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四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危机和中国版图的奠定——明至清前中期第16课明朝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考点定位】

(1)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变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2)明清时期边疆治理、对外交往与疆域版图的奠定。(3)清朝中叶封建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01整合必备知识一、明朝的政治制度变化和国家治理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制度变化。①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____________制度。②明成祖: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其官员称为大学士,草拟处理意见,称为“__________”。宰相内阁票拟③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的权力很大;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____________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小练1]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皇权专制的存在。司礼监2.海上交通、沿海形势和内陆边疆。(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①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②过程: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海外,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红海沿岸。③影响: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领先欧洲远洋航海半个多世纪。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非洲东海岸(2)沿海形势。①明朝前期:倭寇袭扰东南沿海,明廷派遣____________等人平倭。②16世纪中期:____________人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____________击败,退出台湾。[小练2]明政府在海防方面需面对的新问题有哪些?[提示]

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戚继光葡萄牙荷兰(3)内陆边疆。①对蒙古:重新修筑长城。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②对藏族:明廷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______、王等称号,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③对东北:在黑龙江设立________________,并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俺答汗法王行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二、明清易代和康雍乾时期的统治

1.清朝建立。(1)女真族建金:1616年,女真建州部首领____________称汗,国号大金。(2)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3)清军入关: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____________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2.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努尔哈赤大顺3.君主专制的加强。方面表现特点意义中央与地方联系_________迅速、机密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日夜轮流值班、皇帝直接监督____________发展到顶峰思想文化控制文字狱控制严密严重摧残文化奏折制度专制皇权三、疆域的基本奠定与危机初显

1.治理边疆。区域特点巩固东南经略台湾①1662年,__________收复台湾。②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抗击沙俄①雅克萨之战。②1689年,中俄签订《________________》西北平定叛乱,加强管理①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②1762年,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__,总领军政事务郑成功尼布楚条约伊犁将军区域特点巩固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①以“____________”的尊号册封五世达赖,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②1727年,派遣____________,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3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达赖喇嘛驻藏大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治理边疆的政策。(1)机构设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民族政策: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3.清朝的版图与区划。(1)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管理:内地分立18省,分设____________、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因地制宜

钓鱼岛

巡抚4.统治危机的初显。(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2)表现。①国内矛盾: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②中外隔阂: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严格约束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闭关自守[小练3]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己诏》通告全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天理教事件给统治集团造成了巨大震动,也深刻反映了清朝在表面稳定局势下隐藏着严重危机。探究关键能力02主题一盛世与危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与对外交往的趋势

学者观点——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动史料一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备顾问而已”。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等人“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建立。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明世宗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久之一宰相也,有其实而不居其名,操其权而不任其责”。黄宗羲说明朝后期“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也”。《明史》云:“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吴士勇《明代内阁制之形成》史料二盖本朝谕旨、诰命……然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王昶《军机处题名记》(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内阁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提示]

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历史作用: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国策制定有一定的科学性;党派争夺内阁控制权,导致政治黑暗。(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军机处的特点。[提示]

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传达皇帝命令;军机处处理政事保密性强、快捷、效率高。

史料实证——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对外政策史料一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史料二明初政府规定:“贡船者,王法之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私也。”“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摘编自郑若曾《筹海图编》、张燮《东西洋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分析这一目的又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提示]

特点: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消极影响:加重了明王朝的财政负担,航海活动无法持续发展。(2)阅读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贡船者”与“海商者”所从事贸易的性质,概括明朝政府对这些贸易活动所持的政策。[提示]

性质:朝贡贸易;民间海外贸易。政策: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长期严禁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曾短暂弛禁,但限制极为严格。历史解释——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1)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后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

学者观点——清朝鼎盛下蕴含的社会危机史料一乾隆盛世不过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大总结和大重复。不幸的是,这个盛世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时候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史料二传统中国的结构就像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一块面包称为官僚阶级,下面一块面包称为农民,一个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主要的治理手段是以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代替法律的支撑。“间架性结构”之下,“几百万小自耕农,一经产生而固定化”,他们无法大规模地调整生产。明清时期,中国始终没有迈入近代社会,主要是因为明清时中国没有同英国一样实现“数目字管理”,即“经济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法律体系上的权利义务分割”“道德观念上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一这一论断的理解。[提示]

康乾盛世时期,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崛起;盛世中清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高度集权、思想僵化,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人地矛盾突出、吏治腐败,贫富悬殊,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盛世之下社会危机的表现,并说明其原因。[提示]

表现:官僚阶层管理僵化;小农经济的顽固落后;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原因:缺少社会分工的推动;缺乏上层建筑的保障;儒家传统观念的制约。历史解释——清朝前中期面临的统治危机(1)人口激增带来严重的资源压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争夺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的社会矛盾也趋于尖锐,人口成为清朝统治的沉重压力。(2)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失去土地的现象日渐增多,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3)面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压力越来越大:清朝中后期,中国的传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西方却进入工业化时代,英、法、美等工业化国家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中国的外部压力增大。(4)统治者闭关自守和闭目塞听:面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清政府不能适应历史形势的变化,却制定了闭关自守政策,满足于想象的“盛世”中,脱离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题二经略边疆——明清时期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

学者观点——明朝边疆治理的政策及特点史料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在边疆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根据史料,概括指出明朝边疆管理的举措,归纳其特点。[提示]

举措:遵循“守在四夷”、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特点:政策继承并创新;防御与怀柔政策并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等等。

学者研究——清代边疆治理的举措及特点史料在东北地区,中央派将军分驻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管理军政与民政。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在伊犁设立将军府,由中央派驻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1884年,设新疆行省。在西藏地区,清政府设驻藏大臣。在西南地区,清初仍袭明朝,实行土司制度。到雍正年间,清政府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根据史料概括,清王朝的边疆治理政策和措施有何特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明清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提示]

特点:继承并创新、加强中央管理、因俗而治、因地而治。

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的面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边疆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家国情怀——清前期地方(边疆)治理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1)中华民族共同体更进一步稳固发展。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于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稳定边疆,并对汉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更为宽容、开放的态度和政策,使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认同感。(2)体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清朝前期以强盛国力奠定和巩固的中国疆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侵略时,中国各地区民族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对列强作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3)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代中叶,中国辽阔的版图基本奠定。研练重点考题03√命题点1清代奏折制度的特点(2023·高考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解析:题干材料中乾隆帝强调日常公事使用正常题本文书,经内阁呈送即可;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即军国要务和紧急事务才可用奏折直接传递给皇帝,故选C项。奏折制度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雍正年间已普遍使用,排除A项;奏折制度是皇帝加强对中央和地方控制的制度设计,排除B项;奏折由官员直接呈送给皇帝,皇帝批阅后返回,中间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排除D项。√命题点2乾隆帝时期的国家治理特点(2023·高考辽宁卷)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解析: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此谕意在维护国家一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命题点3康熙帝时期治国策略(2022·高考全国甲卷)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解析: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康熙年间注重吸纳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纂儒经传注,这些举措集中在文化领域,本意在于传承华夏文化传统,A项正确。疑古辨伪指的是对先前的学说存疑考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等举措和弘扬程朱理学并不一致,排除C项;保存历史文献与举荐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D项。√命题点4清朝的边疆治理(2021·高考重庆卷)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解析:由材料“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