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1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2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3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4页
名校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联盟]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掌握其形成过程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热力环流的知识,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思维品质目标:学生通过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

5.学业水平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热力环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等基础知识,对大气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学习了热力学定律,对热量传递和温度变化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些知识为学习热力环流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探索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对于热力环流这一课题,学生可能会对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感兴趣,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途径自主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学习风格方面,部分学生倾向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愿意在团队中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热力环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1)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气温度和密度变化导致的气流运动。

(2)热力环流现象的解释:学生可能无法将热力环流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如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

(3)热力环流模型的建立:学生可能缺乏建立热力环流模型的经验和技巧,难以通过实验等方式直观地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4)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的关系:学生可能对热力环流在大气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与其他大气运动现象联系起来。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热力环流的原理、形成过程和特点,使学生对热力环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和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教学软件:教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教学软件,展示热力环流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网络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实物模型:教师准备热力环流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模型,直观地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5)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分享和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热力环流的概念,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新课呈现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系统地讲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形成过程和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

(2)教师使用实例、图表、动画等多种教学工具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热力环流中的不同角色,如热源、冷源等,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深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理解。

(3)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热力环流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巩固练习

(1)教师提供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如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

5.总结反馈

(1)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

6.教学调整

(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六、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1)拓展阅读材料:《大气科学原理》(作者:JohnH.Mercer)、《热力学与热流体动力学》(作者:R.C.Eckert)。

(2)视频资源:《地球的力量》(BBC纪录片)、《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TED教育视频)。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探究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

(2)研究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热力环流特点,如青藏高原的热力环流、北极地区的热力环流等。

(3)探讨热力环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4)设计实验或调查,验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热力环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领域。

(6)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气象观测活动,亲身体验大气运动现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7)利用网络资源,如气象网站、科普平台等,获取热力环流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七、教学反思首先,我发现讲授法在本节课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系统地讲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形成过程和特点,学生能够对热力环流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讲解过程中,我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知识点,以避免学生产生困惑。

其次,实验法和讨论法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讨论法则有助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环节,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操作实验,并从实验中得到正确的结论。此外,在讨论环节,我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通过展示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和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网络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他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八、板书设计①热力环流的原理:热量传递导致空气密度变化,形成热力环流。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冷热源→空气密度变化→气流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③热力环流的特点:闭合性、垂直方向变化、水平方向变化。

2.关键词:

①热量传递:热源、冷源、温度变化。

②空气密度:冷热源、密度差异。

③气流运动:水平、垂直方向。

④闭合性:热力环流循环。

⑤垂直方向变化:上升、下沉气流。

⑥水平方向变化:风带、气压带。

3.句:

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

②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

③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大气科学原理》(作者:JohnH.Mercer)、《热力学与热流体动力学》(作者:R.C.Eckert)。

(2)视频资源:《地球的力量》(BBC纪录片)、《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TED教育视频)。

(3)在线课程推荐:Coursera上的《大气科学导论》(IntroductiontoAtmosphericScience)、edX上的《气象学基础》(BasicsofMeteorology)。

2.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拓展内容,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

(2)问题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通过邮件、讨论区等方式向教师请教。

(3)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就热力环流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家庭环境中进行热力环流相关的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5)研究报告:学生可以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热力环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领域。

(6)科普文章:学生可以尝试撰写科普文章,向他人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原理。

(7)气象观测: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气象观测活动,亲身体验大气运动现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8)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气象网站、科普平台等,获取热力环流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拓宽视野。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课堂小结

(1)热力环流的原理:热量传递导致空气密度变化,形成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冷热源→空气密度变化→气流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3)热力环流的特点:闭合性、垂直方向变化、水平方向变化。

(4)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

(5)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2.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热量传递

D.空气动力作用

2.热力环流的特点不包括()。

A.闭合性

B.垂直方向变化

C.水平方向变化

D.上升气流

(2)填空题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冷热源、空气密度变化、气流运动。

2.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有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等。

3.热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