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核心素养1.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的观点。(生命观念)2.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式图,总结群落演替的特点。(科学思维)3.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4.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科学探究)考点一群落的结构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____________聚集在____________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相同时间一定地域种群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____________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____________的多少。(3)规律①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__。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_________。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______的。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丰富优势种不变3.连线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答案:①—c—Ⅲ

②—b—Ⅳ

③—d—Ⅰ

④—e—Ⅴ

⑤—a—Ⅱ4.群落的空间结构5.群落的季节性6.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_______________,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位或作用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

)(2)除了光照,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

)(3)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延|伸|探|究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提示: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提示: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3.《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提示:蜾蠃捕食螟蛉幼虫。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比较

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关系类型物种关系特点物种AB原始合作++彼此互相有利,两者结合松散互利共生++彼此互相有利,两者结合紧密种间竞争--彼此互相抑制捕食+-种群A杀死或吃掉种群B中的一些个体寄生+-种群A寄生于种群B并有害于后者2.模型解读五种种间关系3.与种间关系有关的几组概念辨析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共同点:共同在一起时对双方都有利区别:原始合作的双方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而互利共生的双方分开后出现两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常生活的现象

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对于空间和资源的竞争。如绵羊和绵羊、棉花与棉花种间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如棉花与杂草

捕食与竞争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竞争是生物为了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考向一结合种间关系及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2024·湖南衡阳联考)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精|准|命|题例1年份一二三四五六七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01.351.100.950.650.330CA.甲、乙两种群数量均先增大后减小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从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种间竞争关系解析:

表格数据只表示甲种群数量与乙种群数量的比值的变化,A错误;如果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则第七年时该比值不会为0,B错误;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从第四年开始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说明甲种群数量少于乙种群数量,即从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C正确;如果甲、乙两种群是此消彼长的种间竞争关系,则第七年时该比值不会为0,D错误。1.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2.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的辨析(1)相同点: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时,对双方均有利。(2)区别:原始合作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各自能独立生活,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3.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变式训练1〕

(2023·北京丰台区模拟)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C.图乙中Ⅱ生物对Ⅰ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并存,后期Ⅲ的种内竞争加剧C解析: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与图甲相符,A正确;据图并结合题意可知,甲表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乙是捕食,丙是种间竞争,B正确;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因此捕食关系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进化有益,C错误;根据图丙可知,开始时两物种都能存在,说明存在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后期一种生物消失,Ⅲ的种群密度增大,其种内竞争加剧,D正确。考向二围绕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2022·全国Ⅱ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例2A解析: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利用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变式训练2〕

(2022·辽宁卷改编)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CA.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B.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C.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

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如图只表示了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正确。考点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_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取样器(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__法。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______、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②____________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目测估计较大目测估计2.实验步骤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制订计划:用列表的方法制订研究计划。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3)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土壤小动物被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2.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抽样检测法的区别样方法一般是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如跳蝻,取样器取样法是针对土壤中的小动物,抽样检测法针对单独的细胞或微生物,各有侧重。取样器取样法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样方法和抽样检测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另外,样方法计数的是活的种群个体数,抽样检测微生物时可能死活都有。考向考查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2020·全国Ⅰ卷)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精|准|命|题例A〔变式训练〕

(2024·西安五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特点用诱虫器进行采集D.吸虫器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解析:由于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A考点三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连线群落的类型、特点和生物种类答案:Ⅰ—③—b

Ⅱ—①—c

Ⅲ—②—a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等因素。(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_______________。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____________的天然群聚。水分、温度非生物环境种间关系不同物种3.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____________________(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4.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2)两种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典例裸岩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____→乔木阶段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另一个群落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②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_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或其他_________的地方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____________经历阶段____________演替趋向形成新的群落恢复原来的群落缓慢较多较快较少

类型内容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举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____较为关键共同点群落结构简单→复杂;物种数量逐渐______;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_的状态人类活动增多相对稳定(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2)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落不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

)(3)初生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

)(5)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

)√√√××延|伸|探|究1.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来说有什么影响?提示: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2.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提示: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腐蚀坚硬的岩石,从中获取养分。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提示: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2.归纳总结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结果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地,演替过程中群落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考向一结合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判断,考查生命观念

(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精|准|命|题例1C解析: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变式训练1〕

(2022·山东德州一模)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退耕农田上群落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增加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D解析:退耕农田保留土壤条件,存在草本植物的种子等,所以发生在其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物种从草本变为灌木再到乔木,所以演替方向是草本→灌木→乔木,B正确;一般情况下,随着演替过程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C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生物量在不断增加后保持稳定,D错误。考向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2024·山东烟台期末)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过程如下:弃耕农田→①→稀疏灌木阶段→人工种植乔木形成乔木阶段。下列关于此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弃耕农田发生次生演替,①应为苔藓阶段B.灌木阶段为乔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条件C.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垂直结构简单D.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未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例2B解析:弃耕农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①应为草本植物阶段,A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阶段逐渐发展到乔木阶段,灌木阶段为乔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条件,B正确;乔木阶段垂直结构比灌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变式训练2〕

(2024·湖南雅礼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比较慢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B解析: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也比较慢,A正确;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也有可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保留下来,B错误;建群种为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C正确;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D正确。素养提升·强化思维构|建|网|络|情境试题规范作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某湿地是水鸟迁徙的重要通道,20世纪90年代引入互花米草用作防风消浪。但该湿地中的鸟类,有的以海三棱藨草为食,有的以芦苇为食,还有的捕食生活在潮沟里的鱼类及底栖动物,但多数鸟类不采食互花米草,同时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还堵塞了潮沟①。十几年后,调查发现该湿地鸟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大大降低。(1)请用流程图分析互花米草入侵导致鸟类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下降的原因。(2)2012年启动的“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采用人工刈割、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治理互花米草。如图表示该湿地鸟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变化。统计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花米草的治理有利于水鸟种群数量的上升,对水鸟的种类影响不大,对非水鸟的数量及种类均影响不大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答案:(1)【解题策略】真|题|再|现1.(2023·湖南卷)“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C解析:

油菜花可以通过花的颜色(物理信息)和香味(化学信息)吸引蜂蝶,A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C错误;秸秆和菜籽饼可以为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故二者还田后可以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C。2.(2023·海南卷)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

分布潮带海草种类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海神草+++

齿叶海神草

++

羽叶二药藻++++二药藻++++海菖蒲

++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D解析: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故选D。3.(2023·北京卷)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以下对废渣山治理建议中最合理的是(

)A.放养多种禽畜 B.引入热带速生植物C.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D.修筑混凝土护坡C解析:

由于当地的土壤结构被破坏,不适宜植被生长,热带速生植物不能适应当时气候和土壤条件,且当地的植被不能为多种禽畜提供食物,无法形成稳定复杂的食物网,不利于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A、B不符合题意;矿区生态修复首先是要复绿,而复绿的关键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土壤微生物、土壤小动物和植物根系共同具有改良土壤的重要作用,因此取周边地表土覆盖,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C符合题意;修筑混凝土护坡不利于植被生长,不利于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3·浙江卷)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B解析: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故选B。5.(2023·海南卷)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D解析: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是次生演替,A正确;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故选D。6.(2021·河北卷)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解析: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由单作转为邻作,增加了玫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7.(2023·北京卷)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城市森林边缘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结果如图。(1)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本研究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依据是:与1~5、11~15天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2)光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______________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3)增加人工光照会对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____________加剧;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_______两个维度发生改变。信息(或信号)种间竞争垂直和水平(4)有人认为本实验只需进行10天研究即可,没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数据。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或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5)城市是人类构筑的大型聚集地,在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______。A.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B.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C.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D.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以有利于植物生长作为唯一标准AC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中动物的活跃程度是通过动物捕获量进行测定的,结合图示可知,与1~5、11~15天相比,6~10天肉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的平均捕获量显著增加,植食动物平均捕获量明显减少,据此推测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影响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为信息(物理信息)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3)不同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中,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会形成种间竞争,故肉食动物在黄昏前活动加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种间竞争加剧;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光照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生物的分布而影响两个维度。(4)分析题意可知,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该实验中的光照条件改变可形成前后对照,故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对照组数量以降低随机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优点是排除人工光照以外的无关变量的影响,用于分析人工光照是否会对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可逆影响:通过观察去除光照因素后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5)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故不仅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还需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A正确;若设置严密围栏,防止动物进入和植物扩散,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错误;进行城市小型绿地生态景观设计时应以整体和平衡的观点进行设计,追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应仅满足短期发展,C正确;选择长时间景观照明光源时,除有利于植物生长外,还应考虑对于其他生物的影响及美观性,D错误。故选AC。8.(2023·山东卷)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区别即可)(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短,速度较快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

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的更快,将来占比更多,优势取代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次生演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类活动,而初生演替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由于30~50年丙的相对多度在增加,故无法确定该群落总的植物个体数的变化,相应的,虽然乙植物占比(相对多度)在减小,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群密度在减小,可能只是丙个体数目增加的更快,将来占比更多,优势取代。(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9.(2023·广东卷)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下表。红树林群落(林龄)群落高度(m)植物种类(种)树冠层郁闭度(%)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无瓣海桑群落(3年)3.23703000无瓣海桑群落(8年)11.038015100红树林群落(林龄)群落高度(m)植物种类(种)树冠层郁闭度(%)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林下秋茄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无瓣海桑群落(16年)12.5290000秋茄—老鼠簕群落(>50年)5.74900019回答下列问题:(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生演替间接

无瓣海桑生长快,比互花米草高,在竞争中占优势。(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

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由题意可知,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则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这是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无瓣海桑是速生乔木,种植后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与互花米草在阳光等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能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蔓延。(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瓣海桑群落中植物种类逐渐减少,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和秋茄更新幼苗,则无瓣海桑的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可能会被本地物种所替代,所以不会成为新的入侵植物。(4)通过适当控制引进树种规模,扩大本土树种的种植,增加物种,使营养结构变得复杂,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防止新的物种的入侵。10.(2021·全国乙卷)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