录TOC\o"1-2"\h\z\u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1 二、发展背景 1(一)兴起 2(二)原因 3 三、群体决策的流程 4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4(一)群体决策的好处 4(二)案例 5(三)分析 6 五、群体决策的缺点 7(一)群体决策的缺点 7(二)案例:“挑战者”号事件 7(三)分析 9 六、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10 七、群体决策的发展与优化 11(一)头脑风暴法 12(二)德尔菲法 12(三)方案提前分析法 13 八、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14 九、总结 14PAGE2论群体决策的优点与缺点摘要本文主要由两个例子分别介绍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进行对比,再对于群体决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关键词群体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优化技术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组织处于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这对组织的发展提出很大的挑战,导致我们决策的时候需要更加科学的考虑。所以,现代的组织多采用群体决策的方式,来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率,降低风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群体决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失事的事件,这件事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群体决策的弊端。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一、群体决策的定义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二、发展背景群体决策的研究始于2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borda在1781年提出了群体对发案排序的borda规则;1785年法国数学家condorcet,提出了condorcet规则和发现了投票悖论。此后,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群体决策进行了研究。1944年VonNeumann和Morgenstem对多人对策问题效用函数进行了研究。195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Arrow在他的名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定理:在一集看起来非常可信的公理和条件下,并不存在集结社会中各成员偏爱的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结果为群体决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rrow从数学上证明了给定合理性假设,没有任何决策是公正的,Arrow的不可能性定理是群体决策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成为群体决策研究的一个经典性结论。其后,fishburn对Arrow定理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当群体中的个体成员为无限集时,Arrow不可能性定理变为可能定理。早期群体决策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决策群体的最优选择应该是使社会福利达到极大,或群体效用极大。70年代以后,群体决策研究主要由两类学者沿两条不同的途径进行,一个途径是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分析群体互相作用对选择转移的影响;另一条途径是经济学家对个体偏好数量集结模型的研究。妥协、谈判和群体决策理论,在70年代和80年代期间获得了相当的发展。群体决策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方案结果的评价以及产生新的方案等方面比个体决策有许多重大的优势,同时也有缺点,主要的缺点是在决策时群体成员的意见必须取得一致。80年代,群体决策理论研究和方法应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群体决策理论拓展为几个不同而又互相联系的几个研究领域:偏好分析、群体效用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委员会决策理论、投票理论、一般对策理论、专家评估分析、量化因子集结、模糊群体决策理论、经济均衡理论以及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等等。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消除或减少决策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提供了可能,群体决策的绩效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一)兴起决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体现着时代的特征。随着环境的变化,决策也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体决策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对于那些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目标的多重性、时间的动态性和状态的不确定性,这是单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为此,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的认同并日益受到重视。首先,决策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许多问题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相应地,要求综合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这些跨领域的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限度。其次,决策者个人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背景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这些因素会对要解决的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决策者注重经济价值,他们就会倾向于对包括市场营销、生产和利润问题在内的实质情况进行决策;如果他们格外关注自然环境,就会用生态平衡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进行任何类型的决策。再次,决策相互关联的特性客观上也要求不同领域的人积极参与,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并进行决策。(二)原因(1)决策责任分散。群体决策使得参与决策者责任分散,风险共担,即使决策失败也不会由一个人单独承担,加之权责往往不够分明,所以群体决策不如个体决策谨慎,具有更大的冒险性。(2)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关系越融洽,认识越一致,则决策时就缺乏冲突的力量,越可能发生群体转移。(3)领导的作用。群体决策往往受到领导的影响,而这些人的冒险性或保守性会影响到群体转移倾向。(4)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群体成员所具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信奉的价值观会被反映在群体决策中,例如,美国社会崇尚冒险,敬慕敢于冒险而成功的人士,所以其群体决策更富于冒险性。三、群体决策的流程四、群体决策的优点在多数组织中,许多决策都是通过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或其他群体的形式完成的,决策者经常必须在群体会议上为那些具有新颖和高度不确定性的非程序化决策寻求和协调解决方法。结果,许多决策者在委员会和其他群体会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决策者甚至花费高达80%以上的时间。因此,分析群体决策的利弊以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群体决策的好处尽管人们并不一致认为群体决策是最佳的决策方式,但群体决策之所以广泛流行,正是在于群体决策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1)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通过这些专家的广泛参与,专家们可以对决策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在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之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决策的针对性。(2)群体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由于决策群体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工作,熟悉不同的知识,掌握不同的信息,容易形成互补性,进而挖掘出更多的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3)群体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具有不同背景、经验的不同成员在选择收集的信息、要解决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往往都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4)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由于决策群体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所形成的决策是在综合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问题趋于一致的看法,因而有利于与决策实施有关的部门或人员的理解和接受,在实施中也容易得到各部门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决策实施的质量。(5)群体决策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许多人都比个人决策时更敢于承担更大的风险。(二)案例1968年5月,美国潜艇“天蝎号”(Scorpion)在北大西洋完成例行出海执勤任务返回新泽西新港的途中失踪了。尽管海军清楚该潜艇最后一次报告的方位,可是对“天蝎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无所知,对于最后一次无线电联系后它又航行了多远也仅有模糊的判断。结果,海军只能搜寻“天蝎号”的地方是一片有20英里宽、深达数千英尺的环形海域。你不难想象到这是一项几乎没有任何希望的任务。有人或许认为,唯一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派三四名顶尖专家到潜艇上和海洋湍流中考察,之后问他们认为“天蝎号”会在什么地方,然后派员前去搜寻。可是,正如谢里·桑塔格(SherrySontag)和克里斯托弗·德鲁(ChristopherDrew)在他们的著作《深海迷藏》(BlindmansBluff)中叙述的那样,一位名叫约翰·克拉文的海军军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搜寻方案。首先,克拉文编造了一系列剧情脚本,对于“天蝎号”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出了所有可供选择的解释。然后,他召集起一组具有不同背景知识的专业人士,包括数学家、潜艇专家和搜救人员。他并没有要求他们彼此互相商量,以便就潜艇失踪想出解决办法,而是要求他们就每一段剧情可能向哪方面发展向其提出最贴切的猜测。为了使整个过程显得有趣,这些猜测都以投注的方式体现出来,奖品是若干瓶芝华士威士忌。于是,克拉文召集的这些人就潜艇为什么会遇到麻烦,以及潜艇撞向海床时可能的速度和倾斜角度来下注。毋庸赘言,这些信息中没有一条能告诉克拉文“天蝎号”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克拉文认为,如果他将所有答案串联起来的话,那就能对“天蝎号”如何遇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这样一来他就能最终对“天蝎号”到底在哪儿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就是他所作所为的真正意图。他将所有猜测汇总起来,运用被称为“贝叶斯定理”(BayessTheorem)的公式估算出“天蝎号”最后的位置。克拉文通过运用贝叶斯定理,得出了他想得到的结果,大致说就是对潜艇所处位置进行了集体评估。克拉文最终确定的位置并不是这个团体中任何个体所选择的地点。换句话说,这个团体中没有任何一位成员在脑海中描绘出的图像,与克拉文通过搜集信息构建的图像相符。老实讲,最后的评估结果总的来说与象征团体中最聪明的人做出的个体判断恰恰相反,而是团体的集体判断更合理。实事求是地讲,这也是个光彩夺目的判断。在“天蝎号”消失5个月之后,一艘海军军舰发现了它的踪迹,与克拉文那个团体所说的失事地点仅相距220码。这个故事的令人震惊之处在于,在这个事件中该团体所依赖的证据几乎不存在,实际上也只不过是零碎的数据而已。没有人知道潜艇为什么沉没,更没有谁对这艘潜艇以多快的速度下沉或者坠到多深的海底有任何概念。尽管这个团体中没有谁清楚这些,可是作为整体的团体却清楚一切。(三)分析这个案例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群体决策的优点。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群体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具有不同背景、经验的不同成员在选择收集的信息、要解决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往往都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五、群体决策的缺点(一)群体决策的缺点群体决策虽然具有上述明显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影响决策的质量。群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速度、效率可能低下群体决策鼓励各个领域的专家、员工的积极参与,力争以民主的方式拟定出最满意的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陷入盲目讨论的误区之中,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速度和决策效率。2)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群体决策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原因之一是群体决策成员在决策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可以充分地发表个人见解。但在实际决策中,这种状态并不容易达到,很可能出现以个人或子群体为主发表意见、进行决策的情况。3)很可能更关心个人目标在实践中,不同部门的管理者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对不同问题进行定义,管理者个人更倾向于对与其各自部门相关的问题非常敏感。例如,市场营销经理往往希望较高的库存水平,而把较低的库存水平视为问题的征兆;财务经理则偏好于较低的库存水平,而把较高的库存水平视为问题发生的信号。因此,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发生决策目标偏离组织目标而偏向个人目标的情况。(二)案例:“挑战者”号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在全世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美国政府对此事件委任了专门的调查团进行调查。"挑战者"号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右部火箭发动机上的两个零件联接处出现了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喷气燃料的热气泄露。调查表明,对于该事件的发生技术上原因是必然存在的。虽然承建商在说明书中指出有关禁止条件,但是,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的工程师并没有对问题提出任何质疑甚至根本就忽视这样的细节。直到发射后问题明显的表现出来,所有人员只能抱以希望相信能够安全飞行,或者认为不能因为飞行而中止项目的进行。"挑战者"号的失事是对技术提出的警告,产品必须经过合格验收才能应运。然而。"挑战者"号失事真正原因是在决策上。不论是发射前的准备,还是发射的过程,以至发射后对问题的分析,决策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早期的飞行实验中,一些工程师开始注意到腐蚀的影响。但是他们并没有从宇航局和萨科尔公司那里得到任何支持。甚至在为解决密封圈的腐蚀问题会议上,宇航局高级官员科尔斯特将它定为一次毫无意义的会议。正是由于领导的有限见识和经历,他们在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探寻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估量情况的风险大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导致了他们在决策中所用的指导他们做出判断的策略过于简化。对决策中的认知偏见是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早期,人们对宇航局的做法是否有道理存在很多争议。宇航局当局在为制造宇航飞机选择制造商时过于草率。其次,在后来出台的《空间站宇航员安全选择研究》中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来源:消除和控制威胁而不是采取挽救措施的趋势得到发展。如此决策是领导者的严重失误。对于这次决策存在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决策的不确定性。人们总是倾向在获取好处是避免冒风险,在回避损失时则较甘于冒险。在"挑战者"号发射的前6个月的时间,萨科尔公司和宇航局曾对航天飞机重新改造做了一次预算,然而其飞行实验仍在继续进行。面对风险指数的增加每个人却还在冒险进行着。工程师们提出的相关建议也没有明确的指向。对于这些消极因素的出现,他们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进一步将问题扩大化了。又由于曾经的成功先例与经验主义的错误引导,人们在本性上产生了骄傲的情绪带来了更大的潜在危险。在作出发射"挑战者"号决策时,宇航局安全办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一个人参加,做出这样失败的决策的确也在所难免。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决策的失误导致了悲剧的酿成。任何一项问题的决策都不是轻易而举的,一项工程的好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正确的决策。虽然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很多:群体规模、成员对群体的依赖、信息的沟通以及领导的要求和压力等等。甚至社会从众心理、权威主宰等消极影响都制约着决策的做出。但是,要进行理性的、有效的群体决策也不是不可能的。1.对情况的分析:对于关键因素、制约条件要重点关注。就如密封圈的腐蚀问题,如果得到一点点的关注都会改变事件的发展。要防范于未然就不能忽视任何细节。2.制定明确的目标:使各成员了解标准,目标明确。在"挑战者"号发射实验中,到底是要重视宇航员的安全问题,还是资金损耗问题?明确目标是在问题产生时的行动导向,根据之前做出的目标尽可能的纠正误差、可以避免一错再错。3.搜寻备选方案:情况全面,知情者参与,鼓励畅所欲言。对于各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验证后再得出结论。4.评价备选方案:在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选出最优。全面权衡,并可在实施前做试点调查。5.制定决策:到底是追求最佳还是满意?制定人人认同的行动计划并与于配合。6.决策的复审:慎重复查,追踪检查,纠正偏差。(三)分析群体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本身对决策质量有较的影响,因为参与者多而杂,信息量大造成了目的的不明确。再者,由于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代表的利益也不同,分工协调不容易实现。事实上意见的提出者人能力与地位有限,对决策者的影响也就会不同。这正如航天局的工程师们一样,他们多数认为自己没有参与决策的理由,对于承担的责任也仅限于自己的范围之内。这种情况的产生并非一日之功,它与组织的氛围和文化底蕴密不可分。要彻底的改变也非易事。但在决策方面可以考虑采用专家决策的办法。即在组织中召集骨干人员与专题组织专家,开列出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决策的专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将必要的、可行的方法与技术,或者所需资源等等逐一询问专家意见。最后,获取各专家反馈问卷并进行整理与统计处理。这样的决策优点就在与集思广益,避免的决策的草率和武断,对行动方案进行了周全的判断。当然,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项目管理中还存在其他问题。这些也是成为影响的因素。首先是领导者。领导的权威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事件的发展。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一个领导者自身素质或行为直接与决策的好坏关联。我们在失事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员工们提出的意见,领导者们很少注意或根本不与理会。有些低层领导者只能选择忽视问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然后是沟通方面的问题。罗格斯调查团感到萨科尔公司技术工程师与作出发射决策的宇航局高级管理者之间没有互相交流,即是说,出现的问题信息没有传递。因此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了。组织活动离不开沟通,只有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得以实现才能减少冲突提高管理绩效。由于组织自身的一些因素,极有可能束缚成员间的有效沟通。那么改善组织结构,或者提倡良好的组织氛围创造支持性的沟通气氛,要坦诚相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耐心听取对方的说明和解释,虚心接受批评和意见。这样的沟通才有意义。"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项目的管理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在分析事件的时候我们不能光从表面入手,要更深层次的进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亡羊补牢、因小失大是管理的最大失败。六、与个体决策的比较在组织中,群体决策的应用范围很广,但这是否意味着群体决策一定比个人单独决策优越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多个因素。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群体决策的利弊。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各有其优势,但都不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的。个人决策的优点是:1.责任明确2.抉择迅速3.效率较高。缺点:有时难免受个人认识水平和经验、能力等的限制,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同时,也容易造成个人专断。与个体决策相比,正常看来群体决策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群体智慧的产物减少了由于个人的能力,知识水平等等问题所产生的片面决断,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通过综合多个个体的资源,我们可以在决策过程中投入更多的信息。增加观点的多样性。除了更多的投入以外,群体能够给决策过程带来异质性。这就为多种方法和多种方案的讨论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许多决策在做出之后,因为不为人们接受而告夭折。但是,如果那些会受到决策影响的人和将来要执行决策的人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去,他们就更愿意接受决策,并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这样,决策就能够获得更多支持,执行决策的员工的满意度也会提高。增加合法性。北美和许多资本主义社会重视民主的方法。群体决策过程与民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被认为比个人决策更合乎法律要求。如果个人决策者在进行决策之前没有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决策者的权力可能会被看成是独断专行。群体决策的缺点当然,群体决策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主要不足是:1.浪费时间。组织一个群体需要时间。群体产生之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低效率的,这样,群体决策所用的时间与个人决策所用时间相比,就要多一些,从而就限制了管理人员在必要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2.从众压力。群体中存在社会压力。群体成员希望被群体接受和重视的愿望可能会导致不同意见被压制,在决策时使群体成员都追求观点的统一。3.少数人控制。群体讨论可能会被一两个人所控制,如果这种控制是由低水平的成员所致,群体的运行效率就会受到不利影响。4.责任不清。群体成员对于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但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呢?对于个人决策,责任者是很明确的。对于群体决策,任何一个成员的责任都会降低。那么,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孰优孰劣呢?这取决于你衡量决策效果的标准。就准确性而言,群体决策更准确。证据表明,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质量更优。但就速度而言,个体决策优势更大。如果你认为创造性最重要,那么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有效。如果你的标准是最终方案的可接受性,那么还是群体决策好。在考虑决策效果时不能不考虑决策效率。就效率这一点来说,群体决策总是劣于个体决策。就同一个问题而言,群体决策所用时间总是比个体决策所用时间多,而且很少有例外。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形式时,应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决策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个人决策的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个人决策所需的社会条件难以充分具备。其具体表现是社会难以找到杰出的个人决策者,那些具备条件的个人又不一定能成为掌握权力的个人决策者;另一方面表现在决策者受到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七、群体决策的发展与优化群体决策有其正面效应,也有其负面效应如“趋同倾向”、“平均倾向”、“极端倾向”、“推揽倾向”、“河马倾向”等。由此,我国群体决策也应参考国外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群体决策的实际应用技术,在保证其“民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科学性、艺术性。采用群体决策,不是一个是否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采用,尽量使其优化的问题。在这方面,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建立科学的群体决策体制,结合参与式与权力决策的优点,明确决策成员的职责权限,以保证群体决策的规范性、连续性、协调性与权威性。此外,为了避免群体决策容易形成的负面效应,国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决策技术,我们着重对下述三种进行讨论。(一)头脑风暴法尽管“头脑风暴法”在国外倡导实行多年,但遗憾的是,我国基本上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由奥斯本(A·F·Osborn)首创的“头脑风暴”(Brianstorm-ing),本义是形容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后来发展为人们自由发表意见的一种会议形式,其实质是会议成员通过相互启发和信息交流,产生思维共振,以引发更多的创造性设想。这一方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包括原则、准则、程序、要求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近几年来,国外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质疑头脑风暴法”(亦称“反头脑风暴法”),但它与“头脑风暴法”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也是一种群体决策技术,所不同的是,它需要先后召开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完全遵守“头脑风暴法”的原则,第二次会议则是对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已经系统化的设想进行质疑。笔者认为,“头脑风暴法”在启发创造性思维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首先,这种方法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思维定势。会议不准私下交谈,只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设想,特别鼓励与他人不同的新奇的观点,他人不能反驳或下结论。其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权威效应。如果参与者彼此认识,则从同一职位(职称或级别)的人员中选择,领导者不能参加,以免对其他参与者造成压力。另外,这种方法也并非像国内有的文章所批评的那样,容易出现要么失控要么冷场的局面,相反,还有助于参与者集中注意力迸发灵感。会议主持人可以采取强制征询的做法,使与会者感到必须认真考虑会议所提出的问题。(二)德尔菲法在有些国家,因考虑到人数太多,不利于与会者充分发言;人数太少,信息有限,不利于思维共振的发生;时间太长,与会者容易疲劳、厌倦;时间太短,不利于澄清问题等,因而规定与会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而每个与会者必须发言若干次,每次发言的时间不超1分钟。应该借鉴的还有前面提到过的“德尔斐法”。与“头脑风暴法”一样,它也有助于去除或减少群体决策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德尔斐法”的要点是采用函询调查,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然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后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整理及反馈,经过多次循环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而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德尔斐法”特别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重大的群体决策。如美国著名的智囊团兰德公司的多项研究成果就是采用“德尔斐法”形成的。如果说,“头脑风暴法”有助于群体决策参与者进行创造性思维,那么“德尔斐法”则更有助于决策参与者的立体性思维。面临重大课题时,采用两种方法的综合,不失为现代决策的有效途径。回过头来分析“德尔斐法”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1)超脱性。因为此法采用匿名方式,参与者可以避免群体决策所容易产生的认知依附压力及人际适应压力,从而畅所欲言;也因为是在非公开的情况下提出或改变自己的意见,从而消除种种不必要的顾虑。(2)反馈性。由于意见不断地循环反馈,参与决策的专家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整个决策群体的意见并据此作出新判断。(3)预备性。由于这一方法采用预先提案、循环讨论的形式,从而使专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资料、理清思路、分析条件、判断路径,所确立的方案也才可能更为全面、深入,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从决策现代化的角度看,“头脑风暴法”及“德尔斐法”应该对我国传统的群体决策方式造成冲击。毋庸讳言,那种事先不通报讨论内容,临场由领导定调子,开场反复强调团结一致,收场以政治口号结束的会议形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挥群体决策所应有的正面效应,反而还放大了群体决策的负面效应。这样的群体决策,其有效性值得怀疑。(三)方案提前分析法需要提出的是,近几年国外还兴起一种“方案提前分析法”(StrategicAssumptionAnalysis),这一方法并不直接研究备选方案本身,而注重对方案的前提假设进行分析。其依据是,任何方案都有几个前提假设作为依据,方案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这些前提假设是否能够成立。如果前提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