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下】2024高考语文专项《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_第1页
​【选必下】2024高考语文专项《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_第2页
​【选必下】2024高考语文专项《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_第3页
​【选必下】2024高考语文专项《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_第4页
​【选必下】2024高考语文专项《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必下】2024高考语文专项《种树郭橐驼传》同步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橐驼(tuó)病偻(lóu)寿且孳(zī)

早实以蕃(fán)

B.飧饔(sūnyōnɡ)

窥伺(cì)

勖尔植(xù)

早缫而绪(sāo)C.效慕(mù)

莳树(shì)

长人者(zhǎnɡ)

遂而鸡豚(tún

)D.抑耗(hào

移徙(xǐ)

传其事(chuán)不亦善夫(fū)2.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确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繁殖

B.爱之太恩

恩,殷勤C.其莳也若子

莳,栽种

D.其置也若弃

置,放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也

B.移之官理

(治理、统治)C.凡(大凡)植木之性(本质)

D.其本(根)欲舒,其培欲平(培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早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而绪,早织而缕(衣服)B.击木而召(树)C.而木之性日以离(远离)矣D.病偻(脊背弯曲),隆然伏行(弯着腰走),有类橐驼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

B.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C.皆争迎取养(迎取,迎接。养,供养)D.其土欲故(旧的,原来的)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

B.若甚怜(怜爱)焉,而卒(最终)以祸C.故病且怠(懈怠)

D.根拳(拳曲,伸展不开)而土易(结实,不松软)7.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窥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时机B.辍飧饔以劳吏者

飧饔:飧,晚饭。饔,早饭。C.不抑耗其实而已

抑耗:损伤D.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隆然:高起的样子8.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且不得暇

②无暇顾及B.①勖尔植

②勖勉有加

C.①早缫而绪

②千头万绪D.①字而幼孩

②待字闺中9.下列各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人者”中的“长”是“统治、治理”的意思。“人”是“民”的意思。《谏太宗十思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君人者,”的“君”是“做君主,统治”的意思,“人”同样是“民”的意思。B“其筑欲密”的“筑”本义是捣土的杵,《苏武传》“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中“檠”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器具,两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前者“捣土”的意思,后者是“矫正”的意思。C.“驼业种树”中的“业”是名词作动词“以……为业”,《谏逐客书》“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是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D.“致其性”意思是“使它依照本性生长”,“致”是“使达到”的意思,与《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的“致”意义用法相同。10.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抑耗其实

②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①若不过焉则不及

②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C.①传其事以为官戒也。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②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11.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遂而鸡豚

②言既遂矣B.①移之官理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C.①去不复顾②顾视无可置者D.①其本欲舒,其培欲平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2.下列各项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故病且怠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B.①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C.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D.①他植者则不然②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13.下列加点词不全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组是()A.①名我固当

②且硕茂,早实以蕃

B.①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C.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②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D.①病偻,隆然伏行

②而卒以祸14.下列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组是()A.①以致其性焉尔②非有能硕茂之也B.①传其事以为官戒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B.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②鸣鼓而聚之C.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②好烦其令15.“以”字与例句“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且硕茂,早实以蕃B.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C.传其事以为官戒也D.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②既然已,勿动勿虑,B.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②他植者则不然;则又爱之太恩 

C.①虽窥伺效慕

②虽曰爱之D.①根拳而土易

②旦视而暮抚17.下列各句中的“其”字与例句中“其”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18.下列各句中“而”不为通假字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①故乡人号之“驼”

②既然已,勿动勿虑

B.①不抑耗其实而已

②若不过焉则不及

C.①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①得养人术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20.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属于同一类型的一句是()A.①然吾居乡②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①故不我若也②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①苟有能反是者②理,非吾业也。D.①不知始何名②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二、关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忱有经世才,浮沉郎署二十年,人无知者,独夏原吉奇之。洪熙改元,稍迁越府长史。宣德初,有荐为郡守者。原吉曰:“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永乐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而江南为甚,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①,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又请敕工部颁铁斜,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忱见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曰:“此致逋之由也。”遂令诸县于水次置囤,囤设粮头、囤户各一人,名“辖收”。至六七万石以上,始立粮长一人总之,名“总收”。民持帖赴囤,官为监纳,粮长但奉期会而已。忱素乐易。先是,大理卿胡㮣为巡抚,用法严。忱一切治以简易,告许者辄不省。或面讦忱:“公不及胡公。”忱笑曰:“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委寄正不同耳。”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忱既被幼,帝命李敏代之,救无轻易忱法。然自是户部括所积余米为公赋,储备萧然。其后吴大饥,道殣相望,课逋如故矣。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景泰四年十月卒。谥文襄。(节选自《明史·周忱传》)【注】①加耗: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乙)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0.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胡

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迁”指逐渐提升,与《苏武传》“稍迁至移中厩监”中的“稍迁”意思相同。B.“逋税”指拖欠租税,其中“逋”与《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意思相近。C.“故事”意为旧例,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相同。D.“生祠”指给还活着的人立祠奉祀,其目的是表示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12.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德初年,有人推荐周忱担任郡守,夏原吉说“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这从侧面表现了周忱恃才傲物、不满足于担任郡守一职。B.在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期间,周忱创行平米法,命令均摊交纳耗米,既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也保证了朝廷在当地的税额有所增加。C.周忱时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带骑马的随从,跟农夫、农妇面对面交谈,了解民间疾苦,为百姓谋划处理问题。D.周忱被弹劾后,皇上命李敏取代他,敕令李敏不要轻易更改周忱的制度。但从此以后户部将所积存的余米收为公家赋税,储备粮食萧然无存。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4分)(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4分)14.周忱为了解决“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民?请简要概括。(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材料一:洪武十三年三月壬辰朔,命户部减苏、松、嘉、湖四府重租粮额。太祖谓之曰:“天地生物,所以养民,上之取民,不可尽其利也。夫民犹树也,树利土以生,民利食以养。养民而尽其利,犹种树而去其土也。比年苏、松各郡之民衣食不给,皆为重租所困。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其赋之重者,宜悉减之。”六月戊寅,太祖谕户部臣曰:“曩者奸臣聚敛,深为民害,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自今如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尔户部其榜示天下,使其周知。”(节选自《明太祖宝训》第五卷)材料二: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B.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C.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D.民困于重租/而官不知恤/是重赋而轻人/亦犹虞人/反裘而负薪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无所傅/岂所以养民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辰朔”和“戊申晦”(《登泰山记》)中的“朔”“晦”都用来表示时间,“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B.“负薪”的“负”意思是背着,与“负而前驱”(《五代史伶官传序》)句中的“负”意思相同。C.“其筑欲密”的“筑”的本义是筑墙,古代用夹板夹住泥土,用木杵把土砸实,文中意思是捣土。D.“鸣鼓而聚之”的“聚”是使聚集起来,与“聚之咸阳”(《过秦论》)句中的“聚”意思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太祖发现有的地方官府征收的赋税太重,认为这会严重影响到百姓生活,就让他们减轻赋税。B.明太祖下令,免除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的赋税,并且让官府发布文告,使百姓知晓。C.郭橐驼种树时谨慎小心,种好后不再过问,只是顺应了树木的天性,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茂盛。D.其他人栽种的树木,不如郭橐驼种的树木好,是因为他们过度担忧和关爱,违背了树木的天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曩者奸臣聚敛,深为民害,税及天下纤悉之物,朕甚耻焉。(2)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4.两则材料都借种树谈了如何“养民”的道理,请结合文本分别概括。(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节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乙)伐树记

宋·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①。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注】①典出《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B.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C.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D.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缕,双股搓合的线,可泛指线状物,古有“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之说。B.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饔分别指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分为游记、碑记、杂记、记事等,乙文属于杂记。D.堂,古代住宅的一部分,是祭祀、接待宾客的地方,后面是室,室的两旁是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养树之术”和“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注;乙文针对树的“伐”与“生”,借客人对庄周之言的论述,显示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B.两文均有存疑答疑的过程:甲文因郭橐驼种树无不活和他植者莫能如而让人生疑,后郭橐驼答疑;乙文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似而生疑,后客人答疑。C.甲文对比特色鲜明,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种树效果的对比、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等;乙文叙事脉络清晰,论述层层深入,反问句式有力,结尾句耐人寻味。D.两文均有寓言性质:甲文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乙文通过具体的小事推而广之,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4.两文认为种树和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三.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写人们之所以称呼传主为“郭橐驼”,是因为他“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他种树成功原因的句子是“

。”(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

”,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其他种树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之外,还有“

”。(5)《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俗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