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时规范练2 等高线地形图-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时规范练2 等高线地形图-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时规范练2 等高线地形图-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时规范练2 等高线地形图-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时规范练2 等高线地形图-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2等高线地形图高考题组1.(2015福建卷,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由图示等高线判断c河段较a河段地势高。若两河支流相连,则③④段之间的河水会流向a河,而a河的流向为由①处流向②处,故显著增大的为②处。2.(2015天津卷,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坡面的坡度即为坡面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或长度)的比值,坡度越大,即坡面越陡;坡度越小,即坡面越缓。图示火山高度约300米,而火山锥底部的水平距离有数十千米,可知火山实际的坡度很小。但该图中的火山垂直高度(图上距离)和水平距离(图上距离)的比值较大,则相较于实际的火山坡度,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变大,即坡面变陡。3.〔2015福建卷,37(1)〕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读图,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解析该题考查地形特征,渭河平原以北等高线多为500~1000米,且边缘陡峭,北部等高线稀疏,为高原(北高南低);南侧等高线密集,多在1000米以上,为山地(南高北低)。模拟题组(2019安徽合肥高三上学期调研)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4~5题。4.图中P地海拔(H)为()A.100米<H<200米 B.200米<H<300米C.300米<H<400米 D.400米<H<500米5.图示信息显示()A.R河流向从西北向东南B.③地为山谷C.①地比②地河流流速快D.④地为阳坡答案4.C5.B解析第4题,图示等高距是100米,P地等高线闭合,是河流的源头地区,应是高地或山峰;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P地海拔为300米<H<400米。C项正确。第5题,河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由图示指向标可判断R河由北向南流,A项错;③地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B项正确;①地比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流速慢,C项错;④地在山地北坡,为阴坡,D项错。(2018四川成都新都高三摸底)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据此完成6~7题。6.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050米 B.985米 C.915米 D.790米7.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6.C7.D解析第6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山峰海拔为1000~1100米;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为165~200米。因此,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相对高度为800~935米,故选C项。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不能俯瞰村落全貌,A项错。②处东南方向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项错。③处东侧有山丘阻挡视线,C项错。④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村落全貌,D项对。(2018湖北荆州第一次质检)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据此完成8~9题。8.若选手保持匀速骑行()A.AB段为下行路段,最省力最安全B.BC段为平行路段,既省力又安全C.AB段为上行路段,最费力最危险D.CD段为下行路段,最省力最安全9.若图中甲、乙两处为观战台,则()A.甲处全路段赛况都可见B.乙处全路段赛况都可见C.BC段赛况在甲、乙两处都可见D.CD段赛况甲、乙两处都可见答案8.B9.C解析第8题,根据地形图可知,图中AB段和CD段,均穿过等高线,地形起伏大,且CD段穿过等高线条数多,地势起伏更大,排除A、C、D三项。图中BC段线路未穿过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最省力最安全。故选B项。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由于山顶的阻挡,甲处无法看到AB段,排除A项。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和山脊的阻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视线无遮挡,能看到CD段赛况;而乙处和CD段有山体阻挡,不能通视,不能看到CD段赛况,排除B、D两项。BC段没有山顶和山脊阻挡,在甲、乙两处都可见。(2018河北邢台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1月等潜水位线(将潜水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图和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地下水流速最大处是()A.甲 B.乙 C.丙 D.丁11.若在P处打一口水井,则打井的深度应在()A.5米以上 B.10米以上 C.15米以上 D.20米以上答案10.A11.C解析第10题,地下水流速最大处应为等潜水位线最密集处,故A项正确。第11题,图中P地地面海拔为120~130米,等潜水位线为100~105米。因此打井的深度应为15~30米,深度至少应超过15米,C项正确。(改编)读下图,完成12~13题。12.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上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设计最合理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W B.X C.Y D.Z答案12.A13.D解析第12题,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地势起伏较小的路段,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图中甲处符合以上特点,合理;乙处地形平坦,但线路弯曲,延长了路线,不合理;丙处从城市中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不合理;丁处则穿过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不合理。故A项正确。第13题,露营地点,从地形特征上要求平坦开阔,避免地质灾害等;从水文特征上要求避免被水侵害。从等高线特征来看,Z处位于河谷地区,容易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Z处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堤岸崩塌,不适宜安排露营活动,故D项正确。(2018湖南怀化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图示意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线(单位:km)。读图,完成14~15题。14.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A.变化趋势大体为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海南岛大于台湾岛C.在世界大陆地壳厚度平均值以上D.黄河流域的变化大于长江流域15.关于a、b两地表述可能的是()①a地地处四川盆地,地壳厚度约41千米②a地地处横断山地,地壳厚度约45千米③b地地处江汉平原,地壳厚度约37千米④b地地处大别山,地壳厚度约39千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4.C15.B解析第14题,图示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由西向东逐渐减小,A项错;海南岛和台湾岛不是大陆部分,B项错;我国大陆地壳厚度在世界大陆地壳厚度平均值(33千米)以上,C项对;黄河流域的变化小于长江流域,D项错。第15题,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判断图中a地地处四川盆地,地壳厚度为40千米<Ha<42千米,b地地处大别山,地壳厚度为38千米<Hb<40千米,由此可以判断①④正确,选B项。16.(2019四川仁寿一中第一次调研)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C表示的地形是。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山顶。

(4)图中乙、丙两支流,事实上不存在的是支流。

(5)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出其理想的坝址。(6)若将小河甲的河水引入疗养院,在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较为合理的是,理由是

(7)A点和黄庄的温差大约是。

答案(1)鞍部(2)南北向(3)B(4)乙(5)略(6)①水可以自流(7)2.4~3℃解析第(1)题,在两个相邻的山峰、两个相对的山谷之间为鞍部,此处等高线在两个方向都对称;第(2)题,依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可以判断山脊E的走向是南北走向。第(3)题,A山顶向D处中间有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且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形坡,阻挡视线,而B处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均匀,可以通视。第(4)题,河流即山谷所在的位置,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丙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