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试题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试题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试题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试题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试题 必修1-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单项选择题1.(2018·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196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史具有吸引力。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材料反映了 ()A.英国反对欧洲联合B.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C.英国的实力在下降D.英国希望领导欧共体2.(2018·山东淄博一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的初衷是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3.(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C.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4.(2018·山东淄博二模)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5.(2018·广东惠州模拟)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这反映了 ()A.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C.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D.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6.(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C.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D.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7.(2018·湖北武昌调研)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82年4月收回运河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得益于 ()A.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8.(2019·河南洛阳联考)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大国和地区正在自信地重新排队。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B.新经济体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D.各国争夺世界控制权斗争日趋激烈9.(2018·广东惠州调研)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同年10月,两德统一。这反映了 ()A.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B.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C.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D.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10.(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11.(2019·广东百校联考)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说:“美国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在‘冷战’期间出现的,并成为美国遏制全球性对手苏联的努力的一部分。一旦那个对手倒下,而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布列津斯基意在说明 ()A.美国具备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B.单极世界比两极世界更加稳定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D.世界格局应从整体的角度考虑12.(2018·河南中原名校二模)下面是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A.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B.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C.“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五极格局D.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14.(2019·安徽皖南期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图中提取信息,围绕“世界发展趋势”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第二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B【解析】英国前首相“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史具有吸引力”,因此英国不是反对欧洲联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英国提出“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说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的曲折,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英国的实力在下降,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英国对欧共体的敌对的态度,不是它希望领导欧共体,故D项错误。2.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欧洲一些国家在英国的倡导下结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它采取的一些政策对法德等国家的合作极为不利,说明其成立之初就是针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随着欧共体的发展,实力增强,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材料中并未说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发展对两极格局的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组织不利于欧洲的一体化发展,故D项错误。3.D【解析】据材料“1964年6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仍旧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据材料“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可知不是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材料“北约”是美国与欧洲同盟的机构,据材料“从北约到联合国”可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结合所学二战以后欧洲在政治经济依赖美国的事实,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D项正确。4.C【解析】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苏联综合国力没有赶上美国,故B项错误;60、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力量日益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1982年还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5.C【解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超群,倡导自由贸易建立GATT符合其国家利益,但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实力衰落,欧洲日本崛起,对美国经济形成了挑战,这促使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发生改变,偏向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故C项正确。6.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可知联邦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调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西欧国家外交的限制,体现了随着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外交政策转向维护本国利益而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没有涉及美德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仅能说明联盟德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缓和,不能代表东西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德国作为战败国,在20世纪70年代不具备谋求政治大国的条件,故D项错误。7.B【解析】题干提及的是关于巴拿马运河主权归属的联合国投票,美国撤出越南战争是在1973年,而巴拿马收回运河是在1982年,故A项错误;题干中“联合国安理会……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体现了第三世界支持巴拿马最终收回运河,故B项正确;题干中从联合国支持到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时隔9年,故C项错误;巴拿马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故D项错误。8.A【解析】由材料“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印度崛起”“大国和地区正在自信地重新排队”,可见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B;材料反映的主体并非美国,而且美国没有丧失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C;多极化的发展不能表明各国争夺世界控制权,排除D。9.D【解析】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外长会议主要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与区域集团化进程无关,故B项错误;外长会议主要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没有涉及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然强劲,故D项正确。10.C【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这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是历史解释,故C项正确。11.A【解析】“美国成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球性大国,美国体系就可以成为现成的东西在全球应用”的意思是说明美国具备领导世界并建立单极世界的能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然是想建立单极世界,故C项错误;布列津斯基仅从美国角度思考,并不是整体角度,故D项错误。12.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即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故答案为A项。B项对材料信息理解片面,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3.(1)变化:“冷战”的焦点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成因: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欧洲均势的形成。(2)因素:美国国内对国共两党的不同态度;美国全球战略;麦卡锡主义的冲击;“杜鲁门主义”的影响。认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决定中外关系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冷战”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14.【示例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二战结束后,美苏凭借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相继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之间从此进入“冷战”时期。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美国等西方12国成立北约;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等8国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的成立以及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可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全球趋势等)【示例二】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制度化趋势。二战胜利之日的临近,为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