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第1页
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第2页
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第3页
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第4页
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1-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电子通讯制造是当今利润极大而且软硬件技术结合的行业之一,其中手机产业为是电子通讯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一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民族手机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指数,发现我国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却出现了“空有竞争力而缺乏竞争性优势”的现象,最终借助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的民族手机产业竞争性优势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中国手机产业竞争性优势的合理化建议。全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其中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和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最新统计的相关数据,从各国的代表企业的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各国自主手机操作系统的分配状况、各国关键零部件的掌握情况来对描述当今中国手机产业的尴尬现状。得出的结论为以下三点:中国民族品牌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较低、缺失自主的手机操作系统、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握能力较弱。第三部分为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主要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竞争力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3个指标来分析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结果显示,中国的本土手机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竞争力仅仅表现在数量层面以及规模层面,并非代表中国的本土手机行业具备竞争性优势,也没有使中国手机产业乃至整个电子通讯产业形成结构优化和环境改善。第四部分依据钻石模型对民族手机企业竞争性优势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借助宏观环境大好的东风,以华为为代表的明星企业的出现虽然对于振兴整个行业有着积极的领导作用,但他们的实力还远没有强大到可以支持和引领整个通信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对整个通信装备产业的宏观行业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该行业的整体固定资产投入、研发资金、现有核心技术专利的拥有量还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五部分是改进建议。针对第四部分探索的原因对中国手机产业进行对应的策略性建议。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予以展望。关键词: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竞争性优势目录TOC\o"1-3"\h\u一、 引言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二)相关文献综述 -2-二、 中国手机企业发展现状 -3-(一)民族品牌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较低 -3-(二)缺失自主的手机操作系统 -4-(三)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握能力较弱 -5-(四)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5-三、 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6-(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6-(二)显示性比较优势 -7-(三)贸易竞争指数 -9-(四)总结 -9-四、 中国手机产业竞争性优势的制约因素分析 -10-(一)生产要素条件 -10-(二)需求状况 -11-(三)相关产业或支持性产业 -12-(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12-(五)机遇 -13-(六)政府 -13-(七)小结 -14-五、 中国手机产业企业改进建议 -14-(一)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创新能力 -14-(二)立足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 -15-(三)实施产业规模化,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15-(四)新兴的运营手段 -15-(六)进军高端市场 -15-六、 总结与展望 -16-参考文献 -17-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伴随着近年来科技技术的腾飞,手机市场逐渐成为数码产品市场大变革潮流中的杰出代表。这十年中,手机制造企业的君主易位频繁,从摩托罗拉的独领风骚,到诺基亚的一枝独秀,到如今苹果的大放异彩,以及安卓的悄然崛起,这些时代的王者们,不仅见证了数码产品硬件的升级,也引导着操作系统的大变革,也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迈入新科技的云端。如今全球手机的出货总量(不包括翻新机与二手机)已经突破10亿大关,并且丝毫没有放缓的趋势。这不仅仅是手机企业的一大机遇,也是手机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极具风险的挑战。如何在这个巨大变数的行业中存活并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手机厂商关注的焦点,更清晰更大的屏幕、更完善的云端、更人性化的人机交流、更具性价比的硬件……不得不说,现如今智能手机的发展都被苹果和三星引导着,当然,华人世界崛起的企业也备受世人关注,以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为代表的一系列大陆手机制造商在出货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已经进入通讯电子行业的前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企业的品牌塑造、产业链控制、利润空间以及云服务等方面与美日韩企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现如今,手机的辐射范围已经拓展到生活中各个领域,借助APPS与外界的交流,可穿戴式设备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而这些辅助产业的核心——手机竞争力已经显得愈发重要。中国不仅拥有最大的销售市场,同时也拥有着全球最大的手机组装产业链,研究中国自主手机的国际竞争力,在如今变幻莫测的手机市场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以手机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手机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发现中国近年来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增强。对此,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提升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建议。(二)相关文献综述迈克尔·波特(1990)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特定地区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对手的竞争,包括政府和机遇这两项辅助影响因素。综合这六大因素,来形成钻石模型展示竞争优势。一直以来,国外的很多学者在钻石模型的影响下,拓展出自己的视角并提出多种基于钻石模型的新型分析模型,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波特钻石模型不同因素权重的改变,来分析不同的影响。比如Rugman(1993)提出的双重钻石模型,他指出小国的国际性竞争优势集中于“国内钻石体系”,而部分依赖于“国际钻石体系”RugmanAlanM,CurzD,JosephR.TheDoubleDiamondModelofIntenr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CanadianExperienee[J].ManagementIntenrationalReview,1993.。ChoDong-Sung(1994)提出的动态九因素模型,他们将“人力资源”这一非经济性因素视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Cho-DongsungADynamieApproachtoIntenrationalCompetitivenessaheCaseofKoera[J].JounralofFarEasternBusiness,1994。Stiglitz和Walsh(2002)提出的“绝对优势”中,将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竞争优势RugmanAlanM,CurzD,JosephR.TheDoubleDiamondModelofIntenr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CanadianExperienee[J].ManagementIntenrationalReview,1993.Cho-DongsungADynamieApproachtoIntenrationalCompetitivenessaheCaseofKoera[J].JounralofFarEasternBusiness,1994StiglitzJE,WalshCE.Economics[M].3rd.NewYork:W.W.Norton&Company,2002.尽管各类学者都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过于老旧,并且存在极大的争议,但是在国内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中,以钻石模型为基础的进行的延伸性探索还是非常广泛。包括张金昌(2002)提出的五因素模型,他更倾向于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指导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分析将政府这一辅助影响因素提升到了另一种层次。裴长洪(2002)结合各方研究模型,将行业分析、市场结构以及著名的波特价值链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裴长洪.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李永发和徐松(2007)以政府、对外开放、生产力和市场需求为四个核心来对中国大环境下的产业进行国际竞争性优势的分析李永发,徐松.中国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分析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裴长洪.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4)李永发,徐松.中国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10)王岚,盛斌.中国出口竞争优势的空间分解一一内部供给能力和外部市场潜力[J]世界经济研究,2011(2)黄满盈,邓晓虹.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一一基于BOP和FATS统计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5)中国手机企业发展现状(一)民族品牌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较低根据IDC的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0.042亿部,第一次突破了10亿这个里程碑数字,比2012年的7.253亿部增加了38.4%。仅仅以智能机为分析对象,韩国和美国占据极大的优势。其中美国的苹果公司在2013年出货1.534亿,甩开第三、四名1亿多的出货量。与此同时,三星集团以3.136亿的出货量高居榜首,与苹果共占将近50%的市场份额。中国民族企业中,仅仅华为和联想榜上有名,但是同属第二集团的上百家手机厂商份额基本一致,最高不超过5%。表1:2012/2013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市场份额(单位:百万)品牌2013年出货量2013年市场份额2012年出货量2012年市场份额绩效同比变化三星313.931.3%219.730.3%42.9%苹果153.415.3%135.918.7%12.9%华为48.84.9%29.14.0%67.5%LG47.74.8%26.33.6%81.1%联想45.54.5%23.73.3%91.7%其他394.939.3%290.540.1%35.9%合计1004.2100.0%725.3100.0%38.4%资料来源:PrepayasyougoviaCompfightcc而如果也包含功能机的话,诺基亚凭借功能机的庞大出货量而成功上位。其他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华为、联想等中国明星手机厂商并未在功能机方面开拓足够的市场,其他中国手机企业在功能机上的地位可想而知。表2:2012/2013年手机全球出货量,市场份额(单位:百万)品牌2013年出货量2013年市场份额2012年出货量2012年市场份额绩效同比变化三星446.724.5%409.423.6%9.1%诺基亚251.013.8%335.619.3%-25.2%苹果153.48.4%135.97.8%12.9%LG70.03.8%56.63.3%23.6%华为55.53.0%47.52.7%16.7%其他845.246.4%753.143.3%12.2%合计1821.8100.0%1738.1100.0%4.8%资料来源:PrepayasyougoviaCompfightcc(二)缺失自主的手机操作系统智能手机的软件依托于其各自的系统存在,无论是云服务的建立,大数据的发展,都在以系统为母体进行着市场拓展。然而,中国企业过于依赖开源的安卓系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优化,却缺失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套独立的系统,这是中国民族手机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上的重大劣势。表3:2012/2013年手机操作系统全球销售量,市场份额(单位:千支)系统2013年销售量2013年市场份额2012年销售量2012年市场份额安卓758719.978.4%451621.066.4%IOS150785.915.6%130133.219.1%WindowsPhone30842.93.2%16940.72.5%黑莓18605.91.9%34210.35.0%其他8821.20.9%47203.06.9%总计967775.8100.0%680108.2100.0%资料来源:Gartner,2014年2月由表可见,谷歌的Android系统借助开源的优势,将SDK开放给所有手机制造企业,采取极度宽松的软件管理制度,因此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倾向于修改后的安卓系统,这也让其市场占有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苹果的IOS系统却是以著名的云服务为体系,建立极佳的生态系统,借助IOS平台的统一性,在软件、硬件上达到空前的一致,获得消费者的一直认可,从而奠定了当今的霸主地位。(三)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握能力较弱手机企业对关键零部件的掌握也成为企业制胜大法宝。尽管两大软件均属于美国,但是日韩的手机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技术水平上和占有率上屡屡获胜,就是因为其对关键零部件有几近垄断的优势。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内手机相关的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尽管国内本土的零部件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据50%以上,但是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基本上全部依靠于进口。而且在相关高新技术方面与日韩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但如此,零部件更新换代的频率、速度均弱于国际知名厂商。国内各企业深知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弱势,因此不断强化自己的研发队伍,但是关键技术还是被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如MCU、DSP、RF器件和存储器等。与此同时,由于对关键零部件的采购量有限,小型企业在采购时很难获得合理的现金折扣。不但如此,中国不少手机厂商的出货量被上游关键元器厂商间接控制,这些都源自手机厂商与元 部件厂商交流的不对称。由此可见,本土手机厂商不但无法与国际手机巨头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且在关键零部件的获取上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四)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 坐拥巨大的内部消费市场。国内产业链体系愈发完整,经验丰富。国家政策的支持。缺乏核心的科技技术。缺乏自主开发的手机系统。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很弱。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安卓的开源带来了很多国产的系统(比如MIUI,FLYME)。智能手机成本下降。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出货量有明显的提高。TD-SCDMA的推广。对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出口显著。谷歌等手机企业向中低端挺近(比如NEXUS系列、火狐操作系统)Android平台同质化严重。国产设计缺乏创意,抄袭之分盛行。具有工匠精神的魅族、锤子备受打击,对小众化手机制造打击较大。中国手机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本文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指数3个指标来分析中国民族手机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该国某一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出口份额占有率的变化能够直接地反映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表4:中国手机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亿部)年份中国手机出口量中国民族企业手机出口量全球手机出口量中国手机国际市场占有率中国民族企业手机国际市场占有率20020.630.0052.9621.28%0.17%20030.950.0213.6126.32%0.58%20041.460.0624.7230.93%1.32%20051.960.1655.7134.33%2.88%20063.560.3646.9351.37%5.26%20074.840.7217.8461.73%9.20%20085.330.9758.5562.34%11.41%20095.501.2998.4864.86%15.31%资料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中国手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可以从中国手机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中国民族企业手机国际市场占有率两方面进行分析。由表4可知,中国手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在2002年至2005年之间,以每年25%的增长率进行提升,而在2005年至2007年之间呈现爆炸式增长。这取决于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山寨手机的盛行。最为关键的是,中国手机在全球手机出口所占比重在2009年已经达到64.86%,这说明跨国性手机厂商在华投资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性的巅峰。与此同时,中国民族手机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显而易见,甚至超越了中国手机(中国手机出口量包含跨国企业在中国制造并出口的手机数量)的增长速度,这充分体现了国内形势的一片大好。尽管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发展速度上优势尽显,但是在整体所占比重上却令人担忧,在最高占比时期只占据了整个出口产业的23.60%,这说明中国的民族企业手机依旧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CA)在计算的时候相对地减小了国家和世界范围内其他产品出口的影响,反映出某国在某产品的出口上相对于世界的相对优势,公式如下:RCA的值越高,则该国手机产业的国际性竞争力越强。RCA通常以0.8和2.5为分界线对某国某产业进行划分。表5:历年出口额及RCA计算结果(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手机出口额中国民族企业手机出口额全球手机出口额中国总出口额世界总出口额中国手机出口RCA1中国民族企业手机出口RCA2200498.714.22411.025934906873.680.172005154.147.57410.6776711100005.390.272006215.6114.21429.9596901206206.250.422007314.1927.22520.22122101357006.720.592008381.9537.43596.69143001578007.070.702009344.7747.33592.19120171435996.970.97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由表5可知,中国手机出口的RCA1值从3.68一路飙涨至7.07并基本稳定,以2.5为评判标准来说,中国手机的国际竞争力有高居不下的趋势。然而与上文类似,当对中国的民族手机企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直到2009年之后,中国民族的手机企业才在国际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这种涨幅还更多地起源于低端机和山寨机的普及。由此说来。中国现今的手机企业仅仅在组装方面占据竞争力,同行在华生产并出口的国外手机公司才是具备高竞争性的企业。表6:各国及地区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历年RCA值年份中国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19934.555.1419972.654.333.604.324.8919993.404.713.744.215.6220014.165.433.623.995.4420035.406.293.263.735.9520055.837.102.963.295.3620075.627.342.542.924.7320095.677.782.332.824.18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库再来分析整个电子通讯产业的各国RCA值,根据表6可以的知,中国手机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世界主流国家内排名靠前,而且考虑到中国出口大国的地位,手机出口能够在2009年占有5.67%的RCA值已经非常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就出口规模和出口增长率而言,中国电子通讯设备产业均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中国本土自主品牌的手机产业却缺乏显著的竞争性优势,因为中国的手机企业过于依赖外商投资企业。贸易竞争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水平分工度指标”,表明各类产品的国际分工状况。贸易竞争指数通常以正负以及数值来对一国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当贸易竞争指数为正则代表该国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若为负则相反。考虑到贸易竞争指数不能细化到手机产业,只能核定至电子通讯产业,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做参考作用。表7:部分国家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贸易竞争指数年份中国印度韩国芬兰20010.34-0.760.500.4520020.43-0.810.550.5020030.47-0.830.610.4820040.53-0.840.650.4020050.56-0.890.630.3720060.59-0.870.580.3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db/dqQuickQuery.aspx通过表7可知,中国贸易竞争指数在2004年赶超芬兰,在2006年赶超韩国。其中芬兰最为代表性的诺基亚和韩国最具代表性耳朵三星均在国际市场的功能机和智能机上位列霸主地位。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手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极具优势,然而,由于贸易竞争指数只单纯地以进出口“数量”的角度进行衡量,却没有剔除其他诸如国家贸易等影响,对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反映会失真。由此可见,单一的“量”很有可能影响单一的指标,尤其是中国特色下的量大质小的运营模式,掩盖了贸易竞争指数所真实反映的内容。总结综上所述,中国的本土手机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但是竞争力仅仅表现在数量层面以及规模层面,这并非代表中国的本土手机行业具备竞争性优势,也没有使中国手机产业乃至整个电子通讯产业形成结构优化和环境改善。与此同时,过高的贸易增长率和贸易增长速度,不断地引发各类国际贸易火花,反而阻碍中国民族手机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国手机产业竞争性优势的制约因素分析迈克尔•波特曾在1990年时发表《国际竞争优势》(TheCompetenceAdvantageofNations),于其中提出广为人知的“钻石理论”,即熟知的“钻石模型”。按照钻石理论的原理来说,在研究国际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将产业,尤其是产业集群视为基本单位,,这些经济集群非常明显的产生了足够的竞争优势,通过这种明显的变化,产业集群可用于反映特定行业内国家经济的发展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7.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0.本文根据据波特教授提出来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或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以及机遇和政府这六个方面对中国手机产业竞争性优势的制约性因素加以分析。(一)生产要素条件钻石模型通常将生产要素条件分为低级要素和高级要素来进行分析。低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等等;高等要素包括技术水平、知识资源和管理水平等等。低级要素既是自然拥有或者经过初级加工即可获得的基本条件,高级要素与之相反,是需要繁复的工序或者资金投入才得以显现。但是无论高低,低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在生产要素方面对竞争性优势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1、低级要素——人力成本占据优势手机产业的上层发展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下层发展却以劳动密集为主。因此,作为低级要素的重要代表,生产工人工资在对国际性竞争优势的评判标准上成为关键。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庞大、高质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在中国,工人的工资大约为每小时2到3美元,几年前则为不到1美元,而在美国,大约每小时为18到20美元,约为中国工资的7倍凤凰网.财经资讯.环球资讯《中美制造业工资水平相差9倍美公司回巢难改中国地位》/news/hqcj/20120709/6724724.shtml2013年07月09日。这种人工成本优势不但使民族企业的手机组装、硬件制造等成本大为降低,另外一方面也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凤凰网.财经资讯.环球资讯《中美制造业工资水平相差9倍美公司回巢难改中国地位》/news/hqcj/20120709/6724724.shtml2013年07月09日虽然近年来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加便宜,但由于中国低价的生产力在国际上依然存在相当不错的优势,因此许多跨国公司依然偏爱中国这一生产基地。对手机企业而言,生产基地与主要市场的距离十分重要,另外还有国家的基本经济水平、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等等都是值得考虑的方面。因此,中国在人工成本上的优势依然相当可观。2、高级要素——软硬件技术水平落后在硬件方面,关键零部件(尤其是半导体部件)是手机技术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优势近年来从欧美转入东亚,这段过程中,国内手机零部件企业也相继在研发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借助地区优势占领国内的低端市场,因此,中国手机产业在零部件方面具有不错的国际竞争力。但是,虽然国内厂商在市场上有所成就,但核心技术仍然是缺失,关键零部件依旧被日韩等企业垄断,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劣势。在软件方面,中国手机产业的形势更是十分尴尬。拿操作系统这个软件方面的核心代表来说,中国的手机制造企业在系统方面普遍以修改安卓为惯例,完全背离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理念,这么看来,现阶段国内厂商所从事的手机软件研发更多地是停留在表层的修改而非核心层的创新。总体而言,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依然明显,核心技术方面的涉水也未见效果,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更是雪上加霜。(二)需求状况1、国内需求规模庞大从需求规模来看,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规模是及其重要的优势。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本土的手机客户群扩张迅速,仅仅20多年,就从2万增加到7.47亿;不但如此,国内市场的销量呈现爆炸式增长,10年间由260万部手机,增长到2.4亿部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需求研究预测》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需求研究预测》/news/20130321/11212648.html2013年03月21日2、需求质量受到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制消费者对于手机各方面的要求一直在随着时代进步,这也间接地促使国内外手机产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国际主流手机厂商更加关注中国市场。在发现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之后,国际主流的手机厂商更加关注中国市场,诸如苹果三星等一流企业也将销售重点置于中华区。由此可见,中国手机产业的需求质量与日俱增,并且受到来自国际品牌的强烈压制。(三)相关产业或支持性产业1、硬件相关产业的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掌握中国手机产业的相关产业重点在于关键零部件生产商。充足的上游核心部件可以显著地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而由上文可知,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集中在日韩企业手中,这大幅地削弱了中国手机厂商的灵活性与主动性。2、软件相关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较弱手机产业在软件上的发展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手机制造的自主性,从而影响其拓展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比如,中国的系统软件的发展仅限于修改,应用软件的发展更侵袭抄袭,这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不仅阻碍着中国当今手机产业的发展,也限制了其在国际上的出口竞争优势。(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1、企业战略——管理水平落后随着国际化形势的加强,企业战略在多变的手机行业显得格外重要。大多数诸如华为、联想类的标杆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或者新颖的企业战略,在国内市场保持着牢固的地位。但是,更多企业所面临的,缺失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的提升滞后于企业的扩张速度。2、同业竞争——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均处于劣势根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2013Q3手机评判关注度排行前三为iPhone、三星和小米。小米手机关注度大幅提升近10个百分点,升值6%受益于Q3频频发布新品的拉动:7月底红米手机上市发布,8月16日小米手机2在798艺术中心正式发布,9月5日小米手机3发布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百度手机行业数据研究报告-2013Q3.2013年12月。尽管新兴的民族手机企业通过价格战在市场上将竞争对手各个击破,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也使更多的国产机厂商在价格战火热的低端市场上节节败退。夹在中间的国产品牌手机,既没有国外品牌手机的品质,又没有互联网手机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百度手机行业数据研究报告-2013Q3.2013年12月(五)机遇1、4G通讯的发展。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中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分别获得一张TD-LTE牌照。另外,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还将各获得一张FDD-LTE牌照。4G的自主化推进了独立终端的智能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和新客户的扩张化。借助对合约机的绑定,使得中国民族企业获得价格与硬件的国际性竞争优势。然而,4G的低普及率与通讯行业特有的用户粘性抑制了手机产业的发展。2、恶性的价格战。在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合约机企业更加青睐价格战。诚然,底价的促销手段以及产业链的强行整合的确能在短时间内带了资金的迅速回流。但是恶性的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滑,创新力下降,甚至直接弱化售后等服务,这些都不利于整个手机产业长远的发展。(六)政府1、合理定制新晋企业准入资格。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对入网资格进行批准,同时对消费者投诉进行监控。在足够的关税条件下合理地放开手机市场,使得中国手机产业在发展初期能够作为幼稚保护产业得到相当程度的保护,使市场竞争上的弱势得以弥补。2、对相关产业的支持。零部件是手机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但中国零部件的生产水平落后,软件及操作系统的创新性也亟待提高。因此,政府出台了相关专业的专项政策,间接地对手机产业进行扶持。(七)小结综上所述,中国的民族手机行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的标杆企业虽然借助低成本的人工优势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但是由于相关产业,包括软件产业和硬件产业的落后、恶性价格战的打击、企业发展战略的模糊、行业经验的缺失等等,造成空有国际竞争力而无国际性竞争优势的尴尬局面,这使得中国民族手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手机产业企业改进建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手机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