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桂林、来宾、北海市高考三模(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来宾、北海市2024年高考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2024.5(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杰作“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鹳鱼石斧图中鹳用白色,以表示羽毛的轻柔;鱼和石斧用黑彩勾边,内填白色,以表现鱼的僵直和石斧的坚硬。该材料可以说明A.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独立出来B.私有制已产生且出现贫富分化C.长江流域先民开始了定居生活D.当时人们掌握了彩陶制作技术2.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当时有民谣唱道:“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A.地方豪强的膨胀B.礼乐制度的崩塌C.社会矛盾的尖锐D.宦官势力的腐败3.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之初,到处网罗汉族士人和“先贤世胄”给其高官要职,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都归附了北魏。他们帮助北魏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等。明元帝的这一举措A.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B.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C.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D.实现了北魏的长治久安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下图为以中国的临安(杭州)、明州(宁波)、泉州、广州为起点的南宋贸易路线,该路线不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这说明当时A.中国海上贸易繁荣B.政府重视贸易管理C.全球贸易网络形成D.南宋外贸处于顺差5.据广西《合浦县志》记载,在清初“迁海”过程中,“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大批居民流离失所。这反映出,清朝初年的“迁海令”A.遭到了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对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6.1860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值此逆焰猖狂,若侦知夷衅未解,势必重利啖夷,乘机勾结。……如今之计,惟有亟为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乘势劝其助顺剿贼,于南北军务,或可稍挽危机。”这反映出当时部分清朝官员A.国家主权意识淡薄B.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C.顽固坚守华夷之辨D.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7.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A.反思了新文化运动局限性B.根除了制度近代化顽疾C.符合当时社会的客观需要D.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8.八七会议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强调必须以工农为联合对象,将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从国民党转移到工农群众,建立以工农和下层小资产阶级为主的工农统一战线。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B.无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C.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9.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先后通过了关于保障人民卫生健康的提案,创建了各级医疗机构,同时还加强了妇幼保健工作,先后做出开展妇女工作、保护母亲和儿童的决定,以及有关妇幼保健的条例和命令等。这些政策旨在A.增强群众公共卫生意识B.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职能C.保障边区人民根本利益D.团结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10.到1952年底,威胁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肺结核、黑热病和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威胁母婴生命的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也因为大力推广新法接生而得到根本遏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A.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的增强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C.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普遍推广D.医疗失衡现象的扭转11.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A.被征服地区未能真正认同希腊文化B.希腊文化中心实现了转移C.各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D.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12.屋大维执政时期,对破产农民和流落城市的无业游民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一方面严格限制平民的政治活动,镇压他们的暴动;另一方面,则用各种施舍来收买他们。屋大维旨在A.稳定社会基础B.建立君主独裁统治C.维护奴隶制度D.提升人民生活水平13.下面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与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时间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欧洲普通人藏书量17世纪中期29%14%约1000部1—20本18世纪中期47%27%约4000部20—100本A.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B.思想解放对文化的积极影响C.制度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日渐加强14.18世纪中后期,英国抓住机械动力革命的契机,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19世纪中后期,美国抓住电力和内燃机革命的契机,一跃成为世界现代化前沿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又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巩固了现代化前沿国家的地位。这说明A.机械动力是科技发展核心B.美国的国际地位未曾改变C.发展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D.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现代化15.1773年,英国政府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授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并严禁殖民地贩卖“私茶”;北美殖民地民众反对进口茶叶和英国商品,他们给英国驻北美的税务官身上沾满柏油和羽毛(见下图《波士顿人惩罚税务官》)。据此可知A.北美人民获得自由贸易的权利B.北美殖民地民众积极反抗压迫C.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最终形成D.北美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们宣称“贫困已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正在消失的回忆”。这反映出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A.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B.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D.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三星堆遗址发现于1929年,位于四川省境内,距今有3000——5000年历史,是古蜀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前人们都认为中国的古文明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标志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青铜器,还有大量的青铜人像、人面像、兽面像等。这些青铜器和人物像风格独特,例如,黄金权杖和黄金面具等,在我们已知的商代和以前的中华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却常见于埃及和西亚的出土文物中,如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刻画了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权杖的形象。除此之外,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也有人认为与两河流域发现的生命神树雕像有亲缘关系。正是因为这些出土文物形态如此奇特,并且与西亚、埃及等地似乎有着很多联系,围绕“三星堆文明起源之谜”,学术界产生了诸多争论,主要代表观点有以下三种:一是,三星堆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亚文明,是中原文明的重要分支;二是,三星堆文明来源于埃及和两河流域;三是,三星堆文明是受多元文明影响生成的文明。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揭秘,共出土文物近13000件。在这次出土的文物里面,有些种类在中原地区也曾经出现过,例如,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与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摘编自杨晓邬《揭秘三星堆“上新”背后的故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星堆文明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术界对“三星堆文明起源之谜”的争论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考古发掘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4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1895年到1913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当·时创办的工矿企业总计549家,资本总额约1.2亿元,比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产生阶段的150家增加三倍多,资本总额约增长五倍。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深侵略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得到初步发展?如同历史的发展有合力的作用那样,答案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材料二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乡镇企业爆发性增长出乎决策者预料。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对外宾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市场上衣、食、住、行等人们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极其缺乏,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利用市场空白和时间差,乡镇企业因陋就简,甚至土法上马而迅速发展起来,尽管其产品档次不高,技术也不先进,但其市场销售却相当红火,自然其发展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日益强化的买方市场导致乡镇企业发展开始陷入困境。——摘编自侯爱琴《乡镇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及若干对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创业热”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乡镇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4分)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他们放弃殖民当局授予的职位和头衔,抵制法庭、学校和英货,开展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和罢课等斗争,甚至抗税、抵制和不服从各种不公正的法律。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给其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最后使英国纺织品的进口下降了28%,而印度自产的纺织品却猛增27%。——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二印度民众对甘地像对待上帝或真理的使者一样,崇拜得五体投地,奉之为“圣雄”。然而,由于甘地指给人民的是一条不现实的非暴力的道路,他对人们的影响愈是深入持久,对印度民族运动的危害也越大,正如尼赫鲁所评述的,“非暴力使得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并使他们越来越想采取和平行动”,“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救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摘编自柴俊青《甘地非暴力主义评价问题再探讨》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材料三二战结束后,处于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但因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分歧与对立,再加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印巴分治已成定局。印巴分治后,甘地获得了印度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但他却大权旁落,其终身为之奋斗的非暴力思想也被束之高阁。面对分治以后的宗教仇杀与混乱,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甘地的悲剧中得到的启示。(4分)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当前,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帝国主义化,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新自由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长远的利益;秩序转型派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在重组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摘编自吴志鹏等《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材料反映了部分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认识,对这些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2024年高考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CCABACDCBAABDBA1.D根据材料中“鹳用白色”“鱼和石斧用黑彩勾边,内填白色”可知,当时人们掌握了彩陶制作技术,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私有制与阶级分化的信息,排除B项;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文化代表,排除C项。2.C材料说明东汉中后期,农民暴动频发,材料中的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生动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誓死和东汉统治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项正确。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和宦官势力腐败都是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并非本题的主旨,A、D两项错误。礼乐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崩塌,B项错误。3.C材料反映了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时网罗汉族士人与先贤,效仿中原的政治、法律、礼仪等,说明北魏越来越多地接触中原封建文化,即这一举措有利于推进北魏的封建化,C项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A项排除。材料与抑制地方势力无关,B项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A据材料可知,南宋的海上对外贸易路线可到达亚洲多个地区,不仅出口丝绸、瓷器等商品,也进口香料等货物,说明南宋海上贸易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宋海上贸易繁荣的状况,但未体现政府的政策与管理,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进出口贸易额,无法得出南宋外贸处于顺差,排除D项。5.B材料中没有提及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排除A项;由题干中“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等信息可知,清朝初年的“迁海令”破坏了沿海地区民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秩序,故B项正确;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清朝初年”,排除;题干中未提及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排除D项。6.A由题干中的信息“安抚夷人,坚其和议,俯如所请”可知,当时清朝部分官员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华行径主张妥协退让,其民族意识和国家主权观念淡薄,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向西方学习”和顽固坚守华夷之辨,排除B、C两项;由材料无法推断出当时清朝部分官员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故D项错误,排除。7.C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主张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主张的提出是在一个救亡图存、急需传播新文化、反对旧思想的文化启蒙时代,这种美育思想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蔡元培反思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排除A项;B项夸大了蔡元培美育思想的作用,排除;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与俄国十月革命无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DA、C两项分别发生于1928年和1935年,均晚于题干中“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1927年”,排除;这一变化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无关,排除B项;1927年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中共中央通过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题干中的信息“将统一战线的工作重心从国民党转移到工农群众”即为其具体体现,故D项正确。9.C根据材料可知,边区的医疗单位始终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地提高了边区人民的健康水平,有力地支援了抗战,故选C项;增强卫生意识是边区建立医疗保障的其中一个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具体涉及服务项目,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0.B题干中未提及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中“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推广新法接生”等信息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故B项正确;C项发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到1952年底”,排除;该时期,我国不同区域间医疗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11.A根据材料可知,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在推行希腊化政策时,引发了埃及人和犹太人的反对,这体现了希腊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并未能真正实现,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在希腊化时代,埃及地区和西亚地区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排除D项。12.A根据材料对破产农民和流落城市的无业游民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可知,屋大维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基础,而非建立君主独裁统治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A项正确,B、D两项排除。破产农民和流落城市的无业游民并非奴隶,C项排除。13.B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为封建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排除A、C两项;该时期的法国正值启蒙运动,该运动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教育改革,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表中未涉及“阶层流动”,排除D项。14.D据材料“英国抓住机械动力革命的历史契机,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美国抓住电力和内燃机革命的契机”“美国又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巩固了现代化前沿国家的地位”可知,两国都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机会,从而推动了国家发展,D项正确;机械动力仅限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C项排除。15.B根据材料可知,北美民众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英国的经济政策,故选B项;材料与自由贸易权利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英国“日不落”帝国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北美卷入世界市场程度的加深,排除D项。16.A二战后,西方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题干中的信息“贫困⋯⋯正在消失”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福利国家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中的“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不能彻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排除C、D两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特点: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地域特色鲜明。(任答2点即可,2分)影响:丰富了人们对我国西南地区古文明的认识;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6分)(2)由于立场、史料等差异,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学术界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解释或评价;历史结论包含有若干主观性的认识;古老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和想象。(任答2点即可,4分)(3)作用:拓展史料形态与来源;填补文字记录空白;提供历史事实考辩与实物依据;丰富史学研究手段、方法与思维。(任答2点即可,4分)18.(1)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任答2点即可,4分)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对外开放逐渐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任答2点即可,4分)(2)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渐趋消失,竞争加剧;乡镇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缺少质量优势。(任答2点即可,4分)19.(1)评价: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任答2点即可,4分)另一方面,限制了印度民族斗争的发展;迟滞了印度人民以暴力手段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4分)(2)启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魄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注重策略的灵活性。(任答2点即可,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示例一见解:新马克思主义流派认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贫富两极分化”,我认为这个观点符合史实。(2分)理由:经济全球化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民族利己主义色彩。期间,西方国家通过“炮舰政策”、奴隶贸易、鸦片贸易等恶劣行径,将广大亚非拉国家强行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来,形成了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所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明显加快,受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及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等影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严重束缚着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8分)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面临诸多问题,为人类文明发展增加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2分)示例二见解: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和新自由主义流派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均存在片面性,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2分)理由: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中性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有弊。对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等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参加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来,其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优势使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面临诸多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借鉴先进管理经验,来完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繁荣,但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使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劣势地位。(8分)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要理解记忆【点评】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要理解记忆23.【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解答】解:随着智能手机配备的摄像头实现高功能化,小型数码相机市场受到强烈冲击且正在急速缩小,购买数码相机的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降低。故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故选:D。【点评】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难度一般,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4.【分析】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能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在资源、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方面有优势。【解答】解:日本尼康企业最可能向劳动力更丰富廉价的地方,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综上四个选项,只有东南亚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25.【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会污染当地环境、增加人地矛盾。2、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影响有:有利于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人地矛盾,但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失业率。【解答】解:从短期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员工被裁,失业率上升,①正确;因企业撤离,在缴纳税收,财政收入减少,③正确;短时间内会影响商品价格,②错;苏州经济发达,可借机进行产业升级,房产价格下降的可能性大,④错。故选:B。【点评】考查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大,多选择题出现。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分析】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2、轨道:接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4、速度:位于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属于基础知识,难度大,多选择题和判断题出现。【解答】解:(1)“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每年的秋分日,位于白露节气和寒露节气之间,大约在每年的9月22日前后。(2)从B到C时段是从秋分到冬至的时间,此时段内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低。(3)根据所知识可知,传统上我国的春季是指从立春到立夏节气这一时间段,这中间包括了春分节气,所需要分别概括春分前和春分后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4)与太阳辐射年变化相关的地理现象有很多,如东亚和南亚季风现象的产生、野生动物、候鸟的迁徙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故答案为:(1)B;9月23。(2)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C点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3)昼渐长、夜渐短;立春到春分前昼小于夜,春分到立夏昼大于夜;春分日昼等于夜。(4)与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①气温年较差一般具有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趋势;②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③东亚和南亚季风现象的产生;④温带地区明显的四季交替;⑤北洋的季风洋流的形成;⑥野生动物、候鸟的迁徙。【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重点是生能熟练的读图、析图,从中获取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27.【分析】(1)河流从高处往低处流,而且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2)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跟内力作用密切相关,主要是断层。(3)主要地质作用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4)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50千米。秦岭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长期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解答】解:(1)秦岭山脉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渭河是从西往东流;西安是陕西的盛会;陕西简称陕或秦。(2)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主要是因为断层发生,该地区抬升,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将完整的地表侵蚀呈三角形。(3)秦岭南坡有河流,有河流就可发生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形成地貌类型。(4)秦岭是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是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同时是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因为800mm上是湿润区,所秦岭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故答案为:(1)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流;陕西省、陕或秦。(2)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3)外力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4)800毫米降水量线经过;一月0°等温线经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雨季长短分界线,北部短而集中,南部长。【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28.【分析】(1)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从区域开放性角度进行分析。(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从区域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3)产业转移对甲地区的影响从有利和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解答】解:(1)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是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是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3)甲地区可接受乙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对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利影响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故答案为:(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3)有利: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利: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9.【分析】(1)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知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气候、水温、地形、土壤、位置等方面考虑,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2)考查陆地水体的知识,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3)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解答】解:(1)据图中经纬网定位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并且受到高大山脉和高原的阻挡,海洋湿润水汽难到达,降水少,光照强,蒸发旺盛。(2)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的原因主要从图中断裂带的位置及当地主要补给类型考虑。由于当地降水稀少,补给类型地下水补给为主,且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3)河流流经山区,流速较快,携带大量的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故形成冲积扇。故答案为:(1)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山地阻挡,水汽难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2)该地位于断裂带上,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地处西北内陆,湖泊冬季结冰,说明湖水可能来自地下水,水温较高;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3)在山麓地带,地势趋于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从山区携带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冲积扇。【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30.(11分)(1)背斜。(1分)沉积物固结形成石灰岩(沉积岩);(1分)地壳运动使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背斜;(1分)地壳抬升出露地表;(1分)风化、侵蚀作用形成;(1分)(2)河流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强;(1分)地势坦,易于建设;(1分)土壤肥沃,适合农耕;(1分)靠河流,取水方便。(1分)(4选3)(3)夏季径流量较大(或水量丰富);(1分)宽谷流速较慢;(1分)河流含沙量小;(1分)。31.(9分)(1)略。横坐标、纵坐标、图形各1分。(2)特征:时空分布均匀;(1分)主要集中于春季(或:3-5月);(1分)我国的西北地区。(1分)原因:春季气温升高,沙源地解冻;(1分)春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1分)植被(农作物)尚未恢复,地表土壤裸露;(1分)距冬季风源地,多大风。(1分)(4选3,要求与特征有对应关系。)32.(11分)(1)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或:降水较少,季节变化大);(1分)植被覆盖率较低;(1分)土壤疏松、裸露;(1分)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1分)(2)表现:生态系统抗干扰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