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学生考试_第1页
高考文综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学生考试_第2页
高考文综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学生考试_第3页
高考文综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学生考试_第4页
高考文综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学生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综]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__学生考试优秀必备资料《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李庆敏一、选择题1(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A(中国温带荒漠带B(巴西热带雨林带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俄罗斯苔原带图9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读图完成2,3题。2(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A(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B(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C(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3(沿30?N一线地区()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C(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D(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4(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C(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D(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图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5,8题。5(图中???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6(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7(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降水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8(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读四个不同地点的山地某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9,10题。9(推断该植被类型是()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热带季雨林10(造成该植被在四地海拔高度分布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两地??光照条件不同B(??两地??降水量不同C(??两地??土壤不同D(??两地??坡向不同11(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向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pH值有机质含量SiO含量AlO含量CaO含量2234.112.4%62.39%16.02%2.44%甲6.98.8%68.58%2.06%9.87%乙8.81.29%65.05%3.63%14.96%丙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1读下图,判断12,14题。12(N处数值最可能是()A(4500mB(5000mC(5500mD(6000m13(引起不同纬度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的高低B(降水的多少C(海拔的高低D(坡向的不同14(同一纬线上雪线高低的差异主要是由于()A(海拔的高低B(降水的多少C(基带气温的高低D(山脉的走向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下题。15(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A(?位于新西兰某地B(?位于欧洲某地C(?位于亚洲某地D(?位于非洲某地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17,18题。17(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18(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潮流搬运能力增强?渤海区下沉迅速?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B(???C(???D(???19(任何自然带都具备的特征是()?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占有一定宽度,呈长带状分布A(???B(???C(???D(???20(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1(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明显22(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读某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图10),回答23,24题。23(形成该自然景观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为()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海拔高度D(山坡朝向24(该山地可能是()A(落基山脉B(安第斯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回答25,26题。25(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A(水文B(气候C(地形D(土壤26(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A(岩石B(成土母质C(土壤D(矿物质27(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B(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读下面两图(上幅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幅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28,29题。28(在上幅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29(在下幅图中,B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B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0,32题。30(图中洋流的名称为()A(西澳大利亚寒流B(加那利寒流C(本格拉寒流D(北大西洋暖流31(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A(12月至次年1、2月B(3,6月C(6,9月D(9,12月32(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C(落叶林、草原、荒漠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下图为各纬度高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3,34题。333(图中的自然带A为()A(热带雨林带B(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苔原带34(图中画错的地方是()A(0?B(30?NC(60?SD(80?S35(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36(绿洲面积的大小,关键取决于()A(经济发展水平B(土地开垦的规模C(水资源的多少D(防护林带的规模37(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读表1,回到38,39题。38(表1数据表明()A(?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B(?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D(?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39(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40(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A(??B(??C(??D(??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读图3并回答41,43题。44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4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A(煤炭、石油B(石油、水电C(水电、天然气D(天然气、煤炭43(我国目前()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44(农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是()?土地的数量对人类影响不大,土地的数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的质量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A(?B(?C(??D(??45(当今世界上土地资源遭受破坏最主要原因()A(盲目垦殖草原B(建筑用地不断扩大C(土地利用中的此生盐碱化D(遭受风蚀、水蚀和沙漠侵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增长加速期,经济总量增长引发对能源的需求增加。浙江、江苏和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缺电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缺乏、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阅读以上材料,回答46,48题。46(下列能源中属于常规能源的是()?油?煤炭?水电?沼气?核能?太阳能?天然气?海洋能A(???B(????C(????D(?????47(目前我国调入煤和石油最多的地区是()A(山西省B(上海市C(浙江省D(广东省48(我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A(西南、东南B(东北、华北C(东北、西南D(华北、西南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图11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示意,回答49题。549(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A(处于辽宁省的北部,丘陵地形,分布着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是淡水湖B(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分布着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咸水湖C(位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石,是淡水湖D(位于河北省,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客运。一列火车从成都经宝鸡、兰州开往拉萨,全程运行48个小时。据此回答50,53题。50(车山的旅客可能看到的植被依次有()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温带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荒漠、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荒漠51(列车经过可可西里时,旅客可能在窗外看到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A(藏绵羊B(臧山羊C(三河马D(藏羚羊52(旅客沿途看到的山地中,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秦岭南坡B(秦岭北坡C(唐古拉山D(阴山53(旅客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火山喷发C(寒潮D(台风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下图所示)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该国不得不进行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据此回答54,55题。54(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B(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C(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D(地壳下沉55(全球变暖最有可能导致图示海域海水的盐度()A(无法确定B(升高C(降低D(没有变化6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问题。(1)图上四个自然带的名称是:A;B;C;D。。(2)该地区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其主要原因是:(3)地球上纬度地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2(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的变化,反映出_____________地带性的分异,其成因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3)?????的变化,反映出_____________地带性的分异,这种成因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3(读“亚洲沿东经88?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A海域是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7(3)从E到I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4)B与D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增高。(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造成很大压力。(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和相对落后。5(读下列材料及“中国沿海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15)、“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图16),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十年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年代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居民点交通水域未利用土地(,)(,)(,)(,)及工矿(,)(,)(,)(,)28.92.632.46.15.51.87.315.41985年28.33.232.96.56.01.97.413.81990年28.14.237.21.67.02.17.812.01996年材料二中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材料三: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分析材料一,近十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有,比重下降的有。?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分析材料三,东部沿海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是。请简要分析其成因:。?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8参考答案及其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答案选A。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越不易遭到破坏。中国的温带沙漠与其他三个相比较,生物种类最少,食物链最简单,生态平衡最容易遭到破坏。2(【解析】答案选AC。由图中可以看出30?N附近林线的高度变化约在2800米到4600米之间,变化得最为剧烈;任何自然带的变化都应是在水、热条件下共同作用形成的;30?N为喜马拉雅山坡,水热条件差,所以林线低;由图可知30?N以南林线不再持续上升。3(【解析】答案选BC。30?N一线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光热条件好,但热量条件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因紧邻南亚,所以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意义,本区旅游资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但煤炭资源缺乏。4(【解析】答案选C。水平地域分异又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其主导因素为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其主导因素为水分,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但不相同。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位置和山体的海拔高度有关。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的内部。5,8(【解析】5(A6(A7(A8(A。先看基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区分异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更替,变成由地势低向地势高更替。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所以?为50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以下是森林草原的过渡,判定为高山草原带。9(【解析】答案选A。从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四地均在我国境内,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气候,不会出现热带或亚热带的植被,该植被在北纬40度以北,只能为温带针阔混交林。10(【解析】答案选B。??两地纬度相差较大,温带针阔混交林在较低纬度分布的高度要高于高纬度地区,即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两地纬度相当,但距海洋的位置明显不同,则降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干旱区,只有当海拔较高时,才有较多的降水,同时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小,而湿度较大,才有森林植被;??两地是降水差异造成的,??两地是热量差异造成的。11(【解析】答案选A。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的土地生产力大致呈递减趋势,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不同造成的。根据有机质含量就可判断出来甲、乙、丙与三地的的对应关系。12,14(【解析】12(D13(A14(B。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不同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反之,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同纬度,降水越多,雪线越低。15(【解析】答案选C。巴西在热带,其基带自然带不可能出现落叶阔叶林,东非高原山地自然带基带是稀树草原,阿尔卑斯山山地自然带基带不会出现草甸。17,18(【解析】17(D18(B。河口地区由于泥沙沉积形成地势低平的湿地。今年来由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加强,水浪底水库蓄水拦沙使到达河口的泥沙减少,同时黄河水在下游地区被河南、山东大量使用,使到达河口的水量减少,也影响了冲刷到河口的泥沙量,以上这些因素导致黄河口湿地增长速度缓慢。19(【解析】答案选B。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20(【解析】答案选D。地中海气候控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州均有分布。21(【解析】答案选D。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宽广,从沿海到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所以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表现明显。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另外还有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因素,不可能严格地以赤道为对称轴。陆地环境中热量和水分是渐变不是突变的,所以自然带之间没有严格的限制。22(【解析】答案选B。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23(【解析】答案选CD。该山地自然景观的差异表现在东西方向上,可能是由海拔和山坡朝向的不同造成的。924(【解析】答案选AB。东西两侧的自然带的差异,表明该山南北延伸,可能是落基山脉或安第斯山脉。25(【解析】答案选A。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很多,气候是影响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气候决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26(【解析】答案选C。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的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27(【解析】答案选B。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28(【解析】答案选D。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由于地势起伏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因素。(【解析】答案选C。D处距海洋远,降水少,其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由于E处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丰富29的灌溉水源,滋润了土地,成为草原。30-32(【解析】30(A31(C32(B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此处是澳大利亚的西南部,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X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南半球的冬季(6-9月)。X地为地中海气候,相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3(【解析】答案选A。A位于赤道地区山地的基带,因此是热带雨林带。34(【解析】答案选C。在60?S处的山地所绘自然带与实际不符。35(【解析】答案选D(在野外考察、露营遭遇森林火灾时,如何逃生,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切勿顺风逃生;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这不仅决定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方向的正确与否。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淀烟尘。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的速度快得多。一旦大火扑来的时候,如果你处在下风向,要做决死的拼搏,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圈。切忌顺风撤离。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当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脱离火灾现场之后,还要注意在灾害现场附近休息的时候要防止毒蜂和野兽的侵袭。36(【解析】答案选C。干旱地区有水的地方才会形成绿洲,因此绿洲面积的大小取决于水源的多少。37(【解析】答案选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反而会加速下陷速度,应迅速抓住周围植物或树根等。38(【解析】答案选B。据表中数据可知,?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9.9%,比重最大,其水电和核电仅占6.7%,比值小于其它能源A错;?国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消费构成差距不大,较为均衡,且石油比重最高,B对。?国石油所占比重最大,但消费量小于煤炭;?国天然气占消费结构的55.3%,比重最大,但其消费量小于煤炭。39(【解析】答案选B。四国中,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因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储量短缺,使中国成为以煤炭为主的国家,排除AC,日本因常规能源短缺及较高的生产技术,使核能比重较高。40(【解析】答案选C。中国人口远低于其他国家,但其能源消费总量并远低于其他国家,所以不可能有能源消费量与中国相近的国家,排除AD。美国的人口是日本的两倍多,而消费总量为日本的四倍半,所以两国人均能源消费不可能相当,B错。只有俄罗斯和日本人口数相当,能源消费总量相当,所以人均能源消费较为接近。41(【解析】答案选D。煤炭消费量的比重是有所下降的,天然气所占比重的增幅明显小于水电;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略高于消费量所占比重;代表石油的实线和虚线在1994年相交在一起,说明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相近。42(【解析】答案选A。2000年消费量大于生产量,石油的消费量约占25%,而石油生产量约占22%,通过换算可知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的20%;水电不能储存,只能是当年消费量小于生产量。43(【解析】答案选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天然气和水电都呈上升趋势,我国已从石油的出口国变为石油的进口国。44(【解析】答案选B。在农业文明时期,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其数量对人类的影响很大,而质量的高低影响较小。45(【解析】答案选D。当今世界上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风蚀、水蚀和沙漠侵蚀造成的永久性破坏。46-48(【解析】46(B47(B48(B。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